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位控制水位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例如对于养鱼池,特别是混养池塘要考虑到各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相互之间的干扰,让它们有效利用水体中的资源。另外,鱼类是变温动物,水温对其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有很大影响,水生动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30℃。在炎热的夏季,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松刚  邹勇 《科学养鱼》2006,(10):80-80
俗话说“好水养好鱼”,可见水产养殖中的水质调控和管理的重要性。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水体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调节好水质,不仅能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而且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产量,达到养殖增产增收的目的。水质的调控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水位的控制、水质理化因子的调节以及水生植物的栽培等方面。一、水位控制水位适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例如对于养鱼池,特别是混养池塘要考虑到各水层鱼类的生长,合理的水位可以减少鱼类相互之间的干扰,让它们有效利用水体中的…  相似文献   

3.
要想养好一塘鱼,先要养好一塘水。水是水生动物的生存介质和生活空间,养殖用水除了要满足一定的水量外,还要具有相应的理化水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溶解氧含量丰富,温度、盐度、酸碱度等条件适宜,有害物质含量在其安全浓度范围以内。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得出以下主要调控水质的方法。一、适时换水一般池塘水透明度低于20cm时就应该换水,但要注意不能大量换水,避免造成池水温差过大,影响鱼类生长。更换池水要选择清新无污染的水源,在高温季节(6—9月)每周换水一次,应先排出底层池水再注入新水,每次换水20—30cm。二、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机…  相似文献   

4.
首先将鱼塘水位加深,以便产生水温分层效果。当上层水温升高,超过鱼类适温范围时,鱼便可潜入温度较低的底层水中,池水加深也有利于天然饵料的大量繁殖,适宜水深为成鱼塘3米;鱼种塘2米左右,面积小,水位浅的庭院养鱼池,要勤换水或保持常流水养鱼,以便鱼安全生长。 精养高产鱼塘,由于大量投饵、施肥,池水透明度降低,需要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温,增加水中溶氧量,一般每次加水15—20厘米  相似文献   

5.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皓  吴盛辉 《水利渔业》2008,28(1):14-15,42
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组成主要是腐生菌和自养性细菌.通过调节鱼体内微生态结构以影响其免疫功能;菌体本身富含营养,可促进鱼类生长及改善鱼类品质;还可通过改善水质条件等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目前已被确认的适宜用作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种类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要;微生态制剂中的活菌浓度常不能保持稳定,从而影响其使用效果;活性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如水体温度、pH值、溶解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水温直接影响其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的生长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鲤科鱼类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0~30℃;罗非鱼的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在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鱼虾摄食量增大,生长加快,饵料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7.
高温季节渔业生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周 《内陆水产》2003,28(7):23-23
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为确保鱼类高温期正常生长,应做好以下五方面管理工作。1加强水质调节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能否有一个良好的水质条件,是决定鱼摄食与生长的关键因素。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水质情况不断进行调节。一是定期加注新鲜水,每隔4~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每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约为池水的20%~30%。每次冲注水应选择早晨,防止水温差过大。严禁水位大起大落。二是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机的开启应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即晴天中午开、阴天下半夜及次日早晨开,阴雨连绵浮头前…  相似文献   

8.
斑鳠又名Yan鱼、芝麻Yan、花Yan,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喜弱光,以虾类、小形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主食,属肉食性鱼类。斑鳠生长快,2龄鱼可长到600~700g,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斑鳠在广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体中均有分布。近年来,斑鳠人工驯化养殖已取得初步成功。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均有发展。池塘养殖主要为套养。  相似文献   

9.
正一、物理指标养鱼用水的诸物理性质中,对鱼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水温和透明度。(一)水温鱼类属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生长。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快。各种鱼类都有自身生长的适温范围和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鲤、草、鲢、鳙、鲫鱼,生长的适温范围在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上述鱼类在水温降到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水产养殖单位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水质污染严重,鱼类的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善水质,生产上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换水。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残存饲料、鱼类的粪便及其他有机物,同时,还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锦鲤作为观赏鱼之王,在北京的养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地区,水资源也逐渐成为了锦鲤养殖发展的瓶颈。为了研究光合细菌在  相似文献   

11.
余健 《科学养鱼》2002,(7):35-35
7~9月是全年气温较高的季节,这一时期既是河蟹的生长旺季,也是病害高发季节,加强这一时期的管理至关重要,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加强水质管理1.定时换水定时换水可有效调节水体各理化因子,高温季节使水温保持在28℃以下,能防止河蟹性早熟。经常换水还能提高溶氧含量,使其达到5毫克/升左右,保持水质清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同时换水时形成的微水流也可促使河蟹蜕壳。换水时采用先排后进的方式,平均每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1/3,水位控制在1.2~1.5米左右。换水时要注意池内外水温差不…  相似文献   

12.
内陆天然水域生物调控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操纵方法,通过在富营养化程度较低的温带非养殖性藻型水体放养凶猛鱼类,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亚热带、温带养殖性藻型水体放养鲢、鳙鱼40~50g/m^2、控制底栖鱼类、移植适宜水生植物、严格限制草食性水生动物,在草型湖泊控制草食性水生动物、保护和恢复水下植被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净化水质。  相似文献   

13.
正商品小龙虾健康养殖,核心是创造适宜小龙虾生产的良好环境,水深、透明度、pH适宜,溶氧充足,水草活力旺盛,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含量少,有益菌占主导地位。环境好了,小龙虾不易发生应激,不易发生夹草现象,病害难发生或易控制,生长快,翻倍率高,壳色鲜亮,肉质紧实。一、水位管理3月水位20~30厘米,4月水位30~40厘米,5月后尽量保持水深60厘米。2-3月遇倒春寒天气,尽量提前在晴好天气加水保温。遇红黑水、水体黏稠浑浊、底层脏物上浮等不良情况时,及时加水换水,注意每次每天加水深度以3~5厘米为宜,避开农药水、病塘排放水。  相似文献   

14.
曾党胜 《内陆水产》2000,(10):31-31
近期,作者走访了珠江三角洲的养虾区,发现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现对较为普遍的问题总结如下。 1水质管理的误区 1.1投苗早期水质不肥 清塘后,水质还没有培肥,就急于投苗。由于池塘水体偏瘦,可供幼虾摄食的生物饵料缺乏,影响幼虾的生长和成活率。 1.2换水不科学 养殖的中后期,池水过肥,虾农常常一次性大量换水 (特别是换水方便的地方 ),引起池塘的水温波动太大,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 1.3 盲目加深水位 罗氏沼虾养殖的最适水深为 1.5~ 1.8 m,水体过浅,则水温波动较大,溶氧量减小,易影响虾的的生长;水体过深…  相似文献   

15.
一、病原、鱼体、池塘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鱼类的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均在水中进行,因此水环境对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影响超过任何陆生动物。水中存在的病原体数量较陆地环境要多,水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溶氧、温度、pH值、无机三氮等)直接影响鱼类的存活、生长和疾病的发生。体质健康的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对疾病也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但在养殖池塘中,由于放养密度的提高(较自然水域增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人工投饵量的增大、鱼类的排泄量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增大,使得环境极易恶化,同时疾病的…  相似文献   

16.
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各种鱼类均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加强,摄食量增加,生长也加快。主要养殖鱼类鲢、鳙、草、青、鲤等生长的适温范围在20℃-30℃左右,15℃以上较适宜,10℃以下则食欲减退,生长也缓慢了。因此,必须用人工控制鱼塘的水温。  相似文献   

17.
正鱼类属于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机制,只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体温,新陈代谢强度受水温显著影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鱼类可以正常地生长繁殖,如果环境温度超出了鱼类的适宜范围,便会导致生长速度下降,或者生长停止,甚至导致死亡。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月份池塘水温、溶氧  相似文献   

18.
正一、病害管理1.青苔防治青苔滋生的主要原因是早期塘口的肥水工作不到位,加上开春后温度回升,适宜青苔的生长,还有塘口施肥不当,就更加有利于青苔大量暴发。主要管理方法:放苗前沟里加足水位,施用"氨基酸肥水膏"+"水优美",使水体保持有一定肥度与透明度,促进有益藻的繁殖,可抑制青苔的暴发。并根据水体情况,定期调节水质指标、进行水体  相似文献   

19.
水产动物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摄食、呼吸、排泄、生长等一切生命活动均在水中进行,因此水环境对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影响超过任何陆生动物,水中的各种理化因素(如溶氧、温度、酸碱度、盐度等)直接影响鱼类的存活、生长和疾病的发生。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及经济效益高低。因此,为获得好的养殖水体环境,可从以下  相似文献   

20.
斑鲮属鲇形目,鳞科,鲮属,俗称西江钳、白须钳,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的西江和北江,是江河中名贵鱼类。斑鲮主要以虾类、小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食,属底层温和肉食性鱼类,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