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颡鱼,义称黄嘎、昂刺、黄腊丁等,隶属于鲶形目、鳞科、黄颡鱼属,具有肉质鲜嫩,少肌间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是江河湖泊中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近几年来,黄颡鱼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已悄然兴起,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各种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业已成为黄颡鱼养殖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又称黄骨鱼、黄角丁,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黄颡鱼的青睐,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区域不断扩大。目前,黄颡鱼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均有养殖,成为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品种。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病害也日渐增多,已经严重危害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于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一家黄颡鱼养殖场遇到黄颡鱼"裂头病"暴发,本文就该例黄颡鱼  相似文献   

3.
从池塘建设、鱼苗选择、病害防治和驯食等方面总结了地属环鄱阳湖区的江西省国营恒湖垦殖场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分析了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综合效益,提出了适合推广的黄颡鱼池塘养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黄颡,俗名黄骨、汪丁,是我国优质名贵淡水鱼类,广泛分布在我各大水域,其中以两广、两湖、浙江、四川等地为主产地。黄颡具有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鱼价稳定利润可靠,耐运输、上市规格及出塘时间灵活等特点,同时,两湖两江黄颡消费量增大,促进了黄颡人工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养殖范围也从主养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由主养省份向临近省份扩散。目前浙江主养区域在湖州。黄颡鱼属有5个种类,分为黄颡鱼、瓦氏(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中间黄颡鱼、长须(岔尾)黄颡鱼。由于浙江黄颡育苗技术及设备落后,浙江区域内人工养殖黄颡  相似文献   

5.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嘎牙子等,属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黄颡鱼具有肉质鲜美、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无肌间刺、滋补价值高等特点而倍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黄颡鱼经济效益显著,成为重要的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大规模疾病时有发生。2013年5-6月重庆市荣昌县一养殖场黄颡鱼暴发了严重的疾病,病鱼出现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黄颡鱼属,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4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黄颡鱼的池塘集约式养殖在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地区都有较快的发展。本文就池塘标准化养殖无公害黄颡鱼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fdraco)隶属鲇形目,鱼尝科,黄颡鱼属,俗称嘎牙子、黄姑、黄蜡丁等,是杂食性的小型经济鱼类。我国各大水系均有分布。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且供不应求、养殖经济效益高,因此,既受消费者欢迎;又受养殖者青睐。近年来,该鱼已成为水产养殖新的优良品种。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盲目  相似文献   

8.
刘会  姜浩文 《齐鲁渔业》2003,20(8):29-29
近年来,斑点叉尾鮰、黄颡鱼、南方大口鲶、乌鳢等新型优质经济鱼类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病害也成为养殖中的突出问题。由于这些鱼都属无鳞鱼,在病害的发生及防治上有—些共同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黄颡鱼属于鲇形目鲿科(亦称鮠科)黄颡鱼属,黄颡鱼属有5个种,即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中间黄颡鱼,当前进行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属品种主要有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2种。黄颡鱼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耐低氧,产量高等特点。在水体中营底层生活,对各类水体适应能力强。黄颡鱼属杂食性鱼类,食谱范围较广,幼鱼以枝角类、桡足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俗称黄腊丁、黄骨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动物,主要在广东、江浙、江苏、湖北等地进行养殖。近年,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黄颡鱼病害问题突显。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抓住农历三月、六月、九月这三个黄颡鱼病害高发期进行防治,能够有效减少黄颡鱼病害损失,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黄颡鱼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且供不应求、养殖经济效益高,因此,既受消费者欢迎,又受养殖者青睐。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盲目扩大,鱼病已成为限制黄颡鱼养殖产业化的瓶颈,各地不断出现暴发性鱼病,给养殖者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更有效地预防黄颡鱼养殖病害的发生,使其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我们于2018年在灌东盐场对黄颡鱼疾病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黄颡鱼在经历了2012年至2014年的成鱼行情急剧波动之后,主养区域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珠三角地区因为养殖成本走高,促使部分养殖户转向经济价值更高的高端品种,主养面积有减少趋势。另一方面,随着黄颡鱼"全雄1号"的推广,除华中地区黄颡鱼养殖规模已经发展壮大起来外,广西的黄颡鱼养殖也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江浙地区则相对稳定。然而,2014年的新兴市场和江浙地区的黄颡鱼养殖尤其是鱼苗标粗却经历了严重打击,夏花培育成活率平均只有20%左右;虽然有不良气候和病害等因  相似文献   

13.
<正>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黄姑子、黄腊丁、昂刺、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河流、湖泊,是一种典型的偏肉食的杂食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市场价格稳定,是近几年广泛养殖的优质鱼类,主要养殖形式有池塘主养、套养、网箱养殖等。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户对苗种的需求不断增加,苗种生产已成为制约黄颡鱼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摸索黄颡鱼苗种生产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腊丁、嘎牙子等,是一种小型名优淡水养殖品种。它具有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近年来,由于养殖技术日趋成熟,集约化养殖水平逐年提高。伴随着养殖水环境、养殖方式和养殖密度的改变,黄颡鱼的病害逐年增多。笔者近年来对黄颡鱼的病害防治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结合河南省沿黄河滩涂地、池塘、水库网箱养殖实  相似文献   

15.
在2000年以前,黄颡鱼病害在国内仅有鳃霉病、出血性水肿病和肠炎病的报道。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黄颡鱼的疾病也日趋增多和严重。现将我们多年养殖的病害防治经验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6.
<正>黄颡鱼俗称黄姑、嘎鱼、黄腊丁等,属鲇形目、鲿科,是黄颡鱼属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的统称,我国长江、珠江等各大水系均有分布,以长江中下游的池塘、湖泊、溪流中最为广泛。近年来,生物学特性、营养素需求、健康养殖技术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及黄颡鱼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大大促进了我国的黄颡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我们简要综述黄颡鱼对各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介绍其营养生态型膨化饲料的配制方法。一、黄颡鱼的营养需求1.对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黄颡鱼食性杂偏肉食性,蛋白质是其生长及体增  相似文献   

17.
瓦氏黄颡鱼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又名江黄颡鱼。俗称嘎子、呀子、硬角黄腊丁、郎丝江颡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水系,是长江和珠江及其支流的重要经济鱼类。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具有广阔的开发养殖前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1998年开展瓦氏黄颡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1999年人工繁殖获得初步成功,以后该鱼的人工繁殖地点和规模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由于具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且肉质细嫩,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黄颡鱼养殖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从池塘选择、放鱼准备、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对黄颡鱼池塘高产养殖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是一种适温性很广的鱼类,黄颡鱼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为了探索黄颡鱼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模式,课题组于2009年在武汉市新洲区水秀渔  相似文献   

20.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颡鱼俗称黄嘎、黄姑子等,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分布于我国各大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中。由于其肉质可口、营养丰富,是我国广大消费者喜食的名优水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国内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年来我国许多水产科研和生产单位进行了黄颡鱼人工养殖和繁殖技术研究,在黄颡鱼苗种繁育、成鱼养殖、饲料研制开发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通过黄颡鱼养殖技术的推广,江苏省黄颡鱼养殖发展迅速,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