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颡鱼别名为黄骨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随着夏季的来临,天气变热,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繁殖加快,这个时段是黄颡鱼病害的高发期。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非常容易发病,引发大面积死亡,使水产养殖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黄颡鱼几种病害的防治方法。一、黄颡鱼"一点红"病病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精养池塘容易发病,为爱德华氏菌感染。症状:病鱼头顶部充血、出血,严重的头顶穿孔,裂开。  相似文献   

2.
黄颡鱼在分类上隶属于鲶形目、黄颡鱼属,有黄颡鱼、江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岔尾黄颡鱼、光泽黄颡鱼等4种,目前用于人工养殖的主要是黄颡鱼和江黄颡鱼。黄颡鱼虽然个体较小,但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黄颡鱼的池塘集约式养殖在四川、湖北、浙江、江苏等地区都有较快的发展。本文就池塘标准化养殖无公害黄颡鱼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正黄颡鱼别名黄骨鱼,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随着夏季的即将来临,天气变热,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繁殖加快,这个时段是黄颡鱼鱼病的高发期。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黄颡鱼非常容易感染一些病害,引发大面积死亡,使水产养殖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下面介绍黄颡鱼的几种病害防治方法。一、黄颡鱼"一点红"病病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高的精养池塘容易  相似文献   

4.
正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又称黄骨鱼、黄角丁,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黄颡鱼的青睐,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区域不断扩大。目前,黄颡鱼在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区均有养殖,成为养殖户喜爱的养殖品种。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病害也日渐增多,已经严重危害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笔者于2015年6月在广东佛山一家黄颡鱼养殖场遇到黄颡鱼"裂头病"暴发,本文就该例黄颡鱼  相似文献   

5.
<正>黄颡鱼养殖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因其营养价值较高,具备较高经济价值及市场潜力。随着黄颡鱼养殖热潮高涨,病害频发,正在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2017年4月中旬荆州市池塘养殖黄颡鱼出现大量死亡,笔者接到求助后赶到现场,对养殖场环境及病鱼等进行了调查摸底。本文就黄颡鱼发病  相似文献   

6.
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其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可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11年8-9月我县石庙渔场发生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由于准备充分,发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黄颡鱼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黄颡鱼病害日趋增多,尤其是车轮虫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剧。去年,江苏涟水县养殖黄颡鱼苗种的个别塘口爆发大规模车轮虫病,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黄颡,俗名黄骨、汪丁,是我国优质名贵淡水鱼类,广泛分布在我各大水域,其中以两广、两湖、浙江、四川等地为主产地。黄颡具有生长周期短、群体产量高、鱼价稳定利润可靠,耐运输、上市规格及出塘时间灵活等特点,同时,两湖两江黄颡消费量增大,促进了黄颡人工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养殖范围也从主养区向周边地区扩散,由主养省份向临近省份扩散。目前浙江主养区域在湖州。黄颡鱼属有5个种类,分为黄颡鱼、瓦氏(江)黄颡鱼、光泽黄颡鱼、中间黄颡鱼、长须(岔尾)黄颡鱼。由于浙江黄颡育苗技术及设备落后,浙江区域内人工养殖黄颡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4月,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养殖黄颡鱼发生暴发性死亡病情,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浙江、湖北、四川等地养殖黄颡鱼又出现了类似病症,湖北局部塘口发病率高达70%。为了更好地防控养殖黄颡鱼病情,笔者结合广西2020年养殖黄颡鱼发生暴发性死亡事件调查,给出一些防治建议,以期能对广大黄颡鱼养殖户有所帮助。一、事件回顾2020年3月中下旬,黄颡鱼暴发性死亡病情首先在浙江湖州等地发生,随后江苏、湖北、四川、广西、广东等地相继暴发,呈现急性暴发死亡特征。发病池塘自出现死亡现象5天内死亡率超过70%,而且用药改水、消毒后加重了鱼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一点红病又称黄颡鱼"爆头"病,因该病发作时,黄颡鱼头顶部充血、出血、发红,在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带,严重时头顶穿孔、头盖骨裂开,甚至露出脑组织,发病时容易观察到头顶有一红点或红洞而得名.病原体为爱德华氏菌,经由黄颡鱼嗅觉细胞慢性感染进入脑部,病灶向上发展由顶骨裂隙中冒出,头项病变发红,表皮溃烂,...  相似文献   

11.
正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严重制约了黄颡鱼养殖发展。为此,笔者于2014-2015年在峡江县开展了黄颡鱼病害种类调查,并结合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黄颡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主要防治技术,报道如下。一、烂鳃病1.病因由柱状屈桡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  相似文献   

12.
正黄颡鱼的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经常作为餐桌上的美食。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和大量的捕捞,天然的黄颡鱼产量急剧下降,尤其是国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养殖业的规模扩大与发展。我国进行大规模黄颡鱼的养殖时间较短,湖北、江苏、四川等是黄颡鱼养殖的发达地区。稻田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是黄颡鱼养  相似文献   

13.
正"一点红"病,即爱德华氏菌病,在无鳞鱼中多见,尤以黄颡鱼为甚,斑点叉尾养殖中未见报道,2011年12月湖北县仙桃通海口地区发生的斑点叉尾肠道出血病似有相似之处。一旦发生,对池鱼危害极大,并会造成重大损失。我们在养殖生产中遭遇了特殊高温条件下两例斑点叉尾暴发"一点红"出血病的情况,经区别情况,分别对症用药,后彻底治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在我站名特优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养殖中,于10月暴发了一起黄颡鱼腹水病,该病前期发展迅猛,后经我站技术人员积极诊治,成功治愈该病,现将治疗该病的过程中主要的做法及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借鉴参考。一、发病情况黄颡鱼养殖池塘位于汉中市水产试验站名特优养殖基地,池塘面积3亩,在7月2日放养由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宏达水产繁殖场提供黄颡鱼苗种7.7万尾,规格为1260尾/千克,搭配花白鲢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广东的佛山与江门、江浙沪成为黄颡鱼主要养殖区域,四川、江苏、湖北、广西等区域黄颡鱼养殖量也逐渐增多。近几年来,由于鱼粉价格走高、饲料配方技术或鱼粉替代技术的不成熟、养殖管理技术不高,导致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出现黄颡鱼黄化问题的频率越来越多。目前,养殖户对于出现黄颡鱼黄化的情况一概归结为饲料问题,对于出现此类问题的饲料厂家,或赔或倒,即使能适当补贴赔偿安抚养殖户,来年产品声誉与感召力也会受到影响。各大主流行业媒体时常报道  相似文献   

16.
赵晋山  王迪  金灿秀 《河北渔业》2007,(10):30-31,37
近年来,随着黄颡鱼养殖的不断发展,黄颡鱼苗种的供应日趋紧张.为了解决和突破这一制约黄颡鱼养殖的"瓶颈"问题,生产更多更优质的黄颡鱼苗种,保证黄颡鱼养殖稳步而快速的发展,对黄颡鱼的人工催产繁殖各地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刺少无鳞、价格适中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2015-2019年四川省黄颡鱼养殖产量迅速增加,2019年养殖产量达到3.25万吨,占全国的6.1%.四川省黄颡鱼养殖主要集中于眉山和成都周边,为全国黄颡鱼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同时也是四川省黄颡鱼规模化养殖与产量重要区域.本文结合四川省黄颡鱼养殖经...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斑点叉尾(鱼回)、黄颡鱼在主产区均出现了较为集中的病害暴发情况,个别养殖企业短期内死亡的斑点叉尾(鱼回)超过5万千克,局部区域的黄颡鱼接近100%发病,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从鱼病防控的逻辑来看,通过标准化的鱼体检查,结合水质的检测、塘口的询问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出鱼病,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治疗。现结合一线走访的情况及网络求助的信息,将黄颡鱼、斑点叉尾(鱼回)等无鳞鱼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永嘉县养殖黄颡鱼才不久,但仍然发生了不少病害。2022年6月28日,永嘉县沙头镇某黄颡鱼养殖基地向笔者求助,该基地养殖的黄颡鱼发生疾病,每天死亡量达到200多尾,病情有加剧趋势,损失很大。6月29日笔者赶赴现场查看,并带回部分病鱼进行实验室诊断,经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为促使黄颡鱼养殖品种更新换代,有力地提升黄颡鱼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我市承担了2013年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黄颡鱼养殖技术推广",重点对全雄黄颡鱼规模化繁育进行了探索和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将全雄黄颡鱼人繁情况介绍如下:一、亲鱼的来源与选择1.亲本来源超雄黄颡鱼父本由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母本选取太湖、滆湖野生黄颡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