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规格鱼种是成鱼高产的物质基础。目前,草鱼种的培育则是一个薄弱环节。都昌县水产科学研究所熊杰存水产局工程师熊洪旭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兼顾了品种、规格、产量三者的关系,在一口3.8亩池中,1991年培育出一龄大规格鱼种1538.5公斤,成活率达60.8%,亩平产冬片鱼种405公斤,其中草鱼种占43.1%,成活率达51.07%,规格在100克/尾以上,总产值达8005.9元,亩平产值2106.8元,亩平利润达1400元。为鱼种培育的高产、大规格、优质化闯出新路子。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库大水面开发 ,实行精养高产已成为水库渔业发展趋势 ,少数水库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传统的水库放养鱼种一是要求投放大规格鱼种(13.3厘米以上) ,二是投放时间多在春冬季。近几年来 ,我们在百花、白龙池、王店等水库进行了套养夏花培育鱼种的试验 ,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水库套养鱼种有关技术作初步探讨 ,与同行商榷 ,供养殖者参考 :一、水库套养鱼种与传统放养鱼种的比较水库实行精养 ,每亩水面需投大规格鱼种50~75公斤 ,鱼种成本200~300元。按传统生产此数量鱼种需苗种池0.1~0.2亩 ,生产周期为7~10个月…  相似文献   

3.
大规格鱼种是成鱼高产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鱼种培育水平总的说来还较低,有的虽然单产高,但鱼种规格却偏小,而有的却规格大、单产低,顾此失彼,对草鱼种的培育则更是一个薄弱环节,笔者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措施,兼顾了品种、规格、产量三者的关系,取得了草鱼种占43.1%,亩产405公斤一龄大规格鱼种的好成绩,为成鱼养殖的高产及养殖品种的优质化打下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内陆水产》1993,(6):18-18
将夏花鱼种(寸子)培养成规格在13—17cm以上、体重达到50g的鱼种即为大规格鱼种。大规格草鱼种培育因病害频繁而影响其成活率、个体规格和产量,所以要获得草鱼种培育高产和大规格须掌握其技术要领。现介绍以草鱼为主的大规格一龄鱼种高产培育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鱼种是成鱼养殖的基础,大规格鱼种是成鱼高产的关键。我区的鱼种规格长期在2—2.5寸之间徘徊,原因除鱼种池饵肥不足及管理、技术水平较低外,主要是生产鱼种规格越大,经济收益越低,现就目前一亩鱼种池的一般生产水平看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6.
<正> 为解决在培育大规格鱼种过程中精饲料使用过多的问题,1983年在淮阴市水产养殖场我们做了不用精饲料培育大规格鱼种的试验,主要技术措施为:在大量使用有机肥(包括“淹青”)、投喂肯钳料(浮萍)和使用增氧机的条件下,采取鱼种的多茬混养。现将一年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利用稻鱼共生同长的原理,在稻田内由夏花鱼种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已是当前增产鱼种、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在稻田内由鱼苗直接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84年进行了在稻田内将鱼苗直接育成大规格鱼种的试验,试图探索技术,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稻田鱼产力。  相似文献   

8.
我市尚志镇红光村农民程德发精心钻研养鱼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摸索出一种投资少、风险小、产量高、效益好的驯化养殖二令鱼的模式。即把一令小规格鱼种养成成鱼越冬,翌年春天卖大规格鱼种。他已连续几年收入稳定在4~5万元,1997年,他经营的30亩池塘,投入一令小规格鱼种500kg,产量7500kg(除去越冬减重),平均亩产250kg,预计纯收入5.09万元,亩纯收入1691元。投入产出比为1:1.30,其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清整池塘,石灰消毒:每年4月25日左右卖完  相似文献   

9.
国营杨西湖渔场井边三号鱼种池培育鱼种,主要是混养荷元鲤,提高池塘水体生产力,突破产量关,在1984年亩产330公斤(荷元鲤40公斤),出塘规格鱼种平均15厘米,荷元鲤0.75公斤的个体的基础上,1985年重点探讨提高出塘规格和提高荷元鲤产量的技术措施,鱼种突破18厘米这一规格关,取得了出塘平均规格达21厘米,亩净产582.5公斤(荷元鲤79公斤)的试验结果。现将1985年的试验情况摘要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土池一口(井边三号),水面3.3亩,平均水深1.35米。 2、鱼种来源。鱼花除岳阳市水科所提供孵化的荷元鲤外,其余是本场孵化的。鲢、鳙、草、鳊、荷元鲤夏花系本池中发花  相似文献   

10.
稻田培育大规格鱼种,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不挖池、不占地、不投喂、不占现有的养殖水面培育大规格鱼种的一种养殖方式。1、发展稻田培育大规格鱼种的意义1.1稻田夏花培育大规格鱼种,不仅提高了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增加了稻田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及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鱼提供大规格鱼种,解决我县大规格鱼种紧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鱼种场生产鱼种,一般都需等到来年春放时才能卖出。所以,如何保证鱼种顺利越冬,成为鱼种场养鱼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套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成功经验。 一、培育体质健壮的鱼种,保证鱼种规格 越冬前要加强鱼种的饲养管理,投喂一些高质量的精饲料,努力提高鱼种规格和肥满度。生产实践证明,相同水体环境,肥满度相同的鱼种,规格越大,成活率越高;同样条件下,规格相同,而肥满度高即  相似文献   

12.
在池塘中设置网箱,把1组亲鱼繁殖的全部鱼种放入1只网箱,进行培育,根据鱼种生长情况,及时更换2次更大体积的网箱,从规格为3cm的小鱼种到育成50g以上的大规格鱼种,鱼种规格均匀,体质健壮,总成活率达到60%以上,技术成熟,操作管理方便,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内陆水产》1990,(2):40-40
为了充分挖掘池塘生产力,培育出质量好、数量多的大规格鲤鱼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鲤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措施,1988年,在济南市淡水养殖场进行了“利用配合颗粒饲料培育大规格鲤鱼种”的试验,经一年试验,验收亩产达847.1公斤,其中鲤鱼种662.3公斤,平均尾重50克,获得了亩产千斤鲤鱼种的成功。其成功的主要饲养管理措施是: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主要对标记枪注射法植入电子标记的水温条件与鱼种规格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本文通过对大、小两种规格的虹鳟,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电子标记过程中生长和存活情况进行了评估,以期获得利用该方法植入电子标记的最佳时机。研究结果表明:12℃水温条件下,大规格鱼种在生长、成活率上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别;小规格鱼种在成活率上与对照组差异显著。7℃水温条件下,大规格和小规格鱼种在成活率上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水温12℃,体重50g,体长16cm以上的虹鳟是电子标记最佳的植入时机。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池塘主养花大规格鱼种混养草鱼、细鳞鲴、白鲢鱼种,池塘主养翘嘴鲌大规格鱼种混养花、白鲢鱼种等培育模式试验,均取得了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现将花大规格鱼种培育的两种模式试验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6.
秋季沉箱越冬的鱼种与春季进箱的鱼种相比,生长速度快30%左右,出箱规格大35%左右。因此,鱼种秋季进箱越冬是一种利于鱼类生长和高产的好方式。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池塘主养鲫鱼要获得高产高效益 ,养殖技术是关键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分辨鱼种优劣。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 ,应根据主要鲫鱼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征 ,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 ,避免上当受骗蒙受损失。2 设计好鱼种放养密度。为了降低养殖成本 ,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 ( 1 )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 ,每亩放养鲫鱼 0 .8— 1 .2万尾 ,可以达到养成规格 5 0— 60 g的目的。 ( 2 )进行鲫鱼成鱼养殖 ,鱼种平均规格为 5 0— 60 g时 ,每亩放养鲫鱼鱼种 1 5 0 0— 1 80 0尾最为理想 ,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到 3 5 0— 40 0 g。3 确定搭配品种。培…  相似文献   

18.
一、大规格鱼种的培养 1、条件: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6—8,溶氧5.0mg/L,鱼种池面积300—500平方米,水深1.0m左右。 2、放养密度及管理:鱼种培育池每平方米放养3cm鱼种200尾,经过15—20天的培养可达10cm,成活率70%以上。每天投活饵料(水蚯蚓)4次,投饲量为鱼种体重的20%左右。注意分级培育,至少7天分一次塘,把规格基本一致的放在一起养,避免互相残杀,提高成活率。 3、技术关键:适口活饵料(水蚯蚓)一定要充足,池中随时有活饵料存在。保  相似文献   

19.
各地渔业     
上海水产大学池塘养鱼教研室,1985、1986两年在上海、江苏地区推广草鱼早繁苗培育一龄大规格鱼种并用仔口鱼种直接养成食用鱼的技术,取得了提高鱼种产量和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春片苗种培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片培育的目的是提高鱼种成活率和培育大规格鱼种。在生产上大规格春片鱼种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大规格鱼种生长快,可缩短养殖周期,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大规格鱼种的养殖周期要比小规格鱼种缩短1年左右;二是节省2龄鱼种池,为扩大成鱼池面积创造条件。规格大的春片草、青、团头鲂可直接套养在成鱼池中培育2龄鱼种。故可以适当淘汰2龄鱼种池。增加成鱼池面积;三是鱼种成活率高,为鱼种自给提供了可靠保证。大规格鱼种抗病力和抗寒力高。在养殖和越冬过程中死亡率低。为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优质、低耗、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