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大棚葡萄破眠剂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省蒙阴县大棚栽培葡萄已具一定的规模,大棚栽培的葡萄萌芽早、萌芽率高,这是其早成熟、早上市的关键.我们用石灰氮涂葡萄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石灰氮涂芽存在着葡萄枝蔓发芽不整齐、费工、费时等缺点.2002年12月,我们在大棚栽培葡萄凤凰51上试用德国产破眠剂3%朵美滋,打破其休眠,促进提早萌芽、成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灰氮打破棚室葡萄休眠期的科学使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从1994年开始利用石灰氮(氰铵化钙)打破棚室葡萄休眠,1995年广泛应用在棚室葡萄的生产上,应用面积达万亩以上。石灰氮处理的葡萄不仅打破休眠,可提前20~25天发芽,而且芽齐、芽壮,为早熟、丰产奠定了基础,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对石灰氮的性质、成分和葡萄的生长发育了解不够,年年都有个别用户发生药害,轻者减产,重者绝产。总结几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不同化学物质打破葡萄、桃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保护地栽培的葡萄、桃为试材,对氰氨类、细胞分裂素、赤霉酸和KNO3打破休眠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单氰氨、11%石灰氮可明显促使葡萄提前萌芽,提早着色9-10d;50mg/LGA3和100mg/L6-BA对打破休眠基本无效。TDZ与单氰氨混用提高萌芽率的效果最好。在2个葡萄品种上,均没有观察到单氰氨或石灰氮处理对果穗或果实品质性状的不良影响。在华光油桃上,没有观察到化学物质对提早开花或成熟有明显的作用。对葡萄和桃上应用化学物质打破休眠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石灰氮处理葡萄结果母枝,有促进ABA降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低温的生物学效应提早解除葡萄休眠。营口地区南部有葡萄设施栽培1000hm2,其中,温室栽培‘晚红’面积占80%以上。为了提早温室升温,抢占鲜果市场,果农大都在12月上旬开始揭苫升温,并普遍使用石灰氮打破休眠。由于使用浓度不当造成效果不佳和药害反应发生。为此,笔者设计了浓度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利用石灰氮处理葡萄枝芽,可打破葡萄休眠,使其提早整齐萌发。但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配制方法要正确 配制浓度为20%的石灰氮水溶液。配制时要用40~50℃的热水将石灰氮化开,充分浸泡2小时以上,不断搅拌,使其与水混匀,过滤后加入适量展着剂即可使用。 2 涂抹时间要适当 一般在大棚开始升温后使用为  相似文献   

6.
50%单氰胺溶液在保护地葡萄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保护地栽培的葡萄迅速通过自然休眠,一般采用人工低温集中处理或用10%-20%的石灰氮溶液涂抹葡萄枝条等方法。人工低温集中处理会使葡萄植株长期处于黑暗环境中,会对葡萄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的影响;而用石灰氮溶液涂抹则需要长时间搅拌石灰氮溶液使其溶解后方能涂抹,费工费时,使用不便。而单氰胺作为石灰氮的下游产品,可以直接对水使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巨峰葡萄成熟种子种壳含有很高的ABA或类似物,用40%石灰氮浸出液处理18h打破休眠的效果最好,葡萄童期阶段细胞分裂素含量低,并且随节位升高变化迟缓,当临近阶段转变时,含量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8.
在果树栽培中,利用药剂打破芽休眠的试验由来已久,特别是多在温室和塑料大棚中栽培较多的葡萄上进行试验。现已查明石灰氮、美利道兰。硝酸铵等具有促进发芽的良好效果,且其中有的已作为促进发芽药剂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在栽培白玫瑰香占90%以上的冈山县,为达同样的目的,却在广泛采用在剪口上涂沫大蒜汁液的方法。作  相似文献   

9.
葡萄具有多次结果习性。我们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采用“V”形架整形,合理密植和修剪,适时进行石灰氮处理打破冬芽休眠,促进花芽分化和芽眼萌发等措施,实现了日光温室葡萄当年二次结果。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怎样提高温室巨峰葡萄坐果率巨峰葡萄在温室内生长迅速,对抹芽非常敏感,容易发生高温障碍,出现坐果率低的现象。为提高温室巨峰葡萄坐果率,在加强土肥水管理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措施。1正确使用石灰氮打破休眠巨峰葡萄自然休眠需要0—7.2℃的低温。熊岳地区自然休...  相似文献   

11.
石灰氮常被用来解除温室葡萄的自然休眠 ,其目的是使温室葡萄尽早萌芽 ,而且萌芽整齐。由于石灰氮的浓度不同 ,解除葡萄冬芽休眠的时间而有不同 ,而且对葡萄产量有着一定的影响 ,为此于 2 0 0 1—2 0 0 2年进行了实验 ,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石灰氮为B红 ,含氮 19% ,电石含量≤ 0 5 %。以无核 86 11葡萄为试材 ,在冬暖式大棚进行。设石灰氮与水的比例分别为 1∶3,1∶4 ,1∶51∶6 ,1∶7,1∶8共 6组 ,代号分别为A ,B ,C ,D ,E ,F。在敞口容器充分搅拌后静止 ,取上层澄清液应用。将6种不同浓度石灰氮澄清液涂抹在葡萄…  相似文献   

12.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了石灰氮打破温室葡萄休眠的最佳浓度和时期以及疏果、铺反光膜和结果枝环剥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氮打破温室葡萄休眠效果稳定,浓度20%于11月下旬涂抹效果最佳;在一定范围内,留果量对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但对粒重、穗重影响较大,每穗最佳留果量为50~70粒;结果枝花后30天环剥,果粒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着色面积增加,成熟期提前1周;铺反光膜能提高果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且蓝膜处理优于红膜和铝膜。  相似文献   

13.
石灰氮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常被用来解除温室葡萄的自然休眠,其目的是使温室葡萄尽早萌芽,萌芽整齐。由于石灰氮的浓度不同,解除葡萄冬芽休眠所用的时间不同,而且对葡萄产量也有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于2001~2002年在昌邑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冬暖式葡萄大棚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花芽萌发前对砀山酥梨喷施不同浓度的石灰氮 ,观察其对打破休眠、促进花芽萌发的效应。结果表明 ,喷施 1 6.67%的石灰氮可使砀山酥梨提前 9天开花 ,平均每花序有花 4.9朵 ,花芽萌发率 5 7.0 %。喷施8.3 3 %的石灰氮 ,使花芽萌发率达 66.5 % ,在供试浓度中效果最好。但石灰氮打破休眠的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在葡萄栽培中,为终止芽的休眠,常用石灰氮悬浮液处理,由于悬浮液只能刷涂。费工费力,且效果也不太理想,故应用不广。本药剂以氨基氰为主要成分配制而成,使用方便,而且对打破葡萄树芽休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刘慧纯 《北方园艺》2012,(13):55-56
在温室大棚栽培"晚红"葡萄的生产中,升温前1周,应用含50%单氰胺的果树破眠剂2号喷布葡萄冬芽芽眼。结果表明:应用果树破眠剂2号20倍液催芽,催芽效果好于石灰氮,萌芽期比涂抹石灰氮提前7d,花期提前6d,萌芽率提高16.2%,坐果率提高9.1%,可在生产中代替石灰氮应用。  相似文献   

17.
葡萄品种需冷量及打破休眠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对上海地区葡萄促成栽培的几个主要品种的休眠需冷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供试的5个品种中以里扎马特的需冷量最低,自然条件下仅为447.5h;其次为京亚和巨峰,需冷量均低于1000h;绯红和无核白鸡心需冷量最高,均超过1000h。由此推算,上海地区葡萄结束自然休眠的时间在1月上旬至2月中旬。打破休眠的试验表明以20%石灰氮12月中旬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巨峰葡萄成熟种子种壳含有很高的ABA或类似物.用40%石灰氮浸出液处理18h打破休眠的效果最好.葡萄童期阶段细胞分裂素含量低,并且随节位升高变化迟缓,当临近阶段转变时,含量急剧上升.GA_3含量童期阶段高于转变期.GA_(4+7)在阶段转变部位含量急剧下降,CTK/GA_3急剧上升.生长素含量在童期阶段随着节位升高急剧增加,临近阶段转变时含量又急剧降低.脱落酸的含量则随着节位升高有缓慢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打破果树休眠的常用药剂及使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果树进入自然休眠后,需要满足一定时期的低温,才能结束休眠,萌芽、开花。一般把50%的芽萌动所需要的最少低温(7.2℃以下)累积量,叫做低温需求量,或称需冷量。在热带、亚热带以及保护地栽培的苹果、梨、葡萄及桃、樱桃、杏、李等多种果树中,常常存在需冷量不足,萌芽、开花不整齐的现象,近年来保护地果树生产发展迅速,打破休眠、弥补低温需求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介绍几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打破休眠的化学物质供大家参考使用。1.氰氨化钙(CaCN2) 俗称石灰氮,在多种果树(葡萄、苹果、桃等)上都有提早萌芽的作用。日本早…  相似文献   

20.
为解除温室内‘奥迪亚无核’葡萄休眠,提前萌芽,进行了不同浓度石灰氮涂抹试验。结果表明,5倍和7倍石灰氮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植株萌芽早,萌芽率高,成熟期早,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