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勾茶(Berchemiella wilsonii)为鼠李科小勾儿茶属落叶乔木。该树种自英国植物学家享利威尔逊于1907年在湖北兴山县发现并命名以来,很少有人采到其实物标本。1985年在安徽清凉峰北坡发现该树种分布。由于其分布区狭窄,资源极其稀少,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已将其列入二级  相似文献   

2.
巴山北坡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巴山北坡2个干扰环境下的栓皮栎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对比研究.种群A分布于较低海拔地区,距离居民点近,持续受到砍柴、放牧等强烈干扰,群落发育较差;种群B分布于较高海拔,远离居民点,受人为干扰少,群落发育较好.结果表明:A种群的更新能力较弱,幼龄个体数量少,并以萌生起源幼龄个体占优势,呈现衰退势态,种群B更新能力较强,幼龄个体数量丰富,以实生起源个体占优势,呈现持续发展势态;2个种群存活曲线均属于Deevey Ⅲ,在Ⅰ-Ⅲ龄期,幼苗死亡率最高;萌生苗在资源利用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幼苗到幼树的生长转化过程中,比例逐渐增大;不同生境栓皮栎种群幼苗、小幼树、大幼树和大树均呈聚集分布,但种群聚集强度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影响栓皮栎种群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在未来的经营和管理中,低海拔地区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和间伐频次,保留足够数量的结实母树,促进种群结实及种子成苗;应适时对高海拔地区种群进行抚育,间伐非目的树种,调整环境因素和种间关系.促进天然条件下种群结实和种子成苗.  相似文献   

3.
武陵山区珙桐群落生物多样性与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武陵山区的后河自然保护区与七姊妹山保护区的典型珙桐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各层次生物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该种群前期生长不稳定,达到成熟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平衡.由于珙桐种子萌发困难,导致种群缺乏有性繁殖所需的幼苗、幼树,其天然更新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安徽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安徽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统计分析,认为保护区植物区系种类丰富,有147科,658属,1 328种(含种以下等级),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双重性,热带属种渗透较多,是华中、华东区系连接的重要纽带之一。该区分布有稀有濒危植物银缕梅、毛柄小勾儿茶等20种,为大别山生物"避难所",经济和药用植物分布较多,具有较高的生态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云南火焰兰分布、群落及种群现状等特征,根据其种群生长和环境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标本记录、实地群落及种群现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发现并确认云南火焰兰分布于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发现共有两个分布点,位于海拔1 042 1 135 m的低山山地;(2)原文献记录中海拔500 m左右分布点的元江河谷原生境已变为农业耕作区,其原有分布点的种群已消失;(3)云南火焰兰种群数量极少,仅12株,除1株幼苗外均为成年植株,是典型的衰退型种群;(4)云南火焰兰更新困难,初步研究认为开花不结实是云南火焰兰濒危的直接原因,生存环境苛刻、种子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小等更加剧其濒危。[结论]云南火焰兰分布地植被群落类型主要为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仅发现12株云南火焰兰,其花而不实,更新幼苗仅1株,自然更新受限。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域内2hm2典型天然次生林植被群落调查,探讨次生林下灌木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显示:1)研究区29种灌木分属于15科22属,包含灌丛12 878丛、灌木20 861株,以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五角枫(Acer mono)幼苗、锦带花(Weigela florida)为该群落优势种;2)80%以上的灌木基径过1cm,尤以青杄(Picea wilsonii)和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幼苗的平均基径最大;3)以2m高度为界限可将灌木划为两层,上层灌木基径和冠幅明显优于下层灌木;4)从空间分布角度而言,不同灌木种群在频度、相对显著度和相对多度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贵州濒危树种岩生红豆森林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典型群落样地调查,对不同干扰强度下岩生红豆所处森林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种群所处群落乔木层物种较为丰富,多样性指数(SW)为2.66~3.26,生态优势度(ED)为0.11~0.17,各群落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2)岩生红豆能成为局部群落建群层的次优种或共优种,但数量很少,在整个群落乔木层处于明显弱势;(3)不同干扰强度下岩生红豆种群大小级指数不同,笔架山群落种群大小级指数(SDI)为负值(-0.003 7),种群连续;黔灵山的群落种群大小级指数(SDI)为正值(0.001 6),种群不连续;(4)群落更新层岩生红豆幼苗、幼树的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型,Ⅰ级幼苗数量较少,多为Ⅱ~Ⅳ级幼树,且数量稀少,天然更新明显不良。  相似文献   

8.
木榄种群的传播和定居主要依赖其种子雨。采用野外固定样方法对广东省雷州半岛高桥镇红寨木榄群落的种子雨动态和幼苗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木榄种群种子雨从2012年3月初开始持续到8月下旬结束,历时约170 d,密度为37.4粒·m-2,强度为0.22粒·m-2·d-1;种子雨分布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双峰型,第1个峰值出现在6月上旬,第2个峰值出现在6月下旬;5月下旬木榄种子已基本发育成熟;木榄群落中木榄种群种子雨的密度远远大于木榄幼苗的密度。雷州半岛红树林区的木榄种子(胎生苗)最佳采种期为6月;建议加强其母树林的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幼苗的年龄结构和高度结构两方面研究了30年生油松纯林下天然更新幼苗的群落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群落演替,油松幼苗种群的年龄结构有明显变化,幼苗以7年生-8年生居多;幼苗主要集中在30cm以下种群高度上;幼苗随年龄和高度的增加数量逐渐减少,考虑其原因主要是人为干扰;油松天然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0.
种群更新对维持种群的稳定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不同地区乌冈栎种群的更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大多数地区乌冈栎种群的幼苗结构呈倒金字塔型,说明乌冈栎种群的更新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乌冈栎顶级群落中,由于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幼树,短期内的更新仍能继续进行;2)从乌冈栎幼苗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林窗或林缘处呈聚集分布,而林冠下呈均匀分布,这与乌冈栎幼苗生长的需光性有极大的关系;3)乌冈栎的萌发实验表明,1~2个月的沙藏处理有利于提高萌发率,而萌发过程中鼠害和虫蛀是限制出苗率的主要原因之一;4)乌冈栎种子的传播除靠重力外,啮齿类动物对它的影响最大,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为了提高乌冈栎种群的天然更新率,适当干扰地开辟林窗是较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群落植被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主要伴生种为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该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以高位芽占绝对的优势,叶的特征以中叶、纸质的单型叶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种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格局呈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2.
浙江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六十田自然保护小区常绿阔叶林下的红楠种群结构与更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群落中红楠幼苗储备丰富,可以维持种群的更新;不论是从径级结构还是从高度结构来看,其更新都处于增长状态.由于红楠的种子较大,种子雨通常在母树树冠的下方,使得红楠种群在水平结构上呈聚集分布状态.红楠的天然更新中主要以有性繁殖为主.绝对种子数多且幼苗对光照的适应性广,是红楠种群在群落中处于增长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群落调查法,对南京溧水区林场锥栗群落的植物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内共发现有种子植物60种,隶属38科57属,其中乔木17种,灌木18种,草本25种;锥栗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自上而下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锥栗在群落中的重要值最大,优势地位突出,是该群落的第1优势种;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程度不高,Shannon-Wiener指数(H’)变化区间为1.4—1.8,Simpson指数(D)为0.67—0.83,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33—0.43。对种群结构分析表明,种群Ⅰ,Ⅱ级幼树缺少,幼苗贮备严重不足,种群不稳定,处于衰败之中,应尽快建立物种保护小区,促进幼苗更新和种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3种楠木主要天然种群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3种楠木主要天然种群的群落学调查为基础,对其天然种群的群落类型、植物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省闽楠(Phoebe bourn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天然种群分布不论从数量上还是面积上都极其有限;群落层次性较强;闽楠、浙江楠和刨花楠在各自群落的乔木层中都占有优势;同一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庆元县的刨花楠群落和杭州仁寿山的浙江楠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开化、庆元的闽楠群落,建德的刨花楠群落和杭州理安寺的浙江楠群落乔木层多样性指数较低,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掌握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馨香木兰的种群结构及动态情况,通过对云南省西畴县馨香木兰群落24个样方的调查,分析了馨香木兰的高度结构、年龄结构、空间分布格局,编制了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了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馨香木兰高度结构完整,种群个体高度发育是连续的,在群落中属连续型种群;其相对年龄结构不完整,呈现明显的菱形,幼苗缺乏;其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集群分布,但到IV级立木阶段就已变成随机分布;其成长可分为幼苗、幼树、成树和老树等4个时期,幼树和成树时期死亡率最低,老树时期死亡率最高;其种群生存曲线接近于Deevey I型,种群正处于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极小种群植物多数为我国特有物种,对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天目铁木作为浙江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野生植株仅存5株,分布地域狭窄,其濒危机制的揭示是种群得以保护和恢复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气候变化、人为干扰和病虫危害等外部因素,以及天目铁木自身的光合能力、生长节律、种子活力和遗传多样性等内部因素2个角度综述了天目铁木濒危机制的研究进展:1)外部因素:第四纪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导致天目铁木有效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人为干扰导致天目铁木生存压力增大,种群规模进一步减小;病虫害对其幼苗的存活也存在一定影响。2)内部因素:天目铁木较窄的光适应范围和较低的光合速率使其在群落光照资源竞争中处于劣势,环境适应能力较弱;雌雄花授粉时间短,花粉萌发率低、寿命较短等生长节律特点导致其种子产量低、品质差;种子结构特点及内源营养物质、植物激素的限制造成其种子萌发条件苛刻,萌发率低,自然更新幼苗数量十分有限;极小的种群规模、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引发天目铁木近交严重,子代个体杂合度降低,遗传力、生殖力、生活力、适应力减弱。综上,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应是天目铁木种群规模急剧减小的直接原因;极小的种群规模导致其近亲交配更为频繁,遗传多样性降低,进而导致其生殖生长发育存在潜在的缺陷;加之天目铁木所处群落中其他种群的资源竞争,幼苗自然更新存在很大困难,种群规模难以恢复。然而,针对天目铁木这样遗传多样性低的极小种群植物,早期保护工作多集中于濒危因素的去除或控制,对其特有的遗传学问题则缺乏考虑。因此,为有效保护天目铁木,应当科学设计人工杂交策略、结合无性繁殖技术,增加野生个体繁殖力,在有限基因库中尽可能维持其遗传多样性,结合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外回归等多种手段,最终使这一物种得以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7.
基于4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明确乔木层径级分布和物种类型,揭示种群特征和种间关联性,分析孔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评价植物群落恢复现状和演替动态。结果表明:1)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为黄连木群落显著高于侧柏群落(P<0.05),与麻栎群落无显著差异,其草本层间各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2)乔木扩展种7种、隐退种16种、稳定侵入种2种和随机侵入种3种,侧柏种群明显缺乏Ⅰ级幼苗和Ⅱ级幼树,麻栎种群极度缺乏Ⅱ级幼树;3)造成当前孔林植被现状的主要因素是灌草收割试验,重要原因是景观破碎化、面积效应和环境非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在南平茫荡山林下更新幼树幼苗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扩散指数、聚块性指数以及Cassie RM指数等几个聚集度指标判定其分布类型,并进行可信度验证。结果表明:黄枝润楠为绝对优势树种,对群落所在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起主导作用;群落中绝大部分种群幼树幼苗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小部分树种幼树幼苗为均匀分布,仅栲树为随机分布,群落种群幼树幼苗总体上分布类型表现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9.
应用扩散系数(C)、丛生指数(I)、扩散指标(Iδ)、Cassie,R.M指标(CA)、平均拥挤度指标(M*)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永春牛姆林青钱柳天然林群落中乔木层的4个优势种进行空间分布格局测定,结果表明:华南吴茱萸与梨茶种群聚集程度较高,为聚集分布;青钱柳与狗牙锥种群呈随机分布。根据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指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数量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群落物种组成复杂,数量特征与群落结构、生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广东南昆山华东润楠群落及优势种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南昆山华东润楠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华东润楠群落以樟科、壳斗科和山龙眼科等热带亚热带植物类群为优势。华东润楠是群落的优势种群,该种群具有较丰富的幼苗和Ⅵ级立木,但缺乏Ⅲ级至V级中龄级立木,种群结构不稳定。幼龄期个体呈聚集分布,林冠层个体趋于随机分布,表明该种群在群落中已呈现衰退趋势。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华东润楠种群的优势将被其它中生性树种所代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