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统计"课程在本科心理学课程中居于核心地位,但传统的"心理统计"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有待提升;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学生易产生厌倦感;受限于传统课程环境,学生参与度少;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等。提出并实施了"心理统计"课程的案例实践教学模式、联合备课的分块专题教学模式、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和多样化考核方式等改革措施,取得了融合课程的基本目标和长期目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以及有效分配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的教学改革效果。  相似文献   

2.
天山西部林业局是一个历史较长的大型森工企业 ,长期以来一直是靠木头吃饭 ,2 0 0 1年停止采伐后 ,经济来源剧减 ,工作岗位短缺 ,富余人员增加 ,职工就业困难 ,企业步履艰难。面对这种局面 ,工会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提高认识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树立信心 ,以主人翁的姿态推进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一个木材生产的森工企业来说 ,停止采伐意味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停止 ,从事了多年木材生产的林业职工失去了工作岗位 ,职工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承受了较大压力 ,很多职工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深感前途暗淡。面对这些 ,工…  相似文献   

3.
该文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SAD(Stress and Adjustment Disorder)分析方法,并根据华南农业大学的案例研究,分析了造成农林类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六个主要因素,即经济状况、人际交往、学习、情感、就业和家庭变故等;适应障碍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即成功焦虑和极端行为。在SAD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疏导对策: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其次,要从生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预防教育;第三,要完善贫困生管理体系和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区国有森工企业出现了职工下岗现象并有迅速扩大之势,不少人对此反应强烈,尤其是部份下岗职工更是牢骚满天、抵触情绪骤增。如何疏导职工情绪,实现森工职工再就业?笔者试作浅析。端正认识,正确理解职工下岗计划经济时代的普遍就业其本质是“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带来的是效率的牺牲,其结果是普遍贫穷,即是说普遍就业是以普遍贫穷为代价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失业的名词,但却有实实在在的事实,隐性失业率高达30%-40%,这些人无事可于,混着饭吃。即使如此,也曾发生过如“大跃进”后动员职工下乡当农民与”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5.
随着林区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也应不断加以改进.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职工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是林区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保障。林区职工受所在地理环境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对改革开放的形势认识不足.时改革的一些措施一下子难以适应.加上森工企业面临“两危”,职工出现了不稳定的情绪.一些单位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对违反纪律、规章制度的人只简单地处以经济罚款.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个别领导以权谋私.使职工心理失去平衡,淡化了主人翁责任感.这些现象应当…  相似文献   

6.
白水江林业局,现有在册职工1194人,基层工会组织15个,会员881人。上世纪90年代,由于企业陷入困境,大批职工下岗,企业举步维艰,"人往哪里走?钱从何处来?"成为白水江林业职工面临的现实问题。天保工程实施后,白水江林业局从实际出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特色立局,天保稳局,产业富局"的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森工企业实施"天保工程"的几个重要环节即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森工企业经营方式转向、职工转岗分流、强化资源及林地管理.  相似文献   

8.
吕超 《森林公安》2005,(4):46-46
为保障民警心理健康,以应对日益紧张繁杂的警务工作,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区分局实施了“五个一”心理疏导工程,即聘请一批心理咨询专家、培训一批心理咨询骨干、开通一条心理咨询热线、开设一间心理咨询室、在公安网站开辟一个心理导航栏目,积极开展民警心理咨询工作。此外,分局还落实了各项措施,从制度上来保证缓解警察心理压力。比如:民警执行枪击任务或者出入凶杀现场后要接受专业心理检查;通过心理治疗、休假疗养、调换岗位等方式调整和缓解短期心理失常、心理疾病;合理使用警力,保证民警的年度休假,适当安排疗养等等,让公安民警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展执法工作。最近,笔者在调研中就民警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了一些研究,认为民警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当包括以下6项: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各行业实现幸福感都有不同路径。具体讲到木兰林场职工幸福感的实现,则要对木兰林场50多年发展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找到提高职工幸福感的主要路径,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一、木兰林场职工产生幸福感有其鲜明路径俗话说:"鞋子适合不适合,只有脚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林业职工幸福感呢?(一)发展自身经济是根本。离开这个基础谈幸  相似文献   

10.
斯蒂芬金说:"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华特兰德先生说:"工厂制造产品,心灵创造品牌."产品更多是物理性的,而品牌则更多是心理性的.针对具有心理性的品牌,企业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创建维护发展自己的品牌,以达到品牌与企业同步增长壮大的目的,这也是企业通过其品牌战略来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林业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结构发生了战略性的调整,经济运行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林业企业内部人员技术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已成为影响林业企业快速发展与创新的障碍之一。林业职工作为林业企业的主人,是林业企业生产力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新情况,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适应企业中心工作,跟上改革的步伐,注入时代的内容。因此应把思想教育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内部改革、机制转换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效应,使职工在"情"的激励下爱岗敬业,在"制度"的约束下努力工作。笔者结合宁东林业局近几年注重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推动企业发展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能够把个人与企业长久凝聚在一起的,是个人与企业使命的共享程度。”其实这个共享的程度就是个人与企业的心理契约.正如结婚证仅仅是夫妻双方关系合法的证明.而双方能够在一起生活一辈子.  相似文献   

14.
笔者联系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运营管理实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第一,以人为本须以领导与职工相互为本,这样才能为企业创造出宽松环境和生存发展的空间;第二,"以人为本"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如此才能将企业目标与个人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5.
姚乐 《技术与市场》2022,(3):187-188
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新生代员工追求创新,但是容易过于自我.员工个体和组织两者能否建立稳固的心理契约,是由两者现实情况与期望值是否相互平衡决定的.若企业的管理制度不适合用来管理新生代员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某些矛盾与冲突,就会导致新生代员工频繁离职,心理契约遭到破裂.企业管理者需要在了解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及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吉林森工集团露水河林业局党委面对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励人、关心人,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企业出现了人气旺、经济兴、社会稳的可喜局面。一、尊重人,满足需要,实现职工自身价值。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必须尊重职工,形成合谐共振的群体,在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实现职工的自身价值。他们主要抓了以下环节:一是尊重职工学习需要,提高职工文化素质。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业务技术培训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通过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深化企业改革中要注意提高职工心理承受能力张玉岩(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陈洪山(吉林省林业厅)党中央和国务院把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这是国家在去年财税、金融等重大体制改革之后,又不失时机地实施的一项重大改...  相似文献   

18.
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员工招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芳  张平 《技术与市场》2007,(11):80-81
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许多企业招不到优秀的人才,并且员工流失严重.本文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员工与企业间的相互期望与实际不符,并据此建立了员工与企业间相互期望表,为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的起步     
《中国林副特产》伴随着深化改革的步履,肩负着百万林业职工的厚望和林业部领导赋予“要办成指导和促进林区多种经营事业发展,为林业建设服务的好刊物”之重托。历经二年的内部发行,在传播科技信息、疏导改革经验、繁荣林区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脑对词汇知识长久性记忆后形成一个组织被称为心理词库(mental lexicon)。在学习外语之前,中国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了一个汉语心理词库,因此外语心理词库的建立离不开汉语心理词库的影响,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