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粉剂和包膜丁酸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肠道pH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抗生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抗生素(杆菌肽锌40 mg/kg+硫酸粘杆菌素8 mg/kg);粉剂丁酸钠组在对照组基础E添加200 mg/kg粉剂丁酸钠;包膜丁酸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200 mg/kg包膜丁酸钠.记录21日龄和42日龄的日均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并分别于14日龄和35日龄,随机在每组选取12只鸡测定胃肠道pH,并 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测定VFA.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丁酸钠对肉仔鸡日均采食量影响显著(P<0.05),添加包膜丁酸钠显著降低了(6.25%)肉仔鸡21-42日龄的料重比(P<0.05).丁酸钠的添加有降低肠道pH的趋势.日粮中添加200 mg/kg粉剂丁酸钠,可以提高肠道的6.72%的乙酸含量,提高23.08%的丙酸含量,提高49.01%的丁酸含量;添加200 mg/kg包膜丁酸钠,可以提高肠道的10.39%的乙酸含量,提高33.61%的丙酸含量,提高36.80%的丁酸含量.以上结果可以说明,丁酸钠能够提高肉仔鸡的饲料转化率,改善生产性能,降低肠道pH,且能够提高肠道VFA的含量,且包膜丁酸钠效果优于粉剂丁酸钠.  相似文献   

2.
大豆寡糖对肉仔鸡肠道pH值和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米-大豆浓缩蛋白型低寡糖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0%或2.00%的大豆寡糖,研究了不同添加量大豆寡糖对肉仔鸡肠道pH值和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选用192只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设6个笼(重复),每笼8只鸡。结果表明:大豆寡糖对18、36日龄肉仔鸡十二指肠和空肠食糜pH值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大豆寡糖水平的增加,盲肠食糜pH值呈下降的趋势(P0.05),1.00%大豆寡糖添加组18、36日龄肉仔鸡盲肠食糜pH值为最低水平,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寡糖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豆寡糖,大幅度增加肉仔鸡盲肠食糜中乙酸和短链脂肪酸总量的浓度(P0.05);添加1.00%或2.00%大豆寡糖,显著增加18日龄肉仔鸡盲肠食糜中丁酸占短链脂肪酸总量的摩尔百分比(P0.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选用375只体重接近、健康的1日龄Cobb肉鸡,公、母各半,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400、600 g/t丁酸梭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采食量和日增重均有一定增加(P>0.05),并随着丁酸梭菌添加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耗料增重比也有降低趋势,其中400 g/t丁酸梭菌组22~42日龄的耗料增重比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增加,尿酸含量降低,其中400 g/t丁酸梭菌组21日龄肉鸡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尿酸含量显著降低,400 g/t丁酸梭菌组42日龄肉鸡血糖含量显著增加,600 g/t组42日龄肉鸡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增加;各试验组屠宰性能都有一定改善(P>0.05)。综上所述,日粮添加一定量丁酸梭菌能够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促进肉鸡蛋白质沉积,添加100 g/t丁酸梭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2 0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空白对照组肉鸡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 mg/kg金霉素,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400、600 g/t丁酸梭菌制剂。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P<0.01),600 g/t丁酸梭菌组与抗生素组差异显著(P<0.05);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400、600 g/t能极显著降低料重比(P<0.01),极显著提高肉鸡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P<0.01),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100、400、600 g/t可极显著降低肉鸡血清氨含量(P<0.01)。研究表明,丁酸梭菌具有改善肉鸡生长性能、促进蛋白质、促进脂类沉积的作用,且以添加量为400 g/t较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选用1 日龄科宝肉鸡 480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空白对照1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饲喂基础日粮+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3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g/t丁酸梭菌,4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g/t葡萄糖氧化酶。结果表明: 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对肉鸡出栏重提升效果最佳,较对照组提高7.0%,从全程0 ~ 42 d的料肉比(F/G)看,添加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较空白对照组下降0.6%,但差异不显著(P > 0.05)|各试验组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差异不显著(P >0.05),添加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的肉鸡42 d血清新城疫抗体水平最高,但是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200 g/t丁酸梭菌和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组盲肠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降低(P < 0.01)。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0 g/t酿酒酵母细胞壁对出栏重、抗体水平作用最佳,添加200 g/t丁酸梭菌对于肉鸡肠道菌群的改善效果最佳。 [关键词] 白羽肉鸡|酿酒酵母细胞壁|丁酸梭菌|葡萄糖氧化酶|生长性能|免疫|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探讨不同剂量的植物乳杆菌后生元(PLP)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旨在确定PLP在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选用1日龄健康且重量相近的爱拔益加(AA)雄性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PLP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400、600和800 g/t的PLP,饲养至第42天进行屠宰、采样。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0和800 g/t PLP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14日龄肉鸡的末重(P<0.05或P<0.01),添加400、600和800 g/t PLP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14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或P<0.01),添加400和800 g/t PLP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14日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 <0.05或P <0.01);饲粮中添加400 g/t PLP极显著提高了15~28日龄肉鸡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1),极显著降低了15~28日龄肉鸡的料重比(P<0.01);饲粮中添加400和6...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与地衣芽孢杆菌配伍(复合菌)、粪肠球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及养殖效益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42 g左右的1日龄健康AA+白羽肉鸡1 360只,随机分成10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00 g/t丁酸梭菌制剂、1 000 g/t枯草芽孢杆菌制剂、1 000 g/t地衣芽孢杆菌制剂、400 g/t丁酸梭菌制剂+1 000 g/t地衣芽孢杆菌制剂、1 000 g/t粪肠球菌制剂。试验期4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能显著提高末重、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添加粪肠球菌降低末重、平均日增重(P>0.05),增加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复合菌能提高白羽肉鸡毛利润,其增加值为枯草芽孢杆菌组>复合菌组>丁酸梭菌组>地衣芽孢杆菌组>粪肠球菌组。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丁酸梭菌在肉鸡消化道内的定植能力以及丁酸梭菌对肉鸡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组灌喂生理盐水,丁酸梭菌组灌服荧光标记的丁酸梭菌,3 h及16日龄进行解剖并采集回肠上皮细胞观察荧光情况。随后另外选择30只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1~6 d饲喂含丁酸梭菌的饲粮,之后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全程饲喂基础饲粮,试验期21 d。在16和21日龄时,分别采集回肠和盲肠中段内容物,测定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微生物种类、物种丰度比例、菌属以及蛋白功能丰度等差异分析。【结果】 3 h及16日龄丁酸梭菌组回肠上皮细胞周围均呈现出荧光现象,表明丁酸梭菌能够定植于消化道上皮细胞。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肉鸡回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乙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21日龄丙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在盲肠内容物中,试验组16日龄肉鸡丁酸和戊酸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异戊酸和己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21日龄丁酸和异戊酸均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异丁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均显著增加(P<0.05)。门水平上微生物种类分析发现,16日龄样本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最高;21日龄样本中微生物种类增多,其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群,丰度较高,16和21日龄试验组的优势菌群均高于对照组。物种丰度比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6日龄试验组厌氧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去氟球菌属、丛毛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7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降低(P<0.05);21日龄试验组铁杆菌属、毛球菌属等6种菌属的物种丰度比例显著增加(P<0.05),变形菌属、浮霉菌属、装甲菌门GP5的物种丰度属显著降低(P<0.05)。菌属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布劳特氏菌属,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梭状芽孢杆菌属和未分类毛螺旋菌属;21日龄试验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未分类拟杆菌、毛球菌属、乳酸杆菌目、乳球菌属等,对照组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诺兰克酸杆菌GP4、丛毛单胞菌科等。菌群蛋白功能丰度分析结果显示,16日龄试验组甲基受体趋化性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氨基酸转移酶亚基A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21日龄试验组ECF亚家族RNA聚合酶δ-70因子、丙氨酸的丰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丁酸梭菌可以在肉鸡回肠上皮细胞中定植;丁酸梭菌可增加肠道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微生物种类及有益菌属,提高物种丰度及功能蛋白丰度,从而促进肠道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600 mg/kg包膜丁酸钠对14~35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取84只14日龄同一品系健康的雄性Z型北京鸭,依据每个处理每个重复初始体重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粮为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浓度为600 mg/kg丁酸钠的包膜丁酸钠。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试验组北京鸭平均日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绒毛高度提高(P<0.05),空肠的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空肠和回肠及盲肠的绒隐比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盲肠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可以改善肠道的组织形态,提高北京鸭饲料转化效率,其作用可能与丁酸钠提高肠道中丁酸等挥发性短链脂肪酸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选用1日龄AA肉仔鸡9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多不饱和脂肪酸(0、150、2503、50 mg/kg PUFA)对肉鸡肠道内环境的影响。试验期为35 d:1~7日龄为预试期,饲喂基础日粮8;日龄进入正式期,于肉鸡28日龄和42日龄每个处理分别抽取5只鸡进行屠宰试验,测定消化道中pH和消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肉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PUFA,与对照组相比,能够降低消化道pH值,提高肉鸡各肠段消化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淀粉酶的活性,改善肠道环境;尤其在250 mg/kg添加量下对各肠段脂肪酶的活性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肉鸡日粮中添加PUFA具有优化肉鸡肠道环境的作用,其最适添加水平为250 mg/kg。  相似文献   

11.
安普霉素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及肠壁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72头28日龄大长北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以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安普霉素(0、20、90mg/kg)对仔猪肠道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及其肠壁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期为4周。研究结果表明:(1)90mg/kg安普霉素能明显降低仔猪腹泻发生率,对仔猪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可提高断奶后0~4周内仔猪日增重19 1%~24 6%(P<0 05)、改善饲料转化率7 7%~8 5%(P<0 05),并可提高日采食量8 4%~13 1%。尤其在试验前期(断奶后0~2周)作用更明显。(2)饲料中添加90mg/kg安普霉素对断奶后0~2周、3~4周仔猪肠道(空肠、盲肠和结肠)中大肠杆菌的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 05),可分别降低10 7%~18 1%、9 1%~14 0%,且前期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可显著降低0~2周空肠内乳酸杆菌的数量(P<0 05),一定程度上抑制空肠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减弱空肠内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显著降低仔猪空肠内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量(P<0 05),从而可减少与机体竞争营养、降低肠内有害代谢物水平。(3)在仔猪日粮中添加90mg/kg的安普霉素可显著减轻小肠相对重量17 7%(P<0 05)、缩短小肠相对长度13 7%(P<0 05),并使小肠绒毛排列规则、高度增加(P<0 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安普霉素对仔猪具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脂多糖(LPS)应激仔猪肠道形态、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用35日龄、平均体重为(10.0±0.5)kg的苏山猪90头,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LPS组和BL+LP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其中,对照组和LPS组仔猪均饲喂基础饲粮;BL+LPS组仔猪饲喂添加5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的基础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21 d,于正试期第21天从每个重复中选2头仔猪腹腔注射LPS(LPS组和BL+LPS组)或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24 h后屠宰取样。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LPS应激显著降低了仔猪十二指肠二胺氧化酶(DAO)、空肠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及空肠一氧化氮(NO)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回肠绒隐比(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十二指肠和回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空肠上皮细胞中淋巴细胞、空肠和回肠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提高了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P<0.05)。2)与LPS组相比,饲粮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LPS应激仔猪回肠DAO和NOS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空肠黏膜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黏膜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IgG含量(P<0.05)。由此可见,LPS应激导致仔猪肠黏膜损伤,在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提高LPS应激仔猪的肠黏膜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形态的修复,减缓LPS应激导致的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3.
14.
鲤科鱼肠道菌分布及共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草鱼、青鱼、白鲢、鳙鱼、团头鲂、三角鲂、鲤鱼和鲫鱼等4个亚科鱼肠道菌群中的好氧菌或兼性厌氧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菌群种类和分布进行了X^2和相关分析,给出了一种测度菌群在寄主中广泛分布的广谱系数。结果发现同一亚科的鱼内菌群分布有极高的相似性。而不同亚科的鱼间菌群分布有较大的差异,但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和鳊亚科(Abramidnae)在菌群分布也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哈夫尼亚菌属、致病杆菌属、气单胞菌属、柠檬酸菌属、假单胞菌属在这8种鱼中有较高的广谱系数(9.8937-19.0177)且其x^2测验不显著:而链球菌属、拉思氏菌属、芽孢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的广谱系数很低。在0.54-2.3922之间各自只在1种或2种亚科中能检测到,因此是属于专一性共生菌。  相似文献   

15.
黄芪多糖对罗非鱼肠绒毛形态结构及肠道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芪多糖对罗非鱼肠绒毛形态及肠道黏液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47 g的岁非鱼共1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 000、1 500、2 000 mg/kg黄芪多糖的试验日粮.试验40 d后,从各组中随机抽取5尾罗非鱼进行解剖,取山肠管,固定、包埋并做成切片,并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各组肠管切片进行染色,观察肠绒毛形态结构、黏液细胞及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各组肠绒毛的结构郁较为完整;各试验组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以及肠道黏液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除前肠肌层厚度和前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外,1 000和1 500mg/kg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由此得出,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可提高罗非鱼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肌层厚度,增加肠道黏液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最,且以1 000和1 500 mg/kg两个添加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黄秋葵叶粉对海兰褐壳蛋鸡肠道微生物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选取处于同一生产水平的海兰褐壳蛋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组黄秋葵叶粉添加量分别为3%(T3)、4%(T4)、5%(T5)、6%(T6),对照组为不添加黄秋葵叶粉组(0%,T0)。试验预试期1 W,正试期12 W。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黄秋葵叶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促进盲肠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其中以4%添加量效果最好。在42  d和84 d时屠宰,试验组鸡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的肠壁厚度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84 d时各试验组空肠肠壁厚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VH)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2 d时,试验组T3、T4回肠和各试验组空肠隐窝深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84 d时,各试验组回肠及T3、T4组空肠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日粮中添加适量黄秋葵叶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改善蛋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肠道组织结构的作用,其中以4%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18.
动物肠道共生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菌群,而肠壁内存在着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黏膜淋巴细胞.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生长与发育和调控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动物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特性、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动物肠道共生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菌群,而肠壁内存在着为数众多、功能强大的黏膜淋巴细胞。肠道菌群具有促进肠黏膜免疫系统生长与发育和调控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本文主要从动物肠道菌群的定植与特性、肠黏膜免疫细胞的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对肠黏膜屏障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