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先后从锦州市太和区、凌海、北镇、黑山、义县等地采集以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病猪病料13份,在被检的13份病料中分离到6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同时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鉴定,最终证实6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分别为:血清4型1株、血清5型2株、血清12型1株、血清13型2株.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锦州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为猪场制定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镇江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与耐药性情况,本试验采集患病仔猪的肺脏、肝脏、关节渗出液等病料组织85份,采用细菌分离、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鉴定、PCR鉴定等方法对副猪嗜血杆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法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从85份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48株副猪嗜血杆菌;48株副猪嗜血杆菌具有7种血清型,其中,血清5型和12型为流行的主要优势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0%和31.3%; 48株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率在50.0%~100.0%之间,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在12.5%~25.0%之间。说明该地区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流行情况复杂,且耐药性严重。本试验为该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防控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查明贵阳市花溪区麦坪镇某猪场仔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对送检的2头病猪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PCR扩增及测序、药敏试验。结果:从病料样本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根据形态学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应用细菌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从分子水平对分离细菌进行分型鉴定,运用DNAStar软件与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分离菌与不同血清型副猪嗜血杆菌菌株16S rRNA序列同源且相似性为97.4%~100%,其中与血清5型相似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进化关系最近;分离菌株对利福平、头孢氨苄、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综合分离细菌传统鉴定方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的实验结果,确定分离菌株属于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4.
副猪嗜血杆菌是近年来危害我国养猪业最重要的细菌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近年来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我们对山东、河南、黑龙江、江西、辽宁、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区送检病料进行了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从2006~2009年送检的194个患病猪场发病猪的关节液、肺脏、脑组织、心血、鼻腔等病料进行检测,最终分离到47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24.2%;通过采用KRG(Kieletein-Rapp-Gabriedson)琼脂扩散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鉴定,结果血清4型13株(占27.7%)、血清5型10株(占21.3%)、血清12型8株(占17%)、血清13型7株(占14.9%),表明我国副猪嗜血杆菌主要血清型是血清4型、血清5型、血清12型和血清13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于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调查了广西南宁、桂林、玉林、钦州4个市60个猪场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情况。采集病猪组织样品共86份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对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PCR鉴定;最终分离鉴定到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0.2%;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致病性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6株分离株中血清4型有5株,5型3株,9、11、13、14、15型各1株,有1株与2、9、10、11型血清均有凝集,其余12株未能鉴定出血清型。血清型5、13、14菌株和5个未能定型的菌株能引起小白鼠全部死亡,其他菌株对小白鼠致病性不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70%以上的菌株除对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外,对其他药物敏感性不高。本调查结果将对广西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河南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调查了河南周口、安阳、新乡、濮阳、驻马店、南阳等6个市60个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情况.采集病猪组织样品共96份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对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特性鉴定;最终分离鉴定到30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1.25%;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致病性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0株分离株中血清4型有6株,5型5株,9、11、13、14、15型各1株,其余13株未能鉴定出血清型.血清型5、13、14菌株和5个未能定型的菌株能引起小鼠全部死亡,其他菌株对小鼠致病性不强.药敏试验结果表明,63%以上的菌株除对庆大霉素、头孢喹诺高度敏感外,对其他药物敏感性不高.本调查结果将对河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河南省安阳市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情况,2022年从该地区25家养猪场无菌采集临床疑似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的病死猪肝脏、肺脏、关节渗出液等组织病料175份,采用细菌分离纯化培养、形态学观察、“卫星生长”培养、生化反应和PCR鉴定等方法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应用琼脂免疫扩散法进一步进行血清分型,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从175份组织病料中检测出34株副猪嗜血杆菌,检出率为19.43%;分离菌在含有NAD和犊牛血清的TSA培养基上产生针尖大小、无色透明、光滑湿润的菌落,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长杆状、细丝状等多形态菌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菌落出现“卫星生长”现象,且无溶血,分离培养结果符合副猪嗜血杆菌特征。经PCR扩增测序,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共鉴定出4型14株、5型4株、6型3株、13型8株和未定型5株,分别占41.18%、11.76%、8.82%、23.53%和14.71%;34株副猪嗜血杆菌对对阿莫西林、青霉素G、链霉素、土霉素4种抗生素耐药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20,(2):107-110
为了分析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江苏区域流行现状,选取江苏省不同地区疑似发病猪场,进行临床症状分析、病理学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等试验。结果显示:317份病料中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lius parasuis, HPs)阳性率为11.54%~27.55%,平均感染率为20.50%;从发病猪场共分离到HPs 43株,其中优势血清型为12型(37.21%)、4型(16.28%)和5型(13.95%),未定型菌株9株(20.93%),分型菌株占所有菌株的79.07%;PCR检测显示,HPs与猪圆环病毒(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存在混合感染现象,感染率达30.77%。研究结果为江苏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早期定植菌也是格拉泽病的病原体,给猪场带来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调查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的流行情况,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玻板凝集法及PCR方法,从广东、广西、山东、江苏、江西45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疑似样品中共分离鉴定了34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6株(17. 65%)血清4型、9株(26. 47%)血清5型、8株(23. 53%)血清12型、4株(11. 76%)血清13型以及7株(20. 59%)未定型菌株。为了有效地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以4、5、12血清型优势流行血清型制备3价灭活苗,用仔猪免疫/攻毒试验评价3价灭活疫苗免疫保护力。动物实验表明,该疫苗对副猪嗜血杆菌4型、5型和12型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猪场采集58份病料,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分型研究以及PCR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两株细菌均为血清4型副猪嗜血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头孢噻吩、替米考星高度敏感,对四环素、丁胺卡那、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甲氧苄氨嘧啶、复方新诺明、链霉素、阿莫西林、新霉素均耐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流行情况,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结合PCR的方法,对2008年至2012年,从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江苏、上海的多个猪场送检的186份疑似样品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检测,再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从186份疑似样品中最终分离鉴定到57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30.6%。结果提示,我国副猪嗜血杆菌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以血清4型和5型最为流行,其次是血清1、12、13型,且该病的发生与季节和猪的日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河南地区血清6型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试验从发病猪的肺脏、心血、关节液等病料中分离、纯化副猪嗜血杆菌,并对分离纯化的副猪嗜血杆菌进行PCR鉴定,同时进行血清型分型、致病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肺脏中分离得到一株血清6型副猪嗜血杆菌,该菌株携带有vta1、vta2、vta3、wza、ompP2、nanH、cdtA、cdtC、espP2 9种主要毒力基因;对保育仔猪表现出轻微的致病性;对头孢噻呋、头孢他啶、阿莫西林等16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卡那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说明分离得到的血清6型副猪嗜血杆菌毒力较弱,对大多数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从辽宁省采集以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病猪肺脏、心包液、血液等病料,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PCR检测等方法确认分离到1株副猪嗜血杆菌Hps LN111013,同时应用多种药物对该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形态、培养特性和生化试验等方面与国内其他地区所分离到的菌株基本一致,纸片法药敏试验证明本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洛美沙星最为敏感。本研究为进一步确认辽宁省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和基因型,查明其传染来源和遗传变异情况奠定了基础,为制定辽宁省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南省平顶山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的血清型、菌株耐药性及其外膜蛋白ompP5基因的变异情况,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试验;测定5株不同血清型菌株的ompP5基因序列,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2株副猪嗜血杆菌,主要血清型为1(38.1%)、4(19.0%)、5(26.2%)、12(11.9%)和未定型(4.8%)。药敏试验显示菌株对磺胺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和头孢喹肟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85.7%、83.3%和64.3%,对氟苯尼考和青霉素高度敏感。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ompP5基因序列与其血清型、致病性无明显相关性。该研究为平顶山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江苏省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试验采集江苏省18家规模化猪场的29份病料进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培养特性检验、生化鉴定、PCR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出15株副猪嗜血杆菌;15株分离菌中血清1型5株,12型3株,4型和5型各2株,未定型3株;筛选出了3株强毒株;大部分菌株对头孢吡肟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说明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江苏部分地区广泛流行,并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7,(5):823-827
近年来国内养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日益严峻,给相关猪场造成严重的损失。本研究主要对江苏省和安徽省部分养猪场的病死猪和健康猪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数据。同时,本室初步研制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和12型三价灭活疫苗,用BALB/c小鼠对其进行免疫保护力的评价。结果从病死猪中分离到8株副猪嗜血杆菌,其中5型3株、12型2株、14型1株及不可定型2株;从健康猪中分离到26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率为7.12%),其中12型10株、4型4株、11型3株、5型1株、13型1株及未定型菌株7株。初步研制的副猪嗜血杆菌三价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要优于商品灭活疫苗,对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5型及12型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分型血清制备及其四川地区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24-29
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动物研究所购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15个血清型的标准菌株制备免疫原,采用皮下注射与耳缘静脉注射免疫原的方式免疫健康雄性家兔,免疫结束后采集心血并分离血清,对血清进行特异性与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显示血清特异性良好,抗体效价均达到1∶8以上,用于田间分离株的血清型鉴定有良好效果。本实验室于2014年从四川22个市区80个猪场中共采集498份病料,498份病料中共检出80株HPs。采用琼扩试验对80株HPS进行血清型鉴定,所分离的80株HPs中血清4型占28.75%、5型占35.00%、12型占6.25%、13型占7.50%、15型占1.25%、不能分型的菌株占21.25%,结果表明:血清型4、5、12、13为四川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PS)引起猪的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引进国外种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在我国猪场的病发率逐年上升。HPS血清型复杂,目前已知15个血清型,但各国各地流行的血清型不尽相同,且各型之问缺乏交叉保护,因此分离HPS地方菌株,了解其流行血清型,对地区预防和控制HPS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由于HPS对培养条件较为苛刻,临床病料分离培养HPS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内分离HPS报道不多,本文对广东地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病料分离并鉴定了3株副猪嗜血杆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情况。本试验于2022—2023年采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规模化猪场中患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仔猪鼻拭子、关节液、胸腔积液、肺脏等病料,共计283份。采用细菌分离鉴定、PCR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试验验证分离株的致病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简称K-B法)检测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对临床中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83份病料中分离到128株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致病试验显示,91株副猪嗜血杆菌能引起小鼠不同程度发病与死亡,为致病性菌株;分离的91株致病性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6种药物的耐药率为85.7%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为3.3%~25.3%,本研究为该地区仔猪副猪嗜血杆菌合理用药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格拉瑟氏病的病原,主要引起SPF猪和断奶前后仔猪的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等。其抗原主要有荚膜、脂多糖和外膜蛋白等,不是所有的菌株都存在荚膜抗原,外膜蛋白抗原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的主要抗原,菌株抗原性的高低与毒力的强弱呈正相关,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至今仍不清楚,推测其荚膜、外膜蛋白、菌体细胞膜表面的自动传输三聚体蛋白等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有关。至今已经定型的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血清型,还有约30%为未定型的菌株,其中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为强毒力代表菌株,常作为研究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性的代表菌株。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性的深入研究必将为新型、高效疫苗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