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渔光一体”模式助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勤朗 《科学养鱼》2016,(10):13-15
正第一、通威公司是最早将光伏的理念引入到水产养殖中来的,当初是基于怎样的考虑?通威"渔光一体"模式是将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产业结合的生产方式,即在池塘水体中开展水产养殖的同时,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但"渔光"模式并非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并行模式,而是一种新型的生产跨界融合"1+12"模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出台,新开挖池塘进行水产养殖条件已受限制,如何利用现有水面开展水产养殖,充分挖掘水体的综合效益显得十分重要。高效渔业与光伏发电互补即"渔光互补"项目是一种综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附加值的创新模式,是传统水产养殖向高效渔业发展的良好代表。本项目利用江苏郁金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000亩光伏基地池塘水面开展淡水小龙虾综合养殖,形成"上面发电、下面养殖"的水产养殖新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在光伏发电的  相似文献   

3.
企业     
<正>通威"渔光一体"模式荣获"水产养殖智能化突出贡献奖"6月18日,在中国渔业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上,通威股份"渔光一体"模式获得"水产养殖智能化突出贡献奖"。通威"渔光一体"模式作为通威股份大力打造的"农业+新能源"双主业协同发展成果,是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的完美结合,不仅能节省土地资源和鱼塘资源,还可以实现水产和光伏跨界经营。在实施过程中,给养殖户提供了全套高附加值服务,通过智能复合增氧,水源保障、底排污、智能养殖、电化水杀菌、智能风送精准投喂系统模式等在池塘水体中开展水产养殖的同时,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既能  相似文献   

4.
<正>光伏技术是利用光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2012年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光伏电站下的河蟹池塘养殖模式试验》,本项目结合已构建的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光伏电板下的池塘空间,进行扣蟹养殖试验,实现池塘利用最大化。试验于2013年开始,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近海渔船出海作业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发电成本、延长渔船出海捕捞作业时间,设计了一套近海渔船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作为渔船辅助供电设备。根据海南省近海渔船固定作业区域的太阳能资源和渔船结构特点,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光伏阵列布置策略对渔船发电性能的影响。在满足渔船通信和生活设备用电量的前提下,提出了渔船光伏阵列布置优化策略;通过集成光伏发电、电能存储与逆变、系统控制等技术,完成近海渔船光伏发电系统中负载、光伏阵列和蓄电池等组件参数设计与配置原则,解决了海洋环境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靠运行的技术问题;利用PVsyst软件对海南中型木质渔船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光伏发电系统在渔船上的应用、实现太阳能资源最大化利用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产养殖存在的自动化水平低、增氧设备耗能高以及太阳能利用技术普及不足等现状,设计了一套以太阳能为主要动力来源的水产养殖智能增氧系统。通过研究太阳能供电系统各部分的组成结构、运行方式及特点,结合选定地点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分析不同情形下太阳能的辐射强度,确定光伏阵列容量,计算系统每日发电量与负载用电量的匹配情况,以达到太阳能电池板容量的优化配置,并将其应用于智能供氧系统。系统采用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硬件电路,以及软件程序设计,运用电导增量法、三阶段式充电法、逆变电路等技术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蓄电池的智能充放电、逆变器SPWM控制、供电源自动切换和增氧设备自动启停等主要功能。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提高鱼塘增氧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实现水产养殖的环保化和自动化。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节省电能,能提高水体溶氧,可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水产养殖自动化水平低、增氧设备耗能高以及太阳能发电技术普及不足等现状,设计了一套以太阳能为主要动力来源的水产养殖智能增氧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ATmega128单片机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运用电导增量法、三阶段式充电法、逆变电路等技术,实现了最大功率点的跟踪、蓄电池的智能充放电、逆变器SPWM控制、供电源切换、增氧设备自动启停等主要功能。经样机试点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提高养殖池塘的增氧效率,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发一种大水体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为大水体的缺氧、水体污染提供一种解决方法。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由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检测与智能增氧系统、自动化驱动系统组成。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解决了电能消耗问题;检测与智能增氧系统实现了增氧过程中氧溶解浓度检测和智能感应运行;自动化驱动系统通过智能感应信号和电子差速控制系统实现增氧机原地转向、转弯和直行3种运动模式的移动,增加了增氧面积。使用太阳能自动增氧装置增氧试验表明,80 min内1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9 mg/L,2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8 mg/L,3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7 mg/L,4 m水深处溶氧量增加0.78 mg/L;改善水质试验表明能有有效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氮磷含量;养殖试验表明,增加鲤产量35.3%、鲢鳙产量31.2%。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村一池塘上,一面面悬空在水面上的太阳能板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下,竟养着鱼虾。这就是礼让镇试点的首个渔业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是梁平区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又一重要举措。据了解,渔业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渔业——发电立体产业链,在鱼塘上方架设光伏板,下方水域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我国水产养殖塑料大棚的现状,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养殖应用中的温室效应和节能效益,太阳能集热装置与温室配套设施的性能以及提高集温、升温、保温的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11.
正被动式节能车间是利用被动式建筑技术建造的新型环保节能车间,它通过地面、墙体、门窗的保温隔热,新风系统以及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在降低养殖车间能耗的同时,可确保全季节养殖和养殖用水零排放,为当前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开拓出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位于山东省平度市的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项目采用"上可光伏发电,下可蓄水养鱼"的渔光一体模式,与常规鱼塘养殖相比,效益提高20倍以上。该项目也是青岛市首个渔光一体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落户于平度店子镇南城戈庄村,由通威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  相似文献   

13.
陈石娟 《海洋与渔业》2010,(7):28-28,45
太阳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能源。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利用太阳能发电为增氧机提供电力,能够解决电网难以全部覆盖偏远鱼塘和常规电力供给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刘世晶  李国栋  刘晃  郑浩君  陈军 《水产学报》2023,47(11):119615-119615
水产养殖是我国渔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机械装备是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水产养殖产业结构升级对水产养殖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装备与信息技术协同的智慧水产养殖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围绕池塘、工厂化、网箱、筏式以及底播养殖等我国主要养殖方式,梳理了当前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机械化装备和技术,并从环境监测、养殖对象感知、智能投喂、分级计数和养殖机器人等方向分析了我国水产养殖智能装备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制约我国水产养殖智能装备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实现我国从水产养殖大国向强国转变,融合机械装备和智能技术等两个领域的前沿技术,提出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并举”的水产养殖智能装备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设计了一种以绿色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耗高效净水技术为特征的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介绍了太阳能光伏转换、气举水循环、纳米过滤等装置研制涉及的技术以及试验结果。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不仅为纳米养鱼、鱼菜共生系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也为利用太阳能源进行景观水处理探索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20,(5)
传统的水产养殖不利于全面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更会对养殖水体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水产养殖的需求。基于此,生态水产养殖技术逐渐在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了生态养殖技术的相关含义,然后对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日本Numazu已经设计了一种新的太阳能装置,用以控制池塘的温度使适宜养殖,以促进寒冷地区水产养殖的发展。提高水温能加快鱼类某些品种的生长,且太阳能的成本较一般燃料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水产养殖中溶氧浓度低、分布不均衡及常规增氧设备能耗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光伏推流系统。该系统以TMS320F2812为主控芯片,通过电压、电流检测电路对太阳能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进行实时跟踪,实现对蓄电池充放电切换,并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方法保证了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输出。用该系统对长7 m、宽5 m、深1 m的浅水区域进行连续5 d的推流实验,并与相同条件下无推流时的溶氧浓度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无推流情况下,试验区域从岸边到湖中溶氧浓度分布呈现由低到高的梯度分布;推流后的溶氧浓度空间分布趋于均衡,且比无推流时的浓度均值提高1~2 mg/L。研究表明,光伏推流能大大降低能耗,提高水体溶氧浓度,改善水体溶氧分布均衡性,对提高水产养殖的密度和产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生态发展理念的日益盛行,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拓宽了空间。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通过应用生态养殖技术,加大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推动水产养殖的生态化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策略,旨在增强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的实用性,在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中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由对虾养殖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取3口池塘进行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500尾/m^2,养殖试验周期100 d。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达到(9.77±0.11)cm,平均体质量(10.80±0.82)g。1号池塘产量为4.25 kg/m^2,存活率为78.71%,饲料系数为1.22;2号池塘养殖产量为4.42 kg/m^2,存活率为81.85%,饲料系数为1.18;3号池塘产量为4.07 kg/m^2,存活率为75.37%,饲料系数为1.25。养殖期间8:00水温范围为22.5~31.0℃;15:00水温范围为22.5~32.0℃,日气温差最大为11.0℃,日水温差最大为2.5℃。养殖期间pH稳定在7.00~8.34。养殖期间亚硝酸盐氮(NO-2-N)0~8.47 mg/L,总氨氮(TAN)0~7.83 mg/L。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实现了对虾养殖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收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