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黄颡鱼亲鱼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方法、激素使用、催产池设置、人工孵化环境与条件、孵化设施设置、孵化管理等方面对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总结,通过对黄颡鱼仔鱼暂养、鱼苗下塘、日常饲养管理、鱼病防治等方面对黄颡鱼鱼苗人工培育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为江淮地区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及养殖生产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并从亲鱼培育、催产、孵化、鱼苗种集约化培育等方面总结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颡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日渐增大,因此养殖黄颡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从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4.
黄颡鱼繁育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亲鱼的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等方面介绍了黄颡鱼繁育技术,并介绍了池塘主养、池塘套养、网箱养殖等黄颡鱼养殖技术,以供黄颡鱼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依据黄颡鱼性腺发育方面的相关研究和对武汉市周边湖泊天然水体黄颡鱼繁殖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表明黄颡鱼具有较长繁殖期,可以多次进行人工催产繁育。结合生产实际,分前、后不同时期对从武汉周边采集的黄颡鱼亲本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规模化催产,并进行了效果比较。催产批量进行的时间段分别设在4月底至6月初和8月中旬至9月初。结果表明,后期相对产卵量少(P0.01),所需催产剂量较低,只需一次注射,效应时间较短,并且催产率、受精率都明显低于前期(P0.01)。后期人工繁殖的鱼苗经过培育,可作为来年成鱼养殖所需的大规格苗种,同样具有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黄颡鱼养殖技术的提高及消费市场的成熟,养殖黄颡鱼的效益逐步提高,各地区对多种混养黄颡鱼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主要对几种常见的黄颡鱼混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分别介绍其养殖概况及技术要点。1 5种常见混养模式1.1与加州鲈的混养模式一般在5月中下旬,水温达到18℃时,放养主养品种加州鲈鱼苗2000尾/亩;6月份放养3~5cm黄颡鱼苗1200尾/  相似文献   

7.
杜龙君 《新农业》2003,(7):41-41
黄颡鱼是一种水体低层的小型经济鱼类,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不易死亡、便于运输的特点.近几年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青睐,其价格也稳步上升,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随着黄颡鱼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其鱼种供应市场也不断扩大.2002年,我们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取得了成功.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有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于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具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混养黄颡鱼具有: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可以提高池塘净产量;二是黄颡鱼可以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  相似文献   

9.
王升明 《农技服务》2010,27(3):373-373,418
在对黄颡鱼生物学特性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来的繁殖、养殖经验,深入研究、探索、提高并普及黄颡鱼的繁殖技术,逐步解决黄颡鱼苗种短缺难题,切实解决广大养殖户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2004,(6):15
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有一定困难,因此开展混养已势在必行。鱼池中混养黄颡鱼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摄食池中低值小杂鱼虾、鱼类残饵、有机碎屑、浮游动物等,提高鱼池净产量。二是黄颡鱼摄食水体中锚头鳋等寄生虫,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基础上,每亩增养黄颡鱼5~20公斤,亩增效益在100元以上: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黄颡鱼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咸鱼饲养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黄颡鱼夏花中,在池塘进行黄颡鱼夏花高密度培育试验。从池塘清整与准备、池塘施肥与培饵、鱼苗放养、追肥及投喂及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黄颡鱼鱼种生产单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步人工繁殖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进行了生长特性和养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92日龄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8和14 g,差异显著(P<0.05);饲养期间,瓦氏黄颡鱼和黄颓鱼的总成活率分别为92.82%和74.97%,差异显著(P<0.05).因此,瓦氏黄颓鱼养殖性能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14.
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ardaon) ]隶属于鲶形目、鱼危科 ,地方名黄姑、黄腊丁 ,为广布性鱼类 ,在我国江河、湖泊、沟渠、塘堰中都能生存 ,喜栖息于静水缓流水泽 ,营底栖生活 ,是一种淡水小型底栖经济鱼类。该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少肌间刺 ,医学上称有消炎、镇痛等疗效 ,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 ,由于黄颡鱼市场前景广 ,经济价值高 ,养殖效益好 ,不少地区一些养殖户对黄颡鱼养殖的兴趣很大。为此 ,现将黄颡鱼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1 人工繁殖1 1 亲鱼池条件黄…  相似文献   

15.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黄蜡丁,昂刺等,是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的内陆水域,它以其内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黄颡鱼的饲养试验与人工繁殖已初步取得成功,一些地方已开始人工养殖,因此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近年来在黄颡鱼养殖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总结,调查及分析,在实践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现将黄颡鱼养殖的防病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加州鲈主养池塘混养黄颡鱼,有助于解决黄颡鱼单养病害增多、饲料系数上升等问题。现从池塘选择、预前处理、鱼苗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病害防治、捕捞收获等环节,对加州鲈混养黄颡鱼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供相关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杂交卵的受精率、孵化率、畸形率、胚胎发育时序以及鱼苗破膜后30 d内的体长变化。结果表明,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正交组和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反交组卵的受精率和畸形率与两亲本自交组并无显著差异,黄颡鱼×乌苏里拟鲿正交组与黄颡鱼自交组受精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反交组和乌苏里拟鲿自交组。两杂交组胚胎发育时序分别与各自母本自交组相近。胚后30 d内,乌苏里拟鲿×黄颡鱼反交组和乌苏里拟鲿自交组鱼苗在体长方面较其他试验组具有明显优势,且前者在破膜后第20天开始,体长显著超过后者。  相似文献   

18.
在百色水利枢纽进行大水面网箱培育黄颡鱼过程中,大水面培育方式的群体产量较高,能够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但大水面网箱培育黄颡鱼鱼苗时,品种质量问题和病害预防必须予以有效关注。文章结合百色水利枢纽大水面网箱培育黄颡鱼鱼苗鱼种试验,分析大水面网箱育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从而对这一鱼苗鱼种培育模式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颡鱼作为四川省主养特色品种之一,对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四川杂交黄颡鱼苗种在全国占据一定的行业地位.文章就黄颡鱼养殖现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四川省黄颡鱼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实用技术》2009,(12):56-56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将3cm左右的鱼苗培育成5~8cm的鱼种。在培育过程中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