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花生覆膜穴播机成穴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花生覆膜穴播机大都采用先播种后铺膜的传统作业方式,对土壤扰动大,不利于土壤保墒问题,设计了一种适合先铺膜后播种的小型花生穴播机的回转式成穴机构。对该机构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了成穴机构的穴宽、穴距和成穴深度的表达式;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曲柄半径、机器前进速度和曲柄转速对成穴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优化后的设计参数为:传动比6.5,曲柄半径4.5 cm,播种机前进速度0.25 m/s(λ=1.95),此时成穴深度约4.5 cm,穴宽约3 cm,穴距约14.42 cm,满足花生穴播的农艺要求。与目前广泛使用的轮式鸭嘴成穴器相比,其结构简单、膜孔小。  相似文献   

2.
吕小莲  王海鸥  刘敏基  胡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47-1749,1752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机械化播种是实现其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当前,花生播种机具多采用机械化覆膜播种技术,按铺膜、播种先后不同可分为先播种后铺膜的膜下播种铺膜机及先铺膜后播种的膜上打穴铺膜播种机。典型机型主要有先播种后铺膜式的青岛万农达2BFD-2B(C)型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机等,该类机具具有保墒节水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小苗出膜需人工辅助;先覆膜后播种式的有河北2BMHF-2型多功能覆膜播种机等,该类机具有效地解决了前者需人工放苗的缺点,节约了工时,但其存在作业效率低、可靠性差、膜上打穴、播种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在分析现有播种机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新型苗带覆土技术、膜上打穴及播种技术,以提高机具播种精度、质量及出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节水技术2种节水方式均采用"一膜双带、一管二行"机采棉模式,行株距配置为(66+10)厘米×9.5厘米。1.播前铺膜滴水先铺膜后连接好地面管道及滴灌带,667米2分2次滴水70米3,6~8天后适墒播种。2.冬灌春不复水667米2冬灌水200米3,翌年春先铺膜增温保墒,后播种。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主要是指使用专用的机械、工具将地膜按农艺要求铺盖在农田地面的机械化作业技术,另外还包括整地、作畦、播种、施肥及残膜回收等相关配套技术。其特点是: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常用机具有:1.旋耕铺膜机。此类机具与旋耕机配套组成,在作业中一次完成旋耕、作畦、喷药和铺膜作业。典型机具有3DF-1.2L型、1GF-2型和1DG-140型旋耕垄作铺膜机。2.播种铺膜机。俗称“先种后铺”,其优点是出苗前地膜完整,保温保墒好,缺点是出苗后人工放苗,费工费力,不宜大面积推广。3.铺膜播种机。俗称“先铺后播”,就是在膜上打孔播种,不…  相似文献   

5.
1整地 移栽前一周左右整地。根据土壤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的标准。 2铺膜 整地后及时铺膜,最好是随整地随铺膜。南北向铺膜,膜中心最高点是90-100cm。3栽苗、灌水、培土用小铲或其他工具在定植位置开穴,随开穴随栽苗,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区大面积种植的棉花、玉米、辣椒等作物,广泛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其铺膜形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先铺膜后点种的膜上点播技术,另一种是先铺膜后点种再铺1层膜的膜上膜播种技术。这2种铺膜形式在本地区都必须在种子出苗后,进行封孔封土工作,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否则滋生杂  相似文献   

7.
包衣棉种与播期二因子田间试验苗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为二因子随机区组试验,A因子为棉种处理设4个处理即:20%克多甲(24号种衣剂)、26%福多甲(6-1种衣剂),15%灵福吡种衣剂、CK(空白对照).B因子为播种期也设4个处理即:播种期分别为4月7日、4月11日、4月16日、4月19日.试验共16个组合,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共计48个小区.供试棉花品种为军棉1号,试验在同一地块进行,小区为2幅窄膜,每幅行长6 m,人工播种每穴3~4粒种子,每小区计192个播种穴.为了缩小4个播种期的土壤水分差异,试验采用同期铺膜,分期播种.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研究玉米耐密品种在同一穴距下采用不同减穴增株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减穴增株模式在甘肃半干旱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控制在60 000~90 000粒/hm2,除播种穴距30 cm时3粒播种因密度过大(181 830粒/hm2)而较单粒播种减产8.4%外,同穴多粒播种穴距30~90 cm均较单粒播种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9.
一、整地 胡萝卜幼苗生长缓慢,生长期长,铺膜的和没铺膜的多安排谷雨和芒种前后播种.它直根入土深,宜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耕翻22-26cm,然后细耙2-3遍,整平耙细,并结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而细碎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0.
一、整地 胡萝卜幼苗生长缓慢,生长期长,铺膜的和没铺膜的多安排谷雨和芒种前后播种.它直根入土深,宜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耕翻22-26cm,然后细耙2-3遍,整平耙细,并结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而细碎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播量对水稻钵体毯式育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绥粳4号为材料,设置每穴3粒和每穴5粒播种及常规机械播种(125g/盘),结果每穴3粒和每穴5粒的秧苗素质均高于常规播种,其中每穴3粒秧苗素质更高;在30cm×14cm的人工移栽密度下,每穴5粒播种的秧苗移栽水稻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12.
1、整地 胡萝卜幼苗生长缓慢,生长期长,铺膜的和没铺膜的多安排谷雨和芒种前后播种.它直根入土深,宜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耕翻22-26cm,然后细耙2-3遍,整平耙细,并结合整地施入充分腐熟而细碎的有机肥.  相似文献   

13.
《当代农业》2014,(3):28-29
一、播种及嫁接1,播种选用耐低温、易坐果、含糖量高、产量高、商品性好的早熟西瓜品种,如台湾小兰、早佳84—24、早春红玉等。往育苗棚内挖25厘米深、1.5米宽,长随育苗数量多少而定的苗床,先铺1层10厘米厚草糠为隔热层,再铺3~5厘米厚细土,布好地热线后再铺2~3厘米细土。采用基质穴盘育苗,一般选择54孔的穴盘育砧木苗,128孔的穴盘育西瓜苗。  相似文献   

14.
冬春茬青椒定植后正值严冬时节,生产上要特别注意加强防寒保温等措施.为植株高产抗病创造条件. 定植 一般采用双株定植.株距33~40 cm、行距45~50 cm,每667m2栽植3 300~4 300穴:单株定植,株距25~30cm、行距45~50cm.每667m2栽植4 500~6 000株.定植时应选晴天进行,按株距用圆筒打孔器取土形成定植穴,在穴内先浇足底水,然后以水稳苗的方式栽苗.  相似文献   

15.
花生双膜覆盖技术具有增温、保湿、促早熟的作用,在产量和效益上都优于露地和地膜花生。在北宁地区,双膜花生比地膜花生增产 20%,比露地花生增产 37%,双膜花生具有广阔的栽培前景。 1 整地做床 在前一年秋天进行机翻地起垄,垄距 45 cm,于第二年 3月末做床。每二垄为一床,床面宽 80 cm。在做床时要一次性施足底肥,要求亩施复合肥 20 kg,尿素 15 kg,床面耧平后待播种。 2 覆膜与播种 双膜花生的最佳播期为 4月 10~ 15日。在 4月 5日前后,先扣地膜。扣膜前要用乙草胺进行封闭灭草。覆膜 5~ 7天后,地温升至 8~ 10 ℃时才能播种,在此期间可在家中进行花生催芽。播种时要打孔穴播,行距 35 cm,株距 14 cm,每穴 2粒。播后在床上用竹片做成拱架,拱架间距 70~ 100 cm,覆上棚膜。覆膜后要把膜两侧的土踩实,避免大风刮起。  相似文献   

16.
在临夏县中部川区对旱作冬小麦播种技术进行研究,研究了冬小麦不同覆膜模式、穴粒数、行距、播种时间等对冬小麦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旱作冬小麦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模式、每穴播种9~12粒、行距16~20 cm、在秋风(9月23日)后推迟5 d播种时冬小麦的产量和千粒重均最大,且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适宜在临夏县中部川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豌豆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于11月中下旬播种为宜。(2)合理密植。水稻收割后及时翻耕整地,每隔2.5m开沟做畦,畦两边各预留40cm左右作西瓜套种用,中间种植豌豆,每行5穴,行距33cm,每667In2种植4000穴左右,穴播种子2~3粒。  相似文献   

18.
在宁夏隆德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种植冬小麦。结果表明,目前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应为穴行距18cm,对应穴数46.4万穴/hm^2,每穴播种8-12粒。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是在当地种植条件下,对糜子在常规条播和不同穴播播种方式处理下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抗旱性鉴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相比,当内糜5号在每穴留苗3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15 cm,亩留苗密度在3万株/亩时,其产量相对较高;其次是内糜5号在每穴留苗2株,行距为45 cm,穴距为10 cm,亩留苗密度在3万株/亩时,其产量也相对较高。这2类穴播方式在水、旱地条件下表现均较突出,为较适宜的穴播播种方式,应在糜子生产实际中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与辣椒间作复合体系中,以玉米播种密度、辣椒播种密度、玉米辣椒剪叶剪枝和微肥(硼肥与锌肥)为处理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开展综合栽培措施对间作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辣椒产量最高的组合是处理7(A3B1C3D2),即玉米密度(2200(60cm×25cm)株.667m-2),辣椒密度为(1720(50cm×45cm)墩.667m-2);玉米剪叶1/2,喷0.2%硫酸锌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