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35万亩,多是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产量低、效益差。自1984年在本县西部山区的双垢、孙祖乡进行春甘薯和西瓜间作一年两熟试验以来,显著效果到1989年2乡已示范,推广间作面积1.63万亩,为当年西瓜总播种面积的75%,平均亩产西瓜1930公斤,甘薯在严重的秋旱情况  相似文献   

2.
王通强 《种子》1992,(5):51-52
近几十年来,世界油菜发展较快,面积扩大1.5倍,单产提高50%,总产增加2倍。世界油菜1985年总面积为22452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1888.7万吨;1990年总产达2400万吨。我国1985年总面积为6741万亩,单产83公斤/亩,总产559万吨;1990年总面积为8255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693万吨。我国油菜面积和总产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加拿大和印度;单产水平最高的是西德、法国和英国,分别为201公斤/亩,199公斤/亩和184公斤/亩。  相似文献   

3.
刘东辉 《作物杂志》1989,5(4):14-15
玉米是肇州县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作物,占耕地面积70%以上。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制约,长期产量不高。1980~1982年平均亩产仅166公斤,属黑龙江省玉米中产区。1984年全县推行500公斤栽培技术以来,示范田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生产大改观。1984年7个试点农户,150亩平均亩产600公斤;1985年5万亩,平均亩产519公斤;1986年15万亩,平均亩产594公斤;1987年全县102万亩玉米平均亩产416公斤;1988年全县95.3万亩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有名的西瓜主产区,种植规模大、产量高、品牌响、效益好,东台西瓜荣获中国名牌农产品。东台市年西瓜种植面积25万亩,2017年全市西瓜亩均收入超过1万元,已成为当地富民的主导产业。东台市西瓜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至6~7月,秋延后西瓜栽培面积3 000多亩,春季和秋季西瓜栽培技术体系比较成熟。为延长东台市西瓜市场供应时间,探索秋冬西瓜栽培经验,2017年,我们在东台市三仓镇  相似文献   

5.
1987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为278.4万亩,单产336.65公斤,最高单产781.5公斤,面积2.03亩,粗略统计这块高产田施肥量每亩折纯N34.855公斤,P16.875公斤,K5.875公斤。我校2亩夏玉米试验田平均亩产594公斤,其中4个小区折亩产682.5公斤,最高一个小区折亩产722.2公斤,亩施肥折纯N17.55公斤、P1.75公斤、K2.35公斤。达到增产节本的目的。取得高产的主要手段:采用高密度、使用玉米健壮素,起到控制株高、降低穗位、防止倒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站1986年完成省农推站下达5000亩“花生良种高产示范”任务(实际完成5122.5亩)。总产壳花生99.7万公斤,平均亩产196.9公斤,比1986年全县平均亩产130公斤,亩增产66.9公斤,增产51.4%。5122.5亩高产示范花生中,露地示范花生面积5064.2亩,总产97.5万公斤,平均亩产192.5公斤,比对照亩产130公斤,增产48.1%。覆膜花生58.3亩,总产2.2万  相似文献   

7.
1984年,我们对花生-杂交稻(以下简称花、稻)进行试验和小面积示范,获得成功。花、稻两熟是一种高效益用养结合的耕作制。1985年,参加湘南八县花稻大面积示范栽培,全县花、稻面积1005亩,头茬花生1100亩,平均亩产253.8公斤,后茬晚稻1005亩,平均亩产365.7公斤。为大面积推广高产稳产的综合配套技术提供了依据。我们在大面积示范的同时,对花、稻高产栽培措施进行了探索。高产栽培试验示范设在西岭乡桐江村,面积143亩,前茬花生平均亩产314.35公斤,后茬晚稻405.2公斤,其中花生单产最高的0.5亩,亩产453.2公斤,晚稻1.1亩,平均亩产528.6公斤。现将高产栽培措施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8.
榕江县是贵州省主要西瓜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2.4万吨。但由于年年连作,枯萎病(蔓割病)严重发生,西瓜单位面积产量及品质有所下降。为解决在连作田上受枯萎病危害问题,从1983年开始进行西瓜嫁接  相似文献   

9.
1988年扬中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10万亩稻茬小麦创高产丰收计划项目,全县稻茬麦面积13万亩,平均亩产356公斤,其中参加丰收计划的10.02万亩连片高产区,平均亩产达到377公斤,比未实施丰收计划的1987年,平均亩增产56公斤,增产17.4%。比1986年全省亩产最高县亩增20.5公斤,增产5.6%。亩成本下降10.8%,亩收益提高30.7%,  相似文献   

10.
千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西部,西瓜是该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双膜西瓜、大棚西瓜栽培技术的不断推广更新,西瓜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不断扩大、提升,经济效益也不断增加,但西瓜枯萎病的为害成了该县西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制约因素。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能在土壤中存  相似文献   

11.
戴志宏 《茶业通报》1998,20(1):18-20
由于茶叶是山区农民,特别是茶区农民经济收人的主要来源,几十年来,因各方面的影响,低产茶园面积越来越多,抛荒现象严重,若不加以重视,茶叶经济将产生严重恶果。一、低产茶园现状,特点及形成的原因(一)现状:黄山市现有可采茶园70万亩左右,1990~1994年的五年间,平均亩产量仅为31.85公斤。据对祁门、股县两地调查,两地可采茶园面积169215.6亩,其中亩产30公斤以下的茶园117757亩,占可采面积的69.6%,30.1~35公斤茶园22892.l亩,占可采面积的13.5%,35公斤以上的茶园28566.5亩,占可采面积的16.9%。(二)低产茶园…  相似文献   

12.
秋西瓜是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技术人员精心培育出来的,1985年被列入湖北农民应用科技新成果致富竞赛项目以后,全省有27个县(市)、96户农民参赛种瓜,面积达300多亩。参赛农民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用科学和汗水换来了可喜的收获。参赛农户有67%秋西瓜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超过1500公斤。其中有一半农户每亩收入超过400元,少数农户每亩收入接近700元。  相似文献   

13.
去冬今春在雷州半岛配制汕优64组合,面积1048.9亩,总产218276.1公斤,平均亩产208.1公斤。经验收的高产田块,面积1.95亩,总产654.3公斤,平均亩产335.6公斤。现将制种高产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金华市近年来每年种植西瓜8万多亩,多时达10万亩,大多为单作,其土地利用率低,且影响早稻种植面积.本所为解决这个问题,曾于1987年在金华县蒋堂乡开化村进行西瓜田间作春玉米的试验,结果亩植700株  相似文献   

15.
在1986年气候条件异常的情况下。我司在制种基地万胜乡制种三个组合,共2072.6亩,平均亩产237.7公斤。其中,亩产在269.15公斤以上的面积有1024亩,占该乡制种总面积的49.3%;亩产300公斤  相似文献   

16.
西瓜双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是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西瓜的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比一般经济作物高,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近年来我县西瓜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1000亩增至2005年的3100亩,亩产量为3000~3500千克,亩产值在2500~3200元。1.选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松肥沃,光照充足,水田3~5年、旱地5~8年内没有种过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玉米育种成绩斐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年来,我国玉米生产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952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只有18849万亩,平均亩产89.5公斤,总产168.5亿公斤。到1988年,玉米面积扩大到29545万亩,增长了56.7%,平均亩产264公斤,增加了1.9倍,总产达到780亿公斤,增长了3.6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第二位。 回顾历史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玉米生产的迅速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和我国芝麻的平均亩产不超过30公斤,均属低产水平。为改变芝麻的低产面貌,我们在许昌农场进行了芝麻高产试验示范,1990年面积4.3亩,平均亩产171.7公斤;1991年面积4.5亩,平均亩产202.6公斤,其中1.04亩,亩产高达251.8公斤。1.选用良种选用了优势强的郑8805、88CA006杂交种和丰产潜力较大的高产品种豫芝5号。据两年高产田的调查:郑8805株高2米上下,高者达2.5米;单株蒴果数141个,高者达300个以  相似文献   

19.
1990年我们承担了湖北省农牧厅丰收办下达的“芝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开发”项目,面积为100亩。收获后对57户进行实产抽查验证,平均亩产112.45公斤,其中10.3亩,亩产达到154公斤,最高的农户张庆贤亩产达到159.45公斤。实收平均亩产比对照区平均亩产63.5公斤提高48.95公斤,增产  相似文献   

20.
在淄博市的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下,从1987~1990年连续3年在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采用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的种植制度,组配了以改革种植规格为主要内容,以夏玉米增产为突破口的改、换、稀、密、配”5项吨粮田配套栽培技术,并大面积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我市地处山东省的中部。年平均气温在12.2~13.1℃,年降雨量575.6~679.0毫米,年日照2460.9~2813.5小时。粮田面积24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占71.6%,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种植面积占86.7%,是全省有名的精种高产区之一。1987~1990年率先在全市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课题,每年开发面积12.2521万亩,第一年度平均亩产973.7公斤,第二年度平均亩产1022.3公斤,第三年度平均亩产1060.4公斤,分别比开发前3年亩增204.9公斤,253.5公斤、291.6公斤。并于1989年在桓台县唐山镇建成了江北第一个吨粮镇,1990年在桓台县建成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现将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与研究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