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蜀山森林公园景观价值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了大蜀山森林公园的植物、动物、风景、人文等项旅游资源状况 ,对其进行旅游潜力的综合评价和数量化的景观价值评估。认为大蜀山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但应着眼于中、长期规划 ,提高总体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2.
AHP法综合评价医巫闾山森林公园景观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文章采用AHP法对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医巫闾山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质量较高,环境条件很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应着眼于中长期的开发规划,提高总体景观价值,形成各具特色的景点、景观。文章为公园定位、开发建设规模及顺序的确定和景观资源保护、整饰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玲  牟江 《绿色科技》2013,(9):264-265,268
针对小巫峡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规模、旅游条件和环境水平4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小巫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小巫峡风景区旅游开发利用建议,对实现小巫峡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护、发展以及提高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的质量,本文从景观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3个方面对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资源进行评价。并以此3大类指标构建齐云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森林公园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5.
泰山景观资源评价与游人审美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泰山景观资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系统综合评价风景美学价值的简易方法和描述模式,分析和研究游人审美效应与景观资源本身价值差异,以景观资源价值开发度揭示了游人审美素质和对景观资源价值的认识程度,从而为深层开发、利用和保护景观资源提出改进措施,亦为动态评价景观资源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6.
模糊综合评判在观赏草景观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方法根据最观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目的性和实用性原则.从景观生态美学.资源价值和视觉价值三个方面构建了观赏草景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观赏草景观评价。分析结果认为该方法适用于观赏草景观效果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陕西汉水源森林公园地形地貌、气候与水资源、动植物与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地貌景观、森林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基础上,对汉水源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管理的优势、劣势与机会进行了评判,并采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从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等三方面对汉水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为该森林公园等级评价分值为43.4分,达到一级标准,其中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5.9分,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7.5分,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10分,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建设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森林公园宏观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派阳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构建以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为项目层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计算模型,划分等级标准,分析派阳山森林公园开发生态康养旅游的资源潜力。评价结果显示,派阳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中,项目层评价得分与权重值得分高低顺序保持一致,风景资源综合评价总分值为78.28分,处于康养旅游开发的4级水平,具有较高的风景资源价值。同时也存在着资源未完全开发利用、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劣势指标,可通过康养科普、山地运动等项目建设,来完善内部设施,实现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风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综合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模糊决策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量化评判标准,确定影响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价值各因子的权重,将经过专家打分后的评判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对甘肃省62处森林公园的资源吸引力指数、可开发利用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森林景观资源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建立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模型,可把各森林景观资源多维分类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值。投影值越大,表示该森林景观资源景观价值越大,因此,可以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对森林景观资源样本集进行合理区划。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用于景观资源分级与区划,其优化时间短、投影函数能达到最优,投影寻踪效果理想,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通过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建立福建省阔叶林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模型,并结合聚类分析进行等级划分,福建省阔叶林景观资源等级划分为三级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是在对广东省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普查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标准,从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评价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等三个方面对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等级评定,结果表明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达到一级,风景资源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评定结果可为公园的保护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棋盘山风景区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阳棋盘山风景区森林风景资源为评判对象,选取了32个典型的景观样本,采用美景度评判法进行评价,每个景观的美景度值以标准化公式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的线性模型建立了棋盘山风景区森林风景资源的数量化评价模型。建模结果显示,影响该区域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景观整体组合状况、对比度、人为作用、人文景观、景观布局色彩变化以及水体状况。最后,还就如何经营森林风景资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彭劲 《绿色科技》2013,(11):109-111
指出了咸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开发潜力,论述了咸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景观现状,分析了咸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景观与数字化的关系,阐述了村镇景观资源数字化的内容与方法,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河池农村庭院的结构、布局以及环境状况,结合全市林业生态建设,阐述农村庭院林业生态建设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并从环村林带、村旁风景林、庭院绿化、沼气池建设等内容入手,提出"一村一带""一屯一林""一房一院""一户一池"的农村庭院林业生态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洪田村森林景观结构,以2011年和2016年小班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洪田村的森林景观格局。【方法】以永安市洪田村2011年实地调查小班数据及2016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将选取的19个景观指数从内部细化为三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12个最能表征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的景观指数;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分析了洪田村的森林景观结构及功能。【结果】1)主成分分析筛选的12种景观指数在其所属类别上的因子载荷值均在90%以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作为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指标。2)洪田村森林景观要素组成类型单一且分布不均,杉木和硬阔叶树种为主的景观格局占主导优势。3)斑块形状简单抗干扰能力差,景观整体异质性较高。4)灌木林和软阔类树种较低的边缘密度(ED)表明这两种森林景观与其他类型景观之间的能流、物流交换低。【结论】未来对洪田村进行森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应着重调整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乡土树种(杉木、马尾松)、引进树种(桉树)、灌木林及其他树种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杭州富阳白鹤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整体上可理解为一种乡村意象,乡村意象的外观表现即为乡村景观。经过科学规划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又能促进乡村景观的改善。文章以杭州富阳市白鹤村为例,探讨了如何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改造乡村景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昆明树木园观赏植物资源及园林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昆明树木园的观赏植物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整理出昆明树木园观赏树种名录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生长习性、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等,并对其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与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资源利用与社区发展需要协调.提出了天宝岩的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通过与社区的联动建设,能够加强天宝岩自然资源的保护,并促进社区村经济发展,解决社区村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吉林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矿泉景观区,其自然环境优美,景观资源丰富并且地缘优势突出,开发条件优越,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着重分析了吉林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现状,采取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对吉林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进行了科学的评估,结果表明:吉林泉阳泉国家森林公园综合评估分为80分,故建议保留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以勘察数据为基础整合优化自然资源,科学、高效推进保护地建设。以期为编制《吉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和《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十四五”规划》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s that were plann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local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the Feng Shui concepts of ‘ho:go’, featured in remaining patches of flourishing planted forest on Ryukyu Islands, were estimated to have been built about 300 years ago. This study sought to clarify the actual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map the layout and distribution of landscape elements, with a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dimension of the widespread Feng Shui woods. The cultural landscape combines shapes of patches of greening, corridors of planted forest belts and intersecting roads, scattered areas of water and clustered human settlements. On the relatively flat islands, a forest belt about 15 m wide was planted to curve in front of the village and be connected with the preserved natural forest on the low hills behind the settlements to shape a green protective circle with a radius of about 400 m. The grounds of each house were surrounded by one row of trees. Thousands of big Fukugi trees were found surrounding the settlements and sacred sites. These forest belts are almost completely connected and shape green corridors providing habitat for flora and fauna. Inside the village, roads have been designed to meander, and thus function to mitigate damage from strong winds. In Okinawa, utaki (sacred places dedicated to a guardian deity of hamlets) and the remains of old springs also consist of important landscape units. Such a traditional aesthetic village landscape embodies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or ‘people living in the forests’. A cultural landscape with ecological context needs to be reevaluated as a rural planning style in island topography, and promoted as a tourist attraction in order to better conserve 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