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兔抗伤寒杆菌Fe-SOD血清,并研究其对鼠伤寒杆菌攻击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探讨SOD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关系。方法:用纯化的伤寒杆菌Fe-SOD免疫家兔,制备兔抗SOD血清,并用ELIS法检测抗血清效价;免疫电泳、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抗血清对酶活笥抑制试验检测抗血清的特异性。将所制备的抗血清与鼠伤寒杆菌混合,放37℃30min,经腹腔注入小鼠体内,并观察3天和7天小鼠的存活情况,以确定抗血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鼠鼻腔接种伤寒杆菌的Fe—SOD后血液和粘膜系统的抗体应答。方法:用IL-1作为佐剂,将伤寒杆菌的Fe—SOD经鼻腔接种小鼠,检测小鼠血液及肠液中的抗体应答。结果:当用IL-1作为佐剂时,经鼻腔接种伤寒杆菌Fe—SOD的小鼠血液和肠液中可产生高水平特异性IgG和IgA类抗体;而腹腔注射仅在血液中产生高水平特异性IgG抗体。结论:用IL-1作为佐剂,伤寒杆菌Fe—SOD经鼻腔接种后可引起小鼠粘膜系统和血液中的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取伤寒沙门氏菌SOD,研究SOD的抗原性及为进一步研究SOD与细菌毒力的关系提供材料。方法: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提取伤寒沙门氏菌SOD。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染色及酶活性染色鉴别SOD纯度。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酶活性抑制试验检测SOD的辅基。将提取的SOD免疫家兔制备兔抗SOD血清,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抗体对酶活性抑制试验分析伤寒沙门氏菌SOD的抗原性。结果:所提取的SOD比活性为3270U/mg,其纯度达到了电泳纯,辅基为Fe原子。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显示抗伤寒沙门氏菌Fe-SOD血清与牛红细胞SOD不形成沉淀线,抗血清可抑制伤寒沙门氏菌及鼠伤寒沙门氏菌Fe-SOD和Fe/Mn-SOD活性,对Mn-SOD活性无抑制作用。结论:伤寒沙门氏菌Fe-SOD与牛红细胞SOD无交叉反应,但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OD之间有共同抗原,也提示SOD的辅基似乎决定了其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制备的猪肺炎霉形提纯浓缩抗原用其高剂量和中剂量免疫家兔所制造的抗血清,与猪肺炎霉形体提纯浓缩抗原在琼脂——凝胶免疫双扩散及免疫电泳上进行了试验,试验前进行了园盘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微粒凝体试验等检验了血清效价,试验结果表明高、中剂量的猪炎霉形体提纯浓绪抗原免疫家兔所制抗血清,在免疫双扩散及免疫电泳上均产生特异性反应,形成各种不同的沉淀线、抗血清与正常动物血清则不发生反应。建议在使用血清前进行效力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中药防治猪伤寒杆菌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常规琼脂平板培养法、药敏试验滤纸片法等,选取夏枯草、金银花、鱼腥草、五味子、丁香和地榆等6味中药对猪致病性伤寒杆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6味中药对猪伤寒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夏枯草的抑菌直径为18.2 mm,抑菌活性最强;鱼腥草次之,为15.2 mm;地榆的抑菌活性最弱。表明,夏枯草、鱼腥草的抑菌效果好,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湖羊生产羊抗人ApoB,将人ApoB免疫原经湖羊皮下与皮内及淋巴结多点接种并进行多次加强免疫,建立利用湖羊生产人ApoB多抗血清免疫的新方法,获得高效价抗人ApoB抗体,并且采用琼脂扩散方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显示,5次免疫后的羊抗人ApoB多抗血清效价达210以上,试验结果达到预期,湖羊采用合适的免疫程序完全可以生产抗血清,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抗大肠杆菌Iss蛋白的抗体,将纯化的GST-Iss蛋白分别免疫雏鸡及小鼠。结果显示,无免疫佐剂、弗氏佐剂免疫雏鸡所产生的Iss抗血清效价仅为1∶100,氢氧化铝佐剂免疫小鼠所产生的Iss抗血清效价为1∶60 000。Iss融合蛋白采用氢氧化铝佐剂免疫小鼠,可获得更强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效价更高。  相似文献   

8.
纯化双峰驼血清IgG并制备兔抗骆驼IgG抗血清,为制备针对特定蛋白的特异性纳米抗体储备材料,利用Protein G纯化双峰驼血清IgG,并用纯化的IgG免疫成年家兔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抗血清效价;采用间接ELISA方法,利用制备的抗血清检测PCV2 Cap蛋白免疫双峰驼血清中抗Cap蛋白的抗体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制备的抗血清与从噬菌体纳米抗体库中筛选到的针对不同蛋白的纳米抗体的反应性,以确定抗血清的适用性。结果显示,从双峰驼血清中纯化到骆驼IgG,SDS-PAGE分析显示纯化的骆驼IgG包括3条链,约50ku的传统重链IgG1,约43ku缺失CH1的重链IgG3和约30ku的传统轻链;3次免疫后兔抗骆驼IgG抗血清效价达1∶512 000;应用制备的抗血清检测PCV2 Cap蛋白免疫5次的双峰驼血清中抗Cap蛋白的抗体效价达1∶1 024 000;制备的抗血清可以与原核表达的针对不同病毒蛋白的纳米抗体反应;说明制备的兔抗骆驼IgG抗血清可用于免疫骆驼血清和表达的纳米抗体的检测。研究结果为目标蛋白免疫骆驼后抗体效价检测及纳米抗体文库构建提供关键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家兔不同部位后的抗体效价,以9只家兔为研究对象,饲养30d后,分试验组A、B和对照组C,在0、24、72和120h分别给家兔耳缘静脉(A组)、四肢及腹部皮下(B组)注射致病性大肠杆菌1mL,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免疫结束2w后心脏采血,分离获得免疫血清,稀释不同倍数后进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测定抗体效价。结果显示,注射过大肠杆菌的A、B组血清在琼脂扩散中出现沉淀线,对照组C则没有出现沉淀线。皮下多点注射方法相对较温和,免疫动物反应小,但在免疫结束2w后抗体效价并不高;采用耳缘静脉注射方法免疫较为剧烈,但相同时间内可获得较高的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偶联率的SW-HSA对小鼠免疫原性的影响,为获得理想的SW人工抗原奠定基础。首先将SW与活性酯在70℃条件下反应制备季铵盐,然后将季铵盐与HSA冰浴搅拌反应12 h,通过调节季铵盐与HSA的摩尔比制备SW-HSA,透析并冷冻干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SW-HSA偶联率。将20只昆系小白鼠随机分为A、B、C、D和E组,每组4只。用4种不同偶联率的SW-HSA对前4组小鼠进行免疫,首次免疫抗原量为0.050 mg/只,第30天进行第2次免疫,抗原量与首免相同,以后每隔20 d进行1次,抗原量均为前一次免疫所用抗原量的1.5倍,E组为对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从第3次免疫后ELISA检测血清中抗SW抗体效价。紫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合成的SW-HSA偶联率分别为18.6、12.5、13.5和32.6。ELISA测定结果显示,从第3次免疫后,A、B、C、D组试验小鼠血清的抗SW抗体效价均呈上升趋势,在第5次免疫后,测得其抗SW抗体效价分别为28、29、29、29,达到最高峰。其中D组的抗SW抗体效价在第4次免疫后首先达到29,并在第5次免疫后维持在相同水平。各组试验小鼠血清的抗SW抗体效价于第6次免疫时开始逐渐下降。试验结果证实,不同偶联率的SW-HSA均可诱导小鼠产生抗体,较大偶联率的SW-HSA可以更好地提高抗SW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