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樟子松疏林固沙立体经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固定沙丘、沙地的治理和开发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沙区经济的系统工程 ,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 ,保护、恢复和增加乔灌草植物 ,对遏制沙漠推进和防止土地沙漠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 ,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和街基乡建立了农林牧、乔灌草循环立体经营樟子松疏林固沙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在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靠山种畜场建立的3种草牧场立体开发模式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樟子松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防护林的主栽树种,沙棘是固沙林、灌木饲料林的主要树种,绥李、黄太平、樱桃是草牧场区的主要经济树种;确定了樟子松移植大苗造林的最佳时间、移植桶规格和苗木规格。草牧场樟子松疏林立体开发模式,生态、经济效益显著;草场防护林体系网带疏块、乔灌草药复合模式,形成了生态和经济上比较稳定高效的综合体系;经济林开发利用模式产值是农田的8倍。比普通经济纯林提高34.8%。  相似文献   

3.
经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不同方式的结构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对40年生左右染病较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卫生伐引导成疏林草地,7年间疏林处理的胸径生长量比对照的高62.96%,疏林处理和对照的蓄积收获总量差异不大,疏林的树势得到增强,病害防控效果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进行改造后,伐1留1从伐后第3年胸径生长量显著超过对照;伐1留1的总蓄积最大;伐1留1和伐2留2改造措施均对病害有抑制作用,且伐1留1效果更明显。处理的冠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群落的透光率上升。疏林模式和林分改造措施有利于改善林分水分状况,在干旱年份效果更加明显。对30年生左右的沙地樟子松带状人工林,选用6个树种进行树种结构调整,建立了5种混交模式林,增加了树种多样性,改善了林分树种、年龄结构,丰富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景观,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榆林市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形地貌大体为"七沙二山一分田"。年平均气温为8.8℃。年平均降水量350-400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即使在雨季也常出现间断旱灾。樟子松原产我国东北章古台地区。榆林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引种试验并获得成功,近年来在樟子松移植苗造林栽植推广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大大提高了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固沙造林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章古台地区自1955年以来进行的大面积固沙造林,虽然控制住了科尔沁沙地的继续南侵,但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降水量的减少等综合因素影响,樟子松裸根苗造林已极难成活。成活率不足50%左右。因此,为了巩固章古台固沙造林的成果,必须采用先进的林业技术手段,提高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与抗旱能力。文章以樟子松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樟子松抗旱造林的关键技术要点,为该地区针叶树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枯死的起因与防治初步探讨宋晓东(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123203)樟子松过去一直被人们作为抗旱抗寒耐瘠薄的先锋树种,在三北风沙区大规模栽植。然而近几年,在最早进行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章古台,却出现了部分较大树龄的树木枯枝死亡的现象,引起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在呼伦贝尔鄂温克旗锡尼河东苏木境内天然樟子松林内风蚀区,采用雨季直播杨柴生物复合沙障固沙,2年后植被取得良好恢复,并促进了沙地樟子松的天然更新,风蚀坑内杨柴高度达到46.3 cm,植被盖度为27%;平缓流动沙地杨柴高度达到62.7 cm,植被盖度为37%。另外,在风蚀坑内,不论是杨柴还是天然草本植物,都是坡中部的密度最大,长势最好;风蚀坑阳坡植被恢复好于阴坡。  相似文献   

8.
沙区沙棘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  李东荣 《沙棘》2006,19(2):10-11
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沙棘是该地区近年来的主要治沙植物之一。在该市的榆阳、靖边、定边等县(区),有大面积由沙地改良的沙棘育苗基地。沙棘经集中育苗后,第二年再进行移栽。沙棘长大后,既可固沙,其果实又可制作饮料,故沙区栽植沙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沙区特点是:风沙大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少、冬春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土地保水性差。现以水浇沙地为例,对陕北沙区沙棘育苗技术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在我国北方各地的引种固沙情况作了概述,对樟子松在各引种地区的生长情况作了比较。指出了目前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存在着一些问题:生长出现了衰退现象.其自身的天然更新不能正常地进行以及遭到人为破坏严重等。针对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今后发展的战略:营造针阔混交林,天然更新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封育策略,以保证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沙棘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原为野生,适应性强,耐干旱、盐碱、抗严寒高温。在荒山荒滩和瘠薄河谷均能正常生长。50年代以来,西北、华北部分黄土高原和风沙地区,作为保土固沙树种广为种植,沙棘果含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多种氨基酸、脂肪酸、果酸及多种无机元素等。又是防风、固沙、保土、护岸和改良土壤的树种,有很高的栽培价值,本人在多年的育苗实践中,总结出了沙棘育苗的最佳方法,现介绍如下:l果种沙棘为小坚果、果期9~10月,果实成熟后呈红色或桔红色。应及时采摘,晒干,搓去果皮即得…  相似文献   

11.
对彰武县北部沙地不同利用类型立地的土壤钾素状况的研究表明:彰武县北部沙地土壤全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仅杨树纯林及樟子松、油松和樟子松、杨树混交林为较高水平,而大面积的樟子松林和农业用地均为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清楚阐明蒙古栎林的群落分级及其在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分级中的地位,我们收集了东北亚201个蒙古栎林和日本的153个栎林的资料.将其综合于一个简表中.并应用Braun—Blanquet方法对这些森林植被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群落分级系统中。蒙古栎林与水青冈纲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共同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纲群(Class-group)。不同生境下的蒙古栎的20个群集或群落被归纳成为2个目、3个群团和3个亚群团。  相似文献   

13.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混农经营的生态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区樟子松人工林中开展混农经营研究,结果表明:混农经营改善了林地的水分养分条件,增强了林木抗病能力,并且种植带内风蚀程度很轻;混农经营促进了林木生长,当种植带宽度为7 m时,花生、黑豆产量分别达到农田地产量的80%、60%,实现了林地长短期经济效益的结合。在樟子松人工林中开展混农经营兼顾了林分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针叶树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在1992年引种长白松、斑克松和小干松,以樟子松作为对照,营造试验林。到1999年已经基本稳定,而且生长量除小干松以外都接近于樟子松,白松树高为樟子松的112.5%,胸径为88.6%,斑克松树高和胸和戏分别为樟子松的87.5%和54.3%,小干松树高为樟子松的29.2%,试验认为,长白松和斑克松可以扩大造林,小干松虽然保存率比较低,生长比较缓慢,但是也已经稳定下来,应该继续进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主要外生菌根真菌生境调查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辽宁省主要针阔混交林进行了外生茵根真菌的种类调查和生境调查,获得外生茵根真菌82种(其中菌根性食、药用菌66种),隶属于13科24属;发现了2种辽宁省外生茵根真菌新记录种;掌握了辽宁省油松、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以及柞树林下的外生菌根真菌的种类、优势种以及环境因子与子实体间的关系,对主要外生茵根真菌生境进行了阐释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林火对森林虫害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清  郭福涛 《林业科学》2006,42(12):77-82
对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黑河、伊春、牡丹江等林区近5年的火灾过火林地进行森林虫害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及黑河林区森林过火后主要虫害为天牛和小蠹类;伊春林区食叶害虫种类较多,但危害较轻;牡丹江林区落叶松毛虫发生程度严重.森林火灾后林内蛀干害虫大量发生,树干熏黑高度是影响虫害发生数量的一个重要因子.火烧强度与虫害发生数量呈正相关性;天牛及小蠹类虫害发生数量与树干熏黑高度线性关系明显;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白桦林的虫害发生数量与树干熏黑高度相关性较高,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石亮 《防护林科技》2021,(1):4-5,21
为探寻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T)的分配规律,选取辽西北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季叶、枝、根系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和TNC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之和)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纯林中的樟子松较混交林的樟子松具有更高的可溶性糖和TNC含量,混...  相似文献   

19.
吸水剂在樟子松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子松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在于苗木根系的水分保护。所以,对樟子松幼苗的根系用吸水剂进行适当的保水处理,无疑是会提高造林成活率的。  相似文献   

20.
彰武松蒸腾速率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彰武松和樟子松生长季各月蒸腾速率与当月的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地面温度有关,一般来说,平均气温高、地面温度值高、平均风速大的月份,彰武松和樟子松的月平均蒸腾速率也大。降水量大的月份,彰武松和樟子松的月平均蒸腾速率较小。彰武松每个季节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明显不同,6月份呈双峰型,8 月份的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双峰型,10月份呈现单峰型;彰武松的年蒸腾速率的走势呈现单峰型,全年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7 月份;与樟子松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同样生态条件下,彰武松比樟子松有较小的蒸腾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