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闽北春季乌龙茶生产时间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其间雨水多,雨水青做不出好茶或雨水青难加工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制茶师。本文重点探索雨水青采取水洗后进行萎凋和做青的工艺,促成雨水青生产加工出较优品质乌龙茶。  相似文献   

2.
闽北乌龙茶做青工序较复杂,和特殊工序决定了品质关键。闽北乌龙茶品质不仅和原料有关,在做青技术每个程序都以密切相关联。做青技术中适当温湿度在23℃-28℃,有利于在做青程序中形成茶青内芳香物质的积累,是提高闽北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切细做青研究是改革完整芽梢的传统做青方法。晒青后的芽梢切成2.5CM^2大小的叶块进行做青(振青),然后通过C.T.C机切碎造型,制成颗粒型乌龙碎茶,在同等做青条件下,“切细做青”走水正常,叶内水分变化与全叶做青一致,香气与叶缘变化较全叶做青愉,因此可达简化做青的目的。共乌龙碎茶基本符合乌龙茶品质要求。切细方法是影响乌龙碎品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漳平水仙茶饼品质特征及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仙茶饼系乌龙茶紧压茶,源自漳平市双洋镇中村村,创制于民国初期(约1934年),属历史名茶。水仙茶饼的制作综合了闽北与闽南乌龙茶的初制技术,主要特点是晒青较重,做青前期阶段使用水筛摇青,做青后期阶段使用摇青机摇青,前后各两次,炒青后采用木模压制造型、白纸定型是特有的工序,再经精细的烘焙,便形成了其独特的优异品质。  相似文献   

5.
谈空调在乌龙茶做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做青过程是乌龙茶特有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茶鲜叶内的许多重要生化反应都在这阶段完成。以往制茶过程中,这些生化反应都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往往受天气的制约,影响茶叶质量。空调机在做青中的应用,有效地调节青房里的“小气候”环境,为做青工艺开创了适宜环境条件,促进了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就是近年来空调做青发展较快的原因。本文就应用空调机做青谈一谈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6.
1 传统铁观音做青所要求的环境因素 据本县茶农长期生产实践和各地科学实验总结,铁观音传统做青环境要求做青温度在22℃左右,相对湿度在70-80%,“北风天”且风力在2~3级之间。安溪乌龙茶的制作品质受地域、气候等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夏暑季的高温气候成为制约乌龙茶品质的瓶颈。因此,利用空调机调控做青间温、湿度的制茶技术已在茶区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做青环境控制与设备配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名茶,其特有的自然香气和甘醇滋味,来源于优良品种和独特的初制工艺。其中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香气和滋味的关键工序。长期以来,茶区人民通过乌龙茶做青生产实践的摸索,积累了“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宝贵经验,但只停留在“做茶人懂做茶”的水平上,新手很难掌握,不易推广应用。因此如何应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对乌龙茶的理想做青环境进行仿真,摆脱不良气候对做青质量的影响,提高和稳定乌龙茶品质,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984年省科委下达的“乌龙茶综合做青工艺和设备研究”攻关课题,由福建省农…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乌龙茶加工中,由于控制手段落后,只得“看天做青”,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改善做青环境,使之尽可能接近最佳条件,但大多难于达到,致使一旦环境变化,再好的制茶师傅也难做出好茶。随着工业技术进步,用较低投资控制做青环境成为可能。采用空调等设备改善做青环境(主要是调控温度、湿度),符合制好茶的条件要求就容易达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调做青”。  相似文献   

9.
乌龙茶“综合做青机”(以下简称做青机)经过五年多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成果,目前正在闽北茶区推广。由于它能够有效地控制茶叶品质,缩短做青的历时,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很受群众的欢迎。但是,应用做青机处理青叶的工艺要求,虽与传统手工做青工艺,有其相同点,而更重要的要了解它的不同点,只有掌握了这个特点,才能制出好茶,否则将适得其反。为此,作者根据几年来参予应用做青机的做青工艺操作研究的体会,作简要的分析,希望有助于推广工作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薛秋和 《中国茶叶》1995,17(4):39-40
铁观音是闽南乌龙茶的极品,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音韵”独特的品质特点,在同类茶中享有“茶王”之誉.铁观音茶树品种属灌木、中叶型,具叶厚、梗大特点,叶齿疏而不规则,叶缘呈波浪形.根据铁观音茶树所具有的生物学特性,要想制出高品质的铁观音茶,必须依据其鲜叶原料的特点,在初制中掌握好做青技术(包括晒青、摇青)甚为重要,笔者就此问题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1.
闽北水仙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品类之一,目前产量约9万担,仅建瓯县就有生产8万担。近年来,随着高档乌龙茶开发研制的不断成功,目前闽北水仙的品质已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清高香闽北水仙茶制造新工艺研究”(以下简称新工艺),从改善香气以提高成茶的品质入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简报如  相似文献   

12.
摇青是形成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其灵活性大,技术性强,特别是雨青和晚青,含水量大,摇青困难,往往拖住毛茶品质的后脚。 现在许多基层(茶场)茶叶工作者,处理雨水青和晚青都采用重摇青的办法(一次摇青  相似文献   

13.
做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做青工艺是乌龙茶加工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对于乌龙茶滋味香气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做青过程中包含了叶片的物理变化及生理生化变化,其中叶片含水量、叶片内生物酶活性及多酚类物质和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较为广泛。做青工艺的不同会形成乌龙茶不同的品质特征。空调环境下的冷做青工艺对于提高夏署茶的品质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聂霖 《福建茶叶》2024,(2):131-133
武夷岩茶是一种具有独特品质和口感的茶叶,其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制茶技艺和适宜的制茶环境。“做青”的实现不光和作为原料的鲜茶叶有关,而且还和制茶时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做青不仅要“看青做青”,还必须“看天做青”。文章研究了制茶环境对武夷岩茶品质的影响,并强调了制茶过程中的气流、湿度、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重要性。制茶师需要准确掌握这些环境因素,以调节茶叶的发酵和氧化过程,从而影响茶叶的化学成分和风味特征。加强对制茶环境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武夷岩茶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武夷岩茶品质优越,驰名中外。正常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做青时间一般需要8─12个小时,操作繁琐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成本费用高,加上气候多变,技术稳定性差,所制出的毛茶总是高档茶少,中低档茶多,经济效益低。因此,开展《快速做青技术与设备》研究,把握做青规律,减少做青环节,缩短做青时间,改进做青机具,控制做青温湿度,实行规程化做青,是当今乌龙茶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研究结果:一、快速做青技术,把乌龙茶做青明确划分为萎凋、凉青、摇青、堆青四个阶段,确定了四个阶段所要求的适宜温湿度指标和减重率指标。温度变…  相似文献   

16.
主要气候因子对乌龙茶做青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各茶季,通过三年对主要乌龙茶品种做青过程,温湿度、气质等主要气候因子与品质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龙茶做青温湿条件对品质有显著影响,并且是实现机械化、连续化、规程化程序做青的前提条件. 本文阐明了乌龙茶主要品种不同茶季的做青最适温湿度指标:毛蟹品种春茶温度A_2-A_3℃(见下注),湿度B_2-B_3%(见下注);夏、暑、秋茶温度A_3-A_4℃,湿度B_2-B_3%.黄旦品种春、夏、暑、秋四茶季温度A_3-A_4℃,湿度B_4-B_5%.所以,只有做青过程达到最适温湿度指标,正确的工艺,才能完成做青叶理想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指出,不同气质对乌龙茶做青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注:见专利87101590,名称;最佳乌龙茶做青(萎凋)气候环境及其规程化工艺.  相似文献   

17.
我省乌龙茶有闽南和闽北两类,它们的制法和品质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本文介绍以闽南乌龙茶的初制工艺为主。通常茶青在人为的控制和调节下,根据当地当时的气候等条件,“看青做茶”,灵活掌握。其主要工序凉青、晒青、摇青的进程,促使茶青内含物起化学变化,形成自然的花香和醇厚甘鲜的滋味,继而进行炒青、揉捻、包揉、烘干,把茶叶制成卷曲紧结的“蚵干伏”外形,因此,成茶品质与其他茶类相较有明显的特征,为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18.
闽北水仙是闽北乌龙茶的当家品种,其级内茶产量占闽北乌龙茶总量的85%—90%,它的品质特征在于具有清高幽长的品种香,和醇厚活泼而又润滑回甘的滋味。此种独特风格的形成,与其精制过程的再干燥有密切关系。再干燥是闽北水仙精制过程中唯一能起到调节和弥补毛茶内在品质某些缺点的工序,是体现闽北水仙形态和色泽特征的关键作业。其主要技术因素简述如下: 1.温度:温度是影响闽北水仙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据茶叶的级别不同、季别不同和性状不同,分别采取高温烘焙、中温烘焙和低  相似文献   

19.
袁益诚  王嘉瑜 《茶叶》1989,(2):41-42
在收购青叶制干茶过程中,各个环节测定水分,都直接影响到制茶成本的高低和毛茶品质的优次。我们在绍兴茶厂原青坛初制车间实际生产中,做过大量的对比试验以及生化检验工作,现将收青制干中测定水分的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传统做青与现代做青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龙茶优异的品质风格,兼具绿茶香气之高及红茶茶汤之醇,在全国掀起了乌龙茶品鉴风暴。而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风格,主要在做青工序中形成。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又区分为"传统"和"现代"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茶,本文主要讲述了传统乌龙茶与现代新型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做青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要点,并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