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现行的养蚕模式是多投种,广种薄收。这既浪费树叶,又收茧不多,想收好茧就更少,因此造成收入低甚至赔钱,更重要的是把树叶吃个净光,严重影响蚕场生态。为了改变现行的养蚕模式,充分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努力建造集约化、生态型柞蚕饲养模式,达到投入少、产出多、产量高,从而维护柞蚕场的生态平衡。一、建设生态型柞蚕场柞蚕场是饲养柞蚕的基地,又是山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蚕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将蚕场的空闲地补栽柞树,  相似文献   

2.
宽甸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柞蚕茧生产基地县,放养柞蚕已经成为重点蚕区的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存在的产权不明晰,重养蚕、轻建设、掠夺式经营等突出问题,导致柞蚕场生态质量逐渐下降。为了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柞蚕场资源,结合柞蚕场经营管理实际,对完善柞蚕场承包经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蚕业的进步,为了保证柞蚕场永续利用、蚕业生产稳步发展,蚕场生态建设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蚕业生产部门重视。现就生态蚕场建设的几个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柞蚕场生态系统是由柞树、草灌植物、柞蚕等生物和外围环境构成的。柞树是柞蚕的食料,是生态蚕场建  相似文献   

4.
由于柞林蚕场保护和利用不合理,我国老蚕区柞林蚕场土壤沙化严重、柞树叶质量差、病毒污染重、繁种质量低.建国后,柞蚕种繁育基地发生两次大的北移,第1次是由辽宁省丹东市移到辽宁省西丰县,现又由辽宁省西丰县移到吉林省.目前,吉林省的柞蚕种茧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已成为全国的柞蚕种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柞蚕业的发展,可利用的蚕场已被蚕民掠夺性地放蚕而严重影响了柞树的正常生长:为了使柞蚕业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加强蚕场建设,尤其要重视蚕场自然肥源的保护和利用,因为它关系到柞树生长、柞蚕事业的兴衰和自然界生态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做为历史上繁育柞蚕种的大省辽宁省,由于蚕场退化、老化严重,柞蚕遗传性疾病——柞蚕微粒子病横行,已不能从事大规模的繁种生产。因此,我国柞蚕繁种地点北移到吉林省,省蚕研所与处在吉林省柞蚕繁育的黄金地带的吉林地区合作,建立了中国北方柞蚕种繁育基地。基地成立以来,运用我所的先进繁种技术进行柞蚕种的繁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凤城市柞蚕生产面临的几个问题,阐述了凤城市推广应用柞蚕新品种,推广普及蚕业新技术,提高蚕业服务水平,搞好蚕场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柞蚕生产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8.
文中分析了本溪满族自治县柞蚕场存在树势衰退、缺株少墩等问题的原因,阐述了该县应用蚕场补植、柞树复壮等技术进行柞蚕场建设。  相似文献   

9.
柞蚕场优化结构的研究吴振多,王福廷,郎庆龙,刚少斌李海洋,史薇(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柞蚕场是放养柞蚕的饲料基地,多为天然次生柞树林经人工砍伐修剪而成。在柞蚕场群落结构中,柞树是柞蚕饲料的生产者,其生物量约占70%,草灌植物是柞...  相似文献   

10.
<正>柞蚕场是饲养柞蚕的基地,其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对柞蚕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蚕业科学技术普及率不高,高产技术不配套,蚕农放养技术水平较低,多数蚕农还是采用传统的放养方式。因此急需研究总结一整套柞蚕增产放养综合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提高柞蚕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柞蚕生态放养综合技术通过采取柞蚕场地园林化建设技术及柞蚕放养技术相结合,达到柞蚕放养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保护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蚕对蚕场山体不会造成什么破坏.相反完全能够形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桑树在绿化荒山、水土保持和净化空气上起重要作用;蚕场具有生态平衡的自我补偿机制;蚕生产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能极大促进生态蚕场建设.使柞蚕业成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蚕场除放养柞蚕外还具有薪炭林的作用,对缓解山区能源紧张、保护山区林业和其他植被、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保持蚕场生态平衡,建设山肥柞旺蚕场,这是开创现代化建设,发展蚕业振兴中华的要求。蚕场只有不断地加强保护建设,才能永续利用,为今人致富,为后人造福。一、蚕场建设管理的意义柞蚕生产,具有设备少、投资小、得利快、收益大、销路好,又不同粮棉争地的特点。岫岩和凤城县1980年,共养秋蚕3万多把,共产茧50万担,平均每把产茧16担,收入1000多元。这两县柞蚕生产收入达3500万元,得售茧奖售粮3250多万斤,布票758万多尺。这一年,丹东地区柞蚕生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2.5%,岫岩县占21.4%,重点养蚕社队的比重更大。柞蚕生产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和农村快富的  相似文献   

13.
蚕场是柞蚕的饲料来源及生产基地,养蚕业又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特产之一。凤城市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15%左右,是农业生产的两大王牌(种植业和蚕业)之一。柞蚕生产在辽宁省占1/7,在丹东地区占1/2左右。柞蚕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例大的原因是凤城市有得天独厚的柞树资源,  相似文献   

14.
蚕场属经济林 ,辽宁省偏远山区 1 0万余户农民用它饲养柞蚕。近 3年 ,每户养一季蚕 ,所得收入平均 60 0 0元左右 ,是这些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仅丹东地区有 81 3%的乡、镇饲养柞蚕 ,蚕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 2 0 %左右 ,有 30 %左右的农户若不饲养柞蚕连适龄儿童也得辍学。但是 ,当前柞蚕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其中蚕场生态建设亟待解决。蚕场还兼烧柴场、放牧场和山菜、野果、中草药材及食用菌等采集场 ,有的地方还在蚕场里取土及采石。概括起来是“重索取 ,轻建设 ,少投入 ,难管理”。蚕场是有机的生态系统 ,生物、非生物在转换、在…  相似文献   

15.
一、柞蚕场的管理 (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 辽宁各地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  相似文献   

16.
刘爱华 《新农业》2007,(9):56-56
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26%,柞蚕饲养业成为东部山区人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支柱。前几年,虽然柞蚕放养技术不断提高,但蚕场建设仍然采用传统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20,(10)
正柞蚕场是柞蚕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建设、使用和管理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柞蚕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山区的生态平衡。1推进生态型柞蚕场建设1.1柞树补植加密一是柞树补植。柞树是柞蚕场主体,在沙化蚕场里,柞树缺株少墩现象都比较严重,有的缺株率达50%~60%。因此柞树补植既能增加柞蚕场单位面积的柞树株数,提高产叶量和产茧量,又能增加柞蚕场郁闭度,促进植被恢复,达到治理沙化、保持水土的目  相似文献   

18.
一、柞蚕场的管理(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很多地方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1.补植时期通常,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  相似文献   

19.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全市地势为平原及丘陵慢岗,柞林资源非常丰富。全市有柞林面积10740hm^2,其中柞蚕场面积为3687hm^2,用于养蚕的仅有2000hm^2。要发展柞蚕生产,必须加强蚕场的建设和保护,提高蚕场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对柞蚕需求的不断增加,强调柞蚕蚕场管理与软化病防治等措施,能有效解决如何提高良种繁育中的选择培育,降低种茧蛹期病毒率,防止品种退化、病害等影响柞蚕蚕种质量的问题。一、柞蚕场的管理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