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血清胆红素高于正常所致的组织黄染现象。临床上各种肝胆疾病和溶血性贫血均可发生黄疸,其多表现为可视黏膜和皮肤黄染。有资料表明,在溶血性贫血中,犬大多出现黄疸,而猫仅有18%。新生幼畜和患传染性肝炎的动物黄疸病例多有报道,而成年猫妊娠期溶血性黄疸报道尚属少见。2004年3月28日,笔者在门诊接治一例妊娠期严重黄疸的患猫,经过治疗,呈现黄色的全身皮肤和可视黏膜黄染消失,精神状态、饮食欲及其他外观指标也基本转为正常。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在宿主红细胞表面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是以溶血性贫血、黄疸等为主要特征的感染性疾病。当气候突变、接种疫苗、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存在时,便容易引发该病,造成猪红细胞的破坏,使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导致机体贫血和黄疸,皮肤出血,严重者死亡。而猪链球菌病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1肝前性黄疸 肝前性黄疸是红细胞破坏过多或旁路性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的黄疸,包括溶血性黄疸和肝前性非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是指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破坏使胆红素生成过多,由此引起的黄疸,是非酯型胆红素性黄疸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黄疸。在各种溶血性疾病过程中,由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血液中胆红素形成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导致大量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血液中潴留而发生黄疸。  相似文献   

4.
孙兵 《中国猪业》2011,(6):26-28
附红细胞体病(Eperthrozoonsis,EH)是附红细胞体(Eperthrozoon,简称附红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贫血、黄疸、发热等的一种人、畜、禽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节肢动物叮咬以及器械的机械性损伤传播,可引起猪发生高热、贫血、黄疸等症状的一种溶血性传染病[1]。该病  相似文献   

5.
<正>1病因肝前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和非溶血性黄疸两种。溶血性黄疸引起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大量破坏的各种致病因素,包括以下免疫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和机械性因素、化学性因素、遗传性因素等。免疫性因素,如异型输血、新生幼畜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或毒血症,及焦虫、锥虫、边虫等寄生虫病。物理和机械性因素,如高温引起的大面积烧伤。化学性因素,某些化学物质或毒物如苯、铅、砷、蛇毒等。遗传性因  相似文献   

6.
田耕 《养殖技术顾问》2014,(11):185-185
1伴有贫血、黄疸 该类病征主要见于肝片吸虫病、捻转血矛线虫病、山羊泰勒焦虫病、肝营养不良、肝硬变、胆管胆囊炎及妊娠毒血症等。造成羊贫血的原因有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病、肝寄生虫病;出血和血细胞遭到破坏,红细胞减少,发生溶血性黄疸;肝片吸虫病、胆管炎引起阻塞性黄疸。  相似文献   

7.
<正>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俗称红皮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而引起猪、牛、羊等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溶血性疾病。该病病原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  相似文献   

8.
1病因 肝前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和非溶血性黄疸两种。溶血性黄疸引起循环血液中红细胞大量破坏的各种致病因素,包括以下免疫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和机械性因素、化学性因素、遗传性因素等。免疫性因素,如异型输血、新生幼畜溶血病、药物免疫性溶血。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或毒血症,及焦虫、锥虫、边虫等寄生虫病。物理和机械性因素,如高温引起的大面积烧伤。化学性因素,某些化学物质或毒物如苯、铅、砷、蛇毒等。  相似文献   

9.
1贫血 1.1溶血性贫血疾病 贫血病,犬黏膜苍白、黄疸,不耐运动,心悸亢进,呼吸促迫,脾肿大,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血症、消瘦。洋葱中毒,犬血红蛋白尿、黄疸、呕吐、腹泻、胆红素尿、红细胞再生。腔静脉综合征,犬心脏杂音,排血红蛋白尿、深呼吸、黄疸、血红蛋白血症、腹围膨满。梨形虫病,犬发热、黄疸,排黄褐色尿、脾脏肿大、黏膜苍白、消瘦。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犬黄疸、呼吸促迫、脾肿,排血红蛋白尿,皮肤病变,红细胞抵抗减弱,红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病。猪附红细胞体(Swine Eperythmzoon,E.suis)是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中的一群多形态微生物,主要引起仔猪的贫血、黄疸、高热及肠道和呼吸系统的感染及母猪生产力下降,育肥猪上市推迟和急性溶血性贫血。该病最早发生于1928年,过去因其对非摘脾动物很少有  相似文献   

11.
在兽医临床上,家畜的外感风寒、风热感冒,肠胃病较为多见,肝病较少,但也可偶然遇到,其病势较为严重,如不及时正确诊治,就会拖延病情,甚至导致病畜死亡。由于胆红素形成过多或排泄障碍,大量胆红素蓄积在体内,使皮肤、黏膜、浆膜及实质器官等染成黄色,称为黄疸。根据黄疸发生的原因和机理一般可以把黄疸分为3种类型:溶血性黄疸、  相似文献   

12.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一种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临床上以贫血、溶血性黄疸、发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和虚弱为特征的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3.
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牛温氏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发热、消瘦、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病的后期常易伴发或继发牛  相似文献   

14.
本病又称新生仔畜溶血性黄疸,初生仔畜溶血病,多见于马驹及骡驹,主要是新生骡驹,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性疾病,其特征是仔畜出生后(骡驹)吃子母畜初乳迅速发生进行性贫血,黄疽和血红蛋尿等症状,发病迅速病情重剧,治疗困难,死亡牢较高.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仔猪溶血病,又称仔猪溶血性黄疸,是因新生仔猪吃初乳而引起红细胞溶解的一种急性溶血性疾病;也是由于血型不合而配种所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本病,仅发生于个窝仔猪中,刚出生仔猪吃初乳不久,即可引起红细胞大量溶解,病死率高达100%。本病以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透明红色)为特征。对仔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仔鹿溶血病又称仔鹿溶血性黄疸,是由于种公鹿、胎儿与仔鹿血型不同所引起的一种免疫性疾病.仔鹿出生后一般活泼健壮,但在吮食初母乳后出现贫血、黄疸和肌红蛋白尿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育肥的肉羊有时出现少量脂肪和肌肉黄染(俗称黄羊),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黄脂病是以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俗称"黄膘",又称为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在屠宰后皮下脂肪变黄的肉,若因饲料引起的称为"黄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称为"黄疸肉"。1羊黄脂病病因1.1病理性黄疸有实质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和溶血性黄疸的区别,其病因:(1)寄生在胆管内的寄生虫(如肝  相似文献   

18.
<正>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g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感染机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按其主要特征应属于血液病。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人或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等处的一类微生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广泛的组织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9.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牛附红细胞体(EperyfhrozoonSuis)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贫血、消瘦、下痢、黄疸为主要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1历史1932年Doyle在印度报道了本病。"牛的一种类立克次氏体病或类微粒孢子虫病"(Doyle,1932)。他描述了2~8月龄牛有明显的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虚弱等表现,体温高达40.5℃,并注意到感染牛血液稀淡,红细胞易发生自发性凝集,血浆被染成黄疸样颜色。最近,已在全球较大年龄范围的奶牛(从犊牛到怀孕母牛)中发现了附红细胞体病。Splitter和Williamson(1950)之所以将引起黄疸的病原称之为牛附红细…  相似文献   

20.
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病是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小尾寒羊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溶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和消瘦。病原是一种寄生于血浆和红细胞的血液寄生虫。油镜下可以看到单个、数个寄生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内。血液抹片,经姬姆萨染色,红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