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秦岭林区遭受华山松大小蠹危害不同阶段的被害华山松韧皮部内的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蓝变真菌危害初期,华山松韧皮部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丙二醛(M DA)含量明显增加;但随着华山松大小蠹种群数量的增加和蓝变真菌对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危害的加剧,韧皮部组织内的PAL、PPO和SOD活性逐渐降低,在枯立木阶段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华山松韧皮部内的水分及蛋白质、糖类、粗脂肪、淀粉等营养物质含量,则随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蓝变真菌危害的加剧而不断减少。华山松大小蠹的入侵危害降低了华山松韧皮部的生理生化抗性,加速了其营养的分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华山松大小蠹、松六齿小蠹和油松四眼小蠹,是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内危害华山松的重要小蠹种类,通过对上述3种小蠹虫虫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分析,揭示其营养利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福林-酚试剂法、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法、碱溶液滴定法和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并比较华山松大小蠹、松六齿小蠹和油松四眼小蠹3种小蠹虫的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同时探讨不同温度对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与幼虫虫体的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华山松大小蠹、松六齿小蠹和油松四眼小蠹成虫虫体蛋白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华山松大小蠹>油松四眼小蠹>松六齿小蠹;纤维素酶活性大小依次为:松六齿小蠹>油松四眼小蠹>华山松大小蠹;脂肪酶活性大小依次为:华山松大小蠹>油松四眼小蠹>松六齿小蠹;淀粉酶活性大小依次为:油松四眼小蠹>松六齿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幼虫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25℃,成虫为20℃;幼虫与成虫的纤维素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一致,分别为25,25和40℃。【结论】3种小蠹虫的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华山松大小蠹成虫与幼虫的4种消化酶活性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云南松蠹害林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对滇中地区路南长湖及宜良小白龙两个云南松蠹害林区的各847株样树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初期两样地在树木长势和蠹害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湖样地树木长势逊于小白龙,蠹害程度轻于小白龙.4年来两样地的蠹害发展极不一致.长湖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下降12.6%;云南松受纵坑切梢小蠹蛀害致死466株,死亡率55.0%,蠹害未得到控制.小白龙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增加29.7%;云南松受纵坑切梢小蠹蛀害致死219株,死亡率25.9%,蠹害有所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树木长势与蠹害发生及其程度直接相关,树木长势影响蠹害的发展过程,蠹害的发展制约树木长势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秦岭细粘束孢对寄主华山松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工接种试验条件下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秦岭细粘束孢对华山松苗木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以揭示秦岭细粘束孢对华山松的危害.结果表明,被感染秦岭细粘束孢的华山松苗木随着真菌在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内的危害和扩展,针叶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接种21 d后韧皮部反应区内水分、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SOD超氯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酶活性明显降低,而MDA(丙二醛)含量则有所增加.这说明秦岭细粘束孢的大量侵害可以造成华山松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降低,在削弱寄主树木抗性的同时加速寄主华山松韧皮部组织内营养物质的转化,并为华山松大小蠹在韧皮部内的生存创造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苜蓿在感染假盘菌后,不同品种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抗、感品种的PAL,POD,SOD酶活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而CAT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PPO和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接种12 h时,抗病品种润布勒的PAL和POD活性较感病品种柏拉图的活性增加幅度大;而感病品种柏拉图的CAT活性较抗病品种润布勒的活性减小幅度小.接种24 h时,抗病品种润布勒SOD酶的活性较感病品种柏拉图增加幅度大.初步表明这些酶与其抗病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云南半帚孢测试了干季中云南松抗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抗性的相对强弱与降雨量及环境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98和r=-0.4627,|r0.05|=0.811,P>0.05。在干季前期,温度较低,降雨量偏少,松树的针叶及韧皮含水量较低,伴生菌的生长力较低,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增强,这一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较轻;而干季后期,温度逐渐升高,降雨量也有所增加,松树含水量较高,伴生菌的生长力增强,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减弱,因此该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的蛀干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通过石蜡和超薄切片对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和蓝变真菌Leptographium qinlingensis过氧化物酶的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内没有过氧化物酶,但在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营养物质诱导下,幼虫消化道中肠和后肠分泌过氧化物酶。在被蓝变真菌侵染的不同阶段,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内有强烈的过氧化物酶反应,且随被害阶段的发展过氧化物酶的反应逐渐增强。华山松大小蠹消化道和蓝变真菌分泌的过氧化物酶参与抵御寄主华山松生理生化抗性,蓝变真菌在克服寄主华山松树木抗性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混交林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锋  冯丹  周希伟  杨斌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5-86,110
在云南省纵坑切梢小蠹危害严重的地区,通过调查云南松与板栗、油杉、华山松、旱冬瓜、麻栎等树种以块状混交、行间混交、株间混交的混交林,研究纯林和不同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对纵坑切梢小蠧的抗性强;云南松与板栗、华山松混交林抗虫性好;不同混交方式的抗虫性,株间混交最好,行间混交次之,块状混交较差.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林分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云南省3个蠹害区的观测研究,证实云南松林分自身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关系密切。就云南松个体而言,根据林木生长分级标准,松小蠹主要危害被压木及濒死木,很少危害优势木及亚优势木;就林分整体而言,同一山体的东坡和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重,西坡和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轻。林缘蠹害程度明显高于林内;林分郁闭度与蠹害指数呈负相关,郁闭度越低蠹害越严重。研究证实,松小蠹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即阳坡林分、林缘、低郁闭度林分容易遭受松小蠹侵袭。  相似文献   

10.
云南松松小蠹是一类严重危害云南松的蛀干害虫,为研究其致死特性,笔者在云南省蠹害发生地区进行调查,运用SPSS19.00以及DPS7.05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蠹害致死云南松胸径越大蠹害发生越轻微,两者呈现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r=-0.963,P=0.037;林木郁闭度、树高、冠幅与蠹害致死率不相关。无论是云南松纯林,还是混交林,甚至二者间蠹害致死木上、中、下各部分成虫数量、松小蠹幼虫数量、每一母坑道对应幼虫数量均差异性不显著。云南松蠹害纯林、混交林间蠹害致死木上、中、下各部分间纵坑道数量、横坑道数量间差异性均不显著;纯林蠹害致死木纵坑道数量树干上部显著多于中部,中部显著多于下部;混交林蠹害致死木纵坑道数量树干上部显著多于中部及下部。纯林及混交林蠹害致死木横坑道数量树干上部显著小于中部及下部。  相似文献   

11.
烟是火灾致人伤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烟密度对火场能见度、灭火人员生命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比较不同种树皮烟密度大小差异及含水率、质量对树皮烟密度等级的影响,采用烟密度测定仪对不同含水率、质量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i)、直干桉(Eucalyptus maideni)、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5种树木的树皮进行了热解和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结果表明:在质量、含水率相近的情况下,5种树皮在试验期间热解和燃烧平均产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直干桉和栓皮栎,针叶树种树皮的热解和燃烧烟密度明显高于两阔叶树种树皮。在质量相近的情况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华山松、云南油杉、直干桉、栓皮栎树皮的烟密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云南松呈现下降趋势;在含水率相近的情况下,云南油杉、栓皮栎、直干桉树皮的烟密度均随着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云南松、华山松树皮的烟密度随着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通过蛀梢危害与蛀干危害共同致死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通过野外自然调查,对云南切梢小蠹蛀食枝梢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与枝梢长度和蛀梢直径呈显著相关,且云南切梢小蠹侵入枝梢的部位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蛀梢坑道的长度,二者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影响云南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的主要因素为:枝梢长度,枝梢直径,侵入孔位置。  相似文献   

13.
楚雄腮扁叶蜂产卵寄主选择偏好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伶翠  闫大琦  刘凌  祁荣频  闫争亮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316-4319,4323
研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树叶提取物对楚雄腮扁叶蜂产卵雌蜂选择的影响.趋向试验表明,楚雄腮扁叶蜂产卵雌蜂对云南松和华山松针叶提取物表现显著的趋向反应,而对滇油杉表现出较弱的趋向反应,对云南拟单性木兰树叶挥发物则表现忌避反应;产卵选择试验表明,楚雄腮扁叶蜂更偏好在云南松、华山松上产卵,而不选择滇油杉,云南拟单性木兰的树叶提取物可明显抑制楚雄腮扁叶蜂在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上的产卵.  相似文献   

14.
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和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是两种重要的松属(Pinus)蛀干害虫,通过蛀梢危害与蛀干危害共同致死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通过林间自然调查,对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蛀食枝梢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蛀梢坑道长度与枝梢长度和蛀梢直径呈显著相关,且切梢小蠹侵入枝梢的部位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蛀梢坑道的长度,二者显著相关。研究发现,影响横坑切梢小蠹蛀梢坑道长度的主要因素为侵入孔位置,而影响云南切梢小蠹的主要因素为枝梢长度,枝梢直径,侵入孔位置。  相似文献   

15.
岳锋  杨斌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8):190-193
云南松与藏柏、樟树、滇青冈等3种非寄主植物枝梢按块状、带状、行间、株间4种混合方式排列,分别观察10、40、120 min时,云南松枝梢上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头数和云南松平均每梢着虫数。结果表明,混合排列后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均有显著影响,3种非寄主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株间混合时,云南松梢的着虫数最少,平均每梢着虫数最低;其次分别为行间混合、带状混合、块状混合。云南松梢着虫数、平均每梢着虫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株间混合中着虫数增长速度较慢。说明株间混合对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最大,行间混合次之,带状混合、块状混合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云南省寻甸县害虫预测预报数据,并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路线调查法、查迹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调查华山松和云南松主要害虫的地理分布与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2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未发现害虫危害华山松,1个乡镇未发现危害云南松。危害华山松的害虫主要有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松梢斑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华山松球蚜(Pineus armandicola);其中萧氏松茎象(H.xiaoi)的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根部,受害株率为1%~87%,分布在海拔1 923~2 249m,海拔高差326m。危害云南松的害虫主要有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楚雄腮扁叶蜂(Cephalica chuxiongnica)、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其中云南切梢小蠹(T.yunnanensis)的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干部、梢部,受害株率为1%~43%,死亡株率在1%~17%,分布在海拔1 909~2 350m,海拔高差441m。  相似文献   

17.
云南切梢小蠹是中国西南地区一种严重危害云南松林的钻蛀性害虫。本文通过实验室内生物行为测试和野外调查,研究3种在非寄主植物中含量相对丰富的绿叶挥发性物质(E)-2-己烯醛、(E)-2-己烯醇和(Z)-3-己烯醇对云南切梢小蠹寄主定位行为的影响。Y形嗅觉仪行为试验表明,云南切梢小蠹成虫能够显著被绿叶挥发性物质的单组分或混合组分所驱避。野外试验表明,所有绿叶挥发性物质处理组的云南松受害梢增长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在云南切梢小蠹的野外取食行为中,绿叶挥发性物质及其混合组分表现为一种消极的干扰因子,从而降低了该虫对寄主植物云南松的危害。这表明源于非寄主植物的绿叶挥发性物质有望作为干扰因子用于云南切梢小蠹的野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育和定向培育云南松高产脂优树,比较高产脂量和低产脂量云南松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差异,并且分析其产脂量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产脂量云南松土壤养分中速效氮、速效磷、铁、锰、锌、铜的质量分数以及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的活性显著高于低产脂量云南松。随着土壤养分中速效氮、速效磷、铁、锰、锌、铜的质量分数以及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的增加,云南松的产脂量也不断增加(P0.01)。因此,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可作为培育高产脂云南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接种、林间调查等方法,研究纵坑切梢小蠹蛀梢危害对云南松生长和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害梢率在20.0%以下时,蛀梢危害对云南松的生长和抗性无明显影响。但当受害梢率高于20.1%后,云南松的高、径生长随受害梢率的增加而降低,蛀干成功率则随受害梢率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20.
用稻瘟病菌菌株193(ZB25)对湘资3150(XZ3150),Tetep,关东5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性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XZ3150,Teteo抗病性较好,叶瘟发病级数为0级和1级,关东51叶瘟发病级数为2级,为害叶面积约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发病较重.抗病水稻的POD,PPO,PAL活性显著高于感病水稻.接种后抗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不明显,而感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较大,240 h后,其酶值甚至低于接种前的水平,该3种酶活性与水稻抗性呈正相关;接种后,抗病水稻中APX活性增加较早,活性增强持续时间也较长;而感病水稻的APX活性增加较迟且其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