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压旋芯喷嘴的雾化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直射式喷嘴进行加旋芯改进,改进后喷嘴的喷雾情况符合不稳定性理论规律。利用三维激光多普勒粒子测速仪(3D—PDPA),测量了单相流细水雾喷嘴在1m处截面的雾化特性参数;研究了喷嘴直径和喷射压力对雾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雾压力大于2MPa后,1m处截面的喷雾锥角、雾滴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和轴向速度的变化不大。所测试的系列喷嘴的最佳压力范围为7~8MPa;所形成的细水雾雾滴SMD均小于100μm,属于超细水雾范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激光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PDPA)的基本结构、测量原理及分析了相关测量的误差,并运用该系统对不同喷嘴压力条件下的喷雾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其它非接触式测试仪器相比,PDPA测试系统在喷嘴雾化特性试验研究中具有较大的优势。运用该系统能够方便地分析、考察不同测试条件下喷雾场的主要运动结构状况。采用条件雾化角的测量概念,可以直接测定喷雾雾化角且精度较高。直观、明了的雾滴数分布状况可为相关器械设计及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燃油雾化过程作为燃烧过程的初始阶段,其性能对于拖拉机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加强燃油雾化机理和特性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实验方法、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车用柴油机雾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现有光学测试技术的适用条件及特点,讨论了基于孔式喷嘴和轴针式喷嘴射流雾化的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数值模拟技术在一次雾化、二次雾化过程的应用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拖拉机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气力式雾化喷嘴最佳气耗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旋流式气力雾化喷嘴对水进行雾化特性试验,以雾滴索太尔平均直径和粒径分布作为主要判断指标,确定了最佳气耗率的选取标准,分析了最佳气耗率与液体流量变化之间的规律。研究表明:不同内径的气力式雾化喷嘴在其液体流量改变时,均对应有不同的最佳气耗点。回归拟合了最佳气耗率的经验公式,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气泡雾化是一种新型的两相流雾化方法,具有更小的雾滴直径和更低的工作压力.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农业施药用的气泡雾化喷嘴,并对其流量和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其试验结果发现:喷嘴的雾化特性主要受气液比的影响,流量特性比较复杂, 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之间相互影响,一相流量的变化必引起另一相的流量变化;水平喷射时,颗粒直径沿径向的分布不对称,下方沿径向增大;上方基本不变.喷嘴出口直径的大小对雾化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使用自主搭建的一套基于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的开放式雾化试验台,开展了不同工况下双流体雾化流场的测试试验,研究了气体流量和水流量对雾化特性(包括喷雾锥角、有效射程以及雾滴粒径、速度、个数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以及水流量的减小,喷雾锥角呈增大趋势,雾滴的索特平均直径(SMD)、速度以及个数均呈减小趋势,而有效射程随着气体流量以及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轴向距离的增大,雾滴的SMD、速度以及个数均呈现增大的分布规律;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大,雾滴的SMD呈增大的分布规律,而雾滴速度以及个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分布规律。气体流量和水流量对喷嘴出口与振动头之间区域的湍流程度、对冲现象有明显影响,进而显著影响雾化特性。当气体流量为0.8 m3/h、水流量为35 L/h时,与优化前(气体流量为0.95 m3/h、水流量为40 L/h)相比,SMD减小了21.50%,有效射程、雾滴速度、雾滴个数分别增加了10.26%、39.08%、61.54%,喷嘴雾化能耗降低的同时综合雾化效果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7.
静电喷雾技术为液体雾化燃烧的节能降排提供了新方法。采用实验手段对荷电射流流场进行测试,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多更全面了解雾化流场信息,掌握在不同条件参数下雾化特性,从而为雾化机理的了解、雾化效果的改善和雾化喷嘴结构的选择以及燃油雾化燃烧器的优化设计等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为雾化的实际应用提供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双流体喷嘴具有雾化效果稳定、显著节能、药量调整范围大和优异的抗堵塞性能等特点,对于提高施药精确性、降低药液浪费和减少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为此,将双流体喷嘴用于猕猴桃园喷雾,使用自主搭建的双流体喷雾试验平台,采用了扇形喷嘴、圆形喷嘴、广角圆形喷嘴3种喷嘴,进行了不同气压下雾化流场的喷雾试验,研究了最佳液体压力恒定的情况下,气路气压的变化对雾化角、贯穿距、流量及压力损失等雾化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扇形喷嘴优于圆形喷嘴和广角圆形喷嘴;随着气压的增大,喷雾的贯穿距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气压的增大,雾化角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气压的增大气体流量增大,液体流量减小,气路压力损失较大。对猕猴桃园来说,气压在2.5bar时,选用扇形喷嘴较为适宜,为气液双流式变量喷雾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接触式静电喷雾和常规喷雾的雾化角进行比对,发现接触式静电喷雾的雾化角增大,存在二次雾化现象,雾化角的变化可以反映静电喷雾的荷电和雾化性能。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不同材质和孔径的喷嘴进行了雾化角的图像获取,以静电力导致的雾化角增量表征二次雾化程度。得出二次雾化角增量排序:相同孔径下,黄铜不锈钢陶瓷;相同材质下,孔径0.5mm1.0mm1.5mm。由此可知:接触式静电喷雾并非可任意选用现有喷嘴使用,孔径较小和导电性较高的喷嘴能取得更好的静电雾化效果。本研究为接触式静电喷雾研究、应用中的喷嘴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航空喷嘴的使用现状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有的航空喷嘴通常有旋转离心雾化喷嘴以及液力雾化喷嘴两个种类。比较这两种喷嘴的雾化性能,可以看出旋转离心雾化喷嘴雾滴谱窄,更容易控制雾滴的沉积、抑制雾滴飘移,适合用于航空施药。在旋转离心喷嘴的喷雾性能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旋转离心喷嘴的雾化机理,选择研究雾化性能的新型研究方法和测试手段。为研究和改进航空施药的窄雾滴谱航空喷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在内燃机缸内速度测量、喷雾粒子粒度测量及燃烧过程温度和组分浓度测量中常用的激光诊断技术和测试方法,并对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与场合、优缺点等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相位多谱勒粒子测速(PDPA)技术比较适合于单点速度、粒子尺寸及其分布的测量;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适合于缸内二维平面速度场的测量;激光全息术是分析喷雾特性的有效途径和测量喷雾液滴尺寸的标准方法;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法已成为喷雾、燃烧过程组分浓度及火焰结构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2.
风幕式喷杆喷雾雾滴粒径与速度分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风幕出口风速和风幕出风口与喷口的水平距离对雾滴粒径和雾滴速度分布的影响,运用PDPA测试系统对不同条件下的风幕式喷杆喷雾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测试,对雾滴粒径、速度分布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雾滴在气流场的作用下,随着风幕风速的逐步变大,雾滴的粒径变小且分布均匀,有效地增大了雾滴的沉积、减小了飘移。风幕出风口与喷口水平距离越近时,雾滴的穿透性能越好,向后飘移的趋势越弱。  相似文献   

13.
静电喷雾技术在植保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电喷雾是高效、低污染新型施药技术,已成为植保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此,阐述了国外植保机械运用的新技术特征,着重分析了静电喷雾技术的原理,概括了静电喷雾器械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比试验阐明了静电喷雾技术在植保领域的应用效果,最后指出了影响静电喷雾器械推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用高压静电喷雾场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从喷雾宽度、雾滴的粒径和速度分布方面对农用高压静电喷雾场进行了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非荷电时相比,静电喷雾能使平均粒径下降,但在起始充电电压时粒径分布的均匀性和速度分布的对称性均不理想。在30kV电压以内,从低压到高压,平均粒径和速度均有所增加,而分布状况却不断改善,对于具体的静电喷雾施药场合应采取相应的取舍。当充电电压达到40kV时,雾滴在植株界面上易于粘附,同时也具有较优良的综合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5.
16.
使用植保机械进行化学农药的喷洒是防治作物病虫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施药喷嘴作为植保机械的关键部件,对作业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目前植保机械的迅速发展,施药喷嘴的种类和型号不断增加,作业时喷嘴的选型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使用喷嘴不当造成的雾滴飘失距离远、沉积结构差等问题常有发生,使得研究施药喷嘴的喷洒性能变得十分必要,从而为田间作业施药喷嘴的选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目前施药喷嘴主要分为液力雾化喷嘴和离心雾化喷嘴,简要介绍这两种喷嘴的分类和特点,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其喷洒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雾化性能和沉积飘移特性,并对比分析飘移潜在指数的常用计算方法。最后,针对我国专业施药喷嘴选型系统尚未建立的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分析目前施药喷嘴的喷洒性能研究仍有试验台的搭建不完善、喷洒介质的使用存在局限性等不足,并指出进一步研究施药喷嘴喷洒性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喷灌泵燃气射流自吸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喷灌用离心泵燃气射流自吸装置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了采用单相气体等熵流动理论来设计与计算喷射器主要工作参数与性能指标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从而为合理设计该型自吸装置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单片机的雾化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此,主要研究了基于STC12C5A60AD单片机实现变量喷雾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案,重点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将单片机技术应用于雾化装置综合性能检测中,能够根据需要自动地调节喷雾参数,实现了变量施药作业,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杨君 《湖南农机》2012,39(3):55-60
文章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喷头的喷雾均匀性及其影响因素。借助由哈尔滨博纳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喷雾性能综合试验台,通过试验平台测试了变量喷雾喷头的喷雾均匀性;研究和测试影响变量喷雾喷头喷雾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规律;对影响系统喷雾分布均匀性的几个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相应水平的试验测试,进行了标准偏差的分析和比较;最终产生了影响喷头喷雾均匀性各主要因素不同水平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小型喷杆喷雾机在田间作业时受障碍物激励,钢索约束下的喷杆臂易产生急停振荡,影响施药效果的问题,开展钢索约束的下喷杆臂动力学行为建模与试验研究。首先,建立钢索约束的下喷杆臂动态响应理论模型。然后在搭建的钢索约束下的喷杆臂振动试验系统上,研究在阶跃激励作用下喷杆臂的动态行为。采用多通道动态测试系统获取喷杆运动的时域响应特性,验证钢索约束的下喷杆臂动态响应理论模型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关系数最小值为0.910 4,最大相对误差为10.44%。建立的模型和实验结果为后续基于变阻尼的喷杆臂振动平衡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