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适应“三高”蚕业生产 ,尽快实现我省家蚕品种的更新换代 ,受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家蚕优良品种引进与选育”课题组的委托 ,我县于 2 0 0 1年引进桂蚕一号、桂蚕二号两对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 ,现就新品种在全南区域的适应性、丰产性小结如下。1 参试品种新品种 :桂蚕二号 ,桂蚕一号。对照种 :薪杭×白云。2 试养地点与时间试养地选在我县的金龙镇水西村、松山村和城厢镇的涂屋村 ;2 0 0 1年 8月 15日出库 ,8月 2 4日收蚁 ,9月 16日上簇。3 试养方法和调查内容每参试饲育户饲育新品种与对照种各 1张。按养蚕操作规程进行 ,1~ 3龄同室饲育 …  相似文献   

2.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3.
区蚕业指导所新育成的桑蚕新品种3新×5091(正反交),我县在1986年定点试养的基础上,1987年春秋蚕期进行了较大面积的中试及推广.推广量全年达到6036.5张,占全县当年发种量19766张的30.53%,实养量为5630.75张,占全年总实养量19319.75张的29.15%.其中春蚕期推广1886张,占全县春期饲养量11238.5的16.78%,秋期推广4150.5张,占全县秋期发种量8527.5张的48.67%,春秋蚕期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新品种在我县全面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培育的二化性中系品种广蚕三号,其一代杂交种广蚕三号×7532适于夏季饲育,并于1984年参加了省新品种比较试验,表现良好,全年平均担桑产值为15.77元,比生产种新九×7532的13.52元提高16.6%,平均单张产值为98.36元,比生产种新九×7532的83.57元提交17.7%,并经省评比小组决定,可以扩大饲养。为了探讨广蚕三号×7532一代杂交种是否适于我县饲养,我县(英德)蚕种场在1987年春,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提供蚕种,饲育了广蚕三号原种20张,共制得广蚕三号×7532正反交蚕种1102张.发给鱼湾、横石塘、望埠等镇饲养。其中,即时浸酸  相似文献   

5.
随着蚕桑生产布局的调整,养蚕技术的进步和桑叶产量的不断增长,目前湖州市夏秋蚕饲养量和产茧量已占全年总饲养量和产茧量的50%以上.其中早秋蚕的饲养量和产茧量占夏秋蚕总饲养量和产茧量的25-30%左右.由于早秋蚕期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养蚕的气候条件较差,现行蚕品种浙农1号×苏12虽然体质强健、抗高温性较好,但张种产茧量和张种产值低,茧丝质量差,经济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家蚕品种更新速度、提高栽桑养蚕经济效益,今春,在省蚕种公司和蚕研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引进了苏镇×春光、春岭×钟月、华瑞×春明三对家蚕新品种.与我区大面积饲育的菁松×皓月在管理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仅从饲育角度的品种间综合性状表现的对比与调查. 1 基本情况 饲育中,为了保证调查对比的准确性,我们将三对品种放在不同乡镇饲育,其中重点集中在有长期原蚕生产经验、养蚕水平较高、桑园长势良好、服务功能较强的有40hm2桑园的蚕桑重点村--古寨乡九房村进行.该村今春共养蚕740张,其中:苏镇×春光100张,占该品种50%,春岭×钟月300张,占该品种60%,华瑞×春明100张,占该品种100%,其余340张均为菁松×皓月.区、乡、村均派专人对四对品种的全程饲育管理进行系统的调查与数据收集. 催青是采用二段加温法,参照以往的催青标准,与全区其它数万张蚕种一起进行的.经比较,三对新品种的积温要略高于菁松×皓月.在催青过程中,胚子发育整齐.  相似文献   

7.
叶正梅 《蚕桑通报》1989,20(2):11-13
推广优良蚕品种,调整夏秋蚕品种布局,采用春种夏秋养,是提高蚕茧产质量和茧丝品质,提高经济效益,调动蚕农积极性,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措施。本市自1984年以来,不断扩大春种夏秋养的饲养量,推广春种夏秋养的综合配套培桑养蚕技术,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推广情况及生产实绩本市全年饲养5期蚕,按常规,品种布局是春、晚秋期饲养多丝量的春用品种,夏、早秋、中秋期饲养抗逆力强的夏用种。  相似文献   

8.
崔胜 《北方蚕业》2016,(2):34-36
根据河南省的养蚕生产实际,提出"养足、推迟春蚕,不养夏蚕,适养早秋蚕,养足早晚秋蚕"的生产建议,并对全年蚕桑收获方式和蚕桑育生产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随着本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环境污染有日趋严重的倾向 ,本地区的环境已不适应春种秋养 ,急需引进强健、好养、稳产的新品种 ,以稳定本县蚕桑生产 ,确保蚕农利益。2000年我县引进夏7×夏6蚕品种与其它春、秋用品种进行试养比较 ,从而选择适应本县环境的桑蚕品种  相似文献   

10.
养蚕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全年蚕桑生产经营成败.同时影响来年桑树生长和蚕茧产量,以及劳力的合理安排和蚕室蚕具设备的合理使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气候温和,全年养蚕可从4月下旬到10月下旬.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年养蚕布局一般是养足春蚕、夏蚕适当养、秋蚕生产以养用结合分批养.秋蚕生产又分早、中、晚3期,俗称“三秋”.一般是合理养早秋、养足中秋、看叶养晚秋,早秋、中秋、晚秋的饲养量各占春蚕饲养量的35%、90%、15%左右.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茧丝市场形势的变化,农村经济、生产环境、农村劳动力状况等的改变等因素,养蚕布局的“三秋”变为“二秋”.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秋蚕布局,解决难题秋蚕生产是全年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年的50%左右.近年来,农村经济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农户根据市场茧价的变化决定饲养规模,从总体来看,规模缩小,投入减少.秋蚕期生产水平低,而且每年7月底到10月底连续饲养早、中、晚三期秋蚕.有四大难题:①蚕期易重叠;②病原易积累;③早秋蚕正遇高温时期;④与农忙碰头,劳力有冲突.因此,改革秋蚕布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在省、地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我县的蚕桑生产比去年又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将上半年生产情况和今冬明春初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当前的生产形势今年全县三万亩桑园绝大部份生长良好,已连续饲养了春、夏、早秋和中秋四次蚕,共计8883张,春、夏、早秋三次蚕已收茧2160担,中秋蚕估计可产茧3000担左右,晚秋蚕1000张正在催青,预计全年可产茧5000  相似文献   

13.
秋蚕生产是全年蚕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临安市生产调查,一般年份两秋蚕茧产量占全年的50%左右,其中晚秋产量约占38%~45%,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改萍 《北方蚕业》2007,28(3):55-55,57
去年,阳城县蚕桑中心引进温湿自控小蚕共育新技术,它是针对小蚕饲育中温湿度难控制,煤火加温又会造成蚕儿煤气中毒的核心问题研制而成,它不仅适用于多蚕户集中小蚕共育,而且适用于年养蚕5-10张以上大户小蚕饲育,是当前养蚕生产中小蚕饲育的首选.整套设备由温湿自控器、双层塑膜活动木框棚、叠放式木制蚕匾组成.笔者结合蚕桑生产实践,总结有以下十个优点:  相似文献   

15.
<正> 多次养蚕也就是全年春、夏、秋多季养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增加全年蚕茧产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充分利用现有桑园的桑叶,增加全年的饲育量,增加蚕茧总产;又能提高现有设备资材的利用率,减少投资降低成本;还能合理安排劳动力,有利于蚕桑生产专业化。日本在近几年的蚕业杂志上对多次养蚕有不少报导,他们过去是以春蚕、早秋蚕、晚秋蚕三个蚕期为主的,现在提倡增加夏蚕和晚晚秋蚕,全年养蚕5次以上。从规模较大的43户养蚕农户来看,全年平均养蚕次数为6.6次,以6-7次为最多,最高达10次。他  相似文献   

16.
淳安县是浙江省八个重点蚕区之一,秋蚕生产在全年的蚕桑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纵观全县17年(1980~1996)的生产实绩,秋蚕饲养量占全年总量的52.5%,蚕茧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6%,种茧比数相差6.9个百分点,春蚕平均张产茧为38.6公斤,均比早、中、晚秋蚕高出10公斤以上.可见养好秋蚕,提高秋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效益和蚕桑生产的发展与稳定.在茧丝绸市场不够景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的时期,我们认为改革原有的秋蚕布局,是目前养好秋蚕、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茧丝  相似文献   

17.
顾锦华 《中国蚕业》2007,28(2):45-47
海盐县现有桑园3200hm2,全年发放蚕种11万余张,生产蚕茧5400t,居全省第6位,是一个蚕桑重点县。海盐县秋蚕分为中秋蚕和晚秋蚕,二秋发种量占全年发种量的52%以上,生产量占全年总生产量的43%左右。一般年分秋蚕张产稳定在35~40kg,低于春蚕张产。在特殊年分如1999年、2003年中秋,由于桑树病虫害暴发,张产分别只有26.1kg和  相似文献   

18.
<正>蚕桑产业是桐乡市传统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市有7822.6 hm2的桑园面积,从事种桑养蚕的农户达69000多户。2014年饲养蚕种195858.9张,其中中秋、晚秋实发49100.3张,占全年饲养量的25%,全年饲养量、产茧量和总产值比上年大幅度下降。由于受桑螟的严重危害,秋蚕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桑螟的大暴发使全市蚕桑生产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高桥镇、崇福镇、凤鸣街道等3个重点蚕区造成蚕业经济损失7000多万元,严重挫伤了蚕农经营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中央农牧渔业部一九八二年六月二日印发《桑蚕新品种国家审定结果报告》的通知,同意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对新品种的审议意见,我区选育的早秋用蚕品种“群芳×朝霞”(539B×7532),其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供全国试养、推广.同时通知可供全国试养、推广的新品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春用蚕品种“春蕾×明珠”(春试一号×春试二号)、“菁松×皓月”(春试三号×春试四号)和早秋用蚕品种  相似文献   

20.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蚕桑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已建桑园七千三百四十亩,其中投产桑园四千余亩(大部份是幼令桑),占百分之五十六。今年,全县养春蚕八十八张,平均张产九十斤四两;夏蚕一百六十三张半,平均张产六十六斤一两;早秋蚕一百二十二张,平均张产六十一斤三两;中秋蚕三百零六张,平均张产六十四斤九两;加上晚秋、晚晚秋两期养蚕,全年养蚕达九百一十张,蚕茧产量达六百担,比去年的二百九十二担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