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赵艳 《水禽世界》2008,(1):19-20
“鹅好养,雏难育”,雏鹅饲养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饲养户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笔者在近几年的饲养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应激、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很差,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等,而本地区气候多变,干旱多风(如春季几乎每日下半夜必刮4~5级风),昼夜温差大,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引起雏鹅阶段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养鹅生产中,在育雏期间,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管理不到位、环境条件恶劣和应激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5%以上,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雏鹅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全,身上的绒毛稀薄,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雏鹅生长发育快,而雏鹅的胃肠容量小,  相似文献   

4.
1误区一:没有准备就养鹅养鹅 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事先没有做准备,抓来雏鹅就放炕上,因屋内不能保证温度,使雏鹅扎堆,常常被压死。料槽、水槽都对付。垫料、药品、用具都不作准备到时乱抓。育雏舍不消毒、不预热,使雏鹅生长受到影响,有的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养鹅热潮中,对于农户或初养鹅者来说,如何提高雏鹅成活率是困扰他们的难题之一。有些养鹅户雏鹅死亡率高达20%以上,甚至全军覆没,经济损失较大。雏鹅死亡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理念问题:没有学习养鹅的先进技术,一味沿袭传统饲养习惯;忽视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缺乏市场经济观念等。  相似文献   

6.
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规模养鹅场0~21日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应激、管理当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差,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易患病等,而我地气候多变,干旱多风(如春季几乎每日下半夜必刮4~5级风)。  相似文献   

7.
1没有准备就养鹅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事先没有做准备,抓来雏鹅就放炕上,因屋内不能保证温度,使雏鹅扎堆,常常被压死;料槽、水槽、垫料、药品、用具都没有准备。育雏舍不消毒、不预热,使雏鹅生长受到影响,有的造成死亡。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得发霉。在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相似文献   

8.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其中以温度、湿度管理不当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使其正常生长发育。1温度因素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伤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  相似文献   

9.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影响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一)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  相似文献   

10.
一些养鹅户特别是一些新的养鹅户,在刚购回雏鹅时,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听到雏鹅鸣叫、燥动不安时,往往会给雏鹅大量饮水,使较长时间未饮水或30日龄内饮水不足而引起脱水的雏鹅大量饮水,造成雏鹅成批死亡。2005年8月,笔者遇到一起雏鹅急性水中毒造成较大死亡的病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养鹅生产中,雏鹅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鹅的关键。雏鹅是指0~3周龄的小鹅,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鹅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又到每年的养鹅期,为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增加养鹅的给济效益,现将雏鹅早期死亡的原因并采取的相应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规模养殖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9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水禽世界》2008,(3):56-57
一些养鹅户,特别是一些刚开始从事养殖的养鹅户,在新购回雏鹅时,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听到雏鹅呜叫,躁动不安,往往会给雏鹅大量饮水,使较长时间未饮水或30日龄内因饮水不足而引起脱水的雏鹅大量饮水,造成不太被人们重视的雏鹅水中毒病,致使雏鹅成批死亡。  相似文献   

14.
鹅裂口线虫病是主要危害雏鹅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严重感染时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2005年5月,本站接诊了一养鹅户饲养的雏鹅感染裂口线虫病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养鹅生产中,雏鹅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鹅的关键,雏鹅是指0~3周龄的小鹅,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鹅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年来笔者在农村技术服务中,调查了解的雏鹅早期死亡原因介绍如下,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供参考。一种鹅方面原因1种鹅缺乏营养  相似文献   

16.
<正>到了春季,养殖户们又开始忙着引进鹅苗,但是怎样才能将雏鹅养好呢?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规模生产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率较高,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现将引起雏鹅死亡的环境因素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外界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成的死亡,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一)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死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会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易窒息死亡,如果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人走后又扎堆,反复多次后,不仅感冒、窒息的鹅增多,而且会导致许多鹅叼毛,形成僵鹅。  相似文献   

18.
雏鹅的成活率,是直接关系到养鹅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笔者对辽西地区5个较大的养鹅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引起雏鹅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约占雏鹅死亡率的46.5%;饲养管理不当,约占雏鹅死亡率的53.5%。1引起雏鹅发生死亡的因素1.1环境因素⑴温度低温是引起雏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为刚出生的雏鹅个体小、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特别怕冷。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就会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容易因过热、挤压发生窒息而死亡。在拥挤扎堆的情况下,人工将拥挤成堆的雏鹅拨散,雏鹅又…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饲养雏鹅中,育雏期普遍存在雏鹅成活率低,虽然重视传染病的预防,但忽视了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往往使饲养雏鹅失败。据2010—2013年4年来门诊不完全统计,死于非传染性疾病的比例占20%~35%,高的可达39%以上,给养鹅场(养鹅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就养鹅场(户)饲养雏鹅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村饲养雏鹅早期死亡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鹅生产中,雏鹅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鹅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鹅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年来笔者在农村技术服务中,调查了解到的雏鹅早期死亡原因和提出的相应对策,介绍如下供参考。一种鹅方面原因1种鹅缺乏营养种鹅日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