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离子对鲤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利  汪开毓 《淡水渔业》2004,34(1):21-22
于水族箱内进行铜离子对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铜对鲤鱼 2 4h、 48h和 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1 67mg/L、 1 2 5mg/L和 0 77mg/L。安全浓度为 0 0 77mg/L。中毒鱼体表和鳃的粘液增多 ,鳃上附着有淡蓝色的絮状物 ,临死前出现痉挛症状。铜主要对鱼类的鳃、肠、肝、肾、脑造成较严重的损伤 ,特别是对鳃的损害与鱼的死亡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溶解态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代谢的影响,以络合态铜和离子态铜作为在水体中添加形态,各设置2个水平的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通过8周养殖实验,检测其不同组织中的铜三磷酸腺苷酶、钙镁三磷酸腺苷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肌肉中的铜含量。结果显示:2种溶解态铜的水体均会影响虾肌肉组织中的铜含量,但不会随时间延长和水体中铜水平增高而上升,且在不同时间点均有下降趋势;鳃和肝胰腺组织中的铜三磷酸腺苷酶活力与水体中铜含量呈正反馈关系,2个组织中的钙镁三磷酸腺苷酶活力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养殖时长超过16d后与水体含铜量呈负反馈关系;在鳃、肝胰腺和血淋巴组织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多呈波浪起伏状变化。研究表明:在本实验设置的范围内,不同溶解态铜及含量不会使对虾积累过多的铜;一定量的铜可以促进对虾代谢,但时间过长会抑制对虾对钙镁的吸收利用;在本实验条件下,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中均表现出铜在水体中的溶解形态要小于铜水平对铜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铜在鲤体内的蓄积及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静态法将鲤(Cyprinus carpio)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铜溶液中,研究了铜在鱼体中的吸收富集及毒性。结果表明:铜在鲤肝、肾、鳃和肌肉中的积累量均随着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鲤各部位对铜的蓄积能力依次是肝、肾、鳃、肌肉,且肝、肾中铜的积累量明显高于鳃和肌肉,鲤对铜具有较强的蓄积毒性。中毒鱼体色变黑,生长受到抑制,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鳃小片上皮增生、变性、坏死;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溶解性坏死。  相似文献   

4.
黎庆  龚诗雁  黎明 《水产学报》2015,39(5):728-734
为了研究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大脑谷氨酰胺积累、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实验挑选初始体质量为(1.94±0.05)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180尾,开展为期56 d的慢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及饲料效率,氨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肝体比氨氮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氨氮组实验鱼大脑中氨氮和谷氨酰胺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谷氨酸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氨氮组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氨氮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氨氮组实验鱼肝脏中溶菌酶活性、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嗜水气单胞菌14d后,氨氮组和对照组实验鱼累计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黄颡鱼幼鱼遭受亚致死浓度的慢性氨氮胁迫,能够导致大脑中谷氨酰胺含量升高;氨氮组黄颡鱼肝脏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过度积累表明,应激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并不能被机体自身的抗氧化酶体系完全清除;亚致死浓度的慢性氨氮胁迫会对黄颡鱼幼鱼的免疫应答体系造成抑制.  相似文献   

5.
铅在鲤鱼体内积累和排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水中溶解铅在鲤鱼体积累和排出的过程。水中铅浓度为0.1ppm、1.0ppm和5.0ppm。积累程度随试验铅浓度和暴露铅时间增加而加强,浓缩系数则基本相反。当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吸收—积累—排出的动态平衡,鱼体铅在清水中排出的速度随铅积累量的增加而缓慢。各组织铅积累量随着不同暴露时间会有不同的消长,最终各组织内铅积累依次为肝>肠>鳃>肌肉>骨骼;进入鱼体之铅能抑制胆碱酯酶活力和降低血红蛋白含量,说明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已遭损害。  相似文献   

6.
草鱼中华鱼蚤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鱼中华鱼蚤病是由大中华鱼蚤寄生所引起的鳃病。虫体以其第二对触肢插入鳃组织而牢固地附着于寄主的鳃丝上。病鱼的血浆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健康草鱼;红细胞沉降率和白细胞数则高于健康草鱼;白细胞的血式也有明显变化。病鱼鳃上的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鳃组织的病变,主要为炎性水肿和呼吸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间充质细胞增生,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炎性水肿的发生使鳃小片的呼吸机能受到障碍和破坏;由细胞增生引起的鳃小片融合大大缩小了鳃的气体交换面积,因此当大中华鱼蚤大量寄生时,导致病鱼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7.
蓝鳃太阳鱼的饵料配方蓝鳃太阳鱼是美国养殖的主要游钓鱼类。试验证明饵料蛋白含量为25%,可使太阳鱼获得最佳生长速度。饵料配方如下;鱼粉6.5%,豆粉34%,玉米52%,鲤鱼肝油1.5%,维生素无机盐预混物1%,磷酸一钙1%,粘合剂州。Ikg预混料含维生...  相似文献   

8.
《广西水产科技》1987,(2):39-39
NH^ 4-N对吴郭鱼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1.39ppm,当水中NO^2--N浓度维持在6.4ppm时,对吴郭鱼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4.58ppm。48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1.55ppm.当PH9.6时,对鲤鱼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6.02ppm,当PH为8.9时为8.57ppm,当PH8.2时为18.45ppm,PH8.0时为22.31ppm,PH7.S时为48.18ppm,PH7.0时则超过100ppm。  相似文献   

9.
由于水电梯级开发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影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资源量显著下降。增殖放流是保护该物种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人工繁育过程中为圆口铜鱼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对其性腺发育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年龄和性腺发育阶段的圆口铜鱼肌肉营养成分、肌肉和性腺氨基酸组成,可为其人工饲料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1)随着年龄的增长,圆口铜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2)性腺从II 期到IV 期的发育过程中,圆口铜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均升高;(3)性腺中谷氨酸和亮氨酸在所有氨基酸中的占比较高,分别为9.82%和6.74%,其中10 种氨基酸的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肌肉组织中的含(P<0.05),而每100 g 蛋白质中脯氨酸(3.19±0.22)g 和丝氨酸(3.56±0.27)g 含量显著高于肌肉组织中的含(P<0.05)。研究表明,圆口铜鱼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与其年龄和发育期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性腺发育,其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谷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在圆口铜鱼性腺发育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酶学分析方法,测定患诺卡氏菌病的大黄鱼几种主要组织的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患病大黄鱼淀粉酶活力在心、脾中无明显变化,在肾、肝和鳃中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溶菌酶活力在心、肾、肝、鳃中极显著升高(P<0.01),而在脾脏中极显著下降(P<0.01);碱性磷酸酶活力在心、脾、肝、鳃中明显升高,在肾脏中极显著下降(P<0.01);酸性磷酸酶活力在心、脾中较高,肾、肝中偏低,鳃中无明显变化;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肾脏中均极显著升高,肝脏中均极显著降低(P<0.01),而在心、脾、鳃组织中均无明显变化(P>0.05);丙二醛在肾脏和肝脏中含量均有升高,在心、脾、鳃中无明显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肝和鳃中极显著下降(P<0.01),在心、脾、肾中无明显变化;过氧化氢酶活力在心和肾中显著降低,在脾脏中极显著升高(P<0.01),而在肝脏和鳃中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大黄鱼对诺卡氏菌侵染有明显的应激反应,且病原菌对病鱼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