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白菜是异仡授粉作物,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目前生产大白菜杂交种子主要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生产上杂交制种多采用阳畦育苗.春播小株采种,可以避免秋冬季干旱、低温引起的缺苗.育苗期间由于秧苗按一定行株距栽植.秧苗质量好,产量高.因此杂交种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BAU—2诱导冬小麦不育性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32个小麦品种(系),在其幼穗长度1.2cm时,喷施1.8‰的化学杂交剂BAU—2,探讨其诱导小麦品种的育性及其生长发育的表现。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品种(系)不育率达95%~100%,BAU—2杀雄效果稳定;(2)BAU—2对小麦柱头的活力有影响,人工、自然授粉结实率均较低,各为6.0%~36.8%、0.6%~34.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3)BAU—2对株高、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为副效应;对单株穗数有所增加,它们变幅分别为0.3~16.7cm、1.6~11.1cm、0~1.4cm、2%~99%和2%~99%、0.3~4.4个;小穗数与对照相近。这些不同程度的差异都是由品种间对BAU—2的不同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杂交改良的四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蒿迈道  李勤凡 《农友》2002,(3):20-20
1.改良方向。秦川牛原先是一个役用品种。当前要向肉用方向改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提高母牛的泌乳量。因为秦川牛本身的产乳量很低(约300-400公斤)。犊牛哺乳期吃不到充足的母乳,因而生长速度慢。断奶体重小(6月龄断奶,公犊152.1公斤,母犊137.7公斤)。这就影啊了哺乳期以后的生长发育。②要适当增大秦川牛的体格,加快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胡成波 《新农业》2005,(8):37-37
目前.杂种优势利用已成为商品猪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所谓杂种优势是指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公母猪杂交所产生后代的性能水平超过其父亲和母亲均值的现象。根据辽宁省猪改良现状和国内外对商品猪的需求,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猪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猪效益.特将多年研究出的最优杂交组合和杂交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榛子树是桦木科榛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是我国珍贵的木本粮油资源。榛果是甘美芳香、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果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传统商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试验表明,棉花开花时间与杂交成铃呈直线负相关,r=-0.981^*^*,回归方程y=173.72-3.95x,开花时间对杂交成铃的递减率为3.95%;密度与杂交成铃的转化值亦呈高度负相关,r=-0.958^*^*,密度每增加1000,转化值的递减率为9.03%(杂交成铃的递减率则为17.76%)。此外,内围铃的杂交成铃率是外围铃的2倍,摘取幼蕾可使杂义成铃率提高22.5%。  相似文献   

7.
中优106是以中九A为母本,桂R106为父本杂交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其特点是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优,生育期适中,适应性较广。一般产量7199.64kg/hm^2,最高可达8549.57kg/hm^2。  相似文献   

8.
鲁粳94-16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以黄金晴为母本。中丹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参加2年山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9kg,比对照京引119增产11.89%,居10个参试品种第3位。2年生产示范,一般亩产550 ̄600kg,最高达667.2kg,比对照京引119增产16.8 ̄24.6%,通过了省区试,1997年种植面积约28000余亩。  相似文献   

9.
要用4个品种、3个浓度、3个喷施时期的4×3×3完全随机裂区试验,对新型化学杂交剂-BAU-2诱导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BAU-2对普通小麦品种具有良好的杀雄效果,四个供试品种各处理最高杀雄率分别达到99.5%,99.9%,97.2%和100%;杀雄率达到95%-100%的处理,其最高自然授粉结实率分别达到66.9%,30.4%,  相似文献   

10.
郝凌宇 《农业与技术》2005,25(3):129-130
杂交油葵目前已与油菜、花生、芝麻、胡麻组成了我国的五大油料。该作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含油率为45%-50%,且油葵油富含VE、油酸和亚油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是菜籽油的2.5倍。同时油葵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0%,是一种优质健康食用油。油葵生长期短一般90天左右,在我市不同播期都有较高的产量表现,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今天,大力发展油葵种植,不仅可以缓解我国食油紧张矛盾,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试验数据,做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得二次曲线方程:Y=-228.93+426.86x-74.9x^2,对曲线方程进行计算,筛选出适宜于当地棉田种植密度在2850株/667m^2时,平均产量最高为373.95kg/667m^2的最优农艺栽培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农家科技》2006,(8):23-23
杂交狼尾草是以美洲狼尾草(一年生)为母本和以象草(多年生)为父本的种间杂交而成的多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其杂种优势十分明显.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具有多种抗性(耐旱、耐涝、抗病虫害),耐刈割,是目前国内较具发展潜力的多年生优质牧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杂交玉米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养分等因子对玉米产量形成的作用效应,建立回归模型并分析各因了的作用规律,在本试验条件下,每666.7平方米玉米产量400公斤以上的优化方案需纯氮15.81~17.30公斤,磷9.55~9.93公斤,钾13.47~14.33公斤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永泰县(1996,晚季)自然气候条件与耕作水平下,对引进的两系法杂交稻5个组合初步试验结果:以安湘S/R318表现最好,每666.7m^2(下同)产量36.0kg,其次是培杂山青338.8kg,它们与汕优63(对照)增减产差异均不显著。培两优特青、安湘S/明恢63、培两优288等3个组合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安湘S/R318与培杂山青两组合均属大穗型,田间抗性表现后者优物前者,全生育期比汕优6  相似文献   

15.
在1993年试验的化学杂交剂中,引2、引3诱导水稻不实的效果较好,其中引3诱导不实率最高的可达100%,且对雌蕊的伤害程度较轻,是较为理想的化学杂交剂。研究引2、引3和TO3对水稻花药内核酸、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水稻花药中核酸总含量下降8.6% ̄34.5%;RNA含量下降8.8% ̄39.5%;蛋白质含量也下降了2.4% ̄55.2%,脯氨酸含量下降最多,达87.2%。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群猪的研究资料,我们逐头计算了个体近交系数,然后按近交系数(%)高低依次分为0~0.78,0.79~1.56,1.57~3.12.3.13~6.24,6.25~12.4,12.5~25等6个组,对各项繁殖性状、肥育性状、胴体性状与肉质性状进行了分组统计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近交系数在6.24%~12.4%范围内时,后备猪生长发育和同胞测定猪的肥育性能表现最佳,当近交系数  相似文献   

17.
台系杜洛克猪生产性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95头台系杜洛克母猪和32头肥育猪测定,产仔数,初产7.76头,经产9.48头;产活仔数,初产7.21头,经产8.85头;肥育猪30-100kg阶段,平均日增重754g,饲料利用率2.65;活体测定,背膘厚1.39cm,瘦肉率62.56%;屠宰测定,胴体背膘厚1.41cm,眼肌面积41.18cm^2,胴体瘦肉率67.52%。导入美系杜洛克猪血液25%,50%,75%的肥育猪性能:日增重分别为755,769和815g;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95,3.08和2.59;100kg体重时活体背膘厚分别为1.44,1.44和1.46cm;估测瘦肉率为62.69%,61.65%和61.66%。台美系杜洛克母猪与台系和美系进行回交,与长白猪或大约克猪进行杂交及横交,产仔数分别为7.88,9.17,9.21和8.69头,产活仔数分别为6.67,8.42,8.46和8.38头。  相似文献   

18.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紧凑型杂交玉米生物累积量与养分累量趋势一致;其肥料利用率氮为78.5%,磷为15.8%、钾为42.7%;氮是限制玉米产量的首要因子。在大田试验中,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含量以及蛋白质产量逐渐增加;高量氮肥导致玉米减产,施肥不经济。  相似文献   

19.
对于经纬杂交试验,首次引入了最优线性无偏预测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并就数学模型、统计假定、方差组分估计及具体求算各个步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种方法假定各参数为随机效应,不受重复数等与不等的影响,且可以剔除环境效应,并利用多环境下的资料,因而可以提高预测值的准确性并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农村百事通》2007,(13):41-41,77
1.滇撒猪配套系“滇撒猪配套系”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种猪种鸡场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采用云南地方良种“撒坝猪”作母本,经多年选育,杂交配合力测定,多次重叠试验选育而成的具有地方猪血缘的优质、高效肉猪配套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