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技术自提出以来大大推动了全国各地农业的发展,保护耕作技术实现了农耕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新疆,保护性耕作技术却由于种种外界因素干扰得不到很好的实践,导致新疆无法享受到保护性耕作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分析新疆现阶段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对策,为今后该技术在新疆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改革30年来新疆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政府相关政策的改革调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政府粮食购销政策、财政支农以及农业政策的改革调整对新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影响巨大,并使新疆农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与发展态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发展,新的形势需要政府进一步深入相关改革,加大扶持引导,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与保障,促进新疆农业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新疆财政农林水事务财政支出和新疆节水灌溉面积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支出增加有利于促进节水灌溉的发展。但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新疆高效节水发展的瓶颈。因此,从拓展融资渠道、出台农业高效节水相关政策、加快体制创新改革方面,提出金融支持农业高效节水工程体系、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程度逐渐加深,对农业结构调整形成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研究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进行推广有很强的必要性。此文分析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提出促进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农业保险政策支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特征,探讨其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大部分时间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且波动相对较大;耦合度维持在0.4~0.5之间,波动幅度较小;协调度由2001年的0.337 1上升至2016年的0.667 8,改善明显,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共4个发展阶段,整体协调程度依然较低,离优质协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发展,提出利用绿色理念和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合力,改善农险市场发展现状,增加农险有效需求;重视相关政策的配套,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我国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使得农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型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力推广以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文章将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新疆农机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利用1978—2012年新疆农业统计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定量分析农业劳动力、化肥使用量、农业机械、农作物播种面积等因素与农业经济总产值的相关性,重点讨论农机化与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结论:虽然农机化对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存在波动,但从长期来看,农机化是其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建议完善农机补贴政策、加强农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农机研发与装备水平,促进新疆农机化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也得到广泛的提高.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介绍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受大气候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持续干旱、土壤沙化、退化严重,造成粮食严重减产,现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粮食和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是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力保证,该文对我国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的作用,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农业作为新疆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对新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新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就现实情况来看,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矛盾,农村环境问题首当其冲.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就把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之一,力争在今后的农村发展中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加快"绿色"农村全面发展的步伐.可见,加强农村的环境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是促进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新疆节水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翌  李君  赵华 《新疆农业科学》2002,39(2):128-130
分析了导致节水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指出应制定包括水价政策在内的发展节水灌溉的配套政策,应加强研究、开发、应用和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2.
浅谈新疆农业高效用水与节水灌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这个极干旱农业区,“水”是制约经济发展致关重要的因素。分析本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和灌溉农业用水的现状,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就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农业高效用水,灌溉节水是社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提出在全社会开展节水灌溉的同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1—2020年新疆各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GML指数分析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虽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距,但样本期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11—2020年新疆昌吉、博阿塔拉、巴音郭楞、阿勒泰的GEC指数保持在1以下,而其GTC指数则保持在1以上。可见2011—2020年新疆地区GTFP负增长是相对效率的倒退,相反,技术改进则>1,这意味着新疆各地州及兵团的GTFP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因此,健全对农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加强对绿色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是推动新疆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在新疆发展精准农业技术的利弊分析,提出了适合于新疆的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发展策略。为适应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周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02-19304
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新疆干旱生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总结出新疆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结合兵团农业的特点,提出了有利于兵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新疆基本农田变化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得到新疆基本农田数量变化驱动力主要有三类:经济发展因素、政策影响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根据粮食需求预测出发,给出新疆2010年的基本农田的预测值;针对新疆特殊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基地,大数据背景下,新疆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离不开智能农机的广泛应用。在大力发展新疆农业的过程中,智能农业机械的应用普及是促进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新疆智能农机应用的现状,分析大数据给新疆农业智能农机发展所带来的成效,其次探析新疆目前推广智能农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并提出了智能农机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破解困境的对策建议,最后展望未来新疆智能农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业产业化中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但目前仍然处于一种较低层次的发展状况,尚未实现资源的最佳有效配置。农业产业化是新疆农业向高效益、高层次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在产业化过程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地域分工学说、专业化生产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并借鉴西方及我国发展经济学以及区域经济学中关于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的一般原理,在对新疆的自然、经济、技术和资源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提出了瓜果业、畜牧业和棉花为新疆农业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了新疆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新疆要走"绿色环境、特色产业、国际精品、高效经济"的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从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节水和用水供给、现代农业示范与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加快新疆发展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