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芦笋园甜菜夜蛾幼虫为对象,开展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田间杀虫活性、持效性以及与氯虫苯甲酰胺的协同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15亿PIB·mL-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对甜菜夜蛾幼虫具有优良的杀虫活性,1 800 mL·hm-2处理药后5 d防效达94.5%,药后10 d防效依然有75.7%,持效性较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氯虫苯甲酰胺混合使用药后3和5 d的防效显著高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氯虫苯甲酰胺单用的防效,显著提高了速效性和综合防效。15亿PIB·mL-1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是一种新型生物农药,无毒无残留,对人畜及其他生物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是由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杀虫剂,为了研究其杀虫活性,进行了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突出,制剂施用量300 m L/hm2,防治效果达80%以上,持效期长达7d以上,可以兼治其他害虫。30亿PIB/m 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喷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康邦)防治棉铃虫试验表明,药后3d防治效果达90.86%、药后7d防效为98.45%、药后14d防效为98.36%。康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皆好于对照5%甲维盐WG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药剂,防治时间宜在棉铃虫幼虫孵化初期至幼虫二龄期前喷施。  相似文献   

4.
进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莲藕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从防治效果和施用成本综合考虑,20亿PIB·g-1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450 mL·hm-2较好,药后 14 d 总防效为97.9%。  相似文献   

5.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昆虫杆状病毒,它是甘蓝夜蛾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对甘蓝夜蛾、小菜蛾等食叶害虫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该次研究中主要是测试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药剂对娃娃菜小菜蛾的防治效果,也为将来进一步推广20亿PIB/m 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10亿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甘蓝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每667 m2用量75~100 g时,药后5d对甜菜夜蛾幼虫的防效可达80%以上,药后10 d防效仍高达70%以上,具有极好的持效性.而该药剂对菜田蜘蛛等天敌影响的统计表明,其对蜘蛛种群影响较小,当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刺用量为75 g时,药后5d和10d,百株甘蓝上蜘蛛的减退率分别为1.2%和0.5%,显著低于对照药剂3%高效氯氰菊酯·107PIB/mL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处理区的减退率.说明该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省临泽县沙河镇花园村进行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防治制种玉米棉铃虫幼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以1 000~1 200 ml/hm2喷雾防治制种玉米棉铃虫幼虫,防效在86%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开展了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多杀霉素悬浮剂、24千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2千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24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金龟子绿僵菌4.8千亿孢子等生物药剂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5 d,以亩用100 mL 2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效最佳为91.5%;亩用50 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4千亿PIB防效次之为74.78%。施药后10 d,以亩用100 mL 20%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效最佳为80.77%;亩用50 mL 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效次之为56.12%。综合来看,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幼虫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也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建议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30-133
室内试验结果显示,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 NPV)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 NPV)按1∶1复合而成的复剂,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单一制剂相比,在相同浓度下毒杀菜粉蝶幼虫效果差异显著(F复=40.38F0.01(5,45)=3.47)。感染病毒的第6、7天测定,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剂对菜粉蝶幼虫的毒杀效果分别是单剂的26.6,54.53倍;浓度为2.0×105,2.0×106的复剂毒杀菜粉蝶幼虫死亡时间比相同浓度下单剂毒杀幼虫死亡时间分别提前了1.285,2.358 d。  相似文献   

10.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蔬菜上的斜纹夜蛾(Sm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与化学农药乐斯本相比,用药后14 d,防治效果提高了29.46%.乐斯本施用区蔬菜上农药的残留量为0.40099 mg/kg,分别是空白对照和病毒杀虫剂施用区的40.22和43.68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12a-羟基龟藤酮EC对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幼虫、桃蚜、菜青虫和黄曲条跳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上述4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在药后3 d时,对黄曲条跳甲成虫、桃蚜、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分别是93.6%、98.3%、84.3%和87.6%.10%12a-羟基鱼藤酮EC防治此类害虫时不仅防效高而且作用速度和持效性均优于对照药剂52.5%农地乐EC;另外,该药剂在田间高剂量使用时,没有药害,对农作物安全.因此,该药剂可推荐用于防治小菜蛾等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4个科1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与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表明,这些提取物对菜粉蝶与小菜蛾幼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拒食作用。其中马桑(Coriaria japonica A.Gray ssp.)、小飞蓬(Comnyza canadensis L.Cronq.)、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L.)的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Tapae L.)幼虫的拒食效果好,取食24h与48h后拒食率均达到80%以上;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为试虫,仅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提取物对其具有较强的拒食活性,取食24h和48h拒食率分别为95.55%和91.84%。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了0.7%印楝素乳油田间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的药效。结果表明:0.7%印楝素乳油2.1~4.2 g(.a.i)/hm2对菜青虫进行防治,药后7d防效达80%以上,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建议在生产上的使用剂量为3.15~4.2 g(a..i)/hm2。0.7%印楝素乳油3.15~5.25 g(a..i)/hm2防治小菜蛾,药后7 d防效达90%以上,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建议在生产上的使用剂量为4~5 g(a..i)/hm2。  相似文献   

14.
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拒食活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林  李明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562-564
采用浸渍叶碟法分别测定了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表明,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效果,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2.58X-3.73和Y=3.08X-5.64,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41和2.88 mg/mL;非选择性拒食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1.95X-1.54和Y=1.93X-1.21,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2.27和1.64 mg/mL;其中盐酸黄连素对菜青虫幼虫的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小菜蛾幼虫的效果,而对小菜蛾幼虫的非选择性拒食效果好于对菜青虫幼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紫茉莉茎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茉莉茎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菜粉蝶(Pieris rapaeL.)、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Fabr.)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茎氯仿提取物处理菜粉蝶卵5 d后,对其具有较强的杀卵作用,校正死亡率达82.76%;氯仿提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产卵驱避作用,3 d后的驱避率为87.40%;紫茉莉茎石油醚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在取食3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5%,取食5 d后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取食第3 d与第5 d后,茎氯仿提取物对4龄菜粉蝶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拒食活性,拒食率分别为96.80%与99.67%。4龄菜粉蝶幼虫在取食氯仿提取物处理的甘蓝叶碟7 d后的毒杀效果为87.50%。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杆菌复配剂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20与生物杀虫剂Success混配制成复配剂,对2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和菜青虫(Pierisrapae L.)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制剂可以有效防治菜青虫和抗性小菜蛾幼虫,其防治效果和杀虫速度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Bt菌株20和生物杀虫剂Success,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树峰  叶华智  蒋素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58-5059,5077
从田间采集感染了绿僵菌病的鳞翅目(毒蛾)幼虫体上,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对4种蔬菜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毒力的绿僵菌菌株(VM0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4种鳞翅目蔬菜害虫的3龄幼虫均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其中,对菜青虫效果最好,2个浓度处理后的总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2%;对斜纹夜蛾的效果其次,处理的总死亡率分别为93%和85%;对小菜蛾和银纹夜蛾的效果再次之,高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分别为68%和70%,低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分别为45%和52%。根据该菌株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确定该菌株为黄绿绿僵菌小孢变种(M.flavoviride Gams & Rozsypal var.minus Rombach)。  相似文献   

18.
印楝素防治蔬菜茶树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0.3%印楝素乳油防治蔬菜和茶园害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菜青虫、小绿叶蝉及茶尺蠖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0.3%印楝素乳油对小菜蛾防效69.98%以上,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37.9%,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7.9%,对茶尺蠖的防效达34.2%以上;药后3 d,对小菜蛾就达到73.35%以上的防效,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药后7 d对小菜蛾就达到86.7%以上的防效,最低浓度对菜青虫的防效为74.8%,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达88.7%以上,对茶尺蠖的防效达52.8%以上。并且药后10 d,对小菜蛾和茶尺蠖仍有60%以上的防效。研究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可用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绿僵菌防治鳞翅目害虫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5~ 1998年在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太原市小店区蔬菜田进行了绿僵菌对甘蓝小菜蛾、甘蓝菜青虫和番茄棉铃虫的杀虫效果及壮苗试验。结果表明 ,绿僵菌对小菜蛾的杀虫率为74 4 8% ,对菜青虫的杀虫率为 77 73% ,对棉铃虫的杀虫率为 53 98%。用绿僵菌浸种的辣椒苗和茄子苗颜色深绿 ,苗齐苗壮 ,长势好。  相似文献   

20.
复合剂(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ierisrapae GV与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配制的生物制剂。采用浸叶法和喷雾法对菜粉蝶幼虫进行室内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用药4 d后,复合剂处理对菜粉蝶3龄、4龄幼虫的防效均在81.0%以上,显著高于单剂Bt处理。田间试验,复合剂以浓度1350ml·hm-2防治时,用药5 d、7 d后,防效均在80.0%以上,显著高于单剂Bt处理。下午4:00喷洒复合剂7 d、12 d后,其防效均在79.3%以上,显著高于上午9:00喷药的防效,具有显著的持效性。应用复合剂防治菜粉蝶有重要的杀虫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