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田间施N、P2O5、K2O肥,及各种肥料不同比例试验,测出小区产量,经过回归分析,掌握最高、最经济施肥量,结合田间土壤N、P2O5、K2O含量,计算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构建该区域水稻施肥模式,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区域性施肥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豆田间施N、P、K肥,及各种肥料不同比例试验,测出小区产量,经过回归分析,掌握最高、最经济施肥量,结合田间土壤N、P、K含量,计算出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构建该区域大豆施肥模式,为大豆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中产田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肥料利用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肥料利用率或是产量及经济效益,测土配方施肥处理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测土N2P2K2比常规N2P2K2纯N、P2O5、K2O分别少施50.7kg/hm2、19.5 kg/hm2、6kg/hm2,但测土N2P2K2比常...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根据回归分析表明,水稻最大施肥量为N206.1kg/hm~2,P 20.4kg/hm~2,K 63.15kg/hm~2,水稻产量达到6 322.05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159.45kg/hm~2,P 50.1kg/hm~2,K 89.1kg/hm~2,水稻产量达到6 323.55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摸清永胜县不同区域、不同土壤、不同地力之间水稻作物对N、P、K三要素的施肥效应,制定适合该县各类水稻土的理想施肥配方,按照《云南省永胜县水稻3414田间设计书》要求,以土壤条件的生产现状为依据,进行3414田间肥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肥料利用率是确定作物精准施肥量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通过对水稻"3414"田间试验处理2N0P2K2,处理4 N2P0K2,处理8 N2P2K0,处理6 N2P2K2的产量结果及生产100 kg稻谷需要吸收的氮磷钾量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勉县平坝墡土田水稻施肥肥料利用率参数,为制定肥料生产配方和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试验目的: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基肥施于秧苗侧3厘米、深5厘米土壤中的一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施肥体系,本试验力求通过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明确侧深施肥对水稻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效果,为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寻求新途径。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肥料:1、常规肥料:尿素:N 46%,磷酸二铵:N 18%、P2O5 46%,硫酸钾:K2O 50%。2、奥宝复合肥:含N 13%、含P2O5 17%、含K2O 15%。  相似文献   

8.
曾素养  罗明  陆贵珍 《吉林农业》2011,(7):79+81-79,81
为探索柳江县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水稻作物高产施肥模型,并为了验证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在柳江稻作区上应用的效果,为今后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丰缺程度表现为中N、中P、低K的地块处理6(N2P2K2)产量最高,亩产达606.6kg。  相似文献   

9.
石赛芬 《云南农业》2012,(11):22-2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小麦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无论配方施肥,还是常规施肥,缺素区籽粒对N、P2O5、K2O养分吸收量均比其他施肥处理的低。施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显著,小麦产量是全肥区大于缺素区,配方施肥大于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亩增产134.4kg,增产48.84%,增收268.8元。常规施肥N、P2O5、K2O肥料利用率分别为13.48%、12.99%、11.40%;配方施肥N、P2O5、K2O肥料利用率16.88%、8.94%、18.73%。试验表明,无论配方施肥还是常规施肥,氮素是供试土壤的第一限制因子。因此,要注重N、PO、KO肥料的合理使用,均衡土壤养分的比例来提高化肥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南十家村为例,探讨了村级农田水稻精准土壤养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技术。在对该村农田土壤N、P、K养分状况分析及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制作了农田土壤养分图,并对土壤养分进行了分级;结合多年的水稻OPT试验参数,根据水稻的目标产量和田块的养分水平,推荐水稻施肥量,合理平衡地使用肥料资源。结果表明,推荐施肥水稻的实际产量和预测产量误差小于10%,并略高于该村的水稻平均产量,推荐N肥平均用量较全村低32%,N、P、K养分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对重庆市梁平县24个乡镇,36个试验点进行了水稻“3414”施肥试验,研究分析了梁平县水稻的氮磷钾施肥技术,建立数字回归方程,寻找水稻的最佳施肥模式,为实现梁平县水稻生产的高产高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低肥力土壤上N、P、K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N>K>P,在中、高肥力的土壤上表现为N>P>K;NP、NK、PK对水稻产量的交互效应均表现为正交互效应;在试验区低肥力土壤中,试验区水稻的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4 ~0.6:0.4 ~0.6;在中肥力土壤中,其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 =1:0.6:0.6;在高肥力土壤中,其最佳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0.6:0~0.6.  相似文献   

12.
水稻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7,他引:0  
进行水稻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氮肥>钾肥>磷肥;施肥以N2P2K2处理,即N∶P∶K=1∶0.26∶0.52为最佳施肥配比,产量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3.
冷浸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施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冷浸田土壤养分有效性低的特征,研究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为特定土壤条件下肥料配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的方法设置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水稻的产量均有所提高;14个处理中以N2P2K2处理(每667 m2施N 10 kg、P 3 kg、K 8 kg)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早晚稻分别为434.6 kg和450.5 kg;N、P、K 3种主要元素中,N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综合肥料间互作效应拟合方程和最佳经济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推荐水稻每667 m2施肥量为氮肥11~13 kg,磷肥3~4 kg,钾肥8~11 kg。  相似文献   

14.
早籼稻超高产栽培的N·P·K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庐江地区主要高产水稻土壤上的早籼稻超高产栽培N、P、K肥料效应,解决早籼稻超高产栽培的精确定量施肥技术问题。[方法]在庐江地区主要高产水稻土壤上实施早籼稻超高产栽培的N、P、K肥料效应(3414)试验,拟合建立产量3元1次和1元2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各养分肥料利用率的3元2次和1元2次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各养分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与产量水平间的1元2次回归方程等19套函数模型,并对3种常见施肥量推荐方法的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土壤的最佳产量为9279.6 kg/hm2,对应的N、P2O5、K2O施量分别为159.4、72.8、165.6 kg/hm2,当季养分利用率为49.3%、16.5%和30.3%。[结论]该研究为优化N、P、K肥施用量,建立该类土壤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农业中,准确有效把握N、P、K施肥量,提高肥料农学效率,是农民增产增收、节本增效的有效措施。为更好地掌握水稻生产过程中肥料施用的定量化、标准化,进行"3414"试验。设N、P、K 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3重复,42小区,开展低纬高原丘陵红壤区水稻施肥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N、P、K的合理施用量及肥料农学效率,以及种植前、种植后土壤养分变化情况,在增产增收上的效果等。结果表明,N、P、K三因素对水稻产量贡献率最大是K肥,其次是N肥,而P肥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显著。N、P、K最佳经济施肥量分别为N 234 kg/hm~2,P 133.5 kg/hm~2,K121.5 kg/hm~2(N∶P∶K=15.6∶8.9∶8.1)。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肥效试验,分析结球甘蓝氮磷钾施肥效应、最佳施肥数量、施肥配比和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试验表明,以氮肥增产效果最佳,钾肥次之,氮磷钾施肥效应为N>K>P.通过氮磷钾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拟合,结球甘蓝最佳经济产量5 049.35 kg/亩,其N、P2O5、K2O施肥量分别为20.3 kg/亩、6.5 kg/亩和11.7 kg/亩,N∶P2O5∶K2O=1∶0.32∶0.57.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试验目的为探求准确可靠的土壤供应养分量、有效养分利用系数、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利用率、作物最佳施肥量和养分配比等重要的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和完善适于我镇推荐玉米施肥的土壤有效养分分级指标体系,构建土壤养分数据库与施肥模型,简化推荐施肥方法,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二、试验方法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田间N、P、K肥料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全州县水稻增施N、P、K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K肥料具有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N2P2K2完全施肥区比对照增产133.4kg/666.67m2,增幅36.92%。在N2P2K2施肥二水平条件下:N效应增产51.5kg/666.67m2,增幅11.62%;P效应增产35.7kg/666.67m2,增幅7.78%;K效应增产44.9kg/666.67m2,增幅11.12%。本试验研究结果为验证测土配施成果,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石灰性田氮磷钾肥料投入量对超级水稻最大施肥效应的影响,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石灰性田种植超级水稻最大施肥效应。经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超级水稻产量(y)与氮、磷、钾施用量(X1、X2、X3)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加上线性平台拟合和肥料互作效应与地力丰缺分析,结合目标产量、相关物价和施肥效益等情况综合分析与评估。初步结果表明,石灰性田种植超级水稻最大施肥效应肥料投入:N 184.5 kg/hm2、P2O569.0kg/hm2、K2O 162.0 kg/hm2,最大施肥效应产量8146.5kg/hm2,比N0P0K0处理(CK)增产稻谷3409.65kg/hm2,增长71.98%,增加施肥效益5753.72元/hm2,产投比为3.37。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香蕉N、P、K肥施用量,为建立香蕉平衡施肥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香蕉进行N、P、K肥料"3414"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肥料效应回归分析,拟合建立产量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回归模型。[结果]适量的N、P、K肥料对香蕉的增产效应明显,过量施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下降,在生产中N、P、K肥宜选择适宜的用量。建议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计算推荐施肥量,试验土壤的香蕉最佳产量为44.193~45.904t/hm2时,对应的N、P2O5、K2O最佳经济施用量分别为795.1、262.3、1236.9kg/hm2,其N、P、K施肥比例为1∶0.33∶1.55。[结论]试验结果可供与试验地(黏壤土)相类似的土壤类型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