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试验利用直升飞机在林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并采用诱捕器监测松褐天牛和褐梗天牛的虫口密度。结果表明,在喷药后2 d,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96%和95.09%,对褐梗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分别为70.97%和67.34%;喷药后连续观察32 d,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始终高于90%和86.75%,波动不大,且曲线接近直线,而对褐梗天牛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效低于松褐天牛,曲线呈波动状态。说明用直升飞机在林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松褐天牛的防效比对褐梗天牛的速效性强,防效好。  相似文献   

2.
树干涂抹法防治枣龟蜡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吡虫啉微乳剂、10%乙酰甲胺磷涂干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原液3种高效农药,树干涂抹防治枣龟蜡蚧。结果显示:药剂稀释1倍效果最好,树干涂抹吡虫啉药后20d虫口减退率达到100%,乙酰甲胺磷药后13d虫口减退率达到100%,阿维菌素在药后20d虫口减退率为86.3%,表明乙酰甲胺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5000倍,15%士达乳油1500、2000倍液防治月季长管蚜虫,虫口减退率在90%以上;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防治黄杨绢野螟,虫口减退率在99%,士达防治绢野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田间试验表明,乐斯本乳油(%)能有效控制小粒咖啡根粉蚧(4PIanococcodes robustus)的为害;2次施药防效为~,次施药后防效达~,药效期达以上;其平均防效显著、极显著73.6%96.4%398.1%100%30d地高于速灭杀虫乳油(%)、乐果乳油(%),敌杀死乳油()、莫需比可湿性粉剂(%)、苦50402.5%20参碱(%)和氢胺磷乳油(%)。3620  相似文献   

5.
通过6种药剂共7个处理进行室内杨小舟蛾防治效果试验,筛选适合杨小舟蛾防治的新型药剂,并进行飞机防治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天,240g/L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0%虫螨腈悬浮剂、20%虫酰肼悬浮剂+5.7%甲维盐微乳剂3个处理防效分别为97.4%、100%、100%,20%虫酰肼悬浮剂、5.7%甲维盐微乳剂处理为89.7%、86.9%,25%灭幼脲悬浮剂、45%马拉硫磷乳油处理中防效为68.2%和71.5%。在济南市商河县使用虫酰肼+甲维盐药剂配方进行杨小舟蛾飞防示范,药后3d,虫口减退率达83.3%,叶片保存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栗瘿蜂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之一。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冬季修剪虫瘿减少率为65%,林内施敌敌畏烟防治虫口减退率为97.6%,树冠喷洒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溶剂2000倍液、1.2%苦烟乳油1000倍液,防效明显,防效分别为95.56%、95.34%、91.35%,均在91%以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吉林西部干旱寒冷地区桑树虫害开展生物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可使红蜘蛛虫口减退率大大提高,均高于对照,以2 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达76.32%以上;使用苦烟乳油防治野蚕和桑毛虫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以1 800倍液处理最佳,虫口减退率达85.85%以上。  相似文献   

8.
树干注射法防治灰同缘小叶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同缘小叶蝉(Coloana cinerea Dworakowska)是秋枫的重要害虫.用16%虫线清乳油、20%叶蝉散乳油、30%氯胺磷乳油、40%乐果乳油和3%吡虫啉微乳剂原药对灰同缘小叶蝉进行树干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0%乐果乳油施药后7d和14 d,防治效果为98.78%和97.88%,防效良好;30%氯胺...  相似文献   

9.
悬铃木方翅网蝽飞机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中拖拉机AT-504喷洒5%啶虫脒乳剂防治第3代悬铃木方翅网蝽,结果表明:飞机防治作业后,第1d虫口减退率为1%、第4d虫口减退率为1.48%、第10d虫口减退率为1.89%,防治效果不明显。分析讨论了影响飞防质量的几个关键因素,建议法桐方翅网蝽防控要分类施策,以人工防控为主,飞防为辅,采取地面喷冠、树干注药、农药灌根、烟雾机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临泽红枣为试材,进行叶面喷施16 000IU/mg菜颗苏云菌(Bt)生物药剂质量浓度为50、65、75mL/L;碧拓质量浓度为75、110、150mL/L,2种微生物源药剂对红枣食心虫的防效进行试验,在临泽红枣成熟期调查红枣食心虫防效,其结果表明16 000IU/mg菜颗苏云菌(Bt)生物药剂质量浓度65mL/L喷雾处理60d后,其虫口减退率达97.5%,防治效果97.45%;2亿/mL碧拓150mL/L质量浓度对临泽红枣食心虫虫口减退率达93.88%,防治效果93.75%;根据漳州市英格尔诱捕器预测预报,分析确定7月25日至8月10日为红枣食心虫发生高峰期,为本市红枣食心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丽江市宁蒗县西川乡花椒基地,开展了几种不同杀虫剂对花椒长足象[Alcidodes sauteri(Hellter)]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花椒长足象死亡率极低,几种药剂(25 g/L溴氰菊酯乳油、77.5%敌敌畏乳油、45%毒死蜱乳油、40%速扑杀乳油、90%灭多威可溶粉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三唑磷乳油)对花椒长足象均有防效。其中,25 g/L溴氰菊酯乳油防效最好,药后7 d防效达90.17%,其次为45%毒死蜱乳油(88.11%)、40%速扑杀乳油(84.02%)、77.5%敌敌畏乳油(82.78%);90%灭多威可溶粉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三唑磷乳油防效较低,均未达到63%。  相似文献   

12.
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螨危24%悬浮剂对柑桔的全爪螨有较好防效,以稀释浓度至5 000倍液喷施,15 d的虫口减退率可达99.96%。  相似文献   

13.
用吡虫啉防治板栗瘿蜂并测定其在栗实中的残留物,结果表明:吡虫啉可替代乐果或乐果与敌敌畏混合液应用于防治栗瘿蜂。在栗瘿蜂幼虫期,用包扎枝干的方法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g/L溶液后,嫁接5年生和12年生板栗树上栗瘿蜂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5.70%和23.06%。在栗瘿蜂成虫期,用吡虫啉0.5g/L溶液或2.5%鱼藤精乳油2g/L溶液或0.3%印楝素乳油2g/L溶液喷洒树冠,翌年栗树上栗瘿蜂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5%,67.23%和69.71%。施用了吡虫啉栗树的果实中均没有残留物。用人工摘瘿兼挂瘿的方法处理栗树,次年栗树上栗瘿蜂的虫口减退率达85.22%。  相似文献   

14.
以灌云县林木分布和水产养殖为基础,将灌云县美国白蛾防治区域划分为普通防治区和水产养殖防治区,利用R44直升机分别喷施25%灭幼脲悬浮剂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喷雾质量和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种药剂的雾滴覆盖密度分别为12.20个/cm~2和12.92个/cm~2,灭幼脲使用区域将随着时间延长,虫口减退率逐渐提高,11 d虫口减退率达到90.7%,防效达到95.4%。氯虫苯甲酰胺使用区域,药后5 d防效可达到99.8%。  相似文献   

15.
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方式,进行1.8%阿维菌素乳油、10%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不同倍液对花椒棉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和7 d, 1.8%阿维菌素乳油对花椒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100倍的防效最高,分别为85.99%、90.05%, 200倍和300倍的防效次之。10%啶虫脒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药后1、7 d均出现显著差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在药后1 d和7 d都显著低于以上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不同杀虫剂对果树大球蚧越冬若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0%蚧蚧高乳油、40%新速扑蚧乳油、25%蚧虱速乳油1500倍液对大球蚧越冬若虫防效较好,药后15d,防效分别是91.86%,90.76%和90.60%。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药剂和用药方式对中华松梢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进行防治试验,施药15 d后比较虫口减退率。方差分析:不同防治地点对防治结果无明显差异,而各种药剂处理间差异显著,40%杀扑磷1 000、2 000、3 000倍液超低容量弥雾弥雾和氯胺磷30%乳油1倍液打孔注药虫口减退率在90%以上。因此采用40%杀扑磷超低容量弥雾是大面积防治中华松梢蚧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a Green是昆山地区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等植物的主要害虫。选用48%毒死蜱乳油、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悬浮剂、2%阿维菌素乳油及混剂进行田间防治日本龟蜡蚧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效果最佳,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9.03%,与毒死蜱等体积混合的吡虫啉溶液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2.54%,这2种药剂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它药剂处理。  相似文献   

19.
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是萧山地区文旦Citrus grandis(L.)Osbeck等芸香科植物的主要害虫。选用48%毒死蜱乳油(EC)、4.5%高效氯氰菊酯EC、28%噻嗪·杀扑磷EC、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和24%螺虫乙脂水悬剂(SC)5种药剂进行打孔滴注防治文旦吹绵蚧的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8%噻嗪·杀扑磷EC防治效果最佳,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0.1%,24%螺虫乙脂SC次之,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9.5%,这2种药剂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从经济效益考虑,建议在生产上使用28%噻嗪·杀扑磷EC。  相似文献   

20.
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液、40%氧化乐果乳油、50%敌敌畏乳油、2.5%敌杀死乳油和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400倍液药剂,对吉林省西部青杨天牛严重危害区洮南市黑水镇培育大苗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成虫出孔活动时间为5月上旬,活动期19 d左右,是采取化学防治有利时机,防治时间为杨树叶片全展至开花盛期止;适合药剂为40%氧化乐果乳油和8%氯氰菊酯微胶囊剂,林间防治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和95.5%,有效期分别达到19 d和30 d以上,尤以后者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