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伊氏锥虫不同地理株对小鼠致病性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氏锥虫是地理分布广泛的锥虫,可以引起骆驼、马、黄水牛、犬和大小鼠等动物的伊氏锥虫病,宿主中以马、犬和大小鼠等为高度易感动物,感染后往往发病急,死亡快,由于其因地理和宿主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感染力和毒力的差异[1],我们进行了不同地理株对小鼠的感染力及其毒力的比较观察。材料和方法材料1、伊氏锥虫:伊氏锥虫云南株于1987年在宜良分离自云南水牛体内,广东株于1981年在阳江分离自广东水牛体内,安徽株分离自安徽水牛体内,江苏株分离自江苏高邮水牛体内,新疆株分离自新疆骆驼体内,以上伊氏锥虫都经小鼠繁殖后保存于液氮中…  相似文献   

2.
抗锥虫新药──锥-46的体内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锥虫新药──锥-46的体内致突变性研究张魁华,沈杰,周勇志,王云飞(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倪奕倡(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周伟澄,张秀平(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锥-46(T-46)是家畜寄研所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共...  相似文献   

3.
锥-46对伊氏锥虫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锥-46对伊氏锥虫酶系统的影响钟淑梅,沈杰,郑韧坚,王云飞,周勇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周伟澄,张秀平(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锥一46(T-46)是我们研制成的一种抗锥虫新药,经药理、毒理、药效试验表明,其抗伊氏锥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治疗伊氏锥虫病特效药大量依靠进口,急需研制国产特效新药。锥—46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成室张秀平、周伟澄等合成的一系列药物之一,经我们筛选,显示其对小白鼠伊氏锥虫病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大的安全范围。为了便于探讨对伊氏锥虫病牛的治疗效果和剂量而对少数牛进行了最低中毒剂量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中国伊氏锥虫各株的毒力强弱,对中国伊氏锥虫:安徽水牛株(AHB)、广东阳江水牛株(GDB_1)、广东水牛株(GDB_2)、广东马株(GDH)、广西骡株(GXM)、湖北骡株(HBM)、湖南水牛株(HNB)、江苏高邮水牛株(JSB_1)、江苏盱眙水牛株(JSB_2)、新疆骆驼株(XJCA)、云南水牛株(YNB)、浙江水牛株(ZJB)进行小鼠的毒力试验。以各组鼠死亡率和平均存活天数作为毒力强弱的主要依据。结果表明最强致死率为100%,最弱30%;致死所需时间平均为7.5 d~25 d。对小鼠的致病力强弱依次是:AHB>YNB>GDB_2>XJCA>HBM>HNC>JSB_1>GXM>GDB_1>GDH>JSB_2>ZJB。提示不同株的毒力差异显著,测定结果可为伊氏锥虫相关科学研究选株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产抗锥虫药或是疗效差,或是副作用大,所以每年需从国外进口抗锥虫药,导致外商几次涨价;又需外汇,使进口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锥虫病防治需要.而且较长期应用一种药品,也易引起锥虫对药的抗性。因此,研制新的国产抗锥虫药便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由他们合成新药,我们筛选,现筛选到一种抗锥虫  相似文献   

7.
对家畜伊氏锥虫病,国产治疗药物或疗效差或副作用大,因此需每年进口特效药,但远远不能满足防治需要。我们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合作,合成、筛选了一种新药,经实验证明具有良好的抗锥虫作用,又无致突变作用,对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黄牛以0.25~1.0mg/kg体重作皮下注射,均能治  相似文献   

8.
抗安锥赛克隆伊氏锥虫的生物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对安锥赛有抗药性的伊氏锥虫的特性和危害,将伊氏锥虫浙江株克隆,然后人工诱导其对安锥赛产生抗药性,观察抗药性锥虫的生物特性。克隆繁殖后的伊氏锥虫分为3组C(0)0为原种对照组;C(15)0为不接触安锥赛的同步繁殖对照组;第3组为连续经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人工诱导对安锥赛产生的5种不同程度抗药性锥虫C(1)6、C(3)16、C(6)43、C(9)83和C(15)199。采用无细胞培养技术分别测定C(0)0、C(15)0、C(1)6、C(3)16、C(6)43、C(9)83和C(15)199的IC50,结果依次为0.01550、0.01346、0.0263、0.10237、1.40929、1.92290和9.92330。将这7种锥虫各自按1.0×104条/只经腹腔感染5只小鼠,镜检它们在小鼠尾血中的出虫时间,结果依次为69.6、67.2、76.8、86.4、93.6、98.4、96.0h;各组感染小鼠存活时间依次为154、142、194、207、205、198、202h;各组死亡率均为100%。结果表明,伊氏锥虫经安锥赛作用于小鼠体内传15代后,其生长繁殖和对小鼠的毒性均发生变化,随着伊氏锥虫对安锥赛的抗药性程度升高至IC50为1.92290,抗药锥虫的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对小鼠的毒性减弱,但毒性并不随锥虫抗药性程度的提高而进一步减弱。这些结果显示,伊氏锥虫在安锥赛作用下,以生长、繁殖、毒力的代谢发生变化来适应安锥赛的作用而生存。  相似文献   

9.
12株中国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体外培养生长抑制试验检测了中国伊氏锥虫安徽水牛株(AHB)、广东阳江水牛株(GDB1)、广东水牛株(GDB2)、广东马株(GDH)、广西骡株(GXM)、湖北骡株(HBM)、湖南水牛株(HNB)、江苏高邮水牛株(JSB1)、江苏盱眙水牛株(JSB2)、新疆骆驼株(XJCA)、云南水牛株(YNB)、浙江水牛株(ZJB)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它们的50%生长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114、0.041、0.120、0.1490.752、0.252、0.171、0.127、0.339、0.094、0.106、0.118ng/L。结果显示,不同虫株的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敏感性明显不同,提示中国伊氏锥虫不同虫株存在抗药性差异。在12株伊氏锥虫中,GXM株对苏拉明的抗药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株。小鼠体内治疗试验显示,GXM株以10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无效,在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而GDB1株以10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则全部治愈。由此可见,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体内治疗结果一致。这一结果提示,多数中国伊氏锥虫株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偏低,少数虫株已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克隆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深入观察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形成,将伊氏锥虫浙江水牛株克隆,克隆繁殖后的虫体一部分作为原种对照组,即C01组;一部分虫体连续经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小鼠,再用安锥赛亚治疗剂量治疗该小鼠,使其伊氏锥虫对安锥赛产生7个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组,即C1~C7组;另一部分虫体也连续经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小鼠,作为伴随C7的同步繁殖组,即不用药物的C02组.结果C01、C02、C1~C7组所用安锥赛剂量依次为0、0、6、16、40、80、196、406、638mg/kg,它们经小鼠传代数依次为0、28、1、3、6、9、15、22、28代.用体外生长繁殖抑制法测得它们的ICs0值依次为0.015 50、0.016 87、0.082 60、0.102 37、1.409 29、1.922 90、9.923 30、23.563 00、43.84000.结果表明,安锥赛亚治疗剂量与伊氏锥虫抗药性的IC50值呈曲线关系,从C1到C4的IC50值上升较缓慢,从C4后的ICs0值上升较快,并且几乎呈直线上升;伊氏锥虫所经小鼠的代数与它们的IC50值的关系呈抛物线型,从C1到C4的ICs0值上升很慢,C4以后的IC50值上升很快.用体内试验测试C01~C4组的CD100值,每个组感染35只小鼠,每只小鼠接种1.0×104条锥虫,其中30只小鼠分为安锥赛的3个剂量治疗小组,另5只小鼠为不治疗对照组.结果C01组和C1组的CD100值分别为7.0、13.0 mg/kg,这表明C1组只经1代免疫抑制小鼠,注射安锥赛剂量3×2 mg/kg,就使该组伊氏锥虫对安锥赛的抗药性提高了6 mg/kg,并且它们的IC50值C1是C01的6.6倍.C2、C3和C4组由于抗药性程度过高均不能治愈,因此尚未测到它们的CD100值.这些结果表明,伊氏锥虫经免疫抑制小鼠对安锥赛产生抗药性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相似文献   

11.
锥—46抑制[^3H]次黄嘌呤掺入伊氏锥虫核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液体闪烁计数法对锥—46的抗锥虫作用的机理做了初步研究。发现T-46与Berenil很相似,均可显著抑制[~3H]次黄嘌呤掺入伊氏锥虫,抑制作用与浓度及时间呈正相关。T-46和Berenil对DNA合成的IC_(60)分别为1.33和1.73μg·ml~(-1)。本实验还提示T-46抗锥虫作用可能与损伤DNA模板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BB130818)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应用1×LD50和100×LD50菌量分别攻毒感染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菌株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并采集以100×LD50剂量攻毒时小鼠的脾脏、肺脏、肝脏制作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对小鼠的LD50为50.3 cfu/m L;以1×LD50剂量攻毒36 h后即可从小鼠心脏、脾脏和脑组织中检出该菌,48 h后可从小鼠肝脏、肺脏中检出该菌;以100×LD50剂量攻毒24 h后即可从小鼠心脏、脾脏、肺脏和脑组织中检出该菌,36 h后可从小鼠肝脏中检出该菌;小鼠全身败血性出血,脾脏、肺脏、肝脏均出现病变。说明猪丹毒丝菌安徽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进入小鼠体内的主要增殖器官首先是心脏、脾脏和脑组织,然后到肺脏和肝脏。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我国使用或即将使用的抗锥虫商品药,据试验或应用报道效果较好的有4种:纳嘎诺尔、锥嘧啶(Trypamidium)、安锥赛、贝尼尔,前两种系进口药物,后两种系国产药物,我国技术人员应用后效果评价不一,经我们初步观察,我国伊氏锥虫不同地理株对药的抗性大小不同,为了提高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中国畜禽传染病》编辑部:在贵刊1990年第二期封三上见到湖南省安江农校邓治邦的文章“牛感染布氏锥虫病的诊治”,先是感到极大兴趣,当读完之后又大失所望。我是一个研究家畜锥虫病的科研工作者,从我们收集到的中国锥虫虫种(包括从湖南牛体内的虫种)中从未发现过布氏锥虫,文献上也未见中国有布氏锥虫的报道,如郑策平等曾对我国13个地理宿主株的锥虫进行分类鉴定,最终确定都是伊氏锥虫.伊氏锥虫的传播媒介为虻及吸血蝇,而布氏锥虫则为采采蝇,这种蝇在非洲、南美洲、西亚较多,我国尚未见报道.邓治邦文章中提到的布氏锥虫的症状,病原检查和血清学诊断均不足以说明是布氏锥  相似文献   

15.
用小鼠治疗试验和体外药敏试验观察了4个布氏锥虫伊氏亚种虫株在长期体外培养条件下药敏性的稳定性.各虫株的原始群体、连续培养30d和90d的群体对贝尼尔、苏拉灭、安锥赛和硫胂聚氰胺的敏感性基本相同,说明连续培养90d各虫株对上述4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抗锥虫新药-锥-46,小鼠腹腔注射LD_(50)为9.8±0.7 mg/kg,ED_(50)为0.28±0.03mg/kg,治疗指数为35。大鼠肌肉注射LD_(50)为40±5mg/kg,大鼠肌肉注射适宜剂量为2mg/kg。对大、小鼠治疗剂量均无临床毒副反应出现。初步表明该药对伊氏锥虫病鼠疗效好,毒性小。  相似文献   

17.
伊氏锥虫感染力及其毒力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氏锥虫是家畜主要的致病锥虫。不但感染众多的宿主,而且地理分布也十分广泛.其感染力及毒力因地理和宿主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宿主中以马、大和大小鼠等为高度易感动物,感染后往往发病急、死亡快,而牛、兔和豚鼠等动物则较差,其感染呈慢性经过.我们通过小鼠及豚鼠人工感染试验对伊氏锥虫云南株和广东株的感染力及其毒力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伊氏锥虫在兔体内感染后期抗原变异的情况及较同一克隆不同变异体锥虫在兔体内抗原变异情况,用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ShTat1.2感染兔,在兔体30天中每隔3天及感染后51、54、57天(兔58天死亡)分离兔血中锥虫并克隆,获得13个克隆锥虫群体,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ABC酶标记试验鉴定为10个抗原性互不相同的抗原变异体(Variable Antigen Type,VAT),其中早期(感染锥虫3  相似文献   

19.
基于18S rRNA基因测序基础上的锥虫分子分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湖北、广西、新疆和浙江4省的伊氏锥虫及1株布氏锥虫进行分子分类学研究.用分离的锥虫感染实验动物,自感染小鼠的红细胞或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雏虫18S rRNA序列设计1对锥虫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GEM-T载体中,经酶切、PCR确定,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7个锥虫分离株的18S rRNA基因大小为2 188 bp.利用DNAS-tar对试验所获得的这7株锥虫和GenBank中部分锥虫的18S rRNA基因进行比较分析,建立2个进化系统发生树.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及系统发生树显示:自我国上述4省分离的伊氏锥虫来源于同一株系,布氏锥虫和广西分离的伊氏锥虫株的18S rRNA核苷酸与其他锥虫分离株仅有较小差异,与国外的6株锥虫的同源性为99%~100%,与另外7株的同源性为62%.  相似文献   

20.
一、材料和方法药品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制合成,江苏农业科学院提供粗制小样产品。每克粗粉含有效成分依佛菌素1毫克(即1000微克)。呈棕黄色粉末状。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