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促进大豆和玉米生长,提早出叶,使幼苗生物学产量提高,磷对作物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下部,使两种作物的根茎比降低。施磷提高了两种作物各器官的磷含量,使玉米叶片和大豆根系中砰的比例增大,改变了根磷与茎磷比值;也增加了两种作物根系中根尖对磷的累积。在两种作物的定位叶片中有磷的输出,使叶片中无机磷组分减少,核蛋白磷组分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2.
作物形态诊断是农业生产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将图像分析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作物的形态诊断,实现了作物特征的自动提取和形态的智能诊断,为进一步研究作物形态诊断的计算机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促进大豆和玉米生长,提早出叶,使幼苗生物学产量提高。磷对作物地上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下部,使两种作物的根茎比降低。施磷提高了两种作物各器官的磷含量,使玉米叶片和大豆根系中磷的比例增大,改变了根磷与茎磷比值;也增加了两种作物根系中根尖对磷的累积。在两种作物的定位叶片中有磷的输出,使叶片中无机磷组分减少,核蛋白磷组分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旱田作物,因而,不少农户错误认为大豆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从而忽视了对大豆进行合理的水分管理。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大豆构成严重威胁,造成大豆减产,种植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作物生产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阐述,指出它是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和自动化科学相互交叉的产物,它的理论基础是作物模拟模型(或称为人工作物)、作物管理专家系统和作物管理优化理论,并提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高度集成化、高度智能化和高度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监控需求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全监控是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转基因作物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文章提出了安全监控对象应包括转基因作物研发和常规农作物应用推广两个领域,阐述了现阶段安全监控工作重点应集中在转基因作物研究、安全评价、品种审定、种子销售、农作物加工产品等关键环节,并从监控主体和监控方法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监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转基因作物应用现状的对比,及两国转基因作物应用现状成因分析,总结了造成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应用瓶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鹿泉市近两年引进推广许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杂粮、蔬菜新品种,其中,豌豆与娃娃菜生长期短、效益高、易管理,可以露地种植而且经济收益和营养价值都较高。两种作物合理搭配,豆茬有利娃娃菜生长,豌豆亩产250千克(平均售价3.0元/千克)或采收青豆荚1000千克左右(平均售价1.5元/千克);夏茬娃娃菜亩收8000株,秋茬娃娃菜亩收10000株(平均售价0.2元/株),两茬作物亩产值达4500元,除去投入,年亩效益可达4000元。  相似文献   

9.
水泥种植槽深液流水培蔬菜生产线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生产线由以水泥沙浆砌抹火砖构成种植槽为核心的种植系统和保护作用的遮雨防虫大棚两个部分组成。作物根系生长在槽内较深的循环流动营养液中,营养液的理化状况稳定,能供给作物根系足够的水分,养分和呼吸所需的氧。因而,适种作物广泛,产量高,秋植番茄每公顷产量120吨,生菜定植后30天每公顷产45多吨。具有投资少,建造易,经久耐用,管理方便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各地已有许多县市用以代替昂贵的进口生产线。面积达2万  相似文献   

10.
乐都县大蒜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种是把两种以上作物在同一地块里以一定的带(幅)宽比例相间种植,其技术特点为作物种群嵌合,技术密集,投入密集,劳务密集,主要通过建立最佳作物群体结构,改善田间光照条件和二氧化碳供给状况,发挥边行优势和密植效应,来增加作物对环境资源的转化率,达到提高作物群体生产力的目的。大蒜套种玉米栽培技术就是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将两种不同作物组合配套,  相似文献   

11.
油葵——甘蓝套种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这种模式较其它模式投入少、易管理、增效快,两种作物优势互补,是北方农民作物种植的首选模式。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科技》2007,(1):16-16
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除草剂对当季作物的安全性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近年来,某些除草剂因使用不当,对后茬作物造成药害,给生产造成损失。现就几种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李青林  严宏富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2):144-145,143
本文归纳了桐城县主要粮油作物病虫演变的5种类型,分析了演变原因与耕作制度改革、作物品种更换、栽培管理技术、防治措施和灾害性天气诸因素密切相关。预测今后5~10年内全县纹枯病将位于水稻病害之首,其他水稻病害时起时伏,局部性为害仍较重:虫害损失将轻于病害。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将成为新的两大病害。油菜菌核病仍是油菜的主要病害,蚜虫、潜叶绳为油菜上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一个以农为本,农民人数比例很高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一直都是最基本的物质保障。随着世界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须大力开展现代新型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作物的品种及栽培管理技术成为决定高产、稳产、优质的两大要素,  相似文献   

15.
农田实际蒸散量或作物需水量的计算,通常首先要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确定参考作物蒸散量有许多方法,用不同的经验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FAO-PPP-17Penman修正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都被认为是较好的计算方法。本文用这两个经验公式估算了北京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FAO-PPP-17Penman修正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蒸  相似文献   

16.
冬季天气寒冷.不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还容易使猪患病。因此,冬季养猪要围绕御寒这个主题展开,具体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 1.环境管理 (1)猪舍条件。①猪舍外围墙壁要厚实、严密。猪舍在冬季时要增加保温设施。为此.可以堆放作物秸秆.可以临时砌泥土坯。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黑龙江省宁安农场科研站种植的小麦良种繁育田,上年在同一块地种植了两种作物,东半部种植饲草,西半部种植大强。由于两种前作中耕管理方式的不同,在7月份经历一场大雨后给后作小麦造成倒伏程度明显不同,对此,宁安农场科研站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8.
1引言进入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并不断和传统产业结合。计算机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已较多地应用于农作物管理,农业科研及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但在灌溉中应用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温室农业作为高附加值产业和用水大户,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势在必行。计算机技术在温室作物灌溉中的应用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作物和环境的监测;(2)自动控制灌溉及灌溉管理;(3)温室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以下分别论述。2作物和环境的计算机监测技术为了合理制定作物的灌溉计划和确定灌溉量,必须准确了解作物的生长和…  相似文献   

19.
作物模型是指通过数学方程把植物生长过程在计算机上表达出来,其可以帮助科学家概化和联系复杂的作物生长现象、理解耕作系统的过程、预测产量、预报气候变化对作物的影响,以及优化、利用、管理土地和水资源,是农业研究的强有力工具。但在实际模拟应用中作物模型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作物模型参数获取与校准难、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模型结构和模型输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等。该文简要地对作物模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作物模型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对作物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的模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夏时节,时间紧,任务重。在夏粮收获后,夏播作物及时耕种管理就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夏播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故此,各项措施均应立足“早”、重在“巧”,抓住时机,及早动手,强化措施,搞好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