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州市从1997年春期率先引进雄蚕系列品种并在农村进行试养推广,至今已推广数对雄蚕品种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00年春期开始,塔山蚕种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外第-个批量繁育雄蚕种的生产单位开始接受一代杂交种的繁育,以后其他蚕种制造企业都陆续参加了雄蚕系列品种的繁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对雄蚕繁育积累了一定的体会,在此与各位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取建设雄蚕茧生产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DB 3305/T 26.2—2009《雄蚕茧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抓雄蚕茧生产技术的培训,与蚕农签订订单,实施雄蚕新品种的推广及种、茧、丝一体化开发应用等技术措施;加快了雄蚕饲养的推广步伐,提高了雄蚕种繁育技术,规范了雄蚕饲养技术,提高了雄蚕饲养水平,体现了雄蚕的"优质优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雄蚕种无论是产茧量、产值、丝质均比普通品种提高。2006—2009年共推广雄蚕种99 654盒,饲养雄蚕种比饲养普蚕种共增加效益2 558.6万元,平均每盒雄蚕种的产值比普通种增加256.75元。  相似文献   

3.
对1968~2005年浙江蚕种出库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推广蚕品种的定义。在此期间浙江推广蚕品种有27对,其中主要推广品种14对。指出建国以来蚕品种更新经历了六个阶段。总结了蚕品种更新中经济性状的变化、季节布局的变化、品种来源的变化和更新周期等特点。回顾了浙江家蚕育种工作的进展,分析了推广秋种春养的原因,对蚕品种的选育目标,蚕品种的分类和如何加强育种工作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4.
推广雄蚕品种 提升海盐蚕业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盐县通过大面积推广雄蚕品种,不仅增加了茧丝绸经济效益,而且使雄蚕种生产,雄蚕种饲养技术水平,雄蚕茧丝绸产业化发展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海盐蚕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江苏蚕种业的现状、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明芬 《江苏蚕业》2005,27(1):6-10
长期以来,江苏蚕种业在新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蚕种科技进步方面,在蚕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化,以及全国蚕业生产区域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的蚕种生产、管理、经营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形势,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已引起江苏蚕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开发高新技术推广雄蚕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的繁育与推广是提高蚕茧出丝率,增加茧丝绸生产经济效益的重大突破口,是二十一世纪蚕业发展的科技制高点。为在蚕业高科技领域拥有一席之地,迅速提升我县茧丝绸生产的经济效益,为新世纪我县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站于1999年开始从浙江省农科院蚕研所引进繁育、试养与推广了雄蚕品种,到2000年晚秋蚕止,共计繁育了雄蚕品种1800余张。其中饲养了第一代雄蚕种夏5×平2、夏4×平1。第二代雄蚕种夏华×平8共三对品种计323张。1 推广雄蚕品种的主要实绩2.1 雄蚕品种(尤其是第二代)具有强健好养、食…  相似文献   

7.
秋丰白玉性状变化及繁育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的耐氟型优质中丝量品种。九十年代初期率先在湖州市繁育推广,至今在我省推广已长达18年之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起,我省嘉、湖主蚕区实行“秋种春养”.二十一世纪初开始启用改良系秋丰,其推广量迅速增加。塔山蚕种自1993年秋期繁育该对品种以来.已生产合格蚕种121万张,通过14年22次繁育,对该对品种的性状变化以及在繁育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是近几年广西蚕区的主要推广品种,总结了一套适合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广西家蚕主推品种高效繁育技术,包括建立高标准原蚕基地、精准制定繁育计划、原蚕高产饲养、高效制种、蚕病综合防控、保持稳定化性等技术。该高效繁育集成技术在蚕种场推广后,各品种蚕种繁育系数比应用前提高了3%以上,蚕种质量和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证明该套技术值得推广,可在广西及亚热带地区其它蚕种场推广。  相似文献   

9.
吴芝萍 《蚕桑通报》1994,25(4):45-45
原蚕三回育大面积饲养初获成功湖州市农业局吴芝萍开发原蚕区已成为专业蚕种场发展蚕种生产的新路子。目前湖州市生产的蚕种60%以上来自原蚕区和村办场。但近年来随着农村乡镇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对原蚕区的蚕种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因...  相似文献   

10.
王羽骋 《江苏蚕业》2005,27(1):57-58,41
<正>1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蚕种业在新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蚕种科技进步方面,在蚕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一定显著的成绩。随着蚕种生产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化,以及全国蚕业生产区域及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的蚕种生产、管理、经营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认清形势,加快改革,促进发展,已引起江苏蚕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积极推进蚕种业的市场化进程是进一步提高蚕种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动力所  相似文献   

11.
海盐县雄蚕种在农村原蚕区繁育中,通过对基地的选择与扶持、与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提高群众繁育雄蚕种生产技能、增加投入、开展试验等措施,使基地的雄蚕种繁育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建议继续加大对原蚕区农户的反哺力度,进一步挖掘雄蚕种繁育潜力,加快雄蚕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蚕业生产,良种是基础和关键。稳定的原蚕基地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种生产水平和蚕种质量是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1996年10月3日省丝绸公司蚕茧生产部和省蚕种管理总站联合举行了首次全省蚕品种区域化研讨会。会议针对我省目前审定通过和引进推广蚕品种较多的现状,就筛选适应不同气候、生态条件的蚕品种实行蚕品种布局区域化,进一步提高我省蚕品种生产水平和蚕茧质量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就全省实行蚕品种布局区域化问题提出了如下五条原则: 1.加强原原母种和新品种健康性选择,在同等丝质条件下推广强健性好的蚕品种,以适应我省目前农村  相似文献   

14.
在茧丝绸的生产过程中,优良蚕品种的育成与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科学技术日趋发展、市场需求多样化和高级化的今天,家蚕品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山东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历史上蚕种的生产是蚕农自留自用的,建国以后,很快推广了一代杂交种,到目前,山东的蚕品种大的更换已有4次,鲜茧产量及茧丝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为加快山东省茧丝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蚕桑产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调查分析“十三五”期间来宾市的桑园面积及主栽桑品种、蚕种繁育及小蚕共育、蚕茧加工流通、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认为全市的蚕桑产业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桑园面积大幅减少,桑树品种老化,桑园改造缓慢;蚕种质量参差不齐,小蚕共育管理不规范;种养方式粗放,茧丝质量不佳;技术人员缺乏,无法满足指导生产的需求;精深加工不足,蚕茧流通市场有待规范。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蚕桑产业稳步发展的6项建议:稳定桑园面积,加快低产桑园改造;加强蚕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蚕种质量;推广标准化养蚕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健全生产管理体系,规范蚕茧流通市场;推进茧丝绸精深加工,多元化利用蚕桑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发展产业。  相似文献   

16.
吴怀民  冯建琴 《蚕桑通报》1995,26(1):51-51,50
提高蚕种杂交率的措施湖州市蚕桑站吴怀民湖州市蚕研所冯建琴近年来,少数蚕种生产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蚕种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蚕种杂交率下降,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蚕茧产质量和蚕农的收益。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靠某一个环节,而应...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由于春期蚕种供应紧张,湖州市从广西区蚕业指导总站引进试养春制即浸种桂蚕一号7000张,装盒量为29000粒/张。其中3500张作为春期用种,3500张继续冷藏作为夏用种。为了测试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地区推广的可能性,我们对桂蚕一号蚕品种作了重点的观察和调查,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区蚕桑生产发展中,农村原蚕生产是扩大蚕种生产,保证蚕种供应的主要途径;农村原蚕生产有利于蚕桑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利于增加农民种桑养蚕的收入;有利于提高蚕种场生产的效益。建议农村原蚕生产要加强做好防“微”工作,加强农村原蚕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桑园管理,加强原蚕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我区蚕桑生产蚕种的供应,促进我区蚕桑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孵化率高且后代全为雌性个体的雌蚕无性克隆系雌35与平衡致死系平28杂交,育成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雄蚕新品种浙凤2号。新品种在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孵化、眠起、上蔟齐一,茧型大、产量高,茧丝品质优的特点。新品种的龄期经过略长于对照雄蚕品种秋华×平30,虫蛹率高于对照品种0.66个百分点,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2.99%、3.73%,茧丝洁净94.80分,出丝率高于对照品种。新品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可实现一方专养雌蚕,另一方专养雄蚕的生产模式,不仅能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也能提高杂交率和蚕种质量,促进雄蚕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6年5月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四川、山东、河南等省蚕区春季和晚秋季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广应用新蚕品种,加强对新蚕品种的管理,促进优良蚕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提高我省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我省于1990年在省蚕种繁殖试验所开展了桑蚕室内品比鉴定,1991—1993年同时开展了室内和农村品比鉴定。三年来,在省丝绸公司的直接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协作下,蚕品比鉴定工作不断的完善和巩固。现将三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蚕品比鉴定工作情况 1.建立了广东省新蚕品种室内品比和农村品比鉴定点。 1990年在省蚕种所开展了室内品比鉴定。1991年在农村建立了五个品比鉴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