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油茶粕中茶皂素纯化方法与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Amberliter XAD-16和DM130大孔树脂纯化油茶皂素的条件进行探索,比较两种树脂纯化的油茶皂素和AB-8大孔树脂纯化产品的纯度,并测定纯化产品与粗提物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应的最佳条件下,Amberliter XAD-16纯化所得的茶皂素产品纯度低,为74.5%;DM130大孔树脂处理的高,为 85.6%;AB-8大孔树脂居中,为83.5%。油茶皂素的粗提物和纯化物对供试微生物的抗菌效果一致,纯化物抑制程度略高;二者均对玉米纹枯病菌抑制效果最明显,对白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腊状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次之,对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变形杆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对黑曲霉、米曲霉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 茶皂素;油茶;大孔树脂;抗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贵州小叶苦丁多酚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定量方法。研究了贵州小叶苦丁多酚的吸收光谱,确立了贵州小叶苦丁多酚测定中含量计算的换算系数为3.840。研究表明,贵州小叶苦丁茶中的多酚类与绿茶中的多酚类不是同一种物质,发现正丁醇是萃取苦丁茶多酚较好的溶剂。小叶苦丁茶中的多酚类难溶于乙酸乙酯.绿茶中的多酚类易溶于乙酸乙酯,小叶苦丁茶中的多酚类易溶于正丁醇。  相似文献   

3.
高含量茶皂素的提取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王路  田洁华 《茶叶科学》1995,15(2):127-136
茶皂素含量的高低是制约其应用领域迅速扩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探索低碳链脂肪醇对茶皂素的作用规律,首次把萃取技术应用于茶皂素的精提过程,并巧妙地利用辅助试剂C-2的助萃作用,经反复试验和验证,提出了以正戊醇:C-2:粗皂素液=1:0.6:1(V/V/V)萃取体系为核心的制备高含量茶皂素的完整工艺技术。提取的茶皂素,其含量>75%,得率(以茶籽饼计)为10%,表面活性明显改善。该产品已在建材工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总皂苷的含量1.1标准依据GB19506-20041.2方法原理1.2.1人参皂苷属非脂溶性成分,在水饱和正丁醇中分配系数最大,因此,人参中总皂苷的样品制备采用乙醚回流脱脂,水饱和正丁醇超声萃取,正丁醇萃取液与水再萃取纯化的方法。1.2.2人参总皂苷在一定温度与时间下,与硫酸-香草醛显色,并在544nm可见光区有最大吸收,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质量与最大吸收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1.2.3人参单体皂苷Re与人参总皂苷,在相同显色条件下表现一致,而且单体皂苷Re在人参总皂苷中,从数量到分子量都有其代表性,采用归一化法,以人…  相似文献   

5.
采用茶汤有机试剂萃取分离,并分别经过反相C_(18)柱层析纯化,制备出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酸性正丁醇层三部分茶红素。根据紫外可见光波扫描计算出色价,并研究了茶红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30%、50%和70%甲醇梯度洗脱,纯化后3类茶红素液相检测发现无咖啡碱和茶黄素,仅有少量儿茶素杂质。纯化后色素色价分别为乙酸乙酯层128.04,正丁醇层91.04,酸性正丁醇层76.16。遮光处理,p H=3酸性条件,45℃以下贮藏,有利于茶红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蒸参水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含量测定.方法 收集蒸参水,减压浓缩至一定浓度,加入适量乙醇得到沉淀的多糖部分,将去除多糖后的蒸参水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得到总皂苷部分,最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多糖与皂苷类成分并计算含量.结果 蒸参水中含有多糖和皂苷类成分含量分别为12.08 mg、2.77 mg.结论 经测定蒸参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消风止痒颗粒中防风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寻找防风更可行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水溶解后水饱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饱和的氨试液洗涤处理样品,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365nm波长荧光检视,优化原防风薄层鉴别方法。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观察,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优化后的方法可靠,操作简便,可以作为消风止痒颗粒中防风的薄层鉴别。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浓度乙醇对叠鞘石斛[Dendrobium aurantiacum Rchb. f. var. denneanum (Kerr.) Z. H. Tsi. ]叶进行提取,再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抗氧化活性较高的60%乙醇粗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进行成分分析,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主要的抗氧化活性部位。其中,总黄酮在正丁醇层最高(24.89%);多糖在水层最高(0.23%);各萃取层均有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水层>正丁醇层>乙酸乙酯层>二氯甲烷层>石油醚层。筛选出正丁醇层、水层为抗氧化主要活性部位,其抗氧化活性是黄酮类、多糖等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为进一步提取抗氧化活性化合物,开发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茶皂素是从茶饼粕提取的一种五环三萜类混合物,其成分复杂,纯化方法较多,但都存在着成本较高,收率较低,纯度不高的现象。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采用陶瓷膜超滤结合有机膜纳滤浓缩技术对茶皂素进行分离纯化,并在工业上进行小试试验,结果表明,经过0.02μm的超滤陶瓷膜和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Da的有机纳滤膜浓缩后,经喷雾干燥,产品的纯度从51%提高到88.2%,得率为68.2%。  相似文献   

10.
阴离子交换纤维在甘蔗糖汁脱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聚丙烯 (PP)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对甘蔗糖汁脱色进行了研究 ,主要研究脱色的最佳工艺及吸附饱和纤维的再生。试验表明 :PP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对碳法二清汁的平均脱色率达到89% ,脱色后清汁色值低于10°St,脱色效果较好 ,二清汁处理量200ml/g,再生效果好 ,可用于煮制精糖 ;在亚法糖厂对澄清汁的脱色效果较好 ,澄清汁处理量为12.5ml/g;与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具有脱色效能好、脱色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 ,研究结果表明PP基阴离子交换纤维在糖汁脱色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酶法预处理结合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并优化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提高了有效成分的纯度。花生壳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花生壳粉与水混合,半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按1:1(m/m)复配,用量0.25‰,50℃酶解30 min后,按料液比1:20(m/V)加入乙醇至终浓度60%,于功率1000 W,55℃超声波辅助提取60 min,花生壳总黄酮的得率约为2.5%。选用D101型大孔树脂,上样缓冲液为pH 5.0的60%乙醇溶液,洗脱液为pH 10.0的70% 乙醇溶液,上样与洗脱流速为0.75 BV/h和1.5 BV/h。纯化后的花生壳总黄酮和木犀草素的纯度分别为10.54%和5.85%,提高了90%和120%。  相似文献   

12.
吸附树脂法制备高纯儿茶素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以有机溶剂萃取制备的儿茶素粗品为材料,进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制备高纯儿茶素(儿茶素含量≥95%)的研究。选用12种树脂为吸附剂,应用HPLC对吸附过程中儿茶素含量与组分的变化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以脱咖啡因小叶种儿茶素粗品为原料,AB-8吸附树脂为柱填充料,收集过柱溶液一定区段内馏份,可以制得高纯儿茶素样品。产品制率为65%,纯度≥95%,EGCG含量大于55%,咖啡因<0.2%。  相似文献   

13.
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提取、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叶冬青苦丁茶经85%乙醇溶液脱脂、热水提取、S-8大孔树脂脱色、醇沉、干燥,得到大叶冬青苦丁茶粗多糖。粗ILPS经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4个多糖组分ILPS-1,ILPS-2,ILPS-3和ILPS-4。采用化学法分别测定了粗多糖及其纯化组分的体外清除自由基(DPPH.自由基,O2^-.自由基,.O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以及螯合金属离子能力。结果表明,大叶冬青苦丁茶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抗氧化能力与多糖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茶多酚生产水相中茶氨酸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种从生产茶多酚后的残留液中提纯茶氨酸的制备工艺;首先通过ZTC-II型天然澄清剂对茶多酚生产废液絮凝处理,离心液经过三种规格中空超滤膜超滤,透过液用一种特制的弱极性大孔树脂(JAD-2000)初步分离,制备含量在60%以上的茶氨酸粗品,再通过C18制备柱对其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制备含量在98%以上高纯度茶氨酸。结果表明经过絮凝和膜超滤处理,蛋白质和果胶等杂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7%、89%以上,而茶多酚、可溶糖去除率不到9%,茶氨酸保留率达到93%;JAD-2000初步分离可得含量在61%以上粗茶氨酸,回收率达到71%以上,而醇洗馏份中茶氨酸含量甚微。经C18柱制备色谱分离粗茶氨酸样液,收集12.6~15.8min高浓度段馏份,检测知茶氨酸的回收率为71.3%,茶氨酸含量达98.3%。  相似文献   

15.
以粗酯型儿茶素为原料,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结晶纯化儿茶素单体EGCG的制备工艺。通过比较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筛选出最优树脂AB-8,并考察乙醇梯度洗脱等特性,再经过结晶析出EGCG晶体。结果表明:AB-8大孔吸附树脂对EGCG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通过10%乙醇洗脱,EGCG产品纯度从54.41%提高到了92.65%,得率达93.38%,结晶后得纯度达98%以上的EGCG单体。  相似文献   

16.
以杨梅汁为原料,分别选用95%pH3.0的盐酸乙醇和含体积分数为0.5% HC1的甲醇溶液作为大孔树脂和葡聚糖凝胶的洗脱液,分离制备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通过HPLC检测和标准品对照,经大孔树脂和葡聚糖凝胶纯化后,其纯度分别为29.05%和90.35%.  相似文献   

17.
吸附茶多酚树脂的筛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徐向群  陈瑞锋 《茶叶科学》1995,15(2):137-140
通过对4种离子交换树脂和16种吸附树脂对茶多酚的交换或吸附及解吸性能的研究表明,92─2和92─3吸附树脂对茶多酚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较好解吸性能,优于AmberliteXAD─7和日本HP─21。经这两种树脂静态吸附后,其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均可达60%左右(对照仅为26.6%,用日本《茶分析法》修改法测定结果)。表明这两种树脂适于从茶叶中制取高纯度茶多酚制品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先用聚醚砜有机膜对豆粕乙醇提取液进行超滤,然后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研究大豆异黄酮的精制工艺.结果表明:用孔径5000D的有机膜超滤处理豆粕乙醇提取液,能够去除其中56.1%的杂质.用D101大孔树脂纯化,采用上样液浓度为0.750 mg·mL -1大豆异黄酮溶液,流速为1.0 BV·h-1,依次用去离子水、1.0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抱茎苦荬菜总黄酮的工艺。方法:对影响XAD-16型树脂纯化工艺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上样液浓度3mg/ml,样液pH为4,最大上样量为14.25 mg/g,以2BV/h吸附速率进行吸附,用6BV的80%乙醇以1BV/h的流速进行洗脱,经XAD-16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抱茎苦荬菜总黄酮纯度达89.1%,得率为49.78%。结论:优化后的各项参数条件下,XAD-16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抱茎苦荬菜总黄酮有良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大孔树脂对水仙茶饼多酚的纯化效果,试验以水仙茶饼多酚粗提液为原料,比较了9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水仙茶饼粗多酚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再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动态吸附解吸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LX-28树脂纯化水仙饼茶粗多酚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纯化前后的水仙茶饼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纯化树脂LX-28,最佳吸附和解吸条件为1.5 mg/mL的质量浓度的水仙茶饼多酚粗提取液(pH4.0~5.0)以2.0 mL/min的流速上样95 mL,吸附平衡后去离子水冲洗至无色,再用70 mL,6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pH6.0)为洗脱剂,以3.0 mL/min流速洗脱,在此纯化条件下LX-28树脂对水仙茶饼多酚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为(93.587±0.379)%和(95.330±1.282)%,树脂可重复使用4次,纯度提高了约3.04倍;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从纯化前的1.279、3.682 mg/mL降低到0.295、1.525 mg/mL;对供试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米根霉和紫红曲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纯化后的水仙茶饼多酚的抑菌效果优于纯化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