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1时间最好在春节前(即大量捕捞成鱼时)选留亲鱼。捕成鱼以水温6~12℃时为最好,这时鱼的摄食量减少,活动缓慢,鳞片紧,不易受伤。2年龄选留亲鱼应达到或接近性成熟年龄。  相似文献   

2.
生产实践证明,立冬至早春是鱼种运输的最佳季节,养鱼户要想提高鱼种运输成活率,其关键是要掌握好如下技术要领: 一、运输时间要适宜。提早放养鱼种是成鱼高产的措施之一。因此,鱼种应在立冬至早春这段时间运输,此时的水温一般在5℃~10℃之间。由于水温低,鱼种鳞片紧密,活动力弱,耗氧少,又不易受伤,运输成活率较高。运输鱼种应选在晴天,以免冻伤鱼种。  相似文献   

3.
四、罗非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下) (三)亲鱼放养 1.放养时间。亲鱼放养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水温而定。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就可以将亲鱼放到繁殖池。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底5月初放养,广东、福建地区约3月中、下旬放养,北方约5月上、中旬放养。放养亲鱼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并且一次放养为好,可使亲鱼产卵时间集中,见苗一致,有利于苗种培育。 2.雌雄配组。放养亲鱼时,雌、雄亲鱼的配比,一般  相似文献   

4.
导致催产亲鱼伤亡的主要因素:一是亲鱼在产卵生殖过程中体能消耗大,加上催产药物的副作用,使亲鱼机体抵抗能力下降,若鱼体受伤,病原体侵染,容易引发疾病;二是亲鱼的体质差,或是催产时水温变化幅度大,以及催产药物的剂量不当等,亲鱼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5.
1亲鱼选择选择种质和体质良好的合格亲鱼是草鱼人工繁殖的基础条件。鱼体壮实,体色正常,鳞片完整,无伤、无病的个体。未达性成熟的个体作为后备亲鱼,成熟个体作为当年生产用亲鱼。在选择亲鱼时,还应注意雌雄搭配,一般雄体略多于雌体。2亲鱼培育每公顷池塘放养亲鱼1 500~2 250千克,雌雄比例为1∶1或4∶5。为了充分利用饵料和调节水质,在以草亲鱼主养的前提下,每公顷还可混养鳙亲鱼或后备亲鱼5 060尾,草亲鱼和青亲鱼或后备亲鱼各  相似文献   

6.
进入冬季后,气温、水温降低.池塘中的鱼类大部分都进入了冬眠期.一些养鱼户错误地认为冬季鱼塘管理基本上没有多少事情可做.其实,冬季的池塘管理也不能掉以轻心.养鱼户还应对空闲鱼塘进行修整并及时补放鱼种.要做到"冬闲塘不闲". 1 起捕成鱼 随着水温的降低,鱼类摄食强度大大下降,生长速度也随之减缓(甚至停止),大部分鱼类达到了起捕规格.这时,养鱼户要注意做好网具修补、运输工具检修、市场销售情况调查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对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等常规鱼类要适时起捕.上市销售.可以利用赶、拦、刺、张等联合捕渔法进行捕捞.还要结合冬捕选留好用于人工繁殖的各类亲鱼.  相似文献   

7.
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池塘、坑氕、稻田中都能养殖。 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二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泥鳅分批产卵。用做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  相似文献   

8.
二、罗非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上) 罗非鱼的繁殖,不需要进行人工催情产卵和流水刺激,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将成熟的雌、雄亲鱼放入同一繁殖池中,待水温上升到22℃时,就能自然杂交繁殖鱼苗。在水温25℃~30℃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即可繁殖一次。下面以奥尼鱼的制种过程为主介绍罗非鱼的繁殖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环境因素对澳洲龙鱼繁殖的影响,本研究以30对澳洲龙鱼亲本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温度和水质硬度设置为6个梯度,观察亲鱼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亲鱼在28~32℃的水温和3~19°dH的水质硬度中可以繁殖,其中以28℃水温和11°dH水质硬度为最佳繁殖条件。  相似文献   

10.
春季是亲鱼性腺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非常需要补充营养。因此,必须加强投饵施肥、保持充足的饲料,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根据生产实践证明,其关键措施是:1.选好亲鱼培育池。应选择环境安静、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和催产池的地方。池底要求平坦,不渗漏,面积以1000~1500平方米、水深为2米左右的池塘为亲鱼培育池为宜。2.放养量要适当。以亲鱼体重计算,一般每公顷放养100~150千克亲鱼。草鱼的放养量可略大些,花、白链鱼的放养量应少些。3.草亲鱼的强化培育。草亲鱼的培育应抓好投饵、调节水质、冲水3个主要环节。水温在10℃时,亲…  相似文献   

11.
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caldwelli(nichol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亚科、倒刺属,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肥厚、味鲜美等特点,是一种新兴的淡水名优养殖品种,深受群众欢迎,但其种苗长期靠江河捕捞供给。为促进黑脊倒刺的生产,提高养殖效果,近两年来,笔者参与某特种水产种苗繁育场黑脊倒刺的人工繁殖,获得一些粗浅经验,现介绍如下:1亲鱼的选择亲鱼应选择人工养殖的体质壮、无伤残、健康的成鱼,体重(2~4)kg为宜。若利用江河捕捞的成鱼进行人工繁殖,应先在池塘中培育一年以上。2亲鱼培育池的条件亲鱼培育池的位置、面积…  相似文献   

12.
吉勾鱼属鲤形目,鲤科,也称花鱼骨、季花、花吉勾,是黑龙江省"三花五罗"名优鱼类之一,属小型经济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一、人工繁育技术(一)亲鱼来源及选择亲鱼可从江河自然水域捕捞,也可从人工养殖的成鱼中选择。亲鱼规格应达到150克以上,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在我国北方地区,吉勾鱼3~4龄性成熟;南方地区2龄性成熟。  相似文献   

13.
<正>草鱼锚头蚤病是常见的草鱼流行性寄生虫病,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较大,流行时间较长,水温为12~33℃均可以繁殖,产卵频率较高,18℃时每3~4 d产1对卵囊。锚头蚤属于桡足亚纲剑水蚤目锚头鱼蚤科锚头蚤属。草鱼锚头蚤个体大,肉眼即可看到。草鱼锚头蚤头部寄生于草鱼鳞片下,身体露于鳞片外,呈白线头状。寄生量大时鱼鳞下布满虫体,像穿着蓑衣,故又称"穿蓑衣"病。水温低时,锚头蚤潜入鱼鳞下过冬,当水温大于15℃时,开始孳生。寄生部  相似文献   

14.
二、金鱼的生活习性与饲养用具 (一)金鱼的生态环境要求 金鱼属于淡水生活的变温动物,它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对水温的突然变化很敏感。金鱼可生活于0~39℃的水体中,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4℃,水温突然上升或下降超过7℃时会直接影响其新陈代谢而致病。因此要求成鱼温差不超过4℃,幼鱼不超过2℃。在气温突然变化的室外养殖或为金鱼池(缸、盆)换水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5.
《山东饲料》2014,(7):38
<正>鱼苗对于成鱼来说,个体小、体质弱、抗病差,容易在运输过程中伤亡。要想确保鱼苗安全运输,必须把握以下要点:一、做好鱼苗运输准备1.制定详尽的运鱼计划。在鱼苗运输前,尤其是长距离运输,事先要制定详尽的运输计划,包括运输容器、交通工具、人员组织以及中途换水等事项。2.选择适宜的运鱼用水。运输鱼苗的用水,必须是无污染、水质清新的河水、池水或水库水,如采用自来水,可适当除氯后再使用。运输中的水温与原水体中的水温温差不可超过1℃。  相似文献   

16.
抓好早春鱼塘越冬后的饲养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成活率。1提高水温,及时开食,恢复体质在适温范围内,鱼类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摄食、加快生长。当气温平稳回升后,在晴天可适当降低鱼池水位,以尽快提高水温,促进鱼类摄食,增强体质,同时也要防止因气温突变引起水温变化过大。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类开始少量摄食,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处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当表层水温达3℃时,每周投饵1次;晴暖天气当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1次,每次投饵量为夏秋季节的1/6左右。…  相似文献   

17.
1病原体及流行情况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是柱状曲杆菌。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发生,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鱼或成鱼均可发生此病。由于致病菌的宿主围很广,野杂鱼类也都可感染,因此,容易染和蔓延。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并发。  相似文献   

18.
1人工繁殖在自然条件下,鳙鱼与其他家鱼一样,其性腺在静水中可以发育,但卵子成熟却需要江河水环境和水位上涨等生态条件。在每年4—7月上旬,当流域内降雨汇集干流造成水位上涨、水温达到18℃时,亲鱼在溯流过程中性腺迅速成熟,  相似文献   

19.
《饲料工业》2004,25(4):64-64
亲鱼在运输前1~2d应停止喂食,以减少运输中的排泄物。运输时间以冬季和早春(水温5~10℃)为宜。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运输方法:1大帆皮捆箱运输将一块大帆皮置于敞篷汽车上,周围扎紧后装水1/3左右。每尾亲鱼可用亲鱼布夹装入帆皮槽内,也可将亲鱼装入塑料袋后冲氧,然后将其放入捆箱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鱼类不发病或少发病,最根本的办法是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力。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是增强鱼体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1.提早放养,提早开食。把春季放养改为冬季放养,是一项重要措施。因为春季水温已经上升,病原体开始生长繁殖,而且鱼类越冬后体质瘦弱、鳞片松散,鱼体极易受伤,病菌乘虚而人使鱼发病;而冬季水温较低,鱼体肥壮,鳞片紧密,不易受伤。即使有些鱼体受伤,病菌也处在不活跃状态,鱼类就有充分的时间恢复创伤。到春季水温上升,可提早开食,鱼类能很快进入正常生长,并增强抗病菌能力。 2.合理地混养和密养。实践证明,单养池塘比混养池塘易发病,所以无论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从预防鱼病的观点来说,都应该提倡鱼类混养。适度密养,可有效利用水体的鱼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过度的高密度放养的水体,鱼类中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在经营管理中一定要坚持合理密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