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近年来,由于超量施用农药,大量蟾蜍中毒死亡,蔬菜中残毒超标,虫害发生也很普遍。蟾蜍捕食蔬菜害虫,不用喂给饲料。1只蟾蜍捕食蔬菜害虫可顶5个劳动力捕捉害虫,生产出的"绿色蔬菜",其价格比喷农药的蔬菜高出5~10倍。因而有人想出了养殖蟾蜍帮人消灭蔬菜害虫的门路,即繁育放养一批蟾  相似文献   

2.
将自己养的蟾蜍出租给种植蔬菜的农户灭虫,这是闻名江南的蟾蜍养殖能手,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联村的青年农民蒋建月使出的致富奇招。近年来,蔬菜害虫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而长期超量使用农药,致使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蔬菜品质下降。采用蟾蜍灭虫,是一举两得,双方受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中塘桥有一位蟾蜍养殖者,名叫蒋卫月。他把养殖的蟾蜍出租给蔬菜种植户担任"蔬菜保镖",消灭田间害虫,巧赚了一笔"环保钱"。蒋卫月养殖了数千只蟾蜍。他看到近年来因超量使用农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田间的害虫天敌也越来越少,蔬菜发生虫害较为普遍。为此,他摸索出一条牛物防治的新路子。他在菜地中挖一些"V"形小水沟,既方便蔬菜排水灌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实验成功在菜园中混养蚯蚓,乌龟和蟾蜍。蔬菜的遮荫为蚯蚓、乌龟和蟾蜍创造了适宜的栖息、捕食和生存环境。把采割下的菜叶、杂草供蚯蚓食用,蚯蚓为蔬菜疏松土壤,产出大量的蚯蚓粪成为蔬菜的优质肥料,为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枣阳市钱岗乡邓丁村农民张承志,在菜园里养殖蟾蜍,蔬菜不用喷药治虫,蟾蜍不用人工饲喂,种养双收益。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枣阳市钱岗乡邓丁村农民张承志,在菜园里养殖蟾蜍,蔬菜不用喷药治虫,蟾蜍不用人工饲喂,种养双收益。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龙联村农民蒋建月,竞试着将自己养殖的蟾蜍出租给种植蔬菜的农民,每次蟾蜍收取租金0.20元,让租户生产出“绿色蔬菜”后,再把吃害虫育肥过的蟾蜍收回,取过蟾酥,采过蟾衣后还可继续租给菜农,每只蟾蜍一年可出租4~5次,综合收入3.5元左右,将来规模养殖场能否用数量多的蟾蜍应用于规模高效农业上?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中塘桥的青年养蟾能手蒋卫月出租蟾蜍帮助种植蔬菜的农民灭虫,发了一笔“绿色财”。 近年来,因为滥施农药,田间大量的害虫天敌不见了,蔬菜害虫发生较为普遍,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如在菜地中挖一定宽度和深度的  相似文献   

9.
<正>蟾蜍俗称癞蛤蟆,属两栖纲蟾蜍科变温动物。蟾蜍的蟾酥、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即蟾蜍耳后腺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近几年,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及人为滥  相似文献   

10.
1、蟾蜍用途 蟾蜍俗称癞蛤蟆,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的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从蟾蜍体上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获得.  相似文献   

11.
<正> 蟾蜍俗称癞蛤蟆,系两栖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蟾蜍料、无尾目。全国均有分布,因捕食田园里的害虫被称为“田园卫士”。养蟾蜍可放在田园里搏食害虫;教学上可作生物试验用,医药上可用雄蟾蜍  相似文献   

12.
蒋张林  蒋卫月 《新农村》2001,(11):16-16
1.蟾蜍的用途蟾蜍俗称癞蛤蟆,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的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从蟾蜍体上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获得。2.生活习性蟾蜍的生活习性主要有“七大”特点:一是抱团性,初春、深秋“抱团”于水中嬉戏;夏季“散团”活动找饵料,水中陆地都有其踪影;冬初开始长期“抱团”冬眠至初春。二是怕光、喜暗、喜湿;三是  相似文献   

13.
<正>蟾蜍,俗名癞蛤蟆,两栖动物纲,目前有两个属17个种和亚种,其中中华大蟾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次是黑眶蟾蜍和花背蟾蜍。蟾蜍全身都是宝,可加工成干蟾衣、蟾头、蟾舌、蟾肝、蟾胆等传统名贵中药,有解毒、消肿、止痛功效等作用,对治疗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具有非常高的开发价值。1蟾蜍的生物学特征1.1蟾蜍的形态特征蟾蜍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越  相似文献   

14.
<正>张伟,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从小动物发现了大商机并养起了蟾蜍,靠着独创的蟾蜍六步脱衣法,几年内就赚了50多万元,成为闻名全国的蟾蜍养殖大王,而且带领一批致力于蟾蜍脱衣事业的投资者走上了创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威宁中华蟾蜍的分子分类学地位,对采自贵州省威宁县的蟾蜍标本(标本号:LPSWN01A)进行线粒体12S rRNA 基因扩增和双重单系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标本的序列大小为906 bp (GenBank 登录号:KJ803016),基于数据集 A 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威宁中华蟾蜍与7条中华蟾蜍同源序列聚为一个单系(中华蟾蜍支系),威宁中华蟾蜍以较低的最大似然率独立为一个支系;基于数据集 B 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威宁中华蟾蜍与2个中华蟾蜍华西亚种种群聚为一支,因此推断威宁产蟾蜍属于中华蟾蜍华西亚种(Bufo gararizans andrewsi )。另外,威宁中华蟾蜍与云南怒江种群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0093,说明威宁中华蟾蜍属于中华蟾蜍华西亚种,与之前的传统分类文献记载一致。  相似文献   

16.
<正> 人工养殖蟾蜍不仅保护了野生动物,又可生产药材。具有超前意识的一些养殖场已开始进行专门研究人工饲养蟾蜍的技术,并取得了成功,对保护蟾蜍和科学开发利用有益生物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海宁市袁花科协的科技人员不仅人工繁殖中华大蟾蜍取得了成功,而且解决了严冬时节蟾蜍越冬问题,使蟾蜍越冬后马上进行脱蟾衣采酥工作,越冬成活率大大超过自然越冬。1秋季强化饲养由于蟾蜍属变温动物,每年深  相似文献   

17.
系统探讨了敌敌畏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目的探讨敌敌畏对蟾蜍蝌蚪的致突变作用。方法以敌敌畏为污染物,以蟾蜍蝌蚪为受试物,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取血涂片瑞氏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敌敌畏0.500mg/L使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伴随敌敌畏浓度升高,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率明显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敌敌畏对蟾蜍蝌蚪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蟾蜍的用途 蟾蜍俗称癞蛤膜,属两栖纲,蟾蜍科,是变温动物,分布于我国各地.蟾蜍有两大药用原材部位,即一是蟾酥,二是蟾衣,都是极其珍贵的中药材,当代本草纲目<中华本草>及<中华医药全曲>中均有阐述.蟾酥就是蟾蜍耳后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蟾衣是蟾蜍角质层表皮.前者可利用镊子等硬物件从蟾蜍体刮取,后者可由蟾蜍自然蜕壳下来获得.  相似文献   

19.
<正> 近一阶段,有关蟾蜍脱衣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但由于各家技法所叙不同,使“蟾蜍脱衣”蒙上一层朦胧面纱。为增加对“蟾蜍脱衣”的了解,笔者拨通了几家从事“蟾蜍脱衣”大专院校和生产场家的电话,他们对脱衣技法叙述又不尽相同。山东一大学教  相似文献   

20.
<正> 蟾衣(皮)具有清热拔毒、消肿散结,止痛镇静等功能,是一种能治一切恶肿等疑难杂病的“天然妙药”。然而,蟾蜍(癞蛤蟆)有边蜕皮边吃、蜕完、吃光的怪习,所以,极难找到。开展人工养蟾蜍,利用高新技术采集蟾衣,可获取这种稀药。目前,蟾衣价格为8000~10000元/kg。用无任何药物刺激的技术,所采集的蟾衣,药用价值高,也不伤害蟾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1 蟾蜍品种的选择:用来蜕衣的蟾蜍应体大、肉肥、健壮、无损伤,这是高产的基础。因此,宜选择中华蟾蜍及其亚种和头盔蟾蜍、黑眶蟾蜍,盘谷蟾蜍,喜山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