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添减水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加剂在目前的混凝土结构中应用很广泛 ,由于添加了外加剂 ,混凝土的强度会发生变化 ,影响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本文对添加外加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设计例题指出混凝土外加剂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 ,而且还能较明显地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姜利  盖晓连 《森林工程》2007,23(5):48-49,73
主要根据砾石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对混凝土进行室内试验,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多次调配,得出合理配合比,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得出:水泥用量越大其抗析强度越高、集料粒径对混凝土的影响也很明显,砾石混凝土的抗析强度完全能满足路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理论,旨在为现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同时从原材料控制、强度控制、外加剂和掺和料控制三方面,详细论述了用于水下的桩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并根据混凝土灌注步骤,提出其现场灌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再生混凝土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再生混凝土能否用于结构承重,主要是看其强度能否满足要求,而配合比是决定其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水灰比又是配合比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再生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怎样取值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混合粗骨料 天然砂这一组合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额外增加用水量的计算公式,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讨论了其他情况下再生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的计算,可供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不同水泥替代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裂缝控制效果和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对引进粉煤灰后的路面质量混凝土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关的混凝土配合比及裂缝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的路面混凝土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如何控制大体积抗渗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出现。分别阐述在构造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中控制温度裂缝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由废弃混凝土中基质胶凝组分制作的10个免烧砖试块进行了力学强度、吸水率性能的试验,研究了其配合比、养护时间对性能的影响,进而得到了该种免烧砖的最佳配合比,并分析了免烧砖强度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结构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期后其强度随着时间推进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在结构混凝土浇捣后的28~120 d的时间段,利用ZC3-A型回弹仪来测定现场结构混凝土的回弹模量,并采用表面碳化深度进行强度换算值的修订,以此来得出标准养护期后结构混凝土的真实强度.分析结果显示工程结构混凝土在自然环境的养护条件下,其后28 d的强度会继续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而稳步提升,用多项式公式对28~120 d的强度变化规律进行拟合,在结构混凝土自然养护28 ~ 80 d期间,其真实强度能提高20%~ 30%,而养护龄期在80 d后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出发,讨论了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以及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选出施工前做出的多组试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试验,作为施工的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强度、确定碎石级配、砂率、用水量、水泥用量、配合比。并对试验成果进行强度数据的统计整理、水平分析、可靠性分析。施工提高系数的分析,试验配制强度的保证率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比强度是可靠的,并通过施工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粉煤灰掺量下自密实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钧  叶焕军  张野 《森林工程》2010,26(5):72-75
为了研究粉煤灰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的影响,对粉煤灰掺量为17%、20%、30%和40%的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扩展度、立方体抗压强度、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棱柱体轴心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试验,同时测得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其作数据拟合。基于试验和分析结果,粉煤灰掺量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当掺入比例适当时,能有效的改善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对强度有影响,早期强度降低较多。本次试验为粉煤灰合理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陶粒混凝土配合比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庆热电厂粉煤灰新型建材公司的粉煤灰陶粒,吉林省的鼎鹿牌水泥、大方牌减水剂,将水泥用量、净水用量、体积砂率和减水剂用量作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值,通过正交实验,测定试件的塌落度、7 d抗压强度、28 d抗压强度。实验结果分析,确定用以上材料可以配制强度为LC35级的轻骨料混凝土,其较佳配合比为C∶S∶G∶W∶减水剂=1∶1.60∶1.05∶0.34∶0.0065。此配合比下的新拌混凝土的塌落度为56 mm,7 d抗压强度均值33.2 MPa,28 d抗压强度均值40.1 MPa,标准差3.1 MPa。28 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7 MPa。  相似文献   

13.
Yukhnovskyi  V.  Polishchuk  O.  Lobchenko  G.  Khryk  V.  Levandovska  S. 《Agroforestry Systems》2021,95(5):855-865

In this article, we investigate the regulation of wind regime by windbreaks of different designs formed by thinning. In particular, we look at the effects of thinning in 52–67 years old oak stands. Based on our results, different windbreaks designs of foliage and aphyllous states influence wind regime of adjacent fields.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windbreaks of sieve-looking and blown designs with an average optical porosity of 20–25% between the trunks and 5–10% in the crowns have better aerodynamic properties than windbreaks of dense design. The uniformity coefficient of reduction in the airflow ranged between 0.42 and 0.76. There is a clear tendency to decrease wind velocity at a distance of 15H in the leeward side, which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agronomic productivity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With the transition of windbreaks from full foliage to aphyllous state the optical trunk porosity of plantations increases 1.8–3.0 times, and in crowns—2.5–4.0 times. The windbreaks of blown and sieve-looking designs in the aphyllous state with an average porosity between trunks of 40–50% and in the crowns of 20–30%, regulate more effectively the wind regime in comparison with windbreaks of dense design. According to our findings, the windbreaks of blown design with porosity 40–50% between the trunks and 0–10% in crowns and sieve-looking design have the best ameliorative properties in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土设计等级、选用适当外加剂、增设导流管等技术措施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并结合测温加强养护,可以解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裂缝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瑞凯  李兆华 《森林工程》2003,19(4):50-51,63
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的特点,从原材料准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拌和、滑模摊铺施工到成品养生,全过程地阐述了监理工程师所应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王洪梅  郝刚 《林业科技情报》2013,(4):103-105,107
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其对于沥青路面的强度和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施工时,由于施工条件和设备的影响,不可能达到设计的孔隙率,于是一般要求用压实度作为施工时的一个控制指标,将沥青路面施工后的孔隙率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在路面使用的初期,必然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未完全压实工作状态,这种工作状态下,沥青路面能够提供的是未完全稳定的早期强度。在设计时,需要对比多个级配的混合料,确定合理的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17.
常传利  白海莹 《森林工程》1999,15(3):64-64,63
本文从结构设计,材料学和工艺学等方面考虑原材料的性质,拌和物的配比,混凝土的结构,工艺因素,营运和气候作用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论述了影响刚性路面耐久性的因素和提高刚性路面耐久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用环刀采集皆伐半年后的杉木林皆伐迹地土壤剖面0~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65~70和90~95 cm土层的土样,测定其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等。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皆伐迹地的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增加,非毛管孔隙度波动性下降,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下降后微升;与杉木林地表土层的土壤相比,皆伐迹地表土层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压实度的质量控制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依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为依托,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马歇尔标准密度和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双重标准进行控制,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路面实际压实情况。当芯样空隙率大于设计空隙率4.12%时,以马歇尔试件为标准密度计算的压实度值可能出现超百假象,此时试件不能真实的反映沥青路面的压实状态,因此建议按照两项质量控制标准相一致的原则,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K1值进行线性回归,用回归后的压实K′2度表示此时的压实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