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指出了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城市滨水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功能逐步下降,而防洪、生态、游憩、城市形象、历史承载等功能日益显著,这就决定了滨水道路的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层次、多需求、多目标的设计。以武夷新区滨江西路景观设计为例,从交通系统、驳岸设计、节点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城市河滨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公共滨水景观建设是城市综合开发建设中的一个关键点,结合设计案例,从功能、文化、生态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设计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案,为城市公共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生态廊道和文化载体,以郑州市须水河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总体设计构思、景观分区、交通组织、新材料运用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将滨水景观与周边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4.
山地城市滨水空间由于涉及2类不同的地理空间而具有独特的景观个性。现代景观设计中,滨水绿地是城市公共开放性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处于复杂地形上的滨水绿地则为景观设计提高了难度。绥江新城位于云南省东北角,毗邻金沙江,地形地貌复杂。以绥江新城滨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尊重场地复杂地貌现状的基础上,融合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创造富有山地城市特色的滨水绿地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亲水的习性,喜欢看水、近水和傍水,因此,滨水区域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而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中,更可以在景观中添加人文气息,提升滨水景观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分析了结合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探讨了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期对景观设计人员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随之而来是城市中可利用的开敞空间亦逐渐减少。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中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创造出满足城市功能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当今景观设计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滨水景观的形态特征及设计原则,对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重视及保护,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滨水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是出入城市的必经通道,是进入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名片,通过现场调研当地文化及特色,提出了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观设计主题、目标、原则等,探讨了贵州黔南都匀市高速公路出入口沿线的景观设计,以期为提升都匀市城市形象,展示都匀市城市风采。  相似文献   

8.
以郑州龙子湖大学城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规划设计定位、构思、功能结构及分区景观设计的介绍和分析,探讨了在设计中如何融入校园文化特色,体现人文关怀,营造一系列富有大学特色又为师生喜爱的交往活动空间,使郑州龙子湖大学城滨水区域成为校际交往的文化舞台.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滨水地域在服务业,尤其是建设行业与景观行业的地位逐渐显现。此区域的景观设计对城市风貌、居民休闲、城市经济皆有较为突出的作用。并且滨河地带往往拥有景观建设的天然优势——良好的自然条件与景观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滨河景观设计,重视自然与城市的结合,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度假村的建设将着重围绕环境、休闲、生态,以人们的娱乐、休闲、运动、游览为设计方向,争取城市自然两两相融,推进城市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分析了行业背景,阐述了研究意义,为"绿洲之境"码头度假村景观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并以该设计方案为成功实例,针对方案的各类规划,论证了设计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对水体、绿地与城市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当前滨水城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不足,对滨水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原则进行简要探讨,最后系统提出了在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采取的步骤与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滨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舞钢市石漫滩水库的城市滨水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现存的城市滨水景观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城市滨水景观营造与改良的相关课题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介绍了武汉市九峰都市森林景观工程规划的设计构想。该规划方案把自然山水与文化紧密结合,以山体为轴线,阐述了工程规划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和景观营造,表现自然文化与人类的亲密关系,加深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洛阳园林史料为基础,从历史、文化、建筑和城市建设等方面探究洛阳城市园林特色的形成。一千余年的建都史给予了洛阳园林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随着城市园林的快速发展,洛阳园林又融入了众多现代造园艺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洛阳园林。该炙从古城遗址的保护、传统街区的改造,原始工业区景观、水系景观、街景绿化、牡丹文化及其应用等方面,探索了继承和发展洛阳特色城市园林的指导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中心区滨水公园是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是承载城市记忆,为市民提供亲水、休闲、娱乐功能的场所。广州的滨水公园在2000年后曾经历各种升级改造,但均未形成可持续的生态与景观效果。以流花湖公园品质化提升为例,探讨城市滨水公园在防洪排涝的前提下如何兼顾历史延续、景观营造和生态持续。项目首次采用了园林、水利、市政等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方式,提出了有序列地全面打开公园围墙,循序渐进地构建全园清水型生态系统,以尊重历史为原则的全园建筑整改,以及结合市民情感需求打造流花十景等策略,使一个封闭、衰退的老公园重新焕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桥梁景观造型设计的现状,通过桥梁景观造型设计,与实际设计案例相结合,探讨了景观造型设计在桥梁方案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柳萌 《绿色科技》2013,(11):119-122
指出了城市广场设计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阐述了城市广场设计的内涵,分析了国内城市广场设计现状,以恩施市政府广场设计为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营造地域性的城市广场设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休闲区滨水公园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解析,了解场地存在问题,结合滹沱河景区总体规划,在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滨水公园设计为"一线、一带、四区、九大景"自然式城市滨水景观;场地设计保持与外环境协调,划分成4个分区,即花卉观赏区、安静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活力运动区;园内九景的设计结合场地特征基础,满足功能性、生态性、亲水性等,形成动静结合、景观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连续景观线,分别为城市广场、生态湿地、密林野趣、滹沱记忆、长岛清影、临水吟诗、瞭望自然、浪漫教堂、梦幻花镜;园内种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将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8.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滨水湿地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滨水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南昌市主要滨水湿地景观进行现状调查,提出滨水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滨水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八景"文化景观现象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现象。在今天山水城市的建设中涉及到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双重建设,这与"八景"文化景观所呈现给我们的景观现象是一致的。怎样建设有山水意境的城市,可以从"八景"文化景观现象中寻找线索。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民俗风情文化是地域景观的构成要素,对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对民俗风情的探索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以西和县漾水河民俗文化风情线规划为例,从城市生态景观营造着手,紧扣“乞巧文化”主题意向,构筑“七彩鹊桥巧会、十字景墙幽会和门式景窗花会”三大特色风情景观,探索了富含民俗风情的文化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自然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民俗风情文化对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