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应用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富阳市主产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的7个乡镇的8片雷竹试验林的土壤硒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结果表明,永昌镇测试土壤0~15cm土层自然总硒含量达到0.4856mg/kg(风干土),超过我国表层土壤中硒含量的平均值0.29mg/kg,其他几处土壤硒含量均处于平均值左右。雷竹林0~15cm土层总硒含量极显著高于15~30cm土层总硒含量。土壤各形态硒分布中,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硒及元素态硒是采样土壤中硒的主要存在形态,且与土壤总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态硒含量除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呈负相关外,与其他形态硒均没有相关性,而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竹笋与竹鞭硒含量与0~15cm土层有效硒含量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决定其生物有效性及毒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分类及其提取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影响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与迁移转化的因素,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外源重金属量和人为活动干扰影响最显著,并展望了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镉砷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镉和砷都是自然界中典型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且分布广泛。农田土壤中存在的镉、砷复合污染使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遭受潜在威胁。镉、砷的危害性主要由其生物有效性体现,而生物有效性与镉、砷在土壤中的积累量和赋存形态息息相关。探讨了农田土壤中镉和砷的来源、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展望了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趋势,为进一步探究土壤中镉和砷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有效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影响土壤无机磷形态及其转化固定和有效性的因子,并对土壤无机磷的转化固定机制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危害特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及其特点,以及重金属对环境危害和在土壤中的化学作用,概述了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影响因素,探讨了物理、物理化学、化学和生物过程等影响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因素,重金属形态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可给性、活性的关系,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与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浙江杨梅产区土壤硒(Se)含量和杨梅硒含量,并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省杨梅产区土壤硒含量为0.016~ 1.100 mg/kg,平均0.298 mg/kg;全省杨梅硒含量为0.000 47~ 0.043 00 mg/kg,平均0.0113 mg/kg,其中富硒杨梅占样品总数的92.3%,并以慈溪等地的富硒杨梅更具开发优势.对186组土壤硒和杨梅硒对应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直线回归方程:y=0.007 98+ 0.014 56x,表明杨梅晒含量(y)与土壤硒含量(x)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340 9**> r0.01=0.190).  相似文献   

7.
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食物链是人体摄入硒元素的唯一途径.土壤—作物系统是整条食物链的基础,硒在土壤—作物系统的积累转化直接影响人类膳食硒摄入量,而土壤有效硒含量是决定这一动态过程的关键决定因素.因此,全面分析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硒生物强化效果以至于改善人体硒营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针对土壤硒有...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北部地貌形态与土壤分布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貌形态、土壤、植被构成立地类型的主要特征,它们之间既有各自独立的属性,又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它们的组合构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综合体。目前,各国对地貌形态与土壤分布关系的研究非常重视,如苏联利用航空遥感对土层厚度进行探测,并根据照片上的灰度来辨别土壤分布规律;美国采用多党谱扫描仪进行大地扫描,辨别森林植物生长的好坏、土壤肥力属性等,并间接地得到土壤的分布规律。可见,深入研究地貌形态与土壤分布的关系,对立地分类,利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富阳市主产雷竹的7个乡镇的8个试验点生长正常的雷竹林和春建乡的2年生雷竹林中分别对雷竹主要器官Se的富集累积和同一竹鞭系统内立竹间Se的转移累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雷竹主要器官中,以叶片的Se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132 8mg·kg-1(干重),其次是竹笋,平均值为0.067 0 mg·kg-1(干重);其它器官之间差异较小,且硒含量极低;雷竹竹鞭硒含量与其它器官(竹笋、叶片、竹枝、竹秆)硒含量之间又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线性相关;在同一竹鞭系统内,一竹株茎秆注射亚硒酸钠后,另一未茎秆注射亚硒酸钠的竹株叶片的硒含量有明显的增加,证明了硒可在同一竹鞭系统内的立竹间传递.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主要花椒产地的18个试验点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总铅的内梅罗指数污染评价,分析了各样本铅的5种形态,比较了各主产区样本铅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以及pH值对铅化学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花椒产地土壤中残渣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各样地土壤中的其他四种形态,铁锰态铅含量均显著高于有机态铅、碳酸盐态铅和交换态铅。pH值7的土壤样本中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都显著低于其他样本。18个花椒供试地土壤样品中B主产区土样铅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显著高于A主产区,也显著高于其他主产区。按现行四川森林食品产地环境和产品限量标准,花椒产地土壤总铅含量有一定的超标风险,仍然需要适时监测,但四川森林食品产地环境和产品限量标准以及内梅罗污染评估结果所反映的产地土壤铅污染超标都比较片面,建议加入有效铅含量测定做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对硒的吸收、分布、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给中华猕猴桃施以浓度分别为0.15、0.3、0.5mg/培的Na:SeO,溶液,在盛花期每30d测定果实和叶对硒的积累情况;果实成熟期测定猕猴桃各部位含硒量以及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固形物和Vc含量;结果显示:施硒后,猕猴桃各部分含硒量显著升高,并且硒在猕猴桃中累计顺序为根〉叶〉花〉果实。果实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固形物和%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然而在高浓度的硒(≥0.5rag/kg)水平下,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施硒显著提高了猕猴桃对硒的吸收、分布、积累和改善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叶面喷硒对沾化冬枣富硒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富硒农产品是最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冬枣是天然的含硒植物,增施硒肥可以提高冬枣果实中硒的含量。为了筛选出适于冬枣的高效叶面施硒方案,从而给冬枣安全有效地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于沾化冬枣果实膨大期,在其叶面一次性地喷施了不同含硒量(0、25、50、100、20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就不同浓度的喷硒处理对冬枣果实中的硒含量、硒有机化程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硒的处理浓度≥50mg·L^-1时,冬枣果实中硒的总含量快速增加;随着喷硒浓度的升高,果实中硒的有机化比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各喷硒处理中,以硒含量≥50mg·L^-1的喷硒处理的有机化程度为最高。不同施硒量对冬枣果实品质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硒含量为50mg·L^-1的喷硒处理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佳,此处理的冬枣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和糖酸比均达到了最高值,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17.06%、22.66%、12.25%、29.17%和34.34%;然而,叶面施硒对冬枣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总三萜酸的含量却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果实膨大期一次性地叶面喷施含硒量为5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是生产富硒冬枣的较佳措施。  相似文献   

13.
All factors affecting the PCR system in Pinus massoniana Lamb were investigated one by on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PCR system of EST-SSR were:2μL 10×Buffer(Mg2+ Free), 30 ng template DNA,0.187 5 mmol/L dNTPs, 3.75 mmol/L Mg2+,8 pmol primer pair,1.0 U Taq DNA poly-merase in total 20μL reaction system. Finally,a total of 11 isolates of P.massoniana was used for tes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PCR amplification.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optimum PCR system was stable,reliable,highly repetitive.  相似文献   

14.
富硒灵芝中硒和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施硒盐获得富硒灵芝,以富硒灵芝子实体为原料提取硒和多糖,比色法测定其硒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富硒培养的灵芝中硒和多糖的含量均高于普通灵芝。在低浓度硒盐中培养,富硒灵芝子实体中硒、多糖含量显著增加,但当培养料硒浓度达到150μg/g后,多糖含量反而下降,这说明在灵芝的富硒培养过程中,硒参与了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硒处理对泰山四叶参矿质元素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期提高泰山四叶参营养品质。结果表明,硒处理降低泰山四叶参根干物质积累,硒处理浓度越高,干物质积累量越低。不同施硒处理后,泰山四叶参Mg含量明显提高,降低Ca、Fe、Mn含量,Zn、Se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增大呈降一升一降的变化趋势且均于1.0mg/kg+t处理时达到最大值。硒处理改善泰山四叶参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丙氨酸、异亮氨酸明显增加,以1.0mg/kg+处理含量最高。1.0mg/kg十±处理有利于提高泰山四叶参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了蛋氨酸硒类饲料添加剂中硒元素的含量,研究表明:回收率为97.0%~103.3%,相对标准偏差为0.66%。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加标回收率高,重复性好。探讨了蛋氨酸硒类饲料添加剂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 ? Nitrogen (N) exists in the soil i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forms and thus plants may avoid competition by taking up N as different chemical forms.
  • ?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uptake of nitrate, ammonium and glycine by three co-occurring species of Eucalyptus (E. obliqua, E. radiata and E. rubida) from dry sclerophyll forest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Species preference for N forms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uptake of glycine, nitrate and ammonium from 15N-labelled solutions containing equimolar 100 μmol L? concentrations of all three N forms. KCl extract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different forms of N in the soil’s exchangeable pool.
  • ? KCl extracts of soil indicated that amino acids comprised 30–40% of the soluble non-protein N, while ammonium varied from 10–70% and nitrate from 5–70%. In all species, ammonium was the preferred source of nitrogen and was taken up 2.5–4.5 times faster than glycine, and 30–50 times faster than nitrate. Species did not differ in preference for N-forms (species*N-form interaction, not significant).
  • ?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nitrate, ammonium and amino acids are all present in soil, and thus there is the potential for niche differentiation based on chemical forms of N. However,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co-occurring Eucalyptus avoid competition for N by taking up different chemical forms.
  •   相似文献   

    18.
    贵州林业土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贵州林业土壤的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成土过程,土壤分类,土壤地理分布规律,主要林业土壤的剖在形态,理化性质和宜林性状,林业土壤资源和主要造林树种及经济林的适生土壤。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酸雨的范围和强度在不断增加,直接或间接破坏了土壤元素间的化学平衡,因而威胁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综述了酸雨的污染现状及其对土壤常量元素、重金属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化学行为的影响.指出:①碱性土壤的抗酸雨淋溶能力大于中、酸性土壤;②土壤元素的淋溶量一般随酸雨的酸度和淋洗量的增加而上升,其中可交换态金属元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其它形态;③酸雨促进土壤金属元素淋溶的最终结果,一是减轻了重金属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压力,二是导致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盐基离子缺乏;④土壤中N,S,P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性受胶体吸附和微生物转化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在酸雨污染下的变化趋势尚难定论;⑤稀土元素在酸雨条件下的淋失将有利于富稀土地区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郑丽红 《广东园林》2011,33(6):39-42
    盐碱土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和植物群落的形成,对建设城市生态园林造成了困难。文章结合几个盐碱土地区住宅工程,从土壤处理和植物选择上总结方法,探讨盐碱土地区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