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河北太行山南段低山丘陵片麻岩褐土区3种土地利用方式(草地、坡耕地、刺槐林)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规律,分析土壤养分流失的空间变化以及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比较流失泥沙中的养分含量与表土和径流中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流失泥沙中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径流中的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雨前表土中的养分含量,具有较大的养分富集比;土壤中流失的养分与流失泥沙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养分流失直接导致丰富表土流失、土地退化、生产力水平降低等问题。探讨了坡面产流产沙及坡耕地养分流失特征的研究现状及养分流失的控制技术,为坡地养分流失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早期对坡耕地养分流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表径流对其的影响,目前关注于壤中流、地下径流对其的研究。在总结坡耕地养分流失危害、影响因素、过程及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综合分析了优先流、壤中流、地下径流3种土壤水分运动对养分流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林土壤养分渗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规经营下山核桃林土壤养分的渗漏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山核桃渗林漏水中可溶性氮流失是氮素渗漏流失的主要形式,平均可溶性氮含量为10.17 mg/L,占全氮含量的86.3%,其中可溶解性氮峰值达到17.56 mg/L;总磷、可溶性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65、0.45 mg/L;阳离子渗漏流失c(Ca2+)>c(K+)>c(Mg2+)>c(NH4+);施肥影响渗漏水中养分的浓度,6月初施肥后,各养分输出动态过程可以分为前期浓度出峰期和后期浓度下降稳定期,直至8月底再次施肥,N浓度明显升高,P浓度则不变.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法,分别在坡度25°和32°的林地中,设计不间伐、间伐强度20%、40%、60%4种处理,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坡度25°情况下,在养分月流失量及流失总量上,间伐强度60%、40%均明显大于不间伐处理,而间伐强度20%与不间伐处理间差异并不明显,且流失量较少。林地坡度32°条件下,养分的月流失量及流失总量总体上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而增加。此外,同一间伐强度下,养分流失总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对库区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间伐时,选择坡度较缓的林地进行低强度间伐(间伐强度20%)较为合理,能够在很好地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进而实现库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96年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3个林场,分别对杉木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进行了8组水土保持及养分循环方面多点的试验观测,对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以幼林阶段为最大,其次中龄林阶段,最小是近熟林阶段。幼龄林地表迳流量为546.0m^3.hm^-2,土壤侵蚀总量为1050.0kg.hm^-2,土壤侵蚀量尤为明显;中龄林地表迳流量为506.98m^3.hm^-2;而近熟林地表迳流量为477.25m^3.hm^-2,土壤侵蚀量可略而不计。幼龄林流失有机质50.049kg.hm^-2,养分为31.508kg.hm^-2;中龄林流失有机质为6.080kg.hm^-2,养分流失量为2.096kg.hm^-2,而近熟林养分流失量为10.784kg.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辣木园种草养鸡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对轮牧及一天一次补饲方式放养的园地土壤养分及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轮牧放养对土壤pH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pH呈缓慢下降趋势,pH值介于4.4~4.8,放养密度越大,土壤pH下降越明显;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放养密度对土壤有效磷和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显著影响。与放养前相比,放养1批、2批的土壤养分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缓慢增加,放养3批时,土壤N、P、K含量恢复到放养前水平。通过单因素污染指数分析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轮牧放养中1区、2区、3区均未有对土壤造成污染,属于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平衡和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冬季覆盖的条件下,研究了雷竹林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平衡和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的雷竹林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均有极大的盈:N的盈余量与输出量之比为1.55~2.70,P的盈余量与P输出量之比为3.49~13.44,K的盈余量与输出量之比为3.5~6.9.高量化肥处理(CF2.0)的N、P和K盈余量分别达到1187、224.8和847 kg·hm-2,分别比低量化肥处理(CF1.0)提高了68.1%、76.9%和27.4%.与低量化肥处理(CF1.0)相比,化肥和猪栏粪处理(CF1.0+PM1.0)的N、P和K的养分内部利用效率(INUE)分别提高了30.2%、31.2%和95.0%,竹笋产量提高了2.16倍;半量化肥和猪栏粪处理(CF0.5+PM0.5)N、P和K的INUE值分别提高16.6%、15.9%和32.3%,竹笋产量提高了74.2%.对肥力水平高的雷竹林,增施化肥对竹笋产量的提高不显著,但可造成养分的大量盈余,从而导致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并增加环境污染风险,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或者减少化肥用量不仅提高了雷竹竹笋产量,而且可以降低养分利用效率,减轻化肥对环境污染压力,促进雷竹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古树的衰弱成因,制定科学的复壮措施,测定和分析衰弱古树绿叶和凋落叶的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是有效途径。通过对粤北地区的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榕Ficus microcarp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雅榕Ficus concinna等5株典型高龄古树衰弱株的抽样调查得知:1)5株衰弱古树的绿叶与凋落叶养分含量(N、P、K、Ca、Mg、S)与健康株相比,养分含量较低且各具差异性;2)除樟树外其余4株古树土壤养分含量(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有效K)均处于缺乏水平。3)抽样调查证实了土壤重金属超标,可能会加剧一些古树的衰老。古树的精准复壮方案应按照不同衰弱树种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制定,采取相应措施,如给古树补充相应的营养液、施加有机肥、更换肥土等,同时防控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
林木有效养分浓度区间为林木生长量(Y)对林木养分吸收量(X)的导数大于零的养分浓度(C)区间.依据林木的养分生产力方程1/C = (2/Cm) -[1/(CmXm)]X,当养分吸收量X等于有效吸收量上限Xm时,养分浓度C为有效浓度上限Cm;当养分吸收量X趋向于0时,养分浓度C趋向于起始浓度;由此给出有效养分浓度区间为Cm/2<C<Cm.桉树试验林样本分析与检验的结果表明,养分生产力方程在描述桉树树干中氮、磷、钾浓度与吸收量关系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运用回归分析求出的不同林龄桉树树干有效养分浓度区间的曲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侯伟 《绿色科技》2020,(6):88-90
介绍了土壤养分流失的基本途径及影响因素,基本途径有“水溶态”淋溶、径流迁移、气态迁移、风蚀迁移、生物力途径;影响因素有降雨、土壤性质及地形条件、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从覆盖措施、植物篱技术与保护性耕作、工程措施等方面探讨了控制途径,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高基质保肥性能和优化肥料使用方式以降低养分流失,是屋顶绿化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淋溶模拟和盆栽试验探究有机、化学肥料对屋顶绿化基质氮、磷、钾养分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和复合肥15-15-15或缓释肥14-14-14配合使用可以在增加基质养分含量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养分淋失量,为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生长提供长期稳定的肥源;其中配合使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效果最好,垂盆草定植快,叶绿素含量和肉质化程度指标也较优。  相似文献   

13.
为摸清中国农业污染源现状,掌握农业源污染流失的规律,我国全面启动农业污染普查。本次普查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方面,目标就是摸清中国农业污染源现状,掌握农业源污染流失的规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预计2008年年底普查具体的数据即可得。  相似文献   

14.
施雨其 《绿色科技》2014,(3):123-124
对大同矿区存在的主要土壤环境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具体介绍了污染成因及其主要表现,指出了主要成因是采煤沉陷区土壤养分的流失与煤矸石堆放区污染因子的扩散,针对这种状况下,提出了土地复垦等生态修复措施,为今后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桉树立地生产力与养分生产力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桉树试验林样本分析结果表明,桉树树杆中氮,磷,钾养分浓度的倒数与养分吸收量早明显的负线性相关。基于这一相关性,对实测的数据作回归分析。估测的立地生产力极限和养分生产力参数值,以及相应的立地养分效应曲线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本文为研究林木生长和营养的动态函数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西雅长林场的八角林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八角林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及有效B含量均处于低水平状态;植株养分普遍缺乏,其中B含量缺乏最严重;叶片养分与土壤养分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各养分间的关系复杂,不能简单看作是养分间的拮抗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验区迳流系数和固体迳流为0.074%与0.902t/ha·a,降水输入养分69.941kg/ha·a,同期迳流(包括固体迳流)输出养分29.143kg/ha·a,生态系统净增养分占输入量的58.33%。土壤有机质流失24.02kg/ha·a,与此同时杉木生态系统归还有机质985.35kg/ha·a,净增有机质约为流失量的41倍。试验区光能利用率平均为4.64%。5年生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养分积累,分别达到51.6t/ha与1078.704kg/ha。  相似文献   

18.
杨婷  段如雁  苏刚 《绿色科技》2014,(4):104-106
从马尾松养分元素含量、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养分循环特征、干扰环境对马尾松营养特性的影响、马尾松施肥及调控等方面分析了马尾松营养循环和调控研究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同时概述了马尾松研究营养循环及调控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历史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土壤调查,归纳了幕阜山土壤形成环境与主要成土因素;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原则和湖南省土壤分类系统标准,初步总结了幕阜山土壤类型(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的垂直带分布规律;通过室内测定幕阜山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养分与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幕阜山土壤发育较浅薄;质地较粗,以砂壤土、壤土为主;土壤酸性(pH值为4.67~5.96),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土壤养分和肥力水平较低。幕阜山土壤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土壤保护,减少开发利用强度,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3种生境中养分资源的反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和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2 )生物量、氮和磷在叶片中分配比率随氮和磷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而在根中的分配恰好相反 ;(3)氮和磷重吸收效率、钾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钙和镁利用效率随相应养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氮和磷利用效率随氮和磷可利用性的降低而降低 ;(4)叶片和根系对养分内循环的贡献恰好相反 ;(5 )根分布对不同养分异质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