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氏(鱼芒)鲶,Pamgasius sutchi(Fowier),又称暹罗河鲶,是东南亚国家著名的食用鱼和主要养殖对象。(鱼芒)鲶肉质好、生长快、产量高和适合多种水体养殖。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鱼类研究室(课题承担单位)1978年从泰国引进了当年(鱼芒)鲶鱼种213尾,进行“(鱼芒)鲶的引种、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的课题研究。经过近八年的研究,解决了(鱼芒)鲶人工繁殖、鱼种培育、越冬技术和池塘混养等技术问题,并在推广养殖中取得  相似文献   

2.
淡水鲨鱼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鲨鱼学名为苏氏园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Fowler)]。隶属鲶形目,[鱼芒]鲶科、[鱼芒]鲶属。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该鱼体表光滑无鳞,体型长而侧扁,具脂鳍,为热带鱼类。适宜水温为13~36℃,长生最适温度22~30℃,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弱,下限水温12℃。我国于1998年引进,  相似文献   

3.
苏氏(鱼芒)鲶又称(鱼芒)鲶。肉质好,味鲜、细嫩。体形大,生长速度快,隔年鱼种,每尾平均体重1.5公斤,第三年可达2.5~3公斤,第四年3~4公斤,据泰国资料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饲料来源广,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养殖产量高,环境适应力强,适合多种养殖方式,肥水塘、湖泊、江河水库均可。是一种优良经济性的淡水鲶类之一。华南师  相似文献   

4.
(鱼芒)鲶为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的本地种,属于鲶形目。该目也包括其它主要的养殖鲶鱼如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胡鲶(Clarias spp.)和欧鲶(Silurus glanis)。FAO估计1996年世界鲶鱼产量约为8 000 t。这一总产量为估计不足,因为越南该年的鲶鱼产量就达27 000 t。其他生产(鱼芒)鲶的国家主要有柬埔寨和泰国,越南现今已成为生产(鱼芒) 鲶的先行国家,估计其2001年的产量为120 000- 150 000 t。主要产地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特别是阮朱江省,湄公河就是从柬埔寨流入该省。  相似文献   

5.
<正> 苏氏(鱼芒)鲶Pangasius sutchi(Fowler),又称暹罗河鲶,“Pla swai”,分类学上隶属于鲶形目(sifuriformes),(鱼芒)鲶科(Pangasiidae)。原产于东南亚的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地,现已被亚洲地区许多国家引进养殖。(鱼芒)鲶是一种具有肉质好、体形大、生长速度快、饲料来源广、养殖产量高和适合多种养殖方式等优良经济性状的淡水鲶类之一。在泰国,当年养殖个体体重可达1~2公斤,较大个体达2~3公斤,是目前东南亚国家池塘、湖泊、山塘水库、江河及网箱养殖的重要鱼类,在泰国养殖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据泰国渔业部统计,  相似文献   

6.
(鱼芒)鲶(Pangasius)又称“Plasiwai”,暹罗河鲶,是泰国及东南亚国家广泛养殖的高产食用鱼。这种鱼于1978年引入我国,其后在华南师范大学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进行了养殖推广。作者1986年1月24日~2月24日应泰国水产科研、生产单位的邀请,赴泰国进行了水产养殖考察和学术交流,重点考察和参观了(鱼芒)鲶的养殖,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加下。  相似文献   

7.
淡水白鲨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淡水白鲨学名为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ssuthiFowler。隶属于鲶型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1978年我国引进此鱼,由泰国ADK公司的泰藉华人蔡友光先生将全长为3cm左右的4000尾鱼苗赠送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运抵目的地后存活2200尾。此后我国又先后引进体色为红白相间、篮白相间和黑白相间的几个种类,分别称为淡水红鲨、淡水篮鲨和淡水黑鲨。目前,这些种类在广东、福建、河北、北京等地都在试养。一、淡水白鲨的生物学特性(一)此鱼的体形类似鲶鱼和鲨鱼,出于商业上的原因,故称其为淡水鲨…  相似文献   

8.
许洪玉 《内陆水产》2006,31(7):28-30
淡水鲨鱼学名为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i Sutchi(Fowier)],隶属于鲶形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1978年由泰藉华人蔡友光先生将全长为3cm左右的4000尾鱼苗赠送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运抵目的地后存活2200尾。此后我国又先后引进体色为红白相间  相似文献   

9.
水晶巴丁鱼,学名苏氏圆腹鱼芒,属鲶形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属热带和亚热带鱼类,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种类,于1998年引入我国,除可作为食用外,还有较高观赏价值。水晶巴丁鱼肉质好,无小骨刺,口味鲜美,  相似文献   

10.
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ns suthi(Fowler)),隶属于鲶型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因体形类似鲶鱼和鲨鱼,故又称为淡水鲨。该鱼原产于东南亚一带,我国于1978年引进。揭阳市水产养殖试验场于2002年9月底从福建购进2万尾淡水鲨苗,经过近10个月的养殖,已全部收获上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苏氏(鱼芒)鲶Pangasius sutchi(Fowler),又称暹罗河鲶,分类学隶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鱼芒)科(Pangasiidae),原产地在东南亚的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的内陆江河湖泊(Sminh,1945),是东南亚著名的淡水养殖高产鱼类之一。1978年,我国从泰国引入,并在广州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其后成为广东一个新的名优养殖鱼种(郑文  相似文献   

12.
淡水鲨鱼学名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Fowier),又称虎头鲨、巴丁鱼或八珍鱼,隶属鲶形目,鱼芒鲶科,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是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区的优良淡水鱼类。淡水鲨鱼体色有黑、白、灰、红4种,前3种体色的鲨鱼多作为食用鱼饲养,尤其是灰鲨鱼最受欢迎,其背部青色,体侧  相似文献   

13.
淡水鲨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毅 《重庆水产》2007,(2):24-26
淡水鲨鱼,学名苏氏圆腹鱼[鱼芒](Pangasias sutchi Fowier)俗称虎鲨,巴丁鱼或八珍鱼,属于鲶形目,[鱼芒]鲶科,圆腹[鱼芒]属,原产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有黑,白,灰三种体色,分河系与湖系两系,共5个品种,即河系的淡水河鲨,水晶河鲨与湖系的马来亚白鲨,马来亚黑鲨,泰国杂种黑鲨。一般黑色的俗称淡水黑鲨,白色的俗称淡水白鲨。其中肉质一流的马来亚河系灰鲨在2000年引入我国。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鱼回),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属于鲶形目,(鱼回)科,叉尾(鱼回)属.  相似文献   

15.
淡水鲨学名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ys suthi(Fowler)],隶属于鲶型目,(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原产于东南亚一带,因体形类似鲨而得名淡水鲨。淡水鲨因其具有生长速度快,食性杂,抗病力强,肉质细嫩,肉多刺少等优良经济性状,越来越受到养殖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16.
苏氏鲶Pangasius sutchi(Fowler),是一种原产东南亚的大型淡水鲶类,在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地养殖十分广泛(Bardsch,19T2;Edwards,1982;Tugsin,1982;作者,1986)。1978年,我们从泰国引进了苏氏(鱼芒)鲶鱼苗之后,于1985年进行生产性培育大批鱼种获得成功,并连续几年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进行鱼池的单养和混养获得满意的效果,单养产量达到每亩1117.75公斤;普通鱼  相似文献   

17.
用XTL-2400型解剖镜连续观察苏氏圆腹鱼芒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特征;用XS-18型显微镜观察其器官发育特征和结构,并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和记录。在水温29~31℃时,孵化时间为19 h,孵出仔鱼后70 h卵黄囊基本消失,90 h开始摄食。虽然水温稍有不同,苏氏圆腹鱼芒的胚胎发育速度比同属鲶形目的鄱阳湖黄颡鱼(55 h15 min)、瓦氏黄颡鱼(49 h15 min)、南方大口鲶(53 h25 min)和不同目的白鲢(31 h35 min)、多鳞鱚(36 h30 min)、银鲈(32 h)、梭鲈(106 h)要快得多。  相似文献   

18.
苏氏圆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俗称果巴丁、淡水鲨鱼等,属鲇形目、鱼(鱼芒)科.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苏氏圆腹(鱼芒)鲇Pangasius sutchi(Fowler)隶属于(鱼芒)科Pangasiidae,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是一种肉质好、体形大、生长速度快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是泰国池塘、湖泊及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1978年6月,我们从泰国引进的鱼苗213尾,平均体长为2.12厘米,平均体重为0.89克,在池塘中与“四大家鱼”、罗非鱼等混养,三年来体长已达50厘米左右,体重达7~9市斤,成活率达到70%。引进以后,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1981年首次进行人工催产试验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亦称美洲鲶、沟鲶,隶属于鲶形目、(鮰)科,为淡水温水性鱼类.该鱼为引进的外来品种,主要分布于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以及大西洋沿岸的部分地区,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其产量占美国淡水养殖总产量50%以上.该鱼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适温广、抗病力强、生长快、产量高、易饲养、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容易捕捞等特点,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1984年该鱼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我国,1987年人工繁殖成功,目前已完成本土化进程,在我国有大面积的养殖.在养殖区域分布中,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为主产区,而江西、重庆、湖南等省市养殖规模较小.2015年全国斑点叉尾(鮰)养殖产量大约为25万吨,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