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灰色模型GM(1,1)与GM(2,1)的改进和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修正了GM(2,1)灰色模型,利用Z变换给出GM(1,1)、GM(2,1)的时间响应序列,改进了灰色预测模型,同时证明该时间响应序列具有自回归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福建省茶叶产量的动态模式,分析了茶叶产量的历史变动状况,并对2009年-2015年的茶叶产量进行预测。通过对原始数据序列开n次方来改善原始数据序列{x^(0)(k)}的光滑度,依据此数据建立的模型群代替原来单一的模型,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灰色多变量GM(1,N)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灰色多变量GM(1,N)模型的时间响应式不精确和建模精度不高等问题,利用各变量的一阶累加序列具有近似非齐次指数增长率的特性,对传统GM(1,N)模型的背景值进行了重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M(1,N)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参数估计式和近似时间响应式.最后通过算例模拟和应用实例表明了改进的GM(1,N)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用Excel求解GM(1,1)模型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GM(1,1)模型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最常用预测模型.在常用的灰色数列预测、灰色灾变预测、灰色季节灾变预测、灰色拓扑预测、灰色区间预测等方法中,均离不开GM(1,1)模型.GM(1,1)模型虽然是最简单的灰色系统模型,但建立这种模型需要一定的矩阵运算知识或数理统计知识,在数据列较长的情况下,若不会计算机编程,求解灰参数是十分烦琐的.因此,求解灰参数是建立GM(1,1)模型的关键和难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CNE-2Z)细胞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标记有丝分裂百分数法(PLM)和连续标记法首次测定了人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系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时间。 PLM法结果为 TC18.5h,TS10h, TG16.77h, TG21h, TM0.73h;连续标记法结果为TC17.13h,TS9.36 h, TG16.09 h, TG21h, TM0.68h。平均有丝分裂指数为 2.74%。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近,细胞生长良好,为鼻咽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GM(1,1)模型对烟草产量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科学规划福建省宁化县烟草种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该县1996~2004年烟草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灰色系统的预测GM(1,1)模型。运用GM(1,1)模型对全县的烟草产量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分别进行了残差、关联度和后验差检验。结果表明,预测产量与实际产量大体吻合,二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8%,关联度为0.91(k=0.5),方差比为0.4,小误差概率为1。经与检验标准对比,显示所建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宁化县烟草产量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担子菌补记(一)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1  
报道《吉林省真菌志》(第一卷担子菌亚门)中未记载的吉林省新记录担子菌5种,即巨囊菌Macrocystidia cucumis (Pers.:Fr.)Kummer,纤弱小菇Mycena osmundicola J.Lange,秋盔孢菌Galerina autumnalis (Peck.)Smith et Sing.,血红孔菌Pycnoporus coccineus(Fr.)Bond.et Sing.  相似文献   

8.
我国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复序列探针MGR586与限制性内切酶EcoR1组合,分析了在我国1980~1996年期间的17省(市)146个不同稻区475个稻瘟病菌株(下简称菌株)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s),依其MGR-DNA指纹(下简称指纹)的相似率,结合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将表现为48个不同致病型的475个菌株区分为56个谱系,每个谱系的寄主范围有限,且与不同稻区稻瘟病的群体结构差异明显.菌株的指纹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稻瘟菌有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并在适宜的气候和人工接种条件下,草瘟菌和稻瘟菌可彼此互交.文中,作者还分析了不同稻区稻瘟菌谱系和毒性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该菌的致病性变异及其演化过程,为改进种质资源的筛选方法和持抗育种的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免疫进化算法(IEA)和灰色系统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农药降解的IEA—GM(1,1)预测模型,分别对喹嗯硫磷在豇豆中的残留量、代森锰锌在西红柿中的消解动态、粉锈宁在麦穗中的残留量、抗蚜威在黄瓜果实中的残留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IEA-GM(1,1)预测模型拟合精度和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模型,而且该模型不受时间等距条件的限制,建模时不用进行时间变换,可用于预测施药后任意时刻的农药残留量。IEA和灰色系统理论同时用于农药降解建模原理直观、简便、易行,为农药在生态环境中降解规律和降解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用60Co射线200Gy、250Gy、300Gy的剂量对3个小麦品种的风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从芽长、出苗率、成株率、畸变苗(株)率和植株致矮性等方面研究了M1代的辐射效应;从早熟性、矮秆及穗型变异等方面研究了M2代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M1代各供试材料的田间出苗率,成株率及株高均呈下降趋势,而畸变苗(株)率呈上升趋势。3个供试材料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其敏感顺序为:荷兰1号>永良4号>永良12号。在M2代中,3个品种总的突变率分别为荷兰1号(0.62%)、永良4号(0.54%)、永良12号(0.50%)。各处理中诱发突变频率高低的剂量顺序为250Gy>300Gy>200Gy>。用60Co射线处理小麦干种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品种的早熟性和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11.
GM(1,1)模型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M(1,1)模型建模原理,对GM(1,1)模型的模拟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新模型克服了序列增速过快对模拟效果的影响,扩大了GM(1,1)模型的应用范围,经实例验证,其模拟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李勇  冯仲科  罗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199-2200
为了以尽量少的胸径和树高数据来预测材积,利用灰色理论建立日本落叶松GM(1,2)模型.在建模的过程中,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来确定最优的关联因子,使得建模过程简单、实用,而且模型的精度完全满足建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和田绿洲蒸发能力预测的多因素GM(1,3)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灰关联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和田绿洲蒸发能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根据灰色GM(1,N)建模原理,对和田绿洲蒸发能力建立了GM(1,3)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同时也说明了GM(1,N)模型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以Z指数为旱涝指标,确定宿州市大涝年份,应用改变背景值的中心逼近式GM(1,1)模型,通过调整m值提高模型精度,建立了精度较高的宿州市大涝发生年份GM(1,1)预测模型,并对宿州市下一个大涝发生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李敦祥  李志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04-19706,19710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2001~2009年影响广西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灰色GM(1,1)模型对广西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复杂系统模型中的预测精度,从原始数据和预测值两个方面对灰色GM(1,1)模型进行改进。根据原始数据的信息特点对模型作补充定义;预测值改进则利用背景值重构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值进行改进,求出最佳预测值。结果表明:改进GM(1,1)模型的平均残差和相对残差都远远小于传统模型,其预测效能和可信度都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用Simpson 数值积分公式构造背景值的GM(1,1) 建模新方法,并通过算法分析和一些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对很多时间序列应用方便,且其模型的拟合精度也比一些文献中的建模方法有明显改进.认为所提出的方法是建立GM(1,1) 预测模型时值得考虑的一个新方法,这不仅将对GM(1,1) 建模方法的理论研究提供必要的算法依据,而且对合理应用GM(1,1) 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GM(1,1)模型的四川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彭  郝妙 《农学学报》2017,7(10):96-100
中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加强粮食产量预测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根据2001—2015 年四川粮食产量的历史数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基于弱化缓冲算子的GM(1,1)预测模型,通过残差、级比偏差、关联度、后验差检测、模拟数据检查对模型的合理性和精度进行误差检验,并应用模型预测未来3 年的粮食产量。研究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GM(1,1)适用于粮食产量预测且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了2016、2017、2018 年的粮食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11%、-0.39%和1.21%,由此得出未来粮食产量将在波动中增长。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分析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食品安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系统及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建立二阶残差修正GM(1,1)模型,实现对食品安全监测的预警分析。以《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6年白酒产品国家监督抽查数据构建灰色残差修正模型,对2007年数据进行预测,预测值为82.74%,与实际值82.04%相当接近。研究表明,该分析方法应用于食品安全预警,可有效对食品安全态势进行预测,为食品安全快速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