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阿泰灵是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病毒研究团队,针对植物病毒病发生特点及植物抗性机制,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而成的新型病毒病生物农药。国家专利创制产品,世界上第一个抗病毒蛋白质农药!通过诱导植物抗病机制,提高免疫力,高效防治病毒病,绿色环保,高增产!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各种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如何减少农药的大量施用,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的一块"心头病"。近日,清华大学植物抗病小体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这项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新成果被国外同行点赞,称为"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清华大学柴继杰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团队、清华大学王宏伟团队最近的联合研究,在植物免疫研究领域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此项成果填补了人们25年来对植物抗病蛋白认知的巨大空白,将为研究其他抗病蛋白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发布了一款名为"阿泰灵"的新型病毒病生物农药。据悉,该产品是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几代专家研究的首个蛋白质农药,完成一系列测试后最终正式上市。其核心技术属国家创制型农药专利,具有诱导抗病机制、无交互抗性、高效防治病毒病等众多优点,被业内称为绿色、有机农业的专用农药。资料显示,出自中国顶尖科研单位专利的阿泰灵由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与氨基寡糖素科学配伍而成,是先进的植物免疫诱抗剂类蛋白质生物农药。其能实现多种功能,既可抑  相似文献   

4.
<正> 河南的研究人员不久前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的胶囊型绿色农药,这种农药一改传统农药包装的旧形象,包装剂量每粒只有0.2克,具有打破种子休眠,促进发芽的作用。经过浸泡的种子,芽齐苗壮,返苗快速,可以避免僵苗,成活率达到96%以上。而且使用这种农药可以增强作物抗逆能力,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寒、抗盐碱、抗倒伏能力,对于植物遭受药害、肥害,或因低温冻害、早衰、早涝等  相似文献   

5.
红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它除含蛋白质、脂肪外,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植物皂素以及铝、铜等微量元素,这使红豆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红豆所含物质具有利尿作用,可治疗心性、肾性水肿及肝硬化腹水等病症;红豆所含的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据云南网消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经过多年系统研究,发现了植物病毒抑制剂、高效低毒的抗病毒剂、化学诱导剂,这种抗病毒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识别病毒能力,表现出很高的治疗指数,远远超过人工合成的抗病毒剂,这一重大发现为研制新农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科学依据。据介绍,4年的大田试验表明,这种名为AHO的抗病毒  相似文献   

7.
<正>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杀菌剂,高效低毒,能增加植株体内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降低赤毒素和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乙烯的释放量,增加抗倒、抗旱、抗寒及抗病等抗逆性,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及提高经济效益,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植物生长延缓剂之一。对人、畜禽、鱼类低毒,在蔬菜生产上使用对增产和提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国际市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严格限制,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市场很紧俏,其中植物农药的市场前景最为广阔,而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的菊科植物——除虫菊,则是制造绿色植物农药的理想原料。我国有不少精明的企业家顺应国际潮流,积极发展极具前途的植物农药产业,因此,除虫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湖北科诺植物农药研究所等科研部门,不仅成  相似文献   

9.
在花卉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不少人一提防治就想到喷农药。这样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发生的效果,但往往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较费财力。而园艺防治则既能克服上述弊端,又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一、选育抗病抗虫的优良品种花卉的不同品种,抗病、抗虫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引种和栽培时,在不影响整体配置和观赏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抗病抗虫的品种。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蔬菜标准化程度的提高,植物源农药销量也与日俱增。植物源农药之所以安全,是因为这类农药的成分是从植物体内提取的天然物质,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1.
NBS类抗病基因是植物中最大的一类抗病基因。亚麻荠是一种新型能源及特用油料作物,抗病、虫、杂草及逆境能力极强。然而,有关其抗性分子机理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NB-ARC标准结构域的HMM模型,对亚麻荠本地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NBS类抗病基因。结果表明亚麻荠基因组共有472个NBS类抗病基因,分布于17条染色体上,56%的基因成簇分布。所有串联重复基因也都以基因簇的形式出现,这表明串联重复有利于基因簇的形成。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TIR-NBS-LRR(TNL)和CC-NBS-LRR(CNL)两类亚家族的抗病基因可能在进化过程中遵循不同的进化路径,导致其在应对病原菌侵染时发挥不同的功能。本研究发现将为鉴定新的植物抗病基因和解析亚麻荠高抗病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杉 《农药市场信息》2003,(11):13-14,16
<正> 一、我国发展植物农药的条件和益处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80%以上为化学制剂。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要进口价值6亿美元的农药及农药原料。开发国产植物农药已成为我国农药发展的一条新路。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拥有丰富的植物源农药品种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其中具有杀虫抑菌作用的有毒植物就有1万多种。利用这些丰富的有毒植物资源生产对人畜无害的植物农药,有着十分喜人的前景。我国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全国各地荒山、荒地均可种植。如建设两座年产1万吨的工厂,约需各种中草药7~8吨,将可  相似文献   

13.
植物在和病原微生物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免疫防卫系统,其中,植物的代谢途径在其免疫防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植物在多种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可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是构成植物免疫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了解不同的代谢产物在植物抗病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笔者结合近年研究,综述了植物代谢产物水杨酸、植物凝集素、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以及次生代谢产物植保素、木质素、胼胝质的生化特点;这些代谢产物在植物抗病作用中的功能及其在抗病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机制也得以阐明。  相似文献   

14.
植物天然免疫性研究进展及其对作物抗病育种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定植在充满各种病原菌的环境中却能健康生长,显示其拥有一套免疫系统以应对病原物的侵染。最近,人们发现植物免疫系统至少包括2个层次:第一层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发的免疫性(PTI),即植物通过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RRs)对病原菌的PAMPs进行分子识别,从而启动植物的防卫反应;第二层为病原菌效应子激发的免疫性(ETI),即有些毒性强的病原菌通过产生效应子(effectors)来抑制PTI,从而突破植物的第一道防线,而植物又进化出新的分子受体(例如R基因编码的NBS-LRR蛋白质)以侦察病原菌效应子并启动第二道防卫反应。数亿年来,病原菌的侵染和植物的防卫交替进行,促进了病原菌和植物基因组的共进化。最新的研究还发现,黄单胞杆菌TAL effectors和寄主植物DNA 的相互识别中,利用了精准的分子密码。TAL effector类蛋白识别植物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识别模式是2个氨基酸识别一个核苷酸。通过这种识别,TAL effector操控植物靶基因的表达,引起寄主植物的感病或抗病反应。上述抗病分子机理研究的突破,将对植物抗病育种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几种新型植物源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植物源农药是取代化学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上使用的农药品种。现将蛇床子素、苦皮藤素、血根碱、桉叶素四种新型植物源农药的特性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植物与尖孢镰刀菌的互作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全面地揭示植物与尖孢镰刀菌的互作机制,本文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尖孢镰刀菌对植物的致病机制,植物对尖孢镰刀菌的抗病机制以及植物与尖孢镰刀菌之间的互作机制,认为尖孢镰刀菌与植物之间主要通过小RNA水平、基因水平、蛋白质与化合物水平三方面进行互作。而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小RNA分析也将是今后研究尖孢镰刀菌与植物互作机制的主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杀菌剂,属植物生长延缓剂,也叫抑制剂。能增加植株体内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降低赤毒素和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乙烯的释放量,增加抗倒、抗旱、抗寒及抗病等抗逆性,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及提高经济效益。对人、畜、禽、鱼类低毒,在蔬菜生产上使用对增产和提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培育壮苗。当茄果、瓜类等蔬菜在幼苗徒长时,可在  相似文献   

18.
<正>人们通过化学合成或发酵等方法生产的、与天然植物激素有类似生理和生化效应的物质称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我国1997年颁布实施的《农药管理条例》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药而进行统一管理。目前世界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共有植物  相似文献   

19.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40个植物抗病基因结构与功能的明确,有利于深入研究病原菌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制定更为有效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本文对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策略、结构与功能、抗病分子机制,以及植物抗病基因在转基因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进一步加强植物源农药的登记管理,更好地制定科学、公正的植物源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和审批标准,促进植物源农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我国安全农产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于2003年3月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植物源农药登记管理研讨会"、来自国家经贸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