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付家机械林场樟子松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整合,在付家林场樟子松初级种子园、1.5代种子园和优树收集圃中共收集到559份樟子松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大多原产地和来源地为内蒙古红花尔基、嫩江县高峰林场、林口县青山林场、付家林场.建园时间分别为1977—1980年、1988年、1990—1991年,对调查收集到的...  相似文献   

2.
油茶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重要意义,介绍了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油茶及其近缘种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利用概况,强调必须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3.
元宝枫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对元宝枫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为元宝枫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及优良种质的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从查阅文献入手,结合元宝枫生长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前往主要分布区对全国范围内元宝枫种质资源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种质资源。结果与结论对全国15省28个地区元宝枫进行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获得元宝枫不同居群的生态环境、生长特性、叶片和种实形态特征等,拟采用播种繁殖,将种源家系苗木补充到泰安市乡土观赏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4.
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种质资源不断丢失。作者介绍了国外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并展望了林木种质资源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挽救、保护和综合利用珍贵的泡桐Paulownia种质资源,对全国20个省(直辖市)进行泡桐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并对其保存和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到2009年底,共搜集到338份泡桐种质资源,其中包括50个生长量大、干形好、抗性强的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 优良单株资源;在河南温县、湖北赤壁和江西九江共...  相似文献   

6.
正泰格林纸集团杨树种质资源基因库位于君山区广兴洲镇及柳林洲镇,始建于2002年春。通过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和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先后收集国内主要杨树品种及南林多个组合的育种群体,建立了杨树种质资源基因库。到目前为止,已收集杨树品(家)系1445个,总占地面积达320亩,其中广兴洲镇120亩,柳林洲镇200亩。现已建成全国最大杨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5a来,通过对黑木相思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林场顺利建成全省首家优良黑木相思无性系种子园,共收集到30份优良种质资源,采用嫁接方式,现有保存率达到51%。黑木相思种子园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优良种质资源,提高阔叶树的树种比重,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不仅有利于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而且对加快黑木相思适生地的森林资源培育,更好地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基地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张庙村,占地15.3hm2。基地采用种质资源收集、良种繁育、富根容器苗培育、示范果园建设四位一体的模式进行美国山核桃产业化开发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共包括种质资源收集区、良种测定区、采穗圃、良种扩繁区和示范果园五大功能区。种质资源收集区自前收集有国外美国山核桃优良种质资源53份,国内选育的美国山核桃优良品种25个,最终建成国内资源最为丰富的美国山核桃种质资源基因库。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清云南省核桃资源数量与分布,推动区域性良种选育,促进云南省核桃产业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发展,2015年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对全省16个市(州)进行了核桃种质资源调查,共收集种质资源1 364份,涵盖了胡桃科3属9种,并完成了核桃种质资源初步评价、种质资源标本库、信息库及资源圃建设等工作。以期在核桃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加强核桃种质资源研究,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核桃产业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安徽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类种质资源是竹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提。为了收集和保护安徽省的竹类种质资源,广德县林科所承担了"广德优良竹类种质资源异地收集保存库建设"项目。项目共收集保存竹子20属222种,保存各类活体竹株30余万株;同时,开展了相关竹类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等系列研究,为优良竹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5个中粒种咖啡无性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5个中粒种咖啡无性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和综合评价,筛选出24-2号、兴28、兴29、26号、6号、24- 1号等产量高、农艺性状优良的无性系,建议生产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调查、收集、保存了潮汕地区橄榄、杨梅、余甘子三种果树种质资源103份,其中橄榄种质54份,杨梅种质33份,余甘子种质16份,并根据各果树的分类特点,重新进行了归类。同时,根据各种源生产上的表现,筛选出优良品种17个,其中,有7个品种通过省级良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西南部蝶类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采集和饲养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到湘西南蝴蝶标本293种和亚种,分属11科148属。首次发现湖南新记录143种。一批世界精品蝶,中国珍蝶和在湘西南有分布而全世界仅有1-5种的属。次次列出我省珍稀蝶39种。对湘西南蝶类分布区系及特点进行了详尽分析,同时提出了保护,利用蝶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云南橡胶树选育种工作进展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云南橡胶树选育种工作50年,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实现云南植胶良种化,收集、保存、利用橡胶新种质,选育高产抗寒新品种和新技术育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对天然橡胶产业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山东观赏木瓜种质资源调查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观赏木瓜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对不同品种类型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观赏木瓜资源进行了形态分类,并对其观赏应用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菇菌种,从国内外主栽地区收集引进双孢菇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菌丝体活性、农艺性状、产量等为检测指标,筛选性状优良的2个双孢菇品种A2、A3,A2品种在常温及冷藏条件下较其他品种更耐存储,适合长距离运输销售,A3品种栽培产量最高,A级菇占比最高可达91%,试验为进一步优化适宜工厂化栽培的双孢菇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3种杨树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集1-69杨等10种黑杨的9年生试材,易县毛白杨等3种白杨的13年生试材,测试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分析心边材,不同树高位置,株间的变化规律,比较品种间木材性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3种杨树全树木材心材率在14.6-34.1%,之间,生材含水率在86.2-148.5%之间,由生材干燥至含水率为12%所产生的干缩率在8.66%-11.96%这间,气干密度属低类或很低类,强度属弱类,硬度属软类或甚软类,冲击韧性中等;黑杨心材颜色深,心边材性质差异大,白杨心材颜色淡,心边材性质差异小,品种间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按其主要特点可将13个品种的木材分为4类。  相似文献   

18.
切花月季芽变品种的分子标记与鉴别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代月季的基因型高度杂合,目的基因的定位如同大海捞针,形态指标模棱两可的描述比比皆是。为此,特别收集了组别17个,品种45个及相对的芽变品种进行随机增护多态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基因分析。结果表明:11个经筛选的人工全盛随机引物(10-base)共增扩出基因位点143个,其中多态性位点93个,平均多型性比率高达66.0%;切花月季品种与品种之间,特异性RAPD图带清晰稳定,极易识别;由同一品种变异而来的芽变品种之间,特异性位点极少,相似性遗传距离非常接近,最小为0.8607,最大为1;幼叶DNA双步CTAB提取法有助于提高基因指纹图谱的重现性。这为表型性状较为相近的切花月季芽变品种的分子鉴别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也为转基因品种的育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林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编写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林木新品种DUS测试的重要意义及植物DUS测试的国内外现状, 探讨了在我国开展林木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编写工作的总体思路、具体方案及操作原则等。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为:学习UPOV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编制原则、相关规定及我国部分农作物编制的成功经验; 收集林木现有品种(系)的有关资料, 内容包括:品种的表型特征、适应性、生长特征、抗性特征、适生环境等; 整理汇总资料, 参照UPOV的原则选择测试性状体系及设计科学的田间测试操作规程; 结合UPOV评价体系和具体树种的育种现状, 建立我国具体林木属(种)的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技术标准和可能的DNA指纹档案。  相似文献   

20.
四川野生花椒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野生花椒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并进行了标本、图像与种子资源的采集。已采集标本166份,种子材料40份。经鉴定,初步采集到了野生花椒5种,4变种;并对采集到的种子材料播种育苗,进入资源圃保存,为花椒属植物生殖机理的研究和育种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