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的存在,英语也不例外。英语歧义现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方 面,英语歧义句语义含混,模棱两可,会妨碍人们正常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正确的理解和恰当的运用英语歧义,不但能提高英语的欣赏水平,而且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前者是语言结构矛盾的自然显露;后者是说话人对于语言结构矛盾的积极利用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这样的分类,能显示语言消极的一而和积极的一面,在交流中区别对待,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还从语音、词、句法、语感、情理诸方面论述英语和汉语歧义现象,说明其对交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 Richard Day 提出的大学英语泛读课教学“i- 1 假想”,结合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从运用机制方面阐述这一假想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这一泛读假想的应用将有利于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转换教师角色,提高学生的实践量和参与程度,通过在自然学习过程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英“篇章概要”写作是对英语学习的英语基本技能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检验。本详细剖析了英“篇章概要”各步骤的写作要点,指出经常性的写作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写作速度和能力,而且能够极大提高与英语语言有关的其它分科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所谓模糊语言 ,并不是指含混不清 ,模棱两可 ,使人产生误解的语言 ;它是利用语义的模糊性 ,准确地反映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模糊”(fussiness)和“含糊”(vagueness)的概念是不同的 ,尽管这两个词有点相似。模糊词语是具有不确定的外延的词语 ,其模糊性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含糊”可以定义为一个有多种语义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就整体说来 ,含糊必然模糊 ,而模糊不见得都含糊。一、模糊语言与翻译语言的美固然有它不准确性和鲜明性 ,但也有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生活中的许多概念并不一定要用十分精确的词语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我们虽然不必极端的理解歧义的普遍性,但其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蓄意歧义和无意歧义,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近年来,关于模糊性的研究在各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而模糊语言对于商务英语的交际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也是商务英语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进行阐释性研究,并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模糊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由此证明模糊语这一语言运用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商务从业人士恰当灵活地运用模糊语言的意识,从而促进商务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阅读理论模式,提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交互阅读模式,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图式知识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根据成因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句法歧义等。探讨英语中的歧义现象的成因及排除方法,有助于我们阅读、翻译、教学和交际。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致使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与《大纲》的要求差距很大。针对学生在口语与写作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阐述了如何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英语教学新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尹德谟(四川农业大学社科部雅安625014)一、新教学原则对教学模式设计和要求研究生英语“读听说写译、基本齐步走”的新教学原则的宗旨是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英语书面文本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无灵主语句在英语句型中十分普遍。由于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和语言上的不同, 中国学生很难学会使用无灵主语句。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 意在分析中西不同思维方式的生成机制, 找出理解英语无灵主语句的方法, 从而帮助中国学生克服中式思维, 造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英语委婉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性是委婉语的基础,是实现其交际功能的手段。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委婉语的语音、语义两种构造方式,并总结了其五大语用交际功能:避讳功能、润滑功能、劝诱功能、礼貌功能及掩饰功能,以便为读者了解、掌握并正确运用委婉语提供帮助,为培养更具策略性、感染力和认同感的交际语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英、美著作中的句子和国内外语法学家的不同见解,对长期争论的问题“N Times More Than”等于“N Times As…As”,还是等于“(N+1)Times As…As”进行了讨论,并从语言的模糊性和人们的语言行为探讨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处理这个问题以避免误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客观派认为“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对立派认为“中国英语”的存在缺乏政治、社会和理论基础。由于对“中国英语”的定性缺乏同一性,使双方往往是在不同的前提下进行争论,对“中国英语”的采集也不是在同一个准则下进行。应从“语言使用”和“语言使用者”两个侧面对“中国英语”进行定性;应把国际通用英语与地域英语区别开来;应该明确在国际交往中英语言文化不是国际通用文化。  相似文献   

16.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课不仅是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经多年的植物生理实验教学探索,在实验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应做好“三个方面观念的转变”,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英语考试,消灭“哑巴英语”现象。解放思想,及时“充电”,提高自身能力,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科研之中。  相似文献   

18.
无论哪一种语言的交流,对来自外界语言信息的感知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以“听”这种感知技能为首。我们非常赞同李宗宏先生“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外语学习中值得倡导和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的观点。针对很多语言学习对于听力能力的提高束手无策的现象,我们来作一个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检索和文本分析发现,英语tea是来自汉语的借词,亚欧主流语言中的“茶”的读音滥觞于广东话cha和厦门话te两种发音,是语言接触后的语言借用现象,其含义具有扩大化和隐喻化的嬗变。茶和茶文化通过荷兰和葡萄牙进入英国后,品茗成为时尚,同时也融入了英国语言和英国文学,英国茶承载了丰富的隐喻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英国特色的茶文化,从而有别于汉语和汉文化中茶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导入理论在英语语言教学、研究中仍处于探讨之中。在坚持、改进已有做法的基础上,化导入在教学实践中应体现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贴近社会现实,提高、改善所“导入”的“化”的质量和结构;而其目标则立足于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注重“跨化交际能力培养”与“明熏陶”效果。因此,本既涉及所导入化点的深化与系统化,也涉及到了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调整,并就实践操作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