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将卡拉白鱼分别在NaHCO3质量浓度为0,0.5,1,2,3,4,5 g/L的水体中饲养30 d,观察其对生长及渗透调节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度7.63~21.46 mmol/L(T0.5~T2)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较对照组均有增高趋势,其中碱度7.63 mmol/L(T0.5)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渗透压、血清离子和鳃丝线粒体Na ,K -ATP酶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仅T2组血清Mg2 浓度较对照组升高;碱度29.64 mmol/L(T3)组虽然生长良好,但血清Mg2 、PO43-和Cl-浓度以及血清皮质醇较对照鱼差异显著(P<0.05);碱度40.78 mmol/L(T4)组相对增重率和相对增长率均低于对照组,鱼生长受到抑制,但成活率仍为100%,鳃丝线粒体Na ,K -ATP酶、血清渗透压和血清Na 、Mg2 、PO43-、Cl-、K 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碱度49.26 mmol/L(T5)组鱼于试验4 d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2.
木聚糖酶对尼罗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10%、0.15%的木聚糖酶,饲喂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75 d后,测定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探讨木聚糖酶促进尼罗罗非鱼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0.10%木聚糖酶浓度组鱼的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浓度组鱼血清中K 的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个试验组鱼血清中Na 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5%、0.10%浓度组鱼血清中C l-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鱼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鱼血清中TP和ALB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组鱼血清中球蛋白(GLO)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组鱼血清中甘油三脂(TR I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和0.15%组鱼血清中TR I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鱼血清中血糖(GLU)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改善鱼体的营养水平,提高营养素的吸收量,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慢性拥挤胁迫对鲤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慢性拥挤胁迫对鲤Cyprinus carpio的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养殖28 d后,高密度组(70 g/L)鲤的终体重、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中密度组(35g/L)和低密度组(对照组,密度6 g/L,P<0.05),中密度组鲤的终体重、特定生长率也低于低密度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组和中密度组鲤血清中尿素氮水平极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1),高密度组与中密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组鲤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鲤血清中游离脂肪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1);而高密度组血清总蛋白却极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1);血糖、乳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肌酐水平,3个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以芦笋品种NJ978为试材,研究了NaCl胁迫对芦笋幼苗生长及体内Na+ ,K ,Ca2 吸收和分布的影响,结 果表明:盐分对芦笋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加剧,低盐胁迫下(NaCl≤50mmol/L),芦笋生长 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高盐胁迫(200~300mmol/LNaCl)显著抑制了幼苗生长.随NaCl浓度的增加,芦笋体内 Na 含量增加,K ,Ca2 含量降低.芦笋根系对Na 有一定的截留能力,低盐环境下(NaCl≤100mmol/L),根部 Na 迅速增加,而地上部Na 增加缓慢,从而抑制了Na 向地上部运输,并维持了地上部相对稳定的K ,Ca2 平 衡;外界NaCl浓度高于根系Na 截留阈值后(100mmol/L),大量的Na 运输至地上部并限制了K ,Ca2 的吸收, 表现为K /Na 和Ca2 /Na 迅速下降.芦笋根系对K ,Ca2 ,Na 选择吸收性(ASK,Na,ASCa,Na)随盐胁迫增加而变 高;根部向地上部运输K ,Ca2 能力(TSK,Na,TSCa,Na)在0~100mmol/LNaCl水平下逐渐升高,之后迅速下降.以 上结果表明:根部对Na 的截留和Na ,K ,Ca2 在器官水平上的再分布是芦笋适应盐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选择体重40 kg左右小尾寒羊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半胱胺的添加量分别为:1组1 g/头.d、2组2 g/头.d、3组3 g/头.d、对照组0 g/头.d,结果表明:①半胱胺能够激发瘤胃原虫的生长率和增长数量。②试验羊采食正常,各组间采食量无显著差异。试验3组的日增重达到0.234 kg,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间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组的耗料/增重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试验3组的耗料/增重显著低于试验1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消化率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以芦笋品种 NJ978为试材,研究了 NaCl 胁迫对芦笋幼苗生长及体内 Na +,K +,Ca2+吸收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对芦笋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随 NaCl 浓度的增加而加剧,低盐胁迫下(NaCl ≤50 mmol/L ),芦笋生长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高盐胁迫(200~300 mmol/L NaCl)显著抑制了幼苗生长。随 NaCl 浓度的增加,芦笋体内Na +含量增加,K +,Ca2+含量降低。芦笋根系对 Na +有一定的截留能力,低盐环境下(NaCl ≤100 mmol/L ),根部Na +迅速增加,而地上部 Na +增加缓慢,从而抑制了 Na +向地上部运输,并维持了地上部相对稳定的 K +,Ca2+平衡;外界 NaCl 浓度高于根系 Na +截留阈值后(100 mmol/L),大量的 Na +运输至地上部并限制了 K +,Ca2+的吸收,表现为 K +/Na +和 Ca2+/Na +迅速下降。芦笋根系对 K +,Ca2+,Na +选择吸收性(ASK ,Na ,ASCa ,Na )随盐胁迫增加而变高;根部向地上部运输 K +,Ca2+能力(TSK ,Na ,TSCa ,Na )在0~100 mmol/L NaCl 水平下逐渐升高,之后迅速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根部对 Na +的截留和 Na +,K +,Ca2+在器官水平上的再分布是芦笋适应盐胁迫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咸海卡拉白鱼对盐碱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对咸海卡拉白幼鱼进行了NaCl和NaHCO3急性和亚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4,48,96h的半致死浓度(LD50):NaCl质量浓度分别为22 61,21 66,21 24g L,碱度分别为137 55,129 02,112 23mmol L。鱼对pH耐受性范围(7d内):4 5~10 1。亚慢性试验表明:NaCl质量浓度<5g L对鱼生长无影响;NaCl质量浓度为8g L使鱼生长受抑制;NaCl质量浓度为11g L鱼存活率93%。NaHCO3碱度为0 5g L(6 47mmol L)和1g L(10 64mmol L)处理组与对照组(1 47mmol L)相比,鱼增重5 5%和7 5%;碱度为2g L(23 65mmol L)对鱼生长无影响;碱度为3g L(32 20mmol L)鱼生长受到抑制,60d死亡率5%;碱度为4g L(44 98mmol L)处理组在12d鱼死亡率100%。在盐碱双因子试验中,卡拉白幼鱼在NaCl5g L、碱度23 65mmol L(pH9 2)的水体生长良好,适宜在半咸水中生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血酮水平对奶牛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选择围产后期奶牛20头采集血样,根据血液BHBA值分为4组,每组10份.根据已有的研究表示BHBA值在0~0.4 mmol/L范围内的奶牛为正常组,在0.5~1.4 mmol/L范围内的奶牛为能量负平衡组,在1.5~2.9 mmol/L范围内的奶牛为亚临床型酮病组,大于3 mmol/L奶牛为临床型酮病组.采集各组奶牛血液,制备血浆,采用自动兽用生化分析仪和酶标仪测定奶牛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血浆中BHBA、AST、GLB、TP、NEFA、TCH、TG的浓度临床型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且部分指标随着酮体值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血浆中ALP的浓度正常组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中GGT亚临床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浆中ALB的浓度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浆中ALT的浓度临床型组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血浆中GLB的浓度临床型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浆中LDL-C、HDL-C的浓度临床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随着酮体值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血浆ApoA1、ApoB浓度在NEB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血酮水平可预警奶牛肝脏功能和脂代谢是否异常.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盐度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幼鱼生长、渗透生理和体成分组成的影响,在水温16~21℃下,将体质量为(1.28±0.25)g的梭鱼幼鱼在盐度为0.8、5.0、10.0(对照)、15.0、20.0、25.0、30.0、35.0的室内循环养殖系统(100 L)中饲养6周。结果表明:各盐度下梭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成活率最低,且显著低于除盐度为5.0组之外的其余各组(P0.05),盐度为10.0及以上的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0.8的组饲料系数最大(P0.05),且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5.0、10.0的组摄食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度为35.0的组血清渗透压最高(P0.05),盐度为0.8的组血清渗透压最低(P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血清渗透压等渗点为0.319 mol/kg,所对应的盐度为11.3;血清Na+、K+、Cl-离子含量随盐度的升高整体呈上升趋势;盐度为25.0的组鳃丝Na+/K+-ATP酶活力最低,仅显著低于盐度为0.8、15.0的组(P0.05),盐度为0.8和15.0的组酶活力最高;梭鱼幼鱼体水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随盐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梭鱼幼鱼的等渗点相当于盐度11.3,且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能力,可以适应0.8~35.0盐度的水体。  相似文献   

10.
盐地碱蓬在不同盐度和发育阶段离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生长至第二级分枝时的盐地碱蓬 (Suaedasalsa)进行不同浓度NaCl处理 ,以研究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的离子含量及植株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NaCl浓度为 1 0 0mmol/L时对盐地碱蓬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植株含水量明显提高 ;NaCl浓度为 30 0mmol/L、6 0 0mmol/L时则对其生长有抑制 ,6 0 0mmol/L时植株含水量明显下降 ;植株各部位Na+ 、Cl- 含量随外界盐度升高而增大 ,但无线性关系 ;Na+ 、Cl- 主要分布于叶片中 ,其中老叶中Na+ 、Cl- 含量显著高于幼叶 (P <0 .0 5 ) ,种子含量很低 ,根和茎基部Na+ 、Cl- 含量显著低于叶片 (p <0 .0 5 ) ,各部位的K+ 、Ca2 + 、Mg2 + 含量随外界盐度升高而下降 ,不同发育阶段的幼叶以及花中NO3- 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 (P <0 .0 5 )。可以看出盐地碱蓬对Na+ 、K+ 、Ca2 + 、Mg2 + 、NO3- 等离子的吸收和分配表现出一定调节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对养殖美洲鲥幼鱼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了MS-222、丁香油、苯唑卡因3种麻醉剂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的麻醉效果,并运用该3种麻醉剂的适宜剂量对美洲鲥幼鱼进行了运输试验。麻醉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麻醉浓度(MS-222为75 mg/L以上,丁香油为20 mg/L以上,苯唑卡因为40 mg/L以上)下,鱼很快(30 min内)停止鳃盖张合运动,且停止鳃盖运动的鱼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10 min内)后也能够复苏;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20-30 mg/L,丁香油为8-10 mg/L;苯唑卡因为20-30 mg/L)下,鱼能够进入麻醉状态,且能保持很长时间(12 h);麻醉效果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在20 mg/L MS-222麻醉剂下,小规格鱼较大规格鱼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而在10 mg/L丁香油和20 mg/L苯唑卡因麻醉剂下,小规格鱼却难进入麻醉状态。运输试验结果表明:麻醉运输组和对照组(非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基础组(运输前)(P<0.05);麻醉运输后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仅苯唑卡因麻醉运输组鱼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苯唑卡因更适合用于运输美洲鲥的麻醉。  相似文献   

12.
测定暴露于不同汞离子质量浓度(0、0.05、0.10、0.15、0.20、0.25 mg/L)下草鱼血清和肾脏溶菌酶(LSZ)活性.在试验剂量和时间范围内结果显示,汞对草鱼血清和肾脏LSZ活性有剂量-效应关系和Hormensis现象.在0.05和0.10 mg/L浓度胁迫下,分别对血清和肾脏LSZ有激活作用;在高于0.05和0.15 mg/L浓度胁迫下分别对血清和肾脏LSZ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试验表明汞离子对草鱼具有显著的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13.
在0、8、16、24、32 5个盐度梯度下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进行驯化,研究了盐度对虹鳟血清中3种激素含量、渗透压以及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淡水中虹鳟的血清渗透压最低,但进入盐度为8、16的水体中时,其渗透压迅速升高,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盐度为24时其渗透压变化较小,盐度为32时其渗透压稍有下降并稳定在(327.0±2.7)mOsm/kg;随着盐度的升高,虹鳟血清中的皮质醇(COR)含量明显增加,在盐度为24时又开始下降;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含量整体上随盐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含量在盐度为16时最低,之后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盐度的提高,虹鳟血清中Na+、Cl-浓度均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血清中K+浓度在盐度升至8时的第4 h出现急剧下降,之后在第96 h又有所回升,在盐度为24的第96 h上升到最高(3.76 mmol/L±0.05mmol/L),在盐度为32的第4 h又下降至最低(1.14 mmol/L±0.15 mmol/L);血清中Ca2+浓度在盐度为0~16时的变化趋势与K+相似,从盐度为24时开始显著上升,到盐度为32时的第96 h上升至最高值(3.39 mmol/L±0.01 mmol/L);除盐度为32时的Ca2+〉K+之外,各盐度条件下虹鳟血清中Na+、K+、Cl-、Ca2+4种离子浓度的高低顺序均为Na+〉Cl-〉K+〉Ca2+。本研究结果表明:虹鳟在高渗环境下,能迅速启动海水中渗透压的调节机制,在皮质醇、T3、T4等几种激素共同作用下增强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淇河鲫饲料中黄霉素的适宜添加量,以不添加黄霉素为对照,研究了饲料中添加2,4,6和8mg/kg黄霉素对淇河鲫生长性能、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黄霉素组淇河鲫的生物学综合评价高于对照组;添加4和6 mg/kg黄霉素处理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各处理组和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血清中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高于对照组;4,6和8 mg/kg黄霉素添加组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mg/kg黄霉素添加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 mg/kg黄霉素添加组(P<0.05),4和6 mg/kg黄霉素添加组肠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和6 mg/kg黄霉素添加组胰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 mg/kg黄霉素添加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黄霉素添加组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其中6 mg/kg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适量黄霉素能促进淇河鲫生长,提高淇河鲫消化酶活性,但不影响鱼体营养成分,其中以添加4 mg/kg黄霉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0、25、50、75、100、125、150、200 mmol·L -1)的NaCl和Na2SO4作为胁迫处理,探讨盐胁迫对湖南稷子苗期K +、Na +吸收与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湖南稷子叶片、茎鞘和根系中Na +含量均增加,K +含量均降低,K +/Na +均下降。其中,Na +含量与分布表现为根系>茎鞘>叶片,叶片和茎鞘Na +含量显著低于根系,K +/Na +明显高于根系;K +含量与分布总体表现为低盐浓度时茎鞘>根系>叶片,中、高盐浓度时茎鞘>叶片>根系。盐胁迫下根系向茎鞘的运输选择性系数(ST1K,Na)与茎鞘向叶片的运输选择性系数(ST2K,Na)在盐浓度>25 mmol·L -1时均显著高于对照,且ST1K,Na值大于ST2K,Na值。当盐浓度≥125 mmol·L -1时,Na2SO4胁迫下地上部K +/Na +趋于稳定,茎鞘和根系中的K +含量和ST1K,Na值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叶片和茎鞘中的Na +含量低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ST2K,Na值在Na2SO4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在NaCl胁迫下先升高后降低。因此,湖南稷子幼苗根系对K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高盐浓度下,湖南稷子对Na2SO4具有更强的耐性。  相似文献   

16.
口服纳豆抗氧化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口服纳豆抗氧化功效。[方法]用分光光度法对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SD老龄大鼠对照组相比,口服纳豆高剂量组(49.5mg/g.wt.d)、中剂量组(16.5mg/g.wt.d)、VC阳性对照组(1g/L)、青年阳性对照组、大豆对照组(16.5mg/g.wt.d)大鼠血清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且纳豆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青年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的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纳豆具有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土壤盐渍化地区的大豆种植提供合理化建议,提高大豆产量。[方法]采用盆栽法培养大豆,分析10、15和20 mmol/L外源CaCl_2对150 mmol/L Na Cl胁迫下大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三叶期大豆幼苗施加150 mmol/L NaCl胁迫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而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喷施10 mmol/L CaCl_2处理组与盐对照组相比,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喷施15 mmol/L CaCl_2处理组与盐对照组相比,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升高,其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升高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不显著(P0.05);喷施20 mmol/L CaCl_2处理组与盐对照组相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综合分析外源CaCl_2对盐胁迫下大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表明,15 mmol/L CaCl_2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早期断奶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羔羊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主要血清生化指标对其早期断奶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三组,试验Ⅰ组(40日龄断奶组)、试验Ⅱ组(60日龄断奶组)、试验Ⅲ(对照组),试验组用代乳料在40和60 d早期断奶,对照组随母羊哺乳.测定指标包括: TP、 ALB、GLOB、A/G、SUN、CHOL、GLU、TG、AST、ALT、ALP、LDH、LDL、HDL、Na、K、Cl、TCa、P、Mg.[结果]试验组SUN分别高于对照组4.87和3.9 mmol/L,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HDL分别低于对照组0.14 和0.1 mmol/L,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AST分别低于对照组17.25和11.8 U/L,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CHOL、GLU分别低于对照组0.33和0.51 mmol/L,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ALT低于对照组4.22 U/L,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Na,Cl分别低于对照组4.63和3.14 mmol/L,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Mg高于对照组0.05 mmol/L,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LDH低于对照组90.14 U/L,差异显著(P<0.05);其他相关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断奶提高了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羔羊SUN含量,显著降低了HDL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之间的平衡状况及体内胆固醇的代谢.同时早期断奶降低血清LDH、AST、GOP含量,对于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及缓解肝脏、心脏和肾脏等内脏器官的损伤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高低反应了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ALP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早期断奶对于羔羊的生长和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镁对肉仔鸡红细胞体外氧化应激的敏感性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本试验用96只1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配为低镁日粮组(镁含量1.2 g/kg)和对照组(镁含量2.4 g/kg)。在体外氧化应激反应体系中,低镁组肉仔鸡红细胞丙二醛(MDA)的生成量高于对照组(P<0.01),低镁日粮显著提高红细胞膜的各向异性参数(P<0.05);低镁组肉仔鸡红细胞的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了17%,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了19%(P<0.05),红细胞膜的镁含量降低18%(P<0.05);低镁日粮组肉仔鸡红细胞膜胆固醇的含量(P<0.05)及胆固醇/磷脂比(P<0.01)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表明低镁日粮削弱了红细胞的抗氧化系统从而提高红细胞对体外氧化应激的敏感性;红细胞膜胆固醇含量的提高和丙二醛(MDA)的积累可能是低镁日粮降低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NaCl胁迫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Na~+、K~+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海滨木槿种子萌发及种皮和种胚中Na+、K+含量的影响。[方法]用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150、200mmol/LNaCl的1/4Hoagland营养液培养材料,培养5、10d后以FP-640火焰分光光度计测定种皮和胚中的Na+、K+含量;培养15d后,将含有NaCl的营养液未萌发的种子分别转入1/4Hoagland培养液继续培养,测定解除盐胁迫后种子萌发的恢复率。[结果]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海滨木槿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在NaCl浓度为200mmol/L时种子的萌发率最低。种皮和胚中Na+含量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和处理天数的延长而增大;在相同的盐浓度下,胚中Na+含量明显低于种皮。随着培养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种皮中K+含量逐渐升高,胚中K+含量逐渐降低,但胚中K+含量明显高于种皮。种皮和胚中Na+/K+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胚中Na+/K+明显低于种皮。[结论]海滨木槿的种皮是阻挡Na+进入种子的一道屏障;NaCl处理下胚保持较高含量的K+和较低的Na+/K+可能是海滨木槿种子耐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