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产地白三叶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婧源  彭燕  罗燕  马啸 《草业学报》2010,19(5):130-138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的41份白三叶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20对随机引物组合,获得以下结果:1)20对随机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79条清晰可辨的条带,每对引物组合PCR扩增出13~44条带纹,平均为23.95条,多态性条带411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占85.1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182~0.334,平均为0.268,表明供试白三叶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5866~0.9896,平均GS值为0.7307;表明供试白三叶种质在分子水平具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3)对所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在GS=0.71的水平上,可将41份白三叶材料分成3大类,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能聚为一类,呈现出一定的生态地理环境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摘 要:分析全球各地主要栽培的杧果品种,明确各个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杧果的培育、保护与鉴别提供科学依据。应用CDD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35个杧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遗传多样性信息数据,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2条CDDP引物和12对SRA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得到263条和24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72条和110条,多态性比率(PPB)分别为95.4545%和94.6094,有效等位基因数( Ne)分别为1.5913和1.6217,Nei''s 基因多样性(H)分别为0.3247和0.2408,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55和0.46,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分别为0.60和0.59,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64~0.96和0.64~0.92,CDDP结合SRAP标记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2~0.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0和0.78,CDDP结合SRAP标记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8,CDDP标记、SRAP标记以及CDDP结合SRAP标记分别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095、0.6947以及0.6850处可以将35个杧果品种分别分为3类、3类和5类,结果表明两种标记结合分析能够更加细腻地解释杧果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划分结果与杧果原产地无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3.
四川白三叶根瘤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来自四川省雅安、康定、泸定、西昌、成都和乐山6个地区的71份白三叶根瘤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3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9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7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95.55%;(2)单引物组合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341,条带信息指数(BI)为0.429,分辨力(RP)为6.226,标记指数(MI)为4.507;(3)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GS)值介于0.493~0.962之间,平均为0.673;(4)采用UPGMA聚类方法,在GS=0.59时71份供试根瘤菌株可划分为3个组,地理来源相同或相似的菌株聚类结果相对集中;(5)方差分析(AMOVA)显示,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85.05%发生在地理类群内,14.95%发生在地理类群间,均表现为极显著(P0.001)。表明SRAP标记对白三叶根瘤菌遗传变异的鉴别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供试白三叶根瘤菌株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在分子水平上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同时也揭示了不同地理环境根瘤菌株的遗传变异与其地域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杂花苜蓿种质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技术,于2009年5月对来自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波兰等地区的31份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yn.)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探究中亚及欧洲等地区杂花苜蓿种质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为杂花苜蓿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7对引物组合共检测出179条清晰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41条具有多态性的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79.89%,材料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59到0.874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值为0.723,与中亚和欧洲的参试种质材料相比,新疆的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显示,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来自中国新疆的7份材料分别聚在第1类和第3类,反映出中国新疆的供试材料间遗传变异丰富,与中亚材料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不同杂花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与地理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SRAP标记对来自不同国家的49份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其群体结构及种质间亲缘关系,为海雀稗种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10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20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对49份种质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6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8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9.8%.49份海雀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2?0.88,平均值为0.67,表明供试海雀稗种质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采用UPGMA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对49份海雀稗种质进行划分,基本都分为2类,且44份材料在3种方法下均表现为较一致的分类,5份材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表明此研究结果反映的种质亲缘关系基本稳定,可用于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SRAP标记对来自不同国家的49份海雀稗(Paspalum vaginatum)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其群体结构及种质间亲缘关系,为海雀稗种质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从100对引物中共筛选出20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对49份种质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6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8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9.8%。49份海雀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2~0.88,平均值为0.67,表明供试海雀稗种质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采用UPGMA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对49份海雀稗种质进行划分,基本都分为2类,且44份材料在3种方法下均表现为较一致的分类,5份材料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表明此研究结果反映的种质亲缘关系基本稳定,可用于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麦冬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杰  王冠明  韩烈保 《草业科学》2012,29(11):1686-1691
本研究使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48份不同产地的麦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1对有效引物组合。11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621条清晰、可辨认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6.45条带纹,多态性条带为621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00%,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 0.058 4~0.936 7,平均为0.497 5,说明供试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所有材料聚类分析发现,在遗传距离0.81处可将材料分为六大类群,部分来自同一地理位置的材料可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
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优良品系和2个引进品种进行扩增扫描,从分子的角度对8份材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1对SRAP引物在8份材料中扩增出576条清晰的谱条,其中多态性条带359个,多态性比率为62.33%,8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962~0.817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388。31对SRAP引物中有1对引物Mel8Em17可以将所有材料区分开来,应用该引物的扩增谱带构建了参试材料的DNA指纹图谱,可将不同材料从DNA水平上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从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引进的31份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2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明显、重复性好的5条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8条,多态性比率(PPB)高达95.08%。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红三叶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在0.5902~0.9344之间,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427,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09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1.3162,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UPGMA聚类分析,可将31份红三叶种质分为5大类,其中来自加拿大的24号种质材料与其他材料间遗传分化最大,单独聚为一类。本文还比较了ISSR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的聚类结果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检验鸭茅EST-SSR标记在几种禾本科植物上的可转移性并筛选出可应用于后续研究的引物,本研究用40对可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上扩增产物的鸭茅EST-SSR引物,分析了6份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6份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3份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和3份牛鞭草(H.altissima)共18份材料的转移率、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和高羊茅可转移率为60%,扁穗牛鞭草和牛鞭草转移率最低,均为50%,26对引物共获得条带128条,多态性条带121条,多态性比(PPB)为94.53%,平均扩增出多态性条带4.92条,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952。18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208~0.974,在遗传系数为0.68时,4个物种分别独自聚为一大类。本研究证实利用鸭茅EST序列开发的EST-SSR在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物种间转移是可行的,可转移的引物对未来禾本科遗传育种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野生垂穗披碱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SRAP标记对采集自中国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的68份垂穗披碱草种质进行了多态性分析,获得下述结果,1)用20对引物共扩增出49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4.75条,其中多态带425条,平均每对引物21.25条,多态率达85.39%。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74~0.997,平均值为0.745。这些结果说明,供试垂穗披碱草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和主向量分析发现,在GS值为0.77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成5个类群,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为一类,表明供试材料的聚类和其生态地理环境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SRAP方法分析,对采自中国四川岷江、青衣江和沱江流域的29份野生苞子草(Themeda caudata(Nees) A.Camus)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20对SRAP引物组合共得到158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8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9条多态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2.03%。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变化范围为0.6899~0.9430,平均GS值为0.8755,这些结果表明供试野生苞子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所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GS值为0.78的水平上,可聚成2大类;在GS值为0.81的水平上,第2大类Ⅱ可聚为2亚类;在GS值为0.83的水平上,第2亚类Ⅱ又可聚为3子类,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为一类;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估计6个苞子草生态地理类群内和类群间的遗传分化,发现类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0.77%,而类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9.23%;对各生态地理类群基于Nei氏无偏估计的遗传一致度聚类分析说明,各生态地理类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其所处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野生马蹄金种质遗传多样性的SRAP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野生马蹄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8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9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用于研究21份马蹄金材料,获得如下结果:1)19对引物共扩增出212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56条,平均每对引物8.2条,多态率为73.5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44~0.980,平均值为0.711 2。结果表明,供试马蹄金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发现,在GS值为0.78处所有供试材料可聚为3个类群,大部分来源地相同或生态环境相似的材料聚为一类,表明供试材料的聚类和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野生马蹄金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8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9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用于研究21份马蹄金材料,获得如下结果:1)19对引物共扩增出212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1.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56条,平均每对引物8.2条,多态率为73.5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44~0.980,平均值为0.7112。结果表明,供试马蹄金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发现,在GS值为0.78处所有供试材料可聚为3个类群,大部分来源地相同或生态环境相似的材料聚为一类,表明供试材料的聚类和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和微卫星标记(SSR)技术对6个多花黑麦草亲本品种及其9个杂交F2代组合80份材料进行遗传分析。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15对SRAP引物、16对SSR引物,SRAP标记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6.7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8.88%。SSR标记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4.75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8.05%。通过聚类树状图分析得出结论,杂交F2代内同一组合基本聚为一类,长江2号×剑宝和长江2号×阿伯德组合除外;父本和母本与其杂交F2代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还发现SRAP标记对杂交F2代及亲代聚类分析可靠性高于SSR标记。  相似文献   

16.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31份苜蓿材料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地域来源的苜蓿种质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筛选出24对引物,经PCR扩增后获得320条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有287条,每对引物组合均能扩增出7~17多态性条带,平均为11.96条多态性条带;采用类平均法(UPGMA)Nei氏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将31份苜蓿材料聚成5类,但个别同一地域来源的苜蓿品种被归到不同的类型中,表明试供苜蓿材料具有较高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SRAP遗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季杨  张新全  马啸  初秀娟  李芳  蒙宇 《草业学报》2009,18(4):260-265
以多花黑麦草12个杂交组合的亲本与后代共70个材料,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杂种与双亲之间的扩增谱带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结果表明,1)用10对引物组合共得到多态性条带101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0.1条多态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1%。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多态性较高,能够很好的揭示材料间的差异,利用SRAP进行品种和杂种鉴定是可行的。2)所鉴定的62个后代中SRAP扩增电泳带型表现出同父、同母、综合和不同于亲本的新带型等多种类型。结合多对引物综合分析所鉴定的62个后代中,有48个后代具有父本的特征带,这48个后代可以鉴定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8.
以1份美国进口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品种为对照,用RAPD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20份野生马蹄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发现,20条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30条,多态性比率为68.78%;22对SRAP引物扩增出17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72.31%,表明20份野生马蹄金之间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将供试材料聚为两大类群,SRAP标记也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两种标记下,供试材料呈现出较好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地理来源相近的材料能大致聚为一类,部分同聚为一类的材料在形态上也具有相似性。两种标记方法相关系数r0.01=0.910,二者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应用这两种技术对马蹄金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32份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SRAP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桑类型是由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的广东桑种形成的桑树栽培类型。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两广地区的部分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为地方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选用22对SRAP引物组合在32份桑树种质材料中共扩增出144条带,其中有44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30.56%,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2条多态性带。32份桑树种质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值变化范围为0.826 4~1.000 0,平均值0.894 4,说明供试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材料间存在较高遗传变异。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32份桑树种质材料划分成3类:第Ⅰ类包括了20份来自广西的地方品种资源,第Ⅱ类包括了3份来自广东的选育品种资源和7份来自广西的选育品种资源,第Ⅲ类的2份种质资源分别来自广西和广东。同一类群的各亚类群又多以同一地理来源的品种或亲本有相近、相同血缘的品种聚集。研究结果说明SRAP标记能很好地揭示同一桑种不同种质材料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广东桑类型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