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使用背负式半自动投饵器防治地面鼠,平均投洞率为97.50%,投饵量为0.42~0.56g,工效0.84hm^2/h,平均防治效果为96.67%。与人工常规防治相比,可节省饵料51.81%~63.86%,提高工效104.88%,且防治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使用背负式半自动投饵器防治地面鼠,平均投洞率为97.50%,投饵量为0.42~0.56 g,工效0.84 hm2/h,平均防治效果为96.67%。与人工常规防治相比,可节省饵料51.81%~63.86%,提高工效104.88%,且防治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阿拉善荒漠几种主要害鼠的生态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阿拉善荒漠草场几种主要害鼠的生态特征,分布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害鼠4月份开始活动频繁、危害多种沙生灌木,严重发生区洞群地面覆盖率高达46%,是造成草场退化,水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4-5月份是害鼠的防治适期,采用投放灭鼠毒饵、烟雾炮熏蒸和生态防治均可取得良好灭效。  相似文献   

4.
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害鼠的防治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生态控制法。大面积草地害鼠的防治主要以化学方法为主,生物和生态制法为辅实施综合防治。对害鼠密度达到防治指标的区域,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使害鼠种群保持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果洛州草地害鼠现状及其对草地危害的调查以及历年来灭鼠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果洛州鼠害长期得不到控制的主要原因:(1)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害鼠导致天敌死亡;(2)草场退化造成鼠害大面积发生;(3)经济利益驱动导致鼠类天敌被捕杀,害鼠天敌逐年减少;(4)气候变暖使鼠害繁殖特性发生变化。因此,对果洛州今后害鼠防治提出如下建议:(1)生物防治是主要防治措施;(2)巩固、扫残是有效控制害鼠的重要保证;(3)生物生态防治是长期、彻底控制害鼠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侯希贤  董维惠 《草业科学》1993,10(4):34-35,10
氯鼠酮钠盐是国内近年合成的抗凝血杀鼠剂,用它对草原主要害鼠布氏田鼠作了毒力测定。急性LD_(50)为1.882±0.7537毫克/公斤,回归方程y=2.2476x+4.3826;慢性LD_(50)为0.20±0.0302毫克/公斤,回归方程y=2.4396x+6.7051。用0.004%、0.008%和0.016%氯鼠酮钠盐小麦毒饵作了现场灭鼠试验,其效果分别为75.83±5.90%、70.81±5.96%和98.41±4.62%。用氯鼠酮钠盐防治布氏田鼠一次投饵时宜用浓度为0.01%~0.016%。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中旬-8月初,在宁夏原州区寨科天子淌干草原区进行了甘肃鼢鼠化学药剂防治试验。该试验所用的化学灭鼠剂是诱鼠克和溴敌隆,浓度分别为0.04%和0.005%,诱饵是把党归、油渣、麸皮、葱等制成颗粒,然后用药水喷洒。采用插洞投饵法投饵,开洞堵洞灭洞率法评定灭鼠效果。试验结果:诱鼠克毒饵灭鼠效果为79.9%,溴敌隆灭杀率为80.5%。洞内毒饵消耗率分别为83.2%和91.6%。  相似文献   

8.
20 0 4年同德县在大力防治地面鼠的同时 ,积极防治地下鼠 ,在去年冬季防治地面鼠 1 .33×1 0 4 hm2 的基础上 ,今年雇佣外州县捕杀能手开展大面积的地下鼠捕杀工作 ,截止目前 ,已捕捉高原鼢鼠 1 4.1 7万只 ,防治面积达 2 .67× 1 0 4 hm2 。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同德县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德县近几年来高原鼢鼠危害相当严重 ,危害地区草场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场沙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为了有效地保护草地资源 ,提高草场生产能力 ,改变生态环境 ,县委、县政府在大力防治地面鼠的同时 ,十分重视地下…  相似文献   

9.
 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药浓度>投饵量>饵料种类。以防效为评价指标,5种参试杀鼠剂的排序为:大隆(83.9%)>D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82.6%)>溴敌隆(79.4%)>C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 敌鼠钠盐(68.9%)。最佳处理组合是:1)用0.15%的D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小麦饵料、25 粒投饵量;2)0.01% 大隆、青稞饵料、5g投饵量;3)0.01% 溴敌隆、小麦饵料、3g投饵量。  相似文献   

10.
初步研究了川西北草地主要害鼠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综合开发利用,探索了化害为益,有效防治害鼠,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玛曲县鼠害草地综合治理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董高生 《青海草业》2004,13(2):11-13
本试验设在玛曲县鼠害危害严重的高寒草甸草地上,进行毒饵灭鼠、补播和封育等防治鼠害综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毒饵灭鼠防治效果好,在短期能抑制鼠害发生,灭鼠 封育 补播能达到生态灭鼠的目的,可以尽快恢复植被,是治理鼠荒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C·肉毒杀鼠素(下称毒素)0.1%浓度毒饵,对新疆的主要害鼠大沙鼠和黄兔尾鼠进行灭治,校正灭洞率分别为97.4%和90.2%,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常用农药0.5%甘氟毒饵的灭治效果分别为98.5%和67.1%。因此,毒素能够代替甘氟在新疆草地灭鼠中应用;以小麦和草颗粒作载体与0.1%毒素拌制毒饵,灭杀大沙鼠和黄兔尾鼠灭洞率分别为98.2%、99.3%和90.2%、91.7%,两种载体均可使用;新疆草地的害鼠四月份正值数量低峰期,废弃洞数量很大,有效洞率大沙鼠为9.37%、黄兔尾鼠为14.7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冬、春两季对高原鼠兔对燕麦、春小麦、青稞三种饵料的适口性及采食量的观察试验,表明青海产春小麦明显优于燕麦和青稞,具有推广前景,该项试验结果将有助于在大面积治理高原鼠兔时选择成本低、适口性强、易于采食染毒的饵料,从而提高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4.
D型肉毒杀鼠素防治高原鼠兔灭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江河源退化草地治理与示范项目要求,在果洛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牧委会人工和半人工草场上,使用D型肉毒杀鼠素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进行现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灭鼠。结果表明,0.1%和0.2%D型肉毒杀鼠素毒饵对鼠兔具有良好的灭杀效果,且不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对保护鼠类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回升,减少扩散,使治理后的草场植被再次免遭破坏等方面均具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ed rodents have been eradicated from large numbers of offshore islands using toxic baits; however, toxic baits have been linked with negative impacts on non‐target species. The present study assessed the bait take of target (house mouse, Mus musculus) and non‐target (buff banded rail, Rallus philippensis) animals on Northwest and Heron Islands in the Great Barrier Reef. Three non‐toxic bait formulations (wax block, pellet and grain) were tested and each was applied at 1 kg ha?1 in six treatment grids. The tracks of animals visiting the bai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30 tracking stations per treatment grid. A tracking station consisted of a track‐board placed in the centre of a sand‐pad. Mean bait tak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formulations: birds took more grain bait than wax block bait; mice took more wax block than grain bait. Both mice and birds were equally selective of pellet bait. Thu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ax blocks are the most suitable formulation for future baiting programs to eradicate mice on these and other islands.  相似文献   

16.
莪术醇雌性不育剂防治草地害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饵粒试验区平均校正控制效果为21.86%,母粉试验区平均校正控制效果为20.14%;母粉试验区雌鼠怀胎率平均下降率为3.7%;平均胎仔数下降率为5.26%,饵粒试验区雌鼠怀胎率平均下降率为5.6%,平均胎仔数下降率为9.44%:母粉试验区亚成体下降率仅为14.24%,饵粒试验区亚成体下降率仅为11.65%,且0.2%莪术醇母粉与燕麦混合的饵粒适口性较好;而0.2%莪术醇饵粒适口性较差。该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的控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防控柑橘小实蝇的化学农药使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进实蝇生物诱捕剂、“黏王”昆虫物理诱黏剂、“新致高”信息素杀灭剂、实蝇粘胶板进行田间诱集效果试验,结果:“黏王”昆虫物理诱黏剂和实蝇粘胶板诱集小实蝇效果较好,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蝇生物诱捕剂和“新致高”信息素杀灭剂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应用C.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和D.肉毒杀鼠素诱鼠颗粒毒饵进行防治高原鼠兔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诱鼠颗粒毒饵防治高原鼠兔的平均校正防治效果分别可达93.65%和91.56%,两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F=1.6990.05)。且与常用药剂(0.1%C.肉毒杀鼠素燕麦毒饵)具有相同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草原鼠害严重威胁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方法的研究在草原害鼠防治与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为例,将“3S”技术与地面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考虑影响草原鼠害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3S”技术的草原鼠害监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草原鼠害监测模型模拟出鼠害分布的阈值主要集中在0.344 1~0.378 2,不同鼠种在不同鼠害程度的阈值均不相同;2)模拟结果总体面积为实地调查面积的1.80倍,覆盖了实地调查区域的99.95%,两者反映的整体鼠害区域基本一致。该方法为有效治理鼠害提供决策支持,对有效保护草地生产力和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