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激与猪咬尾症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 ,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 ,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发生咬尾症的猪群 ,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 2 0 %以上 [1] ,也能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 ,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探讨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 猪咬尾症及其危害猪的咬尾症 ,是任何引起猪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半截 ,重者把尾巴咬光。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 ,可引起伤口感染 ,造成关节红肿和跛行 ,降低胴体品质 ,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集约化猪场如发…  相似文献   

2.
猪咬尾咬耳症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咬耳咬尾症也称"反不适综合征".在散养放养的农村极少发生,但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异常行为比较普便,是规模化猪场常见的现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饲养密度增大,这种恶癖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断奶、保育猪群中发生较多。该恶癖症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人在规模化猪场从事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4.
规模猪场猪群咬尾、咬耳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群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断奶、保育猪群中发生的较多。该恶癖症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人在规模化猪场从事生产管理与技术工作10多年,下面就引起该病的原因以及在防治上的有关措施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临床症状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现象。患猪表现精神紧张、食欲不振,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敏感,防卫性很强。发病时常见猪互相咬尾巴,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将尾巴全部咬掉,变成秃尾,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多发生在采食时,时间大都在下午,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淑芹 《北方牧业》2005,(21):16-16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0%~30%。该现象在育肥猪群很少见。  相似文献   

7.
汪应梅 《饲料世界》2003,(12):43-43
规模养猪场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比较轻者把尾巴咬掉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的时候,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下降。  相似文献   

8.
猪的咬尾症,是指猪群中出现猪相互撕咬的现象,轻者将猪尾巴咬烂、咬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或全部咬掉,有的还互相咬耳。应该说凡是会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的、营养的、心理的因素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咬尾、咬耳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加,一旦发生则较难制止,因此猪的咬尾症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  相似文献   

10.
猪互相撕咬,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很多时候,猪群的咬斗现象都是由不适的环境因素引起的,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时间,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这种感染可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降低胴体质量,从而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咬尾行为,又称"反不适综合症",猪在应激条件下发生的不适行为,包括啃咬耳朵、吸吮肚脐等,其中咬尾最为常见。据报道,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可降低20%以上。(一)病因多样 凡能引起猪群不适的任何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引起猪的咬尾行为。导致猪群不适和咬尾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2.
幸奠权 《兽医导刊》2014,(15):68-69
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症”、“猪恶癖症”、“异食癖”等。近年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仔猪断奶过早、疫病防治不科学和管理不当等各种应激因素可以造成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资料报道:猪发生咬尾咬耳这种恶癖,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一)发病特点猪咬尾症的发生易受品种、年龄、体重、性别、季节、环境等因  相似文献   

13.
正猪咬尾咬耳综合症是猪行为异常的一种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集约化猪场处于应激状态的生长猪群,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轻症者猪尾巴咬去半截,重者猪尾巴被咬光,直至在尾根周围咬成一个坑。被咬猪的耳朵充血,出血和水肿。发生咬尾咬耳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可下降20%左右,有的甚至发生感染而死亡。1病因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都可能引发猪咬尾咬耳综合症现象。管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等造成的应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咬耳、咬尾现象变得普遍起来,并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耳和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猪咬尾 (耳 )症是发生在猪群中的以相互啃咬尾(耳 )部为特征的一种恶癖 ,许多使猪体不适的因素皆可诱发此病。过去此病仅见于成年猪群 ,但现在在刚刚断奶的仔猪中也日益普遍 ,尤其平养 (木板地面 )和笼养的猪。除了哺乳母猪及其仔猪很少发生外 ,其他所有年龄的猪 :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均可发生 ,1 2~ 1 6周龄的猪最易发生。在育肥期的第 2个月 ,随着猪体重的增加 ,该病的发生率日益下降。关于猪咬尾 (耳 )症的具体发病率 ,报道的数据尽管不是很一致。但大量报告均表明 :在许多养猪业发达国家此病正在日益严重化 ,我国亦开始屡屡发生。英…  相似文献   

16.
<正>(一)原因猪咬尾咬耳症也叫反不适综合症,是一种恶癖行为,实际上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凡是引起猪只不舒服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咬尾咬耳症,在集约化养猪场最易发生。引起咬尾咬耳症的原因大体  相似文献   

17.
幸奠权 《动物保健》2014,(11):68-69
猪咬尾症,也称为“反不适综合症”、“猪恶癖症”、“异食癖”等。近年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仔猪断奶过早、疫病防治不科学和管理不当等各种应激因素可以造成猪相互咬尾咬耳的现象,严重影响猪的缝康和生产性能。据资料报道:猪发生咬尾咬耳这种恶癖,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  相似文献   

18.
猪咬尾咬耳症是发生在猪群中以互相啃咬尾(耳)等部位的一种恶癖,发病有多种因素,尤其是与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缺乏有关。2004年4月24日下午,晋宁一中食堂饲养的20头猪在24日早上出现躁动不安,互相啃咬,要求给予诊治。  相似文献   

19.
章红兵  王艳丽 《养猪》2001,(4):22-23
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粪和猪只间的打斗等 ,以咬尾最为常见。多发生于集约化饲养猪场处于各种应激状态下的生长幼猪 ,生长肥育猪也偶尔发生 ,母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食胎衣、胎儿、仔猪。该病也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 ,因为任何引起猪不适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引发猪的异常行为。猪群的咬尾、咬耳或打斗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伤口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感染 ,严重的可波及身体其他部位 ,不但可降低胴体品质 ,严重的可致死亡。猪只发生急性咬尾或攻击行为 ,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将很快导致猪受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20.
猪咬尾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机能混乱及味觉异常所引起的一种应激综合症,特别是在1-3月和8-12月猪的咬尾症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尤其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为了有效防治猪咬尾症的发生,在养猪生产中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