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7年在宝鸡市陈仓区葡萄基地进行避雨棚栽培示范,并重点就避雨栽培模式下的葡萄主要病害发生和果实生长、成熟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避雨棚栽培对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等叶部和果实病害均具有良好防效,且随着降雨日的增多,病害防控效果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病为间隙性流行病害,在3月底4月初发病,病害流行主要与品种、温度、湿度、肥料和地理环境有关。气温上升到10℃以上进入普遍上升期,气温达14~15℃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病害发生需要70%以上的相对湿度,湿度愈高,对病菌侵染愈有利,但雨量大并连续降雨对病害发生不利,过程性降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白粉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  相似文献   

3.
王继有 《蔬菜》1990,(3):8-8
青椒遮雨栽培是高寒山区和降雨较多地区提高青椒产量、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遮雨栽培有以下优点: 1.控制水份、减少污染、减轻病害遮雨栽培的青椒可免受因突然降雨而降温的影响,减轻障碍性生理病害的发生。同时由于免遭赃雨的污染,也减少了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潘换来  潘小刚  范婷 《果农之友》2013,(8):19-19,23
今年夏秋季降雨较多,高温高湿,早期落叶病早发且重,防治该病,营养要先行,配方要合理,用药要及时。自5月份以来,陕西省渭北果区连续2次强降雨,较往年偏早,这对苹果树早期落叶病的传播和侵染极为有利。早期落叶病是苹果生产上常发生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有苹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锈病,又名赤星病,俗称"羊胡子",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苹果、海棠、山定子等,尤其是风景绿化区或陵园或省道公路两侧栽植的果园。2019年春季开花前后,陕西省关中地区降雨偏多,该病发生较重,发病后树势削弱,造成叶片枯黄脱落,果实畸形早落,严重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因此,对苹果树锈病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今年套袋苹果萼洼黑点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7、8月份以来,陕西省大部分地区降雨频繁且强度大。7月12~16日,连续5 d(天)以上的强降雨,给果树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先是宝鸡、咸阳、渭南等果区个别果园叶片变黑,继而整片青干死亡,严重  相似文献   

7.
苹果褐斑病在山东烟台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褐斑病是导致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其症状变化大,诊断特征是病斑中央的褐色小亮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苹果褐斑病病原菌主要随病叶在地面上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主要随雨水传播,传播距离近,初侵染主要发生在树冠下部的叶片上。病原菌的最适侵染温度为20~25℃。降雨是苹果褐斑病流行的主导因素,雨量超过2mm,使叶面结露超过7小时的降雨可导致病原菌侵染,叶片发病,降雨持续时间越长,侵染量越大。5月是病原菌的初侵染期,6月是病原菌的快速累积期,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7—8月是病害的高发期。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有较好的内吸治疗效果,波尔多液是较为理想的保护剂。冬春季节清除落叶,发病初期剪除病枝以及发病期的药剂防治是防治苹果褐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冬枣采前与采后相配套的管理措施 ,采用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保鲜期可达1 0 5d(天 ) ,而且果实色泽鲜艳 ,口感风味纯正 ,效益提高 6~ 8倍。现将有关冬枣采前管理与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介绍如下。1 采前管理技术1 1 防治病害 ,摘除病果 危害冬枣果实的主要病害是炭疽病和轮纹病 ,也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 ,主要是由田间带入贮藏库内 ,因此 ,搞好采收前的病害防治 ,减少病源至关重要。每次降雨或大雾后 ,应及时喷布多菌灵、代森锰锌、菌谱杀、大生M— 45、诺星等杀菌剂 ,同时要将树上的病果、伤残果及早摘除 ,并远离枣…  相似文献   

9.
梨黑星病是梨树最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广泛栽培的鸭梨、雪花梨、砀山酥梨、京白梨等品种普遍感病,在降雨少的1999年很多梨园病果率仍有20%。日本梨也易感病。  相似文献   

10.
红枣黑斑病是枣果成熟期的主要病害,为了调查该病害在新疆阿拉尔垦区的发病规律,以骏枣和灰枣为试材,应用孢子捕捉技术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阿拉尔垦区红枣黑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孢子扩散与田间病情的关系以及影响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上一年的枣树病残体是红枣黑斑病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在5月中下旬开始出现,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高峰期,随后进入消退期。分生孢子通常在枣树冠层附近分布较多,全天24h内都可捕到分生孢子,但一般12:00左右捕捉量最多。分生孢子的扩散与温度、降雨量和累积降雨量呈正相关,而且与病害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骏枣抗病性较弱,采用漫灌方式的枣园黑斑病发生较重;9月降雨是影响黑斑病流行程度的重要因子。因此,菌量、品种、灌水、温度和降雨等因素共同影响黑斑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1.
葡萄霜霉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葡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实际生产中,对该病害的防治以喷施化学药剂为主,由于用药时期和次数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和温度、相对湿度、降雨等环境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因此,基于葡萄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田间病害的精准化防治,能够有效地减少化学农药不合理使用带来的问题。综述了葡萄霜霉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和预测预报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现有模型的整合利用和新型精准化预测预报模型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河南省目前西瓜生产中土传病害、病毒病、生理性病害逐年加重、细菌性病害呈上升态势、气传病害略有下降等变化趋势,总结了在防治病害过程中存在的对农药的认识不足、对病害知识了解缺乏、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和病害综防意识差等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强种子、苗床消毒、培育壮苗、合理轮作、高畦栽培、增施石灰和覆盖地膜、采用嫁接技术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达到提前预防、控制病害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暖冬对葡萄休眠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休眠的好坏,影响着葡萄次年的花芽分化、萌动抽枝等。1998年冬季我市旬气温比常年约高2℃,不利于葡萄植株休眠(需10℃以下气温10天以上),加上1999年春夏之交降雨频繁,造成病害加重,导致葡萄产量和品质下降。1 暖冬对葡萄的影响 ①物候期。据田间观察,1999年葡萄见绿发青比往年(1994~1998年)提早0~18天,开花参差不齐,花期比往年延长了12~19天,出果期较往年增加了6~17天。②病害。许多葡萄常见病害,诸如黑痘病、霜霉病等,于新梢或幼果期易发病。果树花芽不齐,则延长了新梢和幼果期的时间,即延长了植株受病害侵染的时间,利于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翠冠梨在丽水市莲都区种植,因前期降雨偏多,会发生大量的锈病和黑星病,经摸索可通过果实套袋促进果实发育,实现果面光滑、色泽鲜丽,减轻病害,提高商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等作用,是提高优质梨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黎彦 《果农之友》2001,1(3):45-46
(接上期第44页)三、夏季果树病虫害防治此时期是果实膨大期,病虫防治的重点是保护好果实,不受病虫侵害,同时还要保护好叶片,以利制造营养,形成花芽,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一)苹果1、病害果实病害以轮纹病、炭疽病为主,叶部病害以斑点落叶病和褐斑病为主。继续使用药剂防治,如70%甲基托布津、80%代森锰锌、50%多菌灵、50%退菌特700倍,70%乙磷铝锰锌1000倍及波尔多液等。间隔15~20天交替使用。间隔长短视天气和发病情况而定,如药后降雨,需要再补喷一次。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要得当,一是用两个容…  相似文献   

16.
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mali(P.Henn.)Ito]是造成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与降雨和温度关系密切,冬季温暖潮湿,春雨早、雨量大,夏季阴雨连绵以及秋雨较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温度主要影响病害的潜育期,在较高温度下潜育期短(最短仅需3天),病害发展极为迅速。受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17.
袁安清 《长江蔬菜》2002,(11):24-25
11月份,长江中下游将进入霜期,日照时间150 h(小时)左右,降雨量50 mm,降雨日10天左右,月平均气温110℃左右,喜温蔬菜停止生长,陆续采收结束,在园的十字花科蔬菜及莴苣、菠菜等耐寒蔬菜的主要病害发生和流行不像春夏严重和迅速,但同样会发生病害,其症状和防治方法在第10期已经介绍.  相似文献   

18.
苹果褐斑病是造成苹果早期落叶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各苹果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春季多雨、夏秋季高温潮湿的年份发病重.2006年6月豫西地区连续降雨,苹果园不同程度地发生褐斑病,7月上中旬即开始大量落叶;2007年5-6月,豫西地区较为干旱,几乎未出现阴雨连绵天气,不少果农用药上有些疏忽,进入7、8月降雨频繁,持续的降雨导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12~16日,扶风县连续降雨,给果区造成极大损失。我县的天度、南阳、法门、杏林、召公、城关等乡镇果农陆续反映,苹果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青干,像开水烫过似的,叶片变黑,发生严重的果园占到整株的1/3~1/2,各个果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经我县果树技术人员及西北农业大学专家研究分析,认定为生理性病害。随着降雨的结束,天气转晴,病情得到迅速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沾化、无棣两县冬枣锈病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枣锈病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枣锈病是一种流行性较强的突发病害,降雨多、湿度大易导致病害流行,而生产上疏于管理和越冬菌源大也是诱发枣锈病发生的重要原因。20.67%万兴乳油2 000~2 500倍液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建议与其他药剂交替施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