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民农园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具有丰富市民生活、增强城乡互动等价值。国外市民农园经历上百年发展表现出休闲功能为核心、价值多元、模式多样等特征,具体表现在休闲功能演变为核心功能;具有生产、休闲、公益等多元价值;形成欧洲、北美、东亚3种典型模式,主要区别在于定位、选址、租期、规模、管理模式等方面,近年来呈现差异化融合的趋势。与此对照,我国市民农园存在模式单一,过度强调经营性,生产与休闲定位模糊等问题。研究建议,我国市民农园发展应凸显休闲功能,在营利性与公益性间平衡,推进多模式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市民农园最先在德国兴起,同时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市民农园法律的国家。目前的《联邦市民农园法》为德国市民农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不同城市据此制定当地的市民农园法规。德国发展市民农园具有提供安全食品、满足休闲乐趣、培训农事技能、促进文化融合、营造城市景观等功能。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法律保障;注重需求;生态环保;自主管理等。借鉴德国经验,对北京市发展市民农园的启示:统筹规划,制定建设经营标准;挖掘潜力,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多方营造,美化城市生态景观;形式多样,鼓励多种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3.
日本市民农园的经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玉新 《世界农业》2007,(11):42-46
市民农园是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度较高时的产物,也是城乡经济互补的一种有效方式。市民农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耕乐趣的场所。在世界上日本开设市民农园的历史并不是最长,但发展快、效果好。本文介绍了日本市民农园的历史、现状及其功能,并重点说明了日本市民农园的主要类型及其经营管理模式,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小毛驴市民农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市民农园是都市居民参与农作的新模式.小毛驴市民农园是市民农园中运营比较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发展理念、业务内容、管理体系、公共服务、组织模式等方面有创新和突破.为实现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搞好信息公开,适时引入参与式保障体系,开展品牌推广,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5.
市民农园是都市化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业态,在满足城镇居民健康农产品和农事参与体验需求、支撑休闲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市民农园,对于都市化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天津市民农园起源于西青区第六埠村的市民小菜园建设,基于相关调研,对西青区第六埠村市民菜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天津市民农园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促进都市化地区市民农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1993年起,日本开始推进"农山渔村休闲余暇"活动,使绿色观光农业成为日本国民生活的一种新方式.1994年,"农山渔村余暇法"开始实施,各部门大力推进绿色观光农业活动的开展,地方政府成为直接的推进主体.此后,以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和农业公园为主要形式的绿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渐次形成.日本政府扶持绿色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实践,对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市民农园是现代休闲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程度较高阶段的产物,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产物。从世界范围来讲,日本开设市民农园的历史并不是最长,但发展快、效果好。本文以北海道札幌市为中心介绍了日本市民农园发展的历史,并重点说明了札幌市市民农园的主要类型及其经营管理模式,旨在为中国现代休闲农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提倡发展休闲农业的背景下,江苏因与台湾地域邻近、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可借鉴学习台湾休闲农园建设经验。该研究围绕江苏、台湾休闲农园建设发展现状,从政策制度、观点理念、经营管理、发展趋势4个方面对两地休闲农园进行比较,并据此探讨江苏休闲农园建设对策,以期推动江苏休闲农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一、德国模式:社会生活功能型19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主要形式是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庄。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以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种植过程中,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休闲农庄主要建在林区或草原地带。这里的森林不仅发挥着蓄水、防风、净化空气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环保功能,而且还发挥出科普和环保教育的功能。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德国、丹麦、英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市民农园的发展及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上述国家发展市民农园的共同之处:一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民农园规模化;二是市民农园提供的食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食物危机;三是市民农园成为青少年农业教育、农业技能培训基地;四是政府部门出台法律法规积极扶持市民农园发展。接下来,以德国市民农园协会为例,简要介绍了欧洲市民农园的基本运行机制。提出欧洲各国市民农园发展对于中国的经验借鉴:(1)因地制宜发展市民农园,推进中国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制定市民农园法规和建设经营标准,促进市民农园依法建设;(3)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市场需求及自身优势,确定市民农园功能定位;(4)加强市民农园经营管理,提升市民农园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休闲农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休闲农园是实现农业多功能、三产融合、增产增收的重要载体.目前,资金短缺成为休闲农园发展的桎梏,研究其低成本打造及管理意义重大.从规划设计角度出发,结合多年规划设计实践经验,对休闲农园的低成本投入、低成本管理、集约高效生产、节约型景观美化提升以及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以期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休闲观光农业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及农耕文化等资源,为适应市民观光休闲需求而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它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产物,其经营模式即经营的方式、范围、资源均不可或缺,且相辅相成。本文在简要分析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以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模式为例,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经营思路以及对策,供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房山区作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休闲农园产业模式,对于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全面分析北京市房山区休闲农园发展取得的成效、典型模式及存在的障碍.谋划房山区休闲农园 "多点开花""串珠成线"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出以生活生态型、产业协同型、科技依托型及民俗参与型等四个类型为主,包括"休闲菜园、四季花园、葡萄酒庄园"等十种休闲产品形态的休闲农园旅游模式类型及建设重点.最后,从完善土地制度、基础保障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培育新型主体等四方面提出休闲农园发展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农业的游憩化与产业化探讨台湾休闲农园之发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台湾农业的发展由传统生产为主的经营型式逐渐休闲化与产业化,成为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与文化传承等多元的角色与功能产业,不过,由于台湾的农业以中小农的经营组织与形式为主,在休闲产业的类型及发展上较为独特,未来有赖当局的产业政策与辅导措施、民间对休闲农园的经营管理、市场行销及环境品质的提升以及游客对休闲农业的教育与认知等整合发展,然而,其中也仍存有许多的课题有待探讨与改善。  相似文献   

15.
信息快递     
休闲农业步入黄金发展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8.5万个村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活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70万家,其中农家乐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7.2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2160亿元.从业人员2600万.先后形成了农家乐、采摘垂钓园、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市民假日农园和民俗村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极大拓展。  相似文献   

16.
<正>各国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不同,全球的都市农业发展历程也不同,总体来讲有四种模式。美洲模式以生产和经济功能为主以美国的市民农园为该模式的代表。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或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本、风险及盈利,农园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农产品。目前,美国都市农业占总面积的10%,其价值占美国农产品总价值的1/3以上。市民农园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区域食品供给,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以创新农业业态为动力,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休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11月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市、县)"。本文阐述了以美丽田园为韵打造南京休闲农业精品景点,以农耕文化为魂实施创意农业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打造特色休闲农业品牌,挖掘人文禀赋、做强休闲农业节庆品牌,拓展全媒体多渠道宣传、扩大休闲农业市场推广等方面的现状与成效。分析了生产与经营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引导扶持休闲农业重点项目较少、农庄和农园自我包装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农庄开发和建设与现有政策规定出现瓶颈现象等问题。提出了确立方针、正确引导,落实规划、推进良性发展,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水平,强化扶持、典型引导,加大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宣传、规范发展等促进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章继刚 《中国农资》2009,(11):57-57
<正>种菜、浇水、摘瓜,自己动手烧煮农家菜,越来越多的市民渴望走进农园,尝一尝做"周末农民"的滋味,在农村创建"市民农园",让城里人下乡认购和种养瓜果蔬菜、鸡鸭鹅猪,市民买得休闲、锻  相似文献   

19.
市民农园是城市居民短期租赁城郊小块农地,参与农事劳作,享受劳动乐趣,并且收获、拥有农产品的一种都市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结合北京的实际,尽快研究制订市民农园建设经营标准,对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工房用地、附属设施、经营项目、服务内容、节水节地等进行规范,以促进市民农园依法建设、合法发展、高效用地和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20.
论市民农园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市民农园的几种主要模式,论述了市民农园在我国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了推广对策和建议。发展市民农园是我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